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杂谈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杂谈(精选14篇)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杂谈 篇1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杂谈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小学 陈 婕】
〖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乐学氛围 促进自主学习·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学完《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我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它与威尼斯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河南省新郑市北街小学 吴淑英】
〖自主参与 乐于探究 促进发展·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形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下面我以《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我是如何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
1、采用切实可行的组织形式:
我将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这一方式引进课堂,在讲读课文的第二小节、第五、六小节中,我都出示了自学要求。第二小节的自学要求是:想一想小艇有哪些特点?可以划出重点语句,可以圈出关键词语,可以画一画小艇的样子,可以演一演小艇行动的轻快灵活。第五、六小节的自学要求是:⑴、自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感受的小艇的作用很大,完成填空:在威尼斯,白天,商人( ),青年妇女( ),小孩儿( ),老人( ),晚上,看戏的( )人( )。⑵、除了课文所讲到的,还有哪些人的活动离不开小艇,请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合作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其中学生的个体学习是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群体功能,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帮助。此外,在第二小节的自学时,我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开展选择性的学习。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如用笔画小艇的简笔画,用手势表演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让全体学生做“船夫”,以手代艇来表演课文中具体描写船夫操作自如的内容;让学生体会一下坐上小艇的感觉。我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特别注重其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如:学生在自学第五、六小节,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交流汇报,学生说到了医生、教师、市长、旅行者等等乘着小艇去干各种各样的事,还说到了青年妇女乘着小艇去走亲戚、逛商场等。在教学中我突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眼看一看,动手演一演,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全员参与,并且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吸引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3、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科学的流程,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教《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我采用了初读感知、精读感悟、熟读内化的实践性的教学流程。在初读感知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世界各地的风光,从学生的话题中引出在欧洲的意大利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水上名城──威尼斯,并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整体感知文章围绕中心句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在精读感悟、熟读内化的环节中,我精心设计课文的导语和过渡语:①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小艇的呢?这样在导入时对照课题,充分发挥教师体态语的作用,同时又提纲擎领复习了第一教时的内容;② 小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③ 小艇小巧玲珑、新颖别致、外形美观、内部舒适,你们想不想坐一坐呢?想不想读一读呢?这样的过渡语让学生产生情感的落差,给他们更多的认认真真读书的机会。④ 难怪威尼斯人都喜欢乘坐这样的小艇,驾驶这样重要交通工具的船夫,他的驾驶技术又是如何呢?⑤ 新颖别致的小艇有如此技术熟练的船夫来驾驶,真是锦上添花。然而这样的小艇有什么作用呢?这样的导入语、过渡语就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环节,在组织各环节的教学时,我关注着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更多地触摸文章的语言文字,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精于点评,或描述意境,强化学习动机,或联系生活,使其产生亲切感,或情感驱动,唤起心灵的共鸣,或拓宽思路,使思维更具广阔性。
4、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今天,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只有激qing激趣地导入,声情并茂地评点,画龙点睛地总结,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人文魅力。为了指导好第六小节的朗读,我相机辅以动情的叙述:“威尼斯的热闹和沉寂与小艇的开动、停泊息息相关,威尼斯独特的风光与小艇有着密切的关系。水面渐渐静下来,皎洁的月光给古老的威尼斯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忙碌了一天的小艇也不动了,威尼斯枕着波光粼粼的河水,沉沉的睡了,寂静笼罩着这座喧闹了一天的水上城市。”教师深情的叙述,诱发起学生美好的想象,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感悟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因而在感情朗读时也读得投入,读得给人以恬静、优美的感觉。
5、构建开放的课堂格局:
我立足课内,打好基础,立足课外,求得发展。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收集世界风光的图片,交流威尼斯的有关资料。课堂上,我以引代讲,通过引读,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我用生动的范读熏陶学生,用充沛的激qing打动学生。作业中又让学生继续去搜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种“主动”、“乐于”、“勤于”都是情感的驱动。最后,我是这样结束这节课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威尼斯的小艇》,小艇的样子像新月,行动轻快灵活,美吗?坐在小艇上看看两岸迷人的风景,美吗?船夫驾驶小艇的速度极快,好潇洒!清晨,艳丽的朝阳给威尼斯抹上了一层金粉;夜晚,柔和的月光给威尼斯披上了一层银纱,美吗?你们想不想去玩一玩?其实,像威尼斯这样的水上城市,中国也有,人们把苏州称为“东方威尼斯”,你们不妨抽假期去苏州领略一下。这种对照板书的总结,即提示了文章的思路,同时也激起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的怀抱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方正小学 许丽芳】
