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草塘》读写教案设计
《可爱的草塘》读写教案设计(精选17篇)
《可爱的草塘》读写教案设计 篇1
佚名
北大荒,一幅迷人的画卷。
北大荒,一首唱不完的情歌。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六年制小语课本第22课)犹如一幅格调清新、淡雅的水彩画。作者笔端饱蘸深情,按事情发展顺序,为我们描绘出北大荒中一处草塘的旖旎风光。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寓情于景,写景抒情,生动感人。这也正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我国近代文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语极妙。他精辟地指出了写景的目的,阐明了情与景的关系。我们在教学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必须强调并使学生理解这一点,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写景的句子,在认真分析的过程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是以“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作结。这句话既是作者内心真情的表白,也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本文教学可引导学生利用文章尾句,反顾全文,加深理解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内心情感变化的始末。
在指导学生学习新课时,先出示自学问题:文章结尾“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由激发学习兴趣开始,探索文章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由热爱草塘,升华为热爱家乡、热爱边疆、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破题”开始,经过议论认识了“草塘”是中心词,“可爱”是关键词。教师紧紧抓住中心词,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有关词句,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为什么“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呢?(学生答:草塘可爱……)
2.草塘的景色是什么样儿的?文中哪些地方进行了直接描写?
(板书:大,大海,茫茫;美,绿草、清水、蓝天、白云、画卷)
3.北大荒好,哪儿也比不上,小丽怎样夸耀它?
(板书: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4.你觉得草塘可爱吗?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及“我举目四望……”两小节,同时告诉学生用“——”和“分别画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部分,背诵“我举目四望……”一小节,体会最后一句“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的含义和作用。
设计这一教学过程 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对文章由整体到部分的理解,再回到对课文的整体认识上来。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启发精讲,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文章的段落层次与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记事的“顺序法”。作者对草塘景物描写,不只是自然景观的机械反映,作者在围绕中心词——草塘,按大、美、富的顺序,描绘出美丽的草塘景色之后,情不自禁地发出“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的赞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眷恋之情。这一过程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写景的句子,并在分析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
当课堂学习气氛达到高潮时,教师号召学生打开记忆仓库,把平时观察到的景物,按“顺序法”口述一篇作文,要求是:你认为家乡哪一处景物最可爱,按一定顺序说出真实感受,题目自拟。我让学生先分组口述,然后推选代表上前面来说。
《可爱的草塘》读写教案设计 篇2
北大荒,一幅迷人的画卷。
北大荒,一首唱不完的情歌。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六年制小语课本第22课)犹如一幅格调清新、淡雅的水彩画。作者笔端饱蘸深情,按事情发展顺序,为我们描绘出北大荒中一处草塘的旖旎风光。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寓情于景,写景抒情,生动感人。这也正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我国近代文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语极妙。他精辟地指出了写景的目的,阐明了情与景的关系。我们在教学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必须强调并使学生理解这一点,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写景的句子,在认真分析的过程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是以“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作结。这句话既是作者内心真情的表白,也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本文教学可引导学生利用文章尾句,反顾全文,加深理解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内心情感变化的始末。
在指导学生学习新课时,先出示自学问题:文章结尾“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由激发学习兴趣开始,探索文章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由热爱草塘,升华为热爱家乡、热爱边疆、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破题”开始,经过议论认识了“草塘”是中心词,“可爱”是关键词。教师紧紧抓住中心词,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有关词句,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为什么“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呢?(学生答:草塘可爱……)
2.草塘的景色是什么样儿的?文中哪些地方进行了直接描写?
(板书:大,大海,茫茫;美,绿草、清水、蓝天、白云、画卷)
3.北大荒好,哪儿也比不上,小丽怎样夸耀它?
