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宝箱
百宝箱(通用16篇)
百宝箱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游戏活动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2.感知常见物的形状、颜色,发展触摸觉。
3.学说短句“我摸到了”。
活动准备:
1.两只装饰过的大纸箱。一只纸箱内放玩具等物品,另一只纸箱有多个开口,内放糖果(如图)。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
1.出示,让幼儿看看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纸箱,并摇动纸箱,让幼儿听听、猜猜里面有什么。
2.请幼儿摸出箱中的物品,并一一说出物品的名称、颜色、形状等。也可根据摸出物的特点,用相应的声音或动作来表示。
3.出示装糖果的,让几个幼儿同时摸物,说说:我摸到了。
4.让每位幼儿吃糖果。
百宝箱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杜十娘、李甲、孙富等几个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加以刻画的方法;
3.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
教学难点 :在描写中表现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听《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学:杜十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二.介绍作家作品: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子,龙子犹,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他少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但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须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清兵入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在小说方面,他除编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
国志》,鉴定了《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民歌方面,刊行了民间歌曲《桂枝儿》《山歌》等。此外他还改编了《精忠旗》《酒家佣》等戏曲,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
三.预习检测:
1.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在庠(yang)薄赆(jin)谄笑(chan) B.莲萼(e)名姝(shu)宝珥(er)
C.钟馗(kui)贾竖子(gu) 隐讳(hui) D.贫窭(ju)亵渎(xie)教坊(fang)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纳栗入监 权作浮居 屏去左右 素性方严
B.教坊落籍 山水之废 观者如堵 惑于浮议
C.凑聚将来 剪江而渡 鸾呜凤奏 萍水相逢
D.仓猝难范 说得入港 疏不间亲 命之不辰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因在京坐监(坐监牢) 可怜一片无瑕玉(玉上的斑点)
B.初时李公子撒漫用钱(任意挥霍) 郎君游资虽罄(旅费)
C.连下处也没有了(寓所) 落得一场亵渎(污辱)
D.那烟花也算定你没处告债(乞求借贷) 倘得玉成,决不有负(好意成全)
4.对原文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杜十娘虽为名妓,但不甘作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
B 李甲是一个忠于爱情,庸懦自私的纨绔子弟。
C 作者将杜十娘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运用细节、言行等描写,并与李甲对比,使塑造的形象个性鲜明。
D 作品除了反映杜十娘对真正爱情和人性尊严的渴望外,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金钱和门第观念的丑恶。
四.分析情节:
1.开端:开头至“若翻悔时,做猪做狗。”
写鸨母无义逼李甲,十娘有心欲从良。
2.发展:“是夜,十娘与公子议及终身之事”至“各各垂泪而别。”
写柳遇春仗义助好友,杜十娘真情随官人。
3.发展:“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至“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
写孙富歹意破姻缘,李甲薄情卖佳人。
4.高潮:“却说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写痴情女怒沉百宝箱,薄情郎愧失心上人。
5.结局:最后一段。写李甲追悔成狂疾,孙富担惊为怯鬼。
五.情节设疑,学生思考后口头作答:
1.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箱?
(提示:想摆脱苦海,寻机从良。)
2.杜十娘自己有银两,为什么不早告诉李甲,而让他为难?
(提示:试探李甲的诚意。)
3.李甲筹集到银两赎出她后,她为什么还是不把实情告诉于他?
(并未对李甲完全放心。)
4.杜十娘为什么不选择走别的路,非要选择自杀?
(提示:从良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而今希望破灭,只有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不满和反抗。)
5.杜十娘是爱李甲的,为什么不在把百宝箱送给李甲之后,才投江而死?
(提示:她已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选错了人,既然不是真正的爱情,她为什么还要把东西留给李甲那?)
六.作业 布置:
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处理课后练习三。(略)
二.分析评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1.学生阅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杜十娘性格的描写语句。
(只要能寻找到几处,并说明其性格特征就行了)
2.概括杜十娘的人物形象:
杜十娘本是风尘女子、京城名姬,但她不甘于做王孙公子的追欢取乐的玩物,而是费尽心思脱离那个火坑,但由于社会的原因,最后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她聪明美丽、热情真诚、心地善良、秉性纯厚、刚强坚毅、有胆有识,是反抗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一个典型的妇女形象。
三.分析其他人物:
1.学生分别找出课文中对李甲、孙富、鸨母、柳遇春等人最有表现力的语句。
(抓住关键描写语句,稍加说明即可)
2.李甲的人物形象:
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3.孙富的形象:
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
4.鸨母的形象:
只认钱不认人,嫌贫爱富的下三流货色。
5.柳遇春的形象:
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
四.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一个未出场的人物——李甲的父亲在小说中的作用呢?