〖让学生想学 敢学 会学·指导学法,让学生会学·方法之三〗
教会学生抓住教材中重点词句质疑。《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是概括具体的构段方式。文章开头第一句便概括了这段的主要内容:“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教学时,让学生首先弄清楚构段方式及在文中的作用后,再引导朗读,并问学生:“读了这一句话,你想了解什么问题?”孩子们提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的问题。当通过阅读、思考、释疑以后,学生们又提出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驾驶小船时“操纵自如”的问题这几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不但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适合于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且学生从反复的训练中得知,对于概括具体关系或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的段落,可以围绕“概括句”、“总起句”或 “总结句”质疑,还可围绕文中重点词句质疑,从而跟文本对话、交流。
【安徽省芜湖市王家巷小学 陈玲丽】
〖利用计算机媒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计算机媒体提高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标较以往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健康地认识世界,关注世界,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计算机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委好的条件。
在设计《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时,我特地到网上查找了大量有关威尼斯的资料:纵横交错的河道,川流不息的小艇,不同风格的建筑,世界各地的游人……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感受到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追求美的情趣。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谈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晋原镇北街小学 毛琼英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期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1、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项目:
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通过领略小城的迷人风光,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文包括一幅威尼期风光图,六个自然段。作者观察细致,抓住了威尼期小艇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为们展示了威尼期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阅读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遵循五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的认知规律,确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期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4、教学重难点:
了解威尼期小艇的特点及作用;品读精彩片段,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
1、品读感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鼓励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在读中了解小艇的特点和作用。在读中欣赏威尼期特有的风光,在读中领会作者细致观察小艇,抓住特点描写小艇的方法,在读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2、情境教学法: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感悟美、体验美,受到美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播放了威尼期的风光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欣赏感悟,去体会小艇的样子,小艇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向往威尼斯风光的感情。
3、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以人为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互相交流思想,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为此,设计以下学习方法:
1、读、思、议结合:
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读中理解。
2、合作、探究:
让学生在学习中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成共识。
3、表演法:
让学生扮演角色,有的同学表演船夫驾船驶小艇,有的同学配音,要求配音的同学能读出课文的韵味。
4、想象品味法: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体会威尼期夜的宁静和夜色的美好。
5、绘画法:
学生通过品读课文,观察图画,画出威尼斯小艇,加深对小艇样子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qing导入:
多媒体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师充满激qing地介绍威尼斯的风光。让学生被美的风光所吸引,被美妙的语言所感染,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画面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师板书:
威尼斯的小艇
师谈话: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在游览威尼斯时对小艇进行了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的样子,了解了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写了这篇课文,你们想了解威尼斯小艇吗?
2、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生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什么?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3、讨论交流,品读感悟,了解小艇的样子:
师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抽生读,师提示: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段落的方法。
生总结学习方法:
⑴ 读、思、议;
⑵ 抓重点词句;
⑶ 反复品读;
⑷ 边读边想象……
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描写小艇样子奇特的段落。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通过学习,你了解了小艇的哪些特点?能读出韵味来吗?
