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2024-06-051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通用17篇)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1

  我会填

  (     ù)     (          ì)           (     ǎn)     

  著名          地质学家               躲 闪    

  (        áng)   (l       )            (q      )          

  捉迷藏          旅行                  秦 岭      

  我会写

  tuī  dòng          yán jiū        qiāo  qiāo

  kǎo  chá            yí  jì          zhèn  jīng   

  火眼金睛 和同桌共同探讨各组生字的异同,然后再组词。

  旅(        )暑(       ) 秦(       )推(       )

  族(        )著(       ) 奏(        )唯(       )

  秦(        ) 震(        ) 闪(        )悄(       )

  泰(       )需(        ) 间(         )消(        )

  模仿秀

  孤零零(           )(           )(          )

  严严实实(            )(           )(           )

  转来转去(           )(            )(            )

  我能选

  闻名    著名

  李四光是(         )世界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是我国非常(        )的地质学家。

  平整   平坦

  大石头的四周都是(            )的土地。

  经过乡亲们的努力,一条(   )的大道从村子中间横穿而过。

  震惊   震动

  李四光的研究成果(         )了全世界。

  一声春雷(         )着整个山谷。

  课文回放

  1.把括号填完整.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          ),力量(          )。它应该(                       ),可它(             )。

  这段话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和大家交流一下,并写下来。

  自评:

  积累窗

  1.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

  2.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外面的世界的。

  3.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李四光

  你还知道其他的名言吗?

  阅读窗

  “小博 士”

  黄炜是北京翠微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他知道的东西可多了  同学们都叫他 小博士。

  “小博士”有个习惯:对什么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如,他看到闹钟一上弦就走,就想找出它的奥秘啊。于是,他把家里的闹钟悄悄地拆开,观察内部结构;他又看到半导体收音机能发出声响,就把它打开,仔细研究。现在,家里的收音机坏了,他还能修理哩!

  黄炜喜欢阅读自然科学读物。他常常把学到的知识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听:从宇宙,地球,讲到古猿进化到人;从人们最出用手指计数,讲到现在的大型计算机;从古人梦想的空中驾云,讲到宇宙飞船,外星人,飞碟和星际旅行……他还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从天空中的风云变幻,到地上的蚂蚁筑窝…正是因为黄炜有勤学好问的精神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使他成为了同学们当中的“小博士”。

  1、把第一自然段所缺的标点补上。

  2、根据原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绘(    )绘(   )  风云(    )(    )  (    )学(    )问

  3、黄炜为什么能成为同学们当中的“小博士”?

  4、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吧!

  九.写一写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你还能说说或写写吗?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质疑、解惑,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策略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小孩遇到了疑惑,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困惑的呢?我们先来走进《奇怪的大石头》中听一听李四光的疑惑,看一看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疑惑的吧。

  (二)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自学建议。

  (1)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画出有关词句。

  (2)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3)小组内交流、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读一读李四光的问题,从他的问题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紧锁了,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思考?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设计意图】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时,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概括出石头的怪:一是石头是独立的;二是体积大;三是时间长;四是说它是天上掉下的陨石,却没有卧进土里。概括出来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表现石头怪的关键词句。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体会这块大石头是独立的;引导学生思考,严严实实是什么意思,了解这块石头的巨大。

  (2)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3)李四光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的人。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这些问题因何而来呢?这还得从李四光小时候的玩捉迷藏说起。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他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吧?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他们是怎样围着这块石头捉迷藏的?画出有关语句。

  2.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出示课件显示巨石讨论: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4.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天长日久,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越来越觉得奇怪,不由得在心里想: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四)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1.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分角色演一演3~8自然段。

  2.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老师推测是陨石,李四光根据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怎么没砸出一个大坑来?这里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李四光的推理过程,借助课后填空练习,让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思考过程。从而感受李四光那种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品质。而这个疑问,连老师和爸爸都无法解释,引导学生思考李四光有没有就此放弃,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让他们进一步感受李四光那种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在读中感悟,反复引导孩子诵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受李四光的思考过程。

