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2024-06-051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们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毒刑拷打写下来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

  1、形近字组词。

  囚(囚犯)  棺(棺木)   敝(敝帚自珍)

  因(因为)  官(官司)   敞(宽敞) 

  2、辨析多音字。

  热    血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2)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3)人:坚定的革命者。

  (4)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5)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6)活棺材:监牢。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三、初读诗歌,了解背景、诗题

  1、了解作者生平。

  (1)师:《囚歌》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呢?(叶挺)

  谁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

  (2)指名回答。

  (30教师简介作者。

  《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

  叶挺是广东惠阳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

  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2、解题。

  (1)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诗歌读一遍,想一想,课题中的“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2)指名回答。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3、师: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囚歌》

  1、指名朗读诗歌

  2、师:朗读着首诗歌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相信大家在理解诗歌内容之后肯定会明白的。

  二、讲读第一节

  1、生自由读一读第一节。

  师:想一想,叶挺同志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请把它们划出来。

  2、师: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

  (“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3、师:读完这节诗,你明白了什么?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

  4、师:当我们明白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朗读这一节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们试着读一读。然后,四人小交流。

  5、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一个声音……给你自由!”这句是敌人对革命者的诈骗,“自由”不过是一种诱饵,朗读时要表现出敌人的阴险狡猾。

  “自由”二字要读得虚伪、轻浮、声音拖长些。)

  6、师:大家都读知道要用读出反动派阴险狡猾的语调,那么,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对叛徒的厌恶和痛恨的思想感情。)

  7、师:让我们怀着这种语气把第一小节读一读。

  过渡:

  这一节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得到自由。作者选择哪一条路呢?第二节诗告诉了我们。

  三、讲读第二节诗

  1、指名读第二节诗。

  2、思考:作者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出怎样的回答?

  3、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决不会向敌人屈膝投降当叛徒的。

  4、师:这节诗中也有一个“自由”,它跟第一节诗中有什么不同?

  5、指名回答。

  (第一节诗:所谓的自由;第二节诗:真正的自由。)

  6、师: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怎样读?

  (表达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读要坚定、有力、高昂)

  7、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

  过渡:

  为什么叶挺同志有这么强烈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诗歌中哪里告诉我们?(第三节诗)

  四、讲读第三节诗

  1、全班齐读第三节。

  2、师: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作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1)“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2)“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4、师: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5、师;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

  (“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6、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

  五、指导朗读

  1、确定停顿处。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指名读——学生评价——指名读——全班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背诵《囚歌》。

  3、完成《伴你成长》。

  4、预习《晏子使楚》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篇2

  1、本单元主题:《尊严》

  2、学习的课文:《囚歌》《晏子使楚》《为了他的尊严》

  二. 学习目标:

  《囚歌》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

  2. 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 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两个“自由”的含义。

  《晏子使楚》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隐含义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为了他的尊严》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正确书写本课11个生字,书写工整,笔顺正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4、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跟老师一起学]

  《囚歌》

  1、同学们,今天的你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你们可曾知道为了今天的幸福,有多少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说说你了解到的英雄的名字。

  2、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

  3、提示学法:读全诗-质疑-理解重点字词-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我们刚才理解了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使人失去了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诗歌中出现几处自由?想想每处的含义一样吗?

  4、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可是他为什么不要?

  “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5、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6、“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7、思考: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两种选择中叶挺选择了什么?

  “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

  (联系《就义诗》)

  8、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晏子使楚》

  一、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敝枳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  得意洋洋  囚犯

  二、理解课文

  1、揭示课题: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2、晏婴(?-前500)即晏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以其父晏弱去世,继任矚齐卿,历灵公、庄公、景公朝俱在任。曾劝说景公减轻剥削与刑罚,听取臣下之言。又主张以“礼”维护统治,群臣都应为“社稷”(国家)效力。传世《晏子春秋》,出于后人依托。

  3、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5、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

  《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

  6、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7、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应读重音,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8、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

  9、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10、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 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

  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11、小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

  12、积累词语、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13、读一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三句话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词语(只好),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

  14、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用聪明和智慧维护尊严。

  《为了他的尊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

  2、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

  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4、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

  (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5、“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6、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7、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感激)为什么感激?

  8、“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现在大家明白了吗?这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什么?实际上它得到了什么?

  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上路后的他结果怎样呢?(成了董事长)原先可怜的乞丐今天却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9、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

  (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10、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11、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要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

  (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

  12、你们想说点什么?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比较形近字。

  敞(   ) 躯(    ) 赔(   ) 臂(   )  慨(    )

  蔽(   ) 躲(    ) 陪(   ) 壁(   )  既(   )

  2. 读一读。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3. 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尊严的名言或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辞官归田园 尊严

  苏武牧羊:一柄汉节不离手拒绝匈奴的诱惑这是尊严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士可杀不可辱这是知识分子的尊严

  4. 你能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吗?