生回答:同学可补充、评议,也可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争论。如:
同是写小艇,却用了三个不同的比喻:
生a: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生b: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生c: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在朗读时,有学生说要读出韵味,应重读表示小艇特点的词,有的同学说用舒缓的语气读。总之,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我还让学生画小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得很出色。
4、读演结合,突出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在处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点好这段时,我采用了读演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和同方同学合作,解决疑难问题,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一人学船夫驾驶小艇前行,一人为船夫配音。我在巡视时加以指导,结果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表演时形象逼真。可见学生用读演结合的方法学懂了课文,感受到了文中的情趣。
5、拓展想象,情境交融,感受威尼斯的夜色美:
师谈话:小艇是那样奇特,船夫的驾驶技术又是那样高超,这样的小艇人们喜欢坐吗?人们坐着小艇去干什么呢?生读最后两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遇到问题可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的语句,指出精彩在什么地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师相机播放威尼斯夜景录相,让学生尽情地体会“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谧静寂的美。同时,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马克·吐温,面对如此美妙的夜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6、欣赏体验,美读全文,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师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学生尽情欣赏,然后引导学生怀着喜爱之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全文,背诵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这样,情由景生,情景交融,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对威尼斯小艇的喜爱之情。
7、总结课文,迁移训练点:
师谈话:马克·吐温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进行精彩的描绘,这种表达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国的苏州有东方威尼斯之称,你们想了解我国的苏州吗?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苏州的文字或图片,学习马克·吐温的表达方法,描绘苏州的美景。
五、板书设计
板书的内容重在体现小艇的样子和船夫驾驶技术好,所以作以下板书:
外形奇特有趣:长、窄、深、翘
威尼斯的小艇 行动轻快灵活:像田沟里的水蛇
船夫技术好:操纵自如、挤、穿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杂谈 篇2
一.悟透教材 , 把握重点
1. 教学内容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 16 课.
2 . 教材简析 : 本课是安排在学生已学习了《海上日出》,《夕照》两篇课文之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抓住事物特点写,才能使读者比较清楚地了解所写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文章"的方法的深化,也是为后面学习《雪猴》,《鲸》,《蟋蟀的住宅》等"抓住动物的特点写文章"奠定基础.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本课训练的重点,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导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学习目标 : 根锯美国教育学家 . 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系统确定:
(1) 认识目标:
a 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 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
b 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同威 尼斯水城的关系.
(2) 技能目标:
a 学会留心细致地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b 利用多种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信息,培 养学生观察感知能力 , 训练思维.
c. 教师充分利用 " 导学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
a 能用朗读表达自已喜爱的事物和热爱自然美好景象的感情.
b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抒发美好情感.
4. 教学重点 : 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识知水平 , 确定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二 . 教学程序 :
(一).揭示课题 , 激趣引入
导语 :" 同学们 , 你们每天都是怎样到学校的 "( 坐公交车车 , 走路 )" 老师知道有一个城市的孩子 , 他们坐小艇上学 , 有同学知道这个城市的名字吗 "( 威尼斯 )"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美丽的水上城市 --- 威尼斯去看看 , 那儿美丽独特的异国风光和与众不同的小艇 ."( 出示课题 )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 , 开门见山 , 引生入胜 , 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
( 二 ). 看录相 , 听录音,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背景
1."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关于威尼斯城市的背景资料 , 请大家边看边想 : 威尼斯是怎样一座城市 "
2. 抽一个学生讲述他所看到的威尼斯城市是怎样的.
[ 这样设计 , 给学生创设一个用眼观察 , 用脑思考 , 用口表达的机会 . 让学生初步感知威尼斯城市的美丽 , 独特的风光和小艇的样子. ]
( 三 ). 抓住重点段落 , 学习课文
1. 听录音 , 整体感知
(1)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把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
(2). 指名学生读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 .
[ 这样设计 , 帮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语言的精练 , 生动 ]
2. 学习课文第一段 ( 第 1 自然段 )
(1). 学生齐声朗读这一段
(2). 老师问 :" 威尼斯是个怎样的城市 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 作者拿小艇于谁作比 "
[ 教师启发导学 , 学生思考理解课文 ]
3. 学习课文第二段 ( 第 2 一 3 自然段 )
(1). 指名学生读第 2 自然段 , 引导学生认识小艇的样子 , 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只小艇出来 . 重点指导三个描写小艇样子的比喻句. ( 提示 : 要学习作者认真观察 , 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
(2). 老师问 :" 小艇的样子决定小艇的特点是什么 这样美的城市 , 这样与众不同的小艇 , 乘艇游览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
(3). 老师范读第 3 自然段 , 学生看书上插图.