(板书: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4.你觉得草塘可爱吗?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及“我举目四望……”两小节,同时告诉学生用“——”和“分别画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部分,背诵“我举目四望……”一小节,体会最后一句“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的含义和作用。
设计这一教学过程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对文章由整体到部分的理解,再回到对课文的整体认识上来。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启发精讲,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文章的段落层次与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记事的“顺序法”。作者对草塘景物描写,不只是自然景观的机械反映,作者在围绕中心词——草塘,按大、美、富的顺序,描绘出美丽的草塘景色之后,情不自禁地发出“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的赞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眷恋之情。这一过程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写景的句子,并在分析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
当课堂学习气氛达到高潮时,教师号召学生打开记忆仓库,把平时观察到的景物,按“顺序法”口述一篇作文,要求是:你认为家乡哪一处景物最可爱,按一定顺序说出真实感受,题目自拟。我让学生先分组口述,然后推选代表上前面来说。
《可爱的草塘》读写教案设计 篇3
朗读训练是目前小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以前,我总以为讲读课文是要以老师的讲为主的,特别是那些比较有“讲头儿”的课文,我总是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作具体细致的讲解。后来,我注意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为主,教学效果更令人满意。
《可爱的草塘》(六年制第十册22课)通过作者初到北大荒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北大荒草塘的美丽和富饶。这篇课文,语言清新活泼,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情味也很浓,生字新词较少,很适合小学生阅读。我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生抓住作者见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读出味儿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初读,找出见闻,理解内容
初读,是一般的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教学伊始,我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后初读课文。首先是小声朗读,主要是理解课文的线索,给课文分段。接着是按下列提问朗读,声音大小,速度快慢,老师不作具体的规定,任凭学生自由:①读完课文后,你对草塘的印象怎样?②找出作者初到北大荒的见闻。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作者的所见,主要有三个镜头:一是“我”看到的一个草塘,这个草塘又大又绿;二是“我”在草塘中看到一个水泡子,被众多的鱼儿所吸引;三是“我”在草塘中又看到一条小河,并为小河的美景所陶醉。作者的所闻:小丽给“我”介绍北大荒草塘春、冬两季的富饶景象和浓厚的生活情趣。一是春天瓢舀鱼,鱼多,鱼好捉;二是冬天捉野鸡,打狍子。课文通过“我”的见闻,描述了北大荒草塘的美丽、可爱和富饶,抒发了作者对草塘的热爱之情。
二、练读,掌握方法,启发想象
练读,就是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尝试训练。学生找出了作者的见闻,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进入练读阶段。
1.借助录音,尝试朗读
感情朗读确是一个难点,多数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情融于课文意境之中,很难进入角色,朗读时的停顿、速度、语气等不能很好地把握。为此,我便按作者所见所闻的顺序,分别给学生播放录音,放一段练一段,放一句练一句。比如,课文写草塘,“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一样”。读这句时,就要放慢速度,两个“这”字要读得重一些,“大海”一词要读得响亮些,从而突出“我”对草塘的“大”和“美”有惊讶和赞叹之情。又比如,小丽介绍完春、冬两季的生活情趣后,说了一句话:“就是哪儿也比不上!”读这句时要响亮有力,声音短脆,突出小丽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学生通过听录音,反复尝试,便对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有所掌握。
2.借助挂图,想象朗读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南方小学生对北大荒了解得甚少,多数学生没看见过草塘,学生朗读课文后,头脑里很难形成画面。因此,我便利用插图,以图引路,图文结合,让学生进行想象朗读:一是看图后读文;二是读文后看图比较;三是看图简要复述课文。通过这样的反复朗读,学生把词句读懂了,然后把句子所表达的景色联系起来,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画面。这样设计教学,融朗读、想象、观察、口述、欣赏于一体,收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三、研读,紧扣特点,训练词句
研读,就是抓住文中具有明显特点的词句进行朗读,边读边讨论、研究。这篇课文在语言运用上有许多特点。例如,课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等。教学时紧扣这些特点,指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这些句子,有利于进一步落实词句训练,提高学生揣摩、鉴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写草塘的“动”:“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上远方。”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浪花写得生动活泼。读这句时可指名范读,读时要运用停顿跳跃的语气,让听的学生有“动”的感觉。又如,课文写浪花的“绿”:鲜绿色,翠绿色,墨绿色。作者按空间距离写,“绿”的颜色不断加深。读时可采用轮读(小组轮,男女轮,师生轮),语气一层比一层重。再如,写草塘里的小河,作者运用了三个整齐的排比句,非常简洁地描写了小河的美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时可全班齐读。通过研读,学生欣赏了小河里清凌凌的河水和芦苇、蒲草、蓝天、白云的倒映,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朗读训练也是一个综合性训练,必须通过吟诵、推敲、揣摩、触发和鉴赏等多层次的感受和理解过程。通过各种形式朗读的反复训练,不但可以了解作者如何运用祖国语言,而且能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从中得到文章的旨趣。
《可爱的草塘》读写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北大荒草塘的可爱和作者感情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的感情。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本课生动写景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草塘的可爱,体会“我”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检查预习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曾欣赏了伟大壮观的海上日出,秀美温柔的夕阳晚照,游览了雄姿万千的天门山、庐山和迷人的张家界。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刘国林到北大荒去走一走,看一看吧。
2、简介北大荒(演示)。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景的文章。(板书:可爱的草塘)读题目。
4、同学们,昨天大家已经学习了课文初见草塘的部分,在字词方面大家都发现了些什么?(在读词语时易把“情不自禁”的“禁”读成“jìn”、“水泡子”的“泡”读成“pào”,“萝卜”的“卜”读成“bù”。“舀”字的下半部,“逮”字中的“隶”,容易出错。多音字……)
5、自由读悟课文,质疑问难:
草塘在什么地方?