(提示:这个人物很重要,他反映了小说悲剧结局的社会根源,即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逼死了杜十娘,李甲怕、杜十娘担心、孙富利用他挑拨离间,这些都说明小说的主题是把矛头针对封建礼教及世俗社会金钱和门第观念的。与此道理相同的还有李甲的亲戚朋友们。其实李甲、孙富不也分别是一个社会群体的代表吗?像杜十娘这种风尘女子,在这种重重的包围之中,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呢?她的悲剧的发生,是一种必然。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悲剧。)
五.作业 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完成印刷资料之《同步训练》。
六.教学后记:
[1]
百宝箱 篇3
抓住高潮 由果溯因 重于探究 激情激思
--
宁乡十四中 罗妞
一、说教材
1、该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学习我国古代小说,单元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且是自读课文,应让学生自主鉴赏十娘形象。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而欣赏人物形象,一般来说,应从环境描写、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入手。
2、教材简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第32卷,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拟话本中成就较高的作品。本文通过写杜十娘相中李甲、设计赎身、转而被卖、抱匣投江的故事,刻画了美丽、善良、聪慧、忠贞而又刚烈的名妓杜十娘形象,以十娘生命的结束强烈谴责了纨绔子弟和市侩势力,向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提出强烈的抗议。学习本文,可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罪恶,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性格和是非观念。
3、教学设想
①教学目标
a 整体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预习完成);
b、引导学生从环境、人物、情节三方面感受十娘悲剧的必然性。
c、通过杜十娘这一形象,认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
②教学重点
从人物、情节、环境多角度分析十娘悲剧的必然性。
③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
二、说教法
1、由果溯因法:
本文高潮部分是"怒沉百宝箱",抓住这一高潮,启发学生思考:十娘为何要"怒沉百宝箱"呢?而后又为何"投江自尽"呢?她一定得死吗?从而引导学生为十娘重设结局,然后从环境、人物、情节等多个角度探讨得出"十娘必须死"的结论。
这种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2、问导法:
提问导读,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点亮智慧的火花。
三、说学法
合作探究法:发挥集体智慧,分组讨论,自主质疑,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解惑。
四、说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一)导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探讨中心:十娘必须选择死吗?
在文学的殿堂里一路走来,我们目睹了中国女性太多的爱情悲剧,你能说出哪些例子呢?
(学生回答)
归纳: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祝英台泪洒黄泉路,林黛玉魂归离恨天,琵琶女独自守空船,就连容貌一般的祥林嫂也逃脱不了被卖改嫁的命运……
如今才貌双全,聪慧绝伦的一代名妓杜十娘苦心经营,追求真爱,没想却被最信任的人抛弃,转卖为区区千金,她愤怒了,绝望了,怀抱百宝之匣,奋身投入那滔滔江水中!我们赞叹她那惊世骇俗的壮举,我们惊诧于她那旷古绝今的坚毅,然而我们也不无疑惑:十娘一定要死吗?
(二)学生为十娘设计新的出路:(自由发言)
(也许学生的设计极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十娘的同情,结局设计得过于理想化,而欠合理性)。
(三)层层设问,启发学生从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社会环境三个角度探讨"十娘必须死"的原因。
1、从情节入手分析
思考:①文中一共写了几次"百宝箱"?请分别找出来。(课件显示)
学生回答:
第一次:当李甲为十娘赎身时,四处奔波借债,十娘拿出了"私藏碎银一百五十两"。
第二次:当十娘与李甲告别众姊妹上路时,姊妹"送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盘缠愁闷时,十娘又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
第四次:十娘得知被卖后,悲愤交加,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抱持宝匣"投江自尽。
②为何前三次十娘都没有说出百宝箱的秘密?
--学生讨论明确:十娘在风月场上阅人无数,多留了个心眼,试探李甲的诚意。
这八年的风尘生活,她见过太多达官贵人的虚情假意,甜言蜜语,也见过太多王孙公子、珠门侯富的薄情寡义、挥金如土,她把这次爱情看成是脱离苦海的孤注一掷,她能不小心谨慎吗?她不愿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她呼唤一种不为物欲和利害关系所左右的人际关系。
也许早点透露百宝箱这一秘密,李甲也不会为区区千金而动心,十娘也不至于要沉百宝而自尽了。可见,课文情节的设计让十娘非死不可。
2、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
思考:如果没有"风雪阻渡,江上放歌,引来浮浪公子孙富"这一偶然事件,十娘又有万金之资作家底,她和李甲会生活得很幸福吗?