(4). 老师出示简笔画 , 让学生体会,或者学生上讲台画小艇.
(5). 出示幻灯片 : 让学生想象乘船游览的快乐感受.
[ 通过动手画 , 看插图 , 看幻灯 , 读课文 , 培养学生绘画审美能力 , 自主参与意识 , 想象能力 , 此时出示幻灯片 , 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
4. 学习课文第三段 ( 第 4 自然段 )
(1) 学生自读课文 , 在中心句下面画上横线 , 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 . 思考 :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 表现在哪些方面
(2). " 操纵自如 " 是什么意思 船夫的驾驶技术为什么会这样好呢 ( 在长期的驾驶过程中发现总结经验 , 不断提高 , 同学们做事也要这样不断总结 , 才会有进步 )
(3) 这一段赞扬了什么 , 读时应该怎样读
( 让学生体会 : 语音要平 , 语速稍快 , 学生齐读 )
[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 , 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 ]
5. 学习课文第四段 ( 第 5 一 6 自然段 )
(1). 学生朗读第 5 自然段 , 并把表示人物的词语画上横线 .
(2). 船夫驾驶技术这样好 , 人们可以利用小艇做什么 文中写了哪些人物的活动
( 商人运载货物需要小艇 , 青年妇女娱乐需要小艇 ; 小孩到郊外游玩需要小艇 ; 老人带了全家去做祷告需要小艇 )
(3). 白天人们需要小艇 , 那晚上人们能离开小艇吗 请女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 男生思考 . ( 夜晚 , 人们坐小艇回家 )
(4). 找到 " 人们看戏散场坐小艇回家的情景 " 的句子 . 体会人们的心情怎样 ( 愉快 )
(5). 师范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 学生思考 : 这两句话描写的是什么 ( 威尼斯的夜景 )
( 指导 : 写威尼斯的夜景也没离开写小艇 , 让学生找到书中的原话 . 注意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围绕中心选材 )
[ 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 , 让他们学会思考 , 掌握学习方法 ]
( 四 ). 深化知识,总结全文
(1). 幻灯出示问题 : 学习了课文 ,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 为什么
( 回答问题要注意完整性 )
(2). 学习这篇课文时 , 我们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 看一听一读一画一说 )
(3). 这样美丽的城市 , 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这样与众不同的小艇 , 大家想不想去坐一坐
( 大家都想 , 那就得从现在做起 , 努力学习 , 将来大家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杂谈 篇3
北大附小 俞涛
一.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介绍了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是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这三方面介绍的,展现出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的风土人情。
二.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 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能写出"倒退﹑散开﹑笔直﹑静寂"等词的反义词。
4. 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5. 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 教学重点:
1. 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 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四. 教学难点 :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参观吗? 那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2.投影显示,介绍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板书:13 威尼斯的小艇 )
(二) 初读课文,根据书后预习题自学: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英尺 船梢 簇拥 哗笑 残破 矗立 停泊 威尼斯 操纵自如
3.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 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准生字表的字音,判断难点字的偏旁。
尼( 尸 ) 斯( 斤 ) 具( 八 ) 货( 贝 ) 矗( 十 ) 残( 歹 )
2. 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换偏旁记忆。
残:与"钱﹑浅﹑线" 换偏旁记忆。
矗:由三个"直"组成。
3. 查字典理解个别生字(纵﹑哗﹑矗﹑残)的意思。
哗:喧哗;喧闹。
矗:直立;高耸。
残:不完整;残缺。
4. 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矗立:高耸﹑直立。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沉寂:十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操纵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 指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自由正确朗读课文。
(四) 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思考自学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 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 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
3.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4.讨论分段: 样子 (明确: *﹤1﹥ *﹤2-3﹥ *﹤4﹥ *﹤5-6﹥ 板书 船夫技术好 作用 )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小艇是什么样的?用"~~"标出。
2.抓词句,谈体会: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样子奇特 内部舒适)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名分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节各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小艇的样子奇特。
* 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并列关系 (投影显示)
5.师:在一个结构段里,如果讲了几层意思,并且它们同样重要,在总结段意时,就要把它们合并起来,谁来说说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杂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