草塘是什么样子的?
草塘到底可爱在哪儿?
为什么以“可爱的草塘”为题,而不以“美丽的草塘”为题?
作者为什么要写可爱的草塘?……
二、学习草塘春季和冬季美景部分
1、自由读课文,勾出写草塘春季和冬季美景的部分。
2、找出描写春季景物的句子读悟。
(1)你读懂了什么?(开河、掺假······)
(2)(演示)说说春景的特点。
(3)小丽重点讲了什么?(鱼多)为什么不写其它而重点写鱼多?
(4)用文中原话说这景象叫什么?(瓢舀鱼)
3、找出写冬季的部分读悟。
(1)你读懂了什么?(逮、扎、狍子······)
(2)(演示)说说冬景的特点。
(3)小丽重点讲了什么?(追狍子、逮野鸡)为什么不写其它而重点写追狍子、逮野鸡?
(4)用文中原话说这景象叫什么?(棒打狍子、野鸡飞到饭锅里)
4、这春、冬季美景是小丽说的,有感情对话练读第6——13自然段。
(1)大家还读懂和发现些什么?(理解标点的含义‘’······)
(2)现在老师扮小丽,同学们扮作者,分角色练读作者和小丽的对话。分别是该用什么语气读?
(3)又一生扮作者,其余学生扮小丽,进行有感情的对话练习。
5、从小丽给作者介绍北大荒春、冬季的奇特景象中,你觉得哪句话最能概括北大荒那两季的“物产丰富”特点?(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6、根据前面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7、从这部分可看出北大荒什么特点?(物产丰富)
三、初读写草塘夏季景物的部分
1、找出文中写夏季美景的部分,交流。
2、说说你的理由。
3、初读找出的段落。
四、体会作者心理变化情况
1、请找出文中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
2、(演示)找出作者的写作顺序。
3、联系写作顺序,说说作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没意思、赞叹、恋恋不舍、喜爱)
4、最后大家有感情齐读课文。
四、完成作业
搜集北大荒资料和图片,试背精彩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昨天大家整体感知了《可爱的草塘》,请翻开书,说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交流)请按以上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师完善板书:不习惯、初见美景、听说物产、感受物产、再见美景)(交流分段情况)
2、上节课大家学习了作者听小丽说草塘的部分,现在请大家来复习一下:草塘的春、冬季美景有什么特点?(棒……)
(1)(演示)这是“春季草塘”美景,请在课文中找出写春季草塘的句子读读,作者重点写了什么?(瓢舀鱼)
(2)(演示)这是“冬季草塘”美景,请在课文中找出写冬季草塘的句子读读,作者重点写了什么?(打狍子、逮野鸡)
3、作者是哪个季节去游草塘的?(夏)
二、学习写夏季“初见草塘”的部分
1、引语:今天我们学习作者夏游草塘的部分。默读课文,你从哪儿知道作者写的是夏游草塘?(交流)
2、(演示)现请同学们跟着作者,去仔细观赏夏季草塘的美景。这是作者初见草塘的美景。他是怎样写的?找出有关句子。(生说)
(1)(演示)读中悟句中讲了草塘的草有哪些特点?从那些词中悟出的。(学生概括:大、绿和活、有层次)
(2)按特点读出什么语气?读(配乐)
(3)(演示)完成填空,读内容。
(4)你还知道些什么?发现些什么?(自由交流)
(5)(演示)抽生试背,齐闭眼背。
(6)从这段中,你看出了草塘的景色怎样?(板书:景色美丽)
三、学习写作者“感受物产”的部分
1、引语:刚才我们跟着作者初见了草塘的草美,现在大家又跟着作者,去体验一下逮鱼的乐趣吧。请大家找出写作者“逮鱼”的句子,并勾点出写作者动作的词。(抽生交流)
2、(演示)(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是个不大的水泡子,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挤挤挨挨的都是鱼。我不禁惊叫起来:“啊,这么多鱼!”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小丽不住地往篮子里拾。我逮着逮着,忽然哗啦啦一阵水点儿落在我的脸上和身上。下雨了吗?我抬头一看,是小丽捣的鬼!她淘气地笑着:“你真是贪心不足哇,篮子都满了,再往哪儿装呀?”)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什么?有什么好处?(自由交流)
3、(演示)看下面一段话中哪些词句最能表现出鱼多、逮鱼的乐趣和作者的“贪心不足”?
(“挨挨挤挤”“不住”“不住”“篮子都满了”)
自由读,通过换词的方法来体会“挨挨挤挤”的含义,感受水泡子的鱼多。从“不住”“不住”感受逮鱼的乐趣。从“篮子都满了”看出作者的“贪心不足”。
4、你还知道些什么?发现些什么?(自由交流)
5、从这段中,你看出草塘的物产怎样?(板书:物产丰富)
6、要读出什么语气?(调皮、惊喜等)
7、师范读句子,生模仿读。
四、学习作者“再见美景”的部分
(1)这时,作者又再见了美景,勾出句子。
