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2024-06-051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精选14篇)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

  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第 二 课 时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思考: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重点体会: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最后一头战象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写作背景。

  2、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同学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⑴读课文, 每个字都读准, 句子读通(不能一个词一个词读)。

  ⑵指名分段读. 提出认真听的要求,评读。

  ⑶请5 位同学比赛读,评议。

  ⑷学习生字:课文读好了, 看课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 出示生字卡认读.。读生字卡背后的词语。齐读。开火车读. 看看生字回到课文中还会不会读。

  ⒉快速阅读全文,/article/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⒊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⒋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写文中的生字,并摘抄词语和句子。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二、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学习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四、学习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找出课文中对嘎羧的动作、外貌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

  3、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在书本标注。

  4、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在书本标注。

  5、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6、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在课文标注。

  3、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浴血搏杀”等十八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抒情;创设情境,借助想象,补白练笔,心灵沟通,入情表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受战象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高尚的情怀,激发学生阅读动物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感受战象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策略

  1.读文入境,积淀情感,品文悟情,抒发情感。

  2.品读文字,知有情有义;交流练笔,感生死之情;对比阅读,悟重情重义。

  3.品描写之精妙,悟内心之情怀。

  4.拓展延伸,感情升华,尝试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引入课题

  1.学生交流背景资料。

  2.简介作者。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有关战象的哪些感人的情节?

  2.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成为小标题。

  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3.理解字词,梳理质疑。

  嘎羧要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

  离开寨子时,嘎羧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

  嘎羧为什么要在临死前凭吊战场?

  嘎羧为什么没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和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

  4.小结:学习贵在有疑,能够做到学有所思,我们的学习才会更深入。从你们的问题中,老师感受到嘎羧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大家的心啊!我们不但要关注文章内容方面的理解,还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探究作者是如何把这位英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设计意图】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小说要明确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因此初读时对文本中的四个情节进行了梳理。通过质疑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阅读期待,并针对学生的质疑及时做出评价,进一步提出质疑中有待提高的能力,探究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

  (三)品文悟情,抒发情感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的哪些语句令你感动,画下来,想一想感受到什么情感?是怎样感受到的?

  提示:可以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做简单批注。

  (2)想象嘎羧当时内心的感受写下来。(在四个场景中选择一处写一写)

  2.集体交流,融情对读,加深感悟。

  根据学情预设抓住以下这四处关于嘎羧行为的描写,进行融情对读,加深感悟。

  (1)英雄暮年。

  通过朗读感受嘎羧的老态龙钟以及衰老的样子,体会作者的怜爱、悲伤之情。

  (2)重披象鞍。

  ①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机出示课件。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②引导学生抓住“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揣摩这些词语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往事的回忆、留恋、怀念,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③教师随机点拨。

  同学们都关注到文章的表达方法了,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致、具体、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了积淀在战象心中深沉的感情。让我们带着感情边读边想象这感人的情景。

  小结:动作、神态、有情有义、忠诚。

  ④激情导入描写象鞍部分: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这副象鞍对嘎羧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我们再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副象鞍?

  ⑤启发想象:看着眼前披挂着象鞍的嘎羧,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学生想象嘎羧当年的英勇:当时战斗的惨烈,在战象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情感。

  ⑥照应学生的质疑。

  ⑦总结学法:体会动物的情感,可以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想象嘎羧的内心情感。

  (3)凭吊战场。

  嘎羧痛苦地与亲人诀别,踏上了黄泉路。

  ①随着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课件。

  ②老师指名朗读所画的句子,学生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词语谈自己的理解。

  ③老师点拨,抓住动物独有的特点“吼”揣摩他的内心世界:嘎羧久久凝望着江面,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在呼唤什么?它内心是怎么想的呢?

  小结:想象。

  ④激情导读:当年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嘎羧,今天又披挂整齐来到战场,回忆战斗的历程,缅怀牺牲的战友,多么深情,多么悲壮!

  ⑤对比阅读,体会嘎羧的重情重义。

  原著节选:

  它已经五十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象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它是战象,它是功臣,收到村民们的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环境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重情重义。

  (4)庄严归去。

  ①哪个词语体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

  预设:揣摩“挖”的深层含义。

  ②你能从“挖”字的反复出现和一些动作细节描写中读出什么?

  (作为战象的忠诚、作为战象的尊严,感受他的疲惫,他的坚强,他的思念,他的执着,他的信念,他的重情重义。)

  小结:拥有尊严。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使学生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感悟文章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走进嘎羧的心里去想象它的内心感受,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补白练笔,随后采取融情对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品描写之精妙,悟内心之情怀

  1.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我们可见嘎羧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读懂了他的内心世界,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位让人景仰的英雄啊!

  2.提升认识,归纳方法。

  行为 神态 环境描写

  读懂嘎羧的内心世界 想象画面

  对比阅读 (联系上下文 原文)

  有感情地朗读

  作者对嘎羧的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中,感受到它的重情重义、忠诚以及作为战象的尊严!正是这些具体、细致的描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战象高尚的情怀。

  【设计意图】注重学法的总结,引导学生感知动物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在阅读动物文学时,抓住描写动物的神态、动作的词语体会其内心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揣摩动物情感世界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想象小练笔、对比阅读课文内容和原文等。

  (五)书写碑文,升华情感

  1.书写碑文,表达敬仰之情。

  (1)学生书写碑文,交流碑文内容。

  (2)师生共同配乐朗读碑文。

  英雄垂暮赴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战地缅怀重情义,掘墓同埋向苍天。

  2.朗读原文,升华情感。

  土坑里弥散着一股腐烂的气息,看得见二十六年前埋进去的战象的残骸,红土里,好像还露出了白的象牙。嗄羧那对象牙,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泽。

  3.作家创作体会。

  在诸多力量中,崇高是一种很特殊的力量,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价值观派生出来的一种情感。将崇高的情感凝聚在一头老战象身上,还能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动物尚且能表现如此高尚的情感,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该如何去做呢?

  沈石溪

  【设计意图】在总结环节,带领学生回顾全文,将心中对嘎羧的敬重、敬仰之情浓缩于精炼的词语或短语,既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又使战象的形象深深留在学生的心里。

  (六) 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给家人讲讲这个故事。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四、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篇6

  预设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11个生字。

  2、快速阅读课文,有感情朗读。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情怀。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细腻描写方式,以及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技巧,体会战象嘎羧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任务

  完成熟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的目标。

  第二课时任务

  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震撼力,学习朗读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由你对大象的了解来引入课文,导入到对战象的印象。出示文章开头部分,了解战象。

  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2、分析文字中战象的英勇:“劈”“踩”“排山倒海”“扑”。

  3、尝试朗读,并指导朗读技巧。体会“战象”的称呼。

  二、初读感知

  1、正是这样的一群象兵,曾经和日寇展开了一场血战,最后只剩下唯一的一头战象,它的名字叫——嘎羧。那么,在最后一头战象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出声读一遍课文,读通顺,读准确。有生字和疑问标示出来。

  3、解决生字。出示屏幕:

  唏嘘   激越   膨胀   日寇   威风凛凛 

  排山倒海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精选14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