讨论明确:不会。
(1)因为李甲有着太多的弱点
a、李甲用钱"撒漫","大差大使"
b、有心相好却无长久打算
c、李甲贪恋十娘美色,并未真正了解十娘所追求的"两心如一"的爱情。
d、过于愚蠢、懦弱:轻信小人谗言,对于十娘的从良,一直采取消极态度。
而十娘与之相比更显性格的优点:
a、有长远打算:苦心经营,细心积攒
b、聪慧:逼鸨母成全自己从良;有意考验李甲
c、刚强、坚定:以死威逼鸨母遵守承诺
d、忠贞:对李甲的感情坚贞不渝
(2)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更让十娘非死不可
小说从一开始就以精确的笔墨,通过明明暗暗的交代,点示我们:以李甲的父亲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阻碍了十娘与李甲的结合。
例1 在开头人物关系的介绍中,写李甲和杜十娘"一双两好,情投意合"。但马上点到"奈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这一句为全文情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例2 对李布政的正面描写:"李布政在家闻知儿子逛妓院,几遍写字来唤他回去。"对李甲的描写:"他迷恋十娘颜色……后来闻知老爷在家发怒,越不敢回。"这已触到了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矛盾。
例3 在李甲筹划赎金的过程中,又顺笔再一次点示:"他们(李甲的亲友)也见得是,道李公子是风流浪子,迷恋烟花,年许不归,父亲都为他气坏在家……父亲知道,将好意翻成恶意。"此处特意点到李甲的亲友们也惧怕李布政,支持他对儿子的态度,说明李布政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一种社会势力的代表。
例4 杜十娘跳出火坑之后面临一个出路问题,询问李甲,而李甲计议未有定着。他细分析,李甲并非不善谋划,关键在于惧怕父亲。所以他说:"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由此可见,在杜十娘争取自由幸福的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是李布政。
例5 小说的情节发展到高潮,写孙富用计的全部活动中,他的阴谋诡计的立足点在于抓住了李甲"老父性严,尚费踌躇耳"的矛盾恐惧心理。孙富问道:"尊大人位居方面……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孙富非常清楚地看到,李布政的威胁,是他可以利用来离间李、杜爱情,以达到夺人之美这一目的的重要条件。因此,矛盾的对立面,站在台前的是孙富,站在幕后的起决定作用的是李布政。
(提示,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可举其一,从而引导学生挖掘其他,达到自己分析文章的目的。)
归纳:小说中李甲的懦弱自私,孙富的卑鄙无耻,李布政的封建正统思想都只能让李甲"发乎情,止于礼",身为下贱的十娘与李甲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3、从社会大环境看:
思考:从文中的李甲、孙富、李布政、鸨母、众亲友等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学生回答:金钱至上的社会,体现于下:
a、行院赚钱
(鸨母道:"我们行户人家,吃客穿客,前门送归,后门迎新,门庭闹如火,钱帛堆成垛。")
b、李甲爱钱(为区区千金,转卖十娘)
c、孙富使钱("家资巨万"、"惯向青楼买笑")
d、李布政惜钱(从十娘、李甲、孙富三人语言中可看出;从他纳粟送子"入监"可看出)
e、众亲友吝钱("说着钱,就无缘")
归纳:因为崇尚金钱的世风,十娘与李甲的爱情在金钱面前变得脆弱不堪,最终美梦只能破碎,绝望的十娘只能以死来抗争,社会大环境让十娘非死不可。
以上内容的探讨由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老师从中点拨引导。