(2)(演示)这是什么句?(排比句)有什么作用?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理解:清凌凌、更、分号)
(3)该怎样读?(又惊又喜、激动不已)练习读。
(4)(演示)下面这段话中,三个带点的词(更)说明水怎么样?(说明水的确清澈)
(5)生闭眼试背。
五、体会作者的心理活动
(演示)作者看到草塘这么美的小河,他想做什么?他做了吗?为什么?读句子。(交流)(我朝前紧走几步,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但是我犹豫了,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读(作者非常喜爱北大荒,希望永远留住这美好的画卷。)
六、拓展训练
(演示)现在的北大荒,不仅景色美丽,而且已经变成了我国有名的米粮仓。(师读)这是“北大荒的秋天”,我们刚才学习了作者《夏游草塘》的部分,现在请大家看图,以《秋游草塘》为题,回家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26、可爱的草塘
先——(不习惯)
草塘 接着——(初见美景) 景色(美丽)
再——(听感物产) 物产(丰富)
最后——(再见美景)
《可爱的草塘》读写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2、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难点:“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构想:
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往往渗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景美和情美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所以我在教学时,按“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从学生阅读兴趣点入手,步步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开始,(第一课时)先交流北大荒的有关资料,引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这篇课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塘的可爱?学生自读、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补充:草塘的可爱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一是景色秀丽,二是物产丰富。作者还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去体会了草塘的美与富。这样学生便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二课时)然后可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并和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对草塘美景,可以借助图片、录像和音乐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草塘的物产丰富,教师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情趣,指导学生从小丽的介绍去感受。最后再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语句,细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了解北大荒
(一)学习第二段
1、来到了草塘边上,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五自然段)
两个学生读,老师范读,生自由读。(感知文本)
2、草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塘?(感悟文本)
3、在学生畅谈感受的过程中,师生对话,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感受读出来。(品味语言)
如果学生读的不到位,引导想象:“置身于大海中”;品析:“赶”字(“赶”字突出了草塘涌起的波浪欢快、活跃、有节奏);引读:读出色彩的变化
4、谁愿意把草塘景色再一次呈现给大家。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5、想不想看看草塘?(看课件)
6、此时你最想说的、最想做的是什么?现在置身于草塘中的作者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有什么表现?
