以思念为话题的作文
以思念为话题的作文
【篇一:以思念为话题的作文】
卓骁
记得在小时候,夜里总会想:太阳公公,你快出来吧!长大后,我才知道,我为何不爱黑夜。
在周末时,我和妈妈终于在半个月后相见了,但好景不长,在一天后,又迎来了分别。在来宿舍的路上,我的心沉了下去,这一别后还要再等两个星期才能再见。渐渐的,昨天相聚的喜悦一消而散,取而代之的是那一片无助和悲凉。“怎知我,倚阑干处,正凭凝愁。”妈妈走后,我坐在椅子上,现在回想起来,我都不知道当时我在想什么,家乡?朋友?故人?虽然我还坐在椅子上,但心早已跟着那悠悠的白云飘走了。
晚自习结束后,我没有回到宿舍,而是坐地上呆呆地望着那一轮明月,心里不禁泛起阵阵涟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想每一个游子心中都应该在大声地呐喊:“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但转念一想:“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呀,月亮不也是孤独地在天空中闪耀,它照亮了一个又一个文人的纸笔,一代又一代人的前途,它是多么孤傲,不在白日与众多光亮争雄,而在夜晚发出傲视群雄的光彩。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这皎皎的明月之下只会让我们更加思念他们。
现在,我终于领悟到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道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习不就是为了在有限的时光中体现出生命的最大价值,这些分别团圆、思念相聚也会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篇二:以思念为话题的作文】
家瑞
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
是的,每当我想起母亲和蔼的眼神,父亲忠厚的教导,心头便涌起无限的酸苦。
离开了相处十年的南通如皋,离开了父母,离开了还在咿呀学语的妹妹,离开了善解人意的老师,离开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离开了从小到大的玩伴。来到晨山,对我来说是一个考验,为了经受这个考验,我把许多思念放在了故乡。我安慰自己,去晨山只是一次新的开始而已。
仅此而已吗?这,是一种乐观吗?仅仅离开了铺天盖地的作业和父母喋喋不休的烦恼吗?不,更多的是爱和友谊。爱,能让我充满正能量,是一种真挚的感觉,是离家后的最大后援。友谊,是在悲伤的时候,给予我的一把力量。
是的,我在这里快乐地过完了一天又一天。但在那万籁俱静的夜晚,望着那阴晴圆缺的月亮,听着那无比孤独的鸟鸣,我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到我远在天边的亲朋好友,想到的是和我心有灵犀的玩伴在高谈阔论,我脑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那一幅幅熟悉的图片,不禁鼻头一酸,欲哭,却只有强颜欢笑,不露心中所想。
没有人知道,我怀着如何的心情品读那一首首思乡思亲的诗,我说他们悲苦凄凉,但我心中明白,其实只能用这四个字说出心中无限的惆怅与感想。
我想像对客挥毫的秦少游那样豪迈;也想像闭门觅句的陈无已那样默默承受;也想像清高的陶渊明那样融入自然,将一腔怒火发泄于自然;更想像豪情万丈,潇洒旷达的苏轼一样,挥笔将心中无限感思痛快淋漓地在一字一句之间展现出来。可我不行,我没有能跟我同甘共苦的知己。我想把这愁随着泪滴一点点地溢出,但他无动于衷。我想走进自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将愁思抛下,但我解不出自然,又怎能进入自然?我能挥笔写出心中的苦,但无论如何也写不尽心中的忧伤与思念。
我只能盼,盼望父母到来的那一天,我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我想具备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之精神,我想拥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豁达。但看到的是“苍山如海,残阳似血”,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思念,也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吧!
【篇三:以思念为话题的作文】
蓉蓉
我常常想,友谊是脆弱无比的,还是如歌词唱的那般天长地久。当我提起笔时,又想起了放在书柜里那沾满灰尘的糖果盒。
我觉得我很幸运,我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己,我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三年的校园生活。实话说,我的脾气并不是很好,在别人面前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她却一直包容我。她的那种心态使我很奇怪,也可以说是忍了我三年,从来没有见她生过气。渐渐的,我的性子被磨了下去,可以说是和她形影不离了。
可是有一天考试,使我们彻彻底底断了。
那天,我见有道题不会,我的手轻轻撕下一张纸的边角,抄下这道题,打了个问号,见四下无人,我给她递了过去。不久,纸条递了过来,我正要写,老师走了过来,我赶紧把写着答案的那一部分撕掉,扔进抽屉,大声说:“老师,她给我递纸条!”我说出这话是迫不得已的,我可不想被计作零分。“哗”,全班目光齐刷刷地转
以思念为话题的作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