4、归纳总结:
整个小说中情节的设计、人物的性格以及社会大环境都把十娘一齐往死里赶!心破碎了,但做人的尊严不能破碎,梦消散了,但追求的理想不能消散,于是,十娘抱匣沉沦,让世人贪恋的金钱和美色一齐埋葬于滔滔江水中,向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
(四)如有时间,可播放"怒沉百宝箱"电影片段(5分钟),增加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百宝箱 篇4
自从永乐皇帝把京城从金陵迁到燕京,这原本纯朴的燕京之地也慢慢变成了花锦世界。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四海昌盛,京都更是歌舞升平,烟花十里,漫天笙歌,足以和金陵的六朝金粉相媲美。
燕京的妓院歌楼主要集中在城南的“教坊司”,这里三步一楼,五步一院,京城里的烟花佳丽在此争奇斗妍。“教坊司”中名气最大的妓院莫过于挹翠院,而在挹翠院中挑大梁的就是香艳名妓杜十娘了。
杜十娘原名杜媺,早先也是官宦家的女儿,只因父亲涉案下狱而死,一家人失去了依靠,刚满十岁的杜媺被辗转卖入挹翠院中。这小姑娘天生丽质,又早早养成一派大家闺秀的气韵,再一调教,便是能歌善舞,知书达礼,把女人的魅力全备齐了。要说为什么她能在美妓如云的“教坊司”中红透半边天,看看她那迷人的模样儿便知:
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只因她在挹翠院的众姐妹中,按年龄的排列的顺序是第十,所以入们称她为“杜十娘”。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到如今十九岁,七年之中,不知经历过了多少王孙,把他们一个个逗引得情迷意荡,多少人倾家荡产也不惜。七年来,杜十娘播下了艳名,鸨母杜妈妈则赚进了大把大把的银钱。
杜十娘日夜接客,时常卖弄着媚人的风情,似乎对每一位客人都浓情密意、款款相待,其实那付出的都是一派职业性的媚情,毫无真意可言。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初涉人世的年轻太学生李甲,她才真正掬出了纯真无邪的柔情。
李甲是浙江绍兴人,父亲是浙江的布政使,官居二品,位高权重,一心希望自己的儿子名甲天下,所以取名甲,字于先。李甲从小在父亲的管教下埋头读书,科考未中,便被送到京城,入太学学习。李甲十八岁来京,未经世事,胆怯畏缩,又说一口绍兴土话,交流不便,只有在太学中埋头读书;一年后,慢慢适应了京城的一切,闷久的心也开始躁动,干是趁着春光明媚之际,与同乡太学生柳遇春相邀同游城南的“教坊司”。 他们来之前就打听好了,到了后就直奔挹翠院,慕名求访杜十娘。杜妈妈把两位锦衣公子迎入杜十娘房中坐下,两个谙世不深的书生都被杜十娘的明艳惊得发呆,心竟 “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杜十娘似乎对这两个稚嫩的客人特别关照,十分殷勤地接待他们,相谈之下对李甲尤为倾心。这沦落风尘的杜十娘内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她深知欢场女子待到人老珠黄时,终不会有好下场,鸨母杜妈妈又贪婪无厌,自己被捏在她手中,总是受尽煎榨;所以她早就留意着,只等遇到一个诚挚可靠的郎君,就赎身从良,委身相随。现在她觉到机会已经来了,眼前这个从绍兴来的大男孩,似乎不象一般公子哥儿那样轻浮圆滑,性情笃厚,应当是可托之人。如此想来,她不由得对李甲含情默默,同时还生出几分羞怯来。
柳遇春看在眼里,心想:好一对一见钟情的小情人啊!于是知趣地借故先走了,把机会留给了李甲。
李甲一开始就倾倒于杜十娘的艳丽姿容,又得了伊人的芳心相许,自然是喜出望外,把满怀心思全搁在了伊人身上。从此,李甲不顾了学业,日日腻在挹翠院中,与杜十娘朝夕相守,俨然一对恩爱小夫妻。由于李甲手头阔绰,便不惜大把大把地抛撒银子,乐得杜妈妈心花怒放,跑前跟后,把两人侍候得熨熨贴贴,更在李甲面前低头哈腰,诌笑可掬,把他当成是个财神爷似的敬着。端地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李甲在青楼里留连不返的事,不久就传到千里之外他父亲的耳朵里,李父为儿子的不轨行径大为震怒,立刻派人专程送来急信,严令李甲立刻束装返乡。李甲傍徨再三,终究割舍不了眼下如胶似漆的情份,不声不响地违抗了父命,继续留在挹翠院中。