7、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看看这让人又惊又喜的草塘。(迸发情感)
过渡:听了这赞叹,小丽别提有多得意了,可她还说作者来的不是时候,要是春天和冬天来草塘就能看到另一番景象了,那就是——(投影出示句子: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二)学习第三段
1、激趣:你们相信吗?那就让最了解北大荒草塘的小丽来给我们讲一讲。谁愿意当小丽,先来交流一下,然后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介绍给大家?(引导学生体会小丽的自豪)
2、分角色朗读(师扮演作者,让学生推荐一个人扮演小丽,师生合作读)
3、你能想像小丽舀鱼的情景吗?拿起你的笔写一写。
过渡:其实作者也没白来一趟,他就亲自去抓鱼了。
4、学生读14自然段
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学生评价)
引导品析“惊叫”
惊叫是什么意思?
我为什么惊叫?(鱼多)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找几个同学分别读这句话,齐读
还记得作者见到草塘美景时有什么表现?和前面的“情不自禁的说”对比读
(在对比中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三)学习第四段
1、过渡:这么多鱼从哪来的呢?
2、品味河景(播放录象):师配乐范读18、19自然段
3、你喜欢这条小河吗?谁能把你对它的喜爱读出来?(引读,指名读)
4、此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5、体会作者感情:我们已经陶醉其中了,作者更是舍不得破坏这一幅美好的画卷了。可见此时他已经——(学生自由谈)
三、回到整体,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变化过程。
1、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2、为什么作者的感情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四、总结
如今的草塘变得更美丽更富饶了,想去看看吗?请到网上去看看吧,网址是。
《可爱的草塘》读写教案设计 篇6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以前我们曾经去过许多地方,浏览过许多美丽的景色。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
(出示课件:草原美景)
生:内蒙古草原。
师:对,这就是辽阔的大草原。
师朗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塘美景)
师:这是哪里?
生:可爱的草塘
师:对,这就是可爱的草塘。想去看看吗?
生:想。
(教师在课题中“草塘”二字下面画圈)
师:这个“草塘”是什么东西?(笑声)
生:草塘就是草原。
师:啊,就我所知,这草塘可不是草原。草原是在我国的内蒙古等一些地方。广阔的原野上长满了牛马羊爱吃的草,牧民们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牧,搭蒙古包在草原上生活。可这草塘,按课文里说的,可不像是这样。
生:草塘大概就是长满了草的池塘。
师:池塘我知道。人们挖一个塘,灌满水,用它养鱼或是种荷采藕。但你这个塘,一不养鱼,二不种荷,就让它长草,还要长满,这个主人是不是有点傻?(众笑)不过,多亏你发言中用了一个“大概”,可见你也不十分肯定。对吗?
生:是的。
生:我想草塘就是有一片草地,里面好像有不少水塘吧?
师:你这个发言很聪明。第一,你用问话的形式发言,最后答案等着我表态(笑声);第二,你避开了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池塘”二字——池塘好像是人开的,“水塘”就不一定了,不会再跑出来一个傻子;(笑声)第三,从你的答话中可以听出来,你是读过课文后吸收了课文里的一些知识。我说得对吗?
生:(笑了)对。
师:这草塘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沼泽地。在东北,从西边的齐齐哈尔坐火车一直往东走,到哈尔滨再往东走,过牡丹江还往东,这么大片的土地中,除了城镇,有许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也叫湿地。上面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蒲草,有的地方这些草就长在水中。这些地方还开辟了丹顶鹤的养殖保护区,真的很美。你们想,这和内蒙古的草原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
师:东北的这大片沼泽地,过去叫什么?(生无言)课文中有一个词,在北方,面积挺大的……
生:(齐)北大荒。
师:对,北大荒。解放以后,有许多有志青年到北大荒去开垦、播种。北大荒黑土地非常肥沃,所以人们说,北大荒现在已经变成了什么,知道吗?