  红得(象火一样)               白得(象雪一样)

  黑得(象炭一样)               慢得(象蜗牛一样)

  凶得(象豺狼一样)             苦得(象吃黄莲一样)

  笨拙得(象狗熊一样)           疼痛得(象刀绞一样)

  狡猾得(象狐狸一样)           高兴得(象吃了蜜一样)

  冷得(象掉进了冰窟窿)

  富得(流油)                              气得(火冒三丈)

  思念(一日三秋)                          浪费(一掷千斤)

  穷得(揭不开锅)                          亮得(灯火通明)

  危急(千钧一发)                          艰难(水深火热)

  干净得(一尘不染)                        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困难小得(芝麻大)                        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水量大得(一泻千里)                      容易得(不费吹灰之力)

  力量大得(九牛二虎之力)                  瘦得(皮包骨头,芦苇杆)

  绿得(翠色欲流,碧千里)                  天气冷得(刺骨,滴水成冰)

  困难大得(天大,大海捞针)                心眼小得(针别大,针尖大)

  少得如(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地方小得(巴掌大,豆腐干大)

  建筑高得(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文章好得(一字千斤,洛阳纸贵)

  时间短得(一眨眼功夫,弹指之间)

  人多得(人山人海,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静得(听到心跳,连针掉到地上都听到声音)

  声音大得(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排山倒海,震耳欲聋,声闻数里,惊天动地)

  【试题答案】

  1. 比较形近字。

  敞(宽敞) 躯(身躯) 赔(赔钱) 臂(手臂)  慨(慨叹)

  蔽(隐蔽) 躲(躲藏) 陪(陪伴) 壁(墙壁)  既(既然)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介:

  《囚歌》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主题单元“尊严”中的一课。这首诗歌写了叶挺将军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囚禁中,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

  学情分析:

  本班共86名学生。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和合作的技能,本着异质分组、积极互赖要求,让他们主动参与、全员参与,于是将学生分成14个学习小组,每组6至7人。每组为自己取了组名。组员分别承担着主持人(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发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学习过程)、报告员(负责汇报学习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观察员(负责观察小组成员的合作技术)、教练员(负责教给每位同学)的角色,让他们明确个人职责。其中“水晶玫瑰”、“神采飞扬”、“晨光绚丽”等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极佳。另外,本班学生经过长期训练已能在课前预习做到三点:一是自主学会生字(利用一、二年级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二是收集和课文相关资料与图片,能挑重点摘录并背诵,三是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大部分学生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朗读感悟。概括和表述能力较好。但还有少数学生稍差。

  设计理念:

  1、以教材文本为依托,积极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材料,使师生共同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又充满激情的氛围中自主的读、说,在自读自悟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坚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读歌内容,学习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

  难点: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含义。

  课前准备:电影剪辑、课件、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

  1、播放电影《烈火中永生》剪辑,让学生观看。师:同学们,从你们紧握的双拳,愤怒的眼神里,老师看出来了,你们有话要说,说出来吧,把你们心里想的尽情地说出来。

  2、让学生结合所看电影剪辑充分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

  [播放电影剪辑,旨在交代作者写作背景,缩短学生和教材的距离,激起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恨,对共产党的热爱和崇敬,为学课文做铺垫。]

  二、揭示课题

  1、师: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歌,板书课题——《囚歌》记学生对课题充分质疑,师生共同解答疑问。

  2、学生通过预习,搜集资料,充分汇报资料。

  [通过搜集、交流资料,学生初步了解了作者及诗歌的时代背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信息的平台,在扩大阅读量,信息量的同时,对课程资料进行了开发与整合。]

  三、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诗歌,介绍课文特点,检查学生课前识字情况。(随文识字)

  2、指导读通课文(个体独立完成)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9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抽生读、生评价)

  (3)学习伙伴互读、互听、互评(读得好的给予鼓励,读得不对的地方帮助纠正。)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读,生生互动,体现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读书要体现过程,还要结合学生练习的机会。]

  3、理解诗句内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地学习,师相机完成板书。)

  (1)师出示学习单,让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单内容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进行合作、探究地学习。

  学  习  单

  (选你们喜欢的小节学习)

  1、你们喜欢的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请告诉大家,让大家和你们一起分享。

  2、这一小节中,你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3、你觉得这一节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请你读出来好吗?

  加油哦!!!

  (2)汇报合作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14个学习小组采取竞争汇报形式)

  第一小节:学生汇报已知外,教师还重在指导①“人”“狗”各指什么?②本节中的“自由”含义是什么?③“一个声音”又是谁的声音?④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引导学生读出嘲讽、诱惑的语气)

  第二小节:学生汇报已知外,教师重在指导①本节中“自由”又是什么意思?②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引导学生读出蔑视、愤慨、反击的语气)

  第三小节:学生汇报已知外,师提问:①这一小节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活棺材”“地下烈火”各指什么?②“永生”是什么意思?③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沉着、坚定、充满自信的语气。)

  [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促进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诗歌有着独特的见解、理解和感受,教师可根据学生合作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及汇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3)通过大家认真学习你认为叶挺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充分说师相机板书。

  (4)师: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同桌互背互练。

  (3)齐声背诵。

  5、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陈然的“我的自白书”让学生欣赏。

  (2)师小结

  (3)齐声配乐诗朗读

  四、板书设计

  囚    歌

  叶挺

  囚人门  紧锁永生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狗洞  敞开自由  背叛革命丧失尊严

  (该课2005年在市级“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诗歌的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追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通用15篇)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