  (五)探索中心,升华文章主题

  1.听了老师、爸爸的回答,李四光是不是就放弃了自己心中的疑团呢?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5.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6.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项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所以我们自豪地说(引读):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是呀!同学们,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不但替自己解决了小时的困惑,他的善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还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石油,但很多外国专家断定中国没有石油。而李四光经过长期的研究,认定我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也就是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所以我们骄傲地说(引读):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谓全面?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口语交际,是非常必要的。

  (六)补充阅读,进行思维延伸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现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也引发了思考:“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牛顿。

  2.大家回家可以找名人的故事多读一读,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3

  《奇怪的大石头》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我想:李四光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动脑的人,这节课不正是要让学生学习他这种优秀的品质吗?于是,我便改变了以往师提生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来解答。下面是我的一段教学片段:

  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即提出一个小问题,

  就会有小进步,提出一个大问题,就会有大进步。提出的问题越多,进步就越大。没有问题的同学可能是你全懂了,呆会儿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由你来答或者是你没有一点进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划出你的疑问,批出你的感受,比比谁的进步最大,好吗?

  生:读课文,认真批注。师巡视。 师:哪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先来发言?

  生:这块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怎样来到这里的?

  生:这块大石头是从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生:那“这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生:“这里”指的是李四光的家乡,我从资料中得知李四光的家乡在湖北黄冈。

  生:这块石头究竟是什么时候被带过来的?

  生:老师不是说了吗?是第四纪的时候,大约从250万年前至今。

  生:那究竟是哪一年呢?

  (看来,这位同学不问出个具体的年月誓不罢休)

  (学生们个个沉默无言,眼神里充满了疑问。)

  师:这位同学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的学习精神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关于这个问题,课后我们去查一查,好吗?

  生:第四纪冰川怎么只带来了一块大石头呢?

  生:是呀,这里怎么只有一块大石头呢?(同学们纷纷向我发问)

  师:我想,这是这块石头与这个地方的缘分,是缘分让这块大石头来到了这里。其余的石头大概与这个地方缺少缘分吧。就像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是缘分让我们相聚、相知,我们彼此间应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才是啊!

  生:老师,这块大石头怎么这么大,它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备课时还真没有想到,情急之中,我把问题推给了学生。)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呀?谁能答出来,谁就是这位同学的老师.

  (谁知,学生们一个个都皱着眉头,连连摇头,用疑问的眼光看着我,等着我给他们指点迷津呢!可我也不太清楚啊,怎么办呢?没办法,只有推到课后去完成了。)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提的很棒,老师把这个问题作为作业,留给大家课后思考。”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4

  教学怎么能够少了反思呢?少了反思的教学是进步不了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 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 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 怪 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 大 ,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 大 ?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 大 ,来历 怪 ,怪不得叫 奇怪的大石头 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习: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课堂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并且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要把握住课堂,课堂有效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课应该有这样三个标准: 环节要简,主线要明,问题要精!这就要求有效的提问应从整体入手,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大问题设计应该是提纲挈领,因此设计能贯穿全篇的问题来当主线,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是张庆老师倡导的: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本节课我提出来了练习上下文的四个大问题:第一, 大石头怪在那里? 第二, 李四光问了哪些问题? 第三, 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第四,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的来历的?课堂提问呈递进式进行,层层深入,非常有效。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问题要难易适度, 难度太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对于李四光提出的四个问题,开始在读完两边后,我问孩子们: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什么体会?孩子们很茫然,然后我有换了一种问法:你觉得李四光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回,孩子们积极参与了,有话可说了。这就是暴露出我的课堂提问的一个弊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情感体验是沉睡着的,一般不是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引导中抓住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切入口。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应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发挥。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找不到思维的切入点,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提出的问题太急, 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就好象喂一口饭还没嚼就要学生吞下去一样。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发生的疑问以和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效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发明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很大的兴趣的。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身想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然后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靠自身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考虑了,真是爱考虑的好小朋友。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

  李四光小时候_____,问_____长大后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师: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考虑、善观察。

  板书:

  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爱考虑

  师:你们说他爱提问爱考虑,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局部,边读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通用17篇)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1  我会填  ( ù) (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