生:听说是北大仓。
师:对,我们今天学的“可爱的草塘”就是发生在北大荒那里的事。
二、 1、学习“草”
(出示有关描写“草塘美景”的文字。)
师朗诵: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师:我想,这时候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草塘里面,对吗?那么,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生:蔚蓝的天。
生:看到了草塘里颜色有不同的层次。
生:看到了绿色的海洋。
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听到小草在欢笑。
生:听到万马奔腾的声音。
生:听到了草塘里风吹草动时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音。
师:哦,那是在唱歌,唱着非常欢快的歌。多么美丽神奇的地方呀!那么,你能把看到的和听到的通过读表达出来吗?请同学们先自由轻声读一读。
(生自由轻声读。)
师:谁能试一试?好,你来读读吧。
(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得怎么样?什么地方读得好?
生:“这么大,这么美”强调了一下。
师:他是怎么强调的?为什么要这么强调?你知道吗?
生:这样就把草塘的大和美体现出来了。
师:谁能把草塘美景读出来,让大家仿佛也好像看到草塘的美丽景色。好,请你来读。
(生读)
师:这两位同学都读出了草塘的美景。谁还想读。好,你来试一试。
(生读)
师:“……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这句话哪一个词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 “茫茫”是指天和草塘相接在遥远的天边,一望无际。
生:是说草塘非常大。
师:这个词怎么读?你能试一试吗?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让老师都感觉到已经进入到了草塘里面。谁还想读?
生:浪花翠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有感情。
师:谁知道他为什么会读得这么好?
生:我想他在读的时候脑子里一定出现了风吹草动时沙沙得声音。
生:我想他感觉到草塘非常柔美。
生:草塘好像在欢笑一样。
师:哦,草塘为什么会欢笑呢?应该怎样读呢?
生:我想草塘里的草在欢笑,可能是因为风吹过时发出得声音。
师:恩,有道理。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我想作者用了一个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这时候那种喜悦地心情。
师:看到这样的美景,你高兴吗?你能读一读吗?
生:浪花翠绿翠绿的……
师:听老师读一读,好吗?
(老师有感情朗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有些词语读得速度很快,比如: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中的赶和涌。
师: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这样可以读出草塘的动态美。
师:很好。其他的词语,老师又是怎样读的?
生:老师,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近处的……远一点的……再远的……”你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一句比一句读得慢。我觉得这样就把草塘一望无际,茫茫的和蓝天相接的情景读了出来。而且把草塘的层次美也很好的表达了出来。
师:谢谢你对我的鼓励。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生读。)
(学生鼓掌。)
师:好,我们一起去草塘里看看。
(放有关草塘美景课件。)
师:谁能跟着录音试着读一读?先自由读一下。
(生自由轻声读。)
师:谁能配乐朗读。好,你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能不看书跟着音乐,看着画面再来读一次吗?
(生背读。)
2、学习“小河”
师:“我”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老师告诉你,美的还在后头呢?你找到了吗?
(学生速读全文。)
生:老师,我知道还有一条小河。
师:那好吧,让我们再去游览和欣赏一下吧!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描写小河的部分。看看这条小河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读?同桌讨论一下。一会儿读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讨论或自由读。)
生:老师,我知道了这条小河非常清澈。
生:如果把表现“清澈”的一些词语注意一下读音,就能把小河“清凌凌”的特点表现出来。
师:有哪些词语呢?
生:倒映。
生:显得。
生:更。
师:那么这些词语你认为该怎样读呢?能读给大家听吗?好,你来试试吧!
(生读)
生:老师,我认为他读得还不够好,没有把草塘那奇特的景象读出来。
师:文中哪一个词语说这是一个奇特的景象?
生:奇迹。
师: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生:就是说稀有、罕见、奇异的景象。
师:对。这时候的“我”的心情怎样?你知道吗?
生:高兴。
师:只是一般的高兴吗?姐夫以前见过这样的小河吗?那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惊喜、惊讶之情。
师: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好,你来试一试。
(生读)
师:读得真好。仿佛把我们也带到了那清澈的小河边上,领略到了那奇特的景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姐夫见到小河奇景时的惊喜之情。
师:谁能看着美景,听着音乐读一读。你来吧。
(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呢?谁能谈一谈?
生:老师,草塘太美了,我真想去亲眼目睹一番。
生:老师,草塘这奇特的景象让我如痴如醉。
生:老师,文中姐夫说他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
《可爱的草塘》读写教案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