李父闻讯后暴跳如雷,立刻声明断绝了父子关系,并割断了李甲的经济来源;恐他另找门路,李父还特意致函京中亲友,告诉不得借钱给这个浑小子。李父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是想逼得儿子走投无路,只有乖乖地回到家里,那时便可再行调教。
这边李甲囊中的银子渐渐减少,出手不免越来越紧,杜妈妈的笑容也随着天天变少,不再有好茶好饭送到杜十娘的房里。这对小情人知道形势窘迫,却又无计可施,李甲整天缩在房里哀声叹气,杜十娘对他的热情倒是没有一丝儿减退,每天里还不断地给他鼓励,劝他想办法筹措资金。
最终,杜妈妈不能再容忍李甲的白吃白住了,她站在杜十娘的门外,扯开喉咙嚷道:
“我们花楼人家,吃穿全靠着客人,前门送旧,后门迎新,门庭才有生气。既然没有钱,就该知道让贤,占着我们家的摇钱树,别的客人都上不了门,分明接了个钟馗,小鬼不敢上门了!”杜妈妈话中夹枪带棒,杜十娘听了忍耐不住,打开门,冲她辨白道:“李公子当初也不是空手上门来的,进进出出曾是花过大钱哩!”杜妈妈见干女儿这么说,嘴一撇,没好气地顶了回去:“彼一时,此一时,老娘也曾好饭好酒侍候过他,银子都花完了。别人家养着女儿,都是摇钱树,日日有进财;偏我家晦气,养了个退财白虎星,不但挣不了钱,却让老娘倒贴着给你白白养着穷汉,老娘的钱从何处来?”念叨一阵后,她歇了口气,好象还觉得不过瘾,又接着挖苦道:“你偏心那穷汉也罢,有本事就让他拿出几两银子给我,让你跟了他去,我也好讨别的姑娘来过生活
没想到这句话正好让杜十娘抓到了希望,追问道:“妈妈,这话是真是假?]杜妈妈深知李甲的底细,连衣衫也典当尽了,料他也没处找钱,便逞强说:“老娘从不说谎,当真呢!”杜十娘接着问:“妈妈,你要他多少银子?”杜妈妈说:“若是别人,我定要个三千、五千两,可怜这穷汉出不起,只要他三百两,给我好去讨一个粉头来替代你。不过有个条件:必须是三日内办妥,一手交银,一手交人;若三日没结果,老娘不管他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他个光棍出去,到时候可莫怪老娘无情!”杜十娘料想李甲筹银不易,便求情道:“李公子身边无钱,措办得花些时间,三日太少,宽限他十日才好。”杜妈妈知道李甲在京城里已断了外援,赤手空拳,给他一百天也枉然,于是顺势做个人情,答应道:“看你面子,便宽到十日吧。”
杜十娘与妈妈的一段对话,李甲在房里也听得清清楚楚,他暗自高兴,心想:这杜妈妈还算心软,只要我三百两银子,虽然现在身无分文,区区三百两纹银,想想办法,料想还是不难置办的。杜十娘回房后,两人又合计了一番,想到十天后,两人便可双双对对地远走高飞,不由得高兴地抱在了一起。
第二天一早,李甲兴致勃勃地出门,来到三亲四友门上,假装说是要起身归乡,想借些盘缠。这些亲友要拿出个百儿八十两银子来并不难,可李甲这段时间沉迷于青楼,在亲友中早已坏了名声,他父亲也曾写信来反复交待了不可借钱与他,虽说他讲是要作返乡的盘缠,可谁知道他是不是会往那妓院里送呢?于是都婉言回绝道:“近日手头正紧,拿不出这么些银子来,惭愧!惭愧!”李甲转悠了几天,竟是个个如此,弄得他脸面丢尽,也没借到一文钱。
李甲唉声叹气地不知如何是好,杜十娘大为不忍,夜里悄悄地对他说:“郎君果然借不到银两么?倒是妾所垫的被褥里,还藏有碎银一百五十两,是妾平日里积攒的私蓄,郎君可拿去用上,只是此外的一百五十两,妾便无能为力,还得靠郎君努力了。”见杜十娘竟将平日里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一点积蓄都交托了出来,李甲大为感动,有了一半的银两,他心里又有了一些希望。
第二天他回到太学院,把情况尽数告诉了同窗柳遇春,柳遇春拍案而起,夸赞道: “此女真是有心人啊!真心可鉴,不可相负,让我来帮你一把。”他回头检视自己箱中的银两,却毕竟是游学在外,财资不多,倾其所有,也只找出一百两纹银,交给了李甲,李甲感谢不已。还差五十两,两人又分头去向其他同窗求借,转了大半天,总算凑足了五十两银子,李甲千恩万谢地捧着回挹翠院去了。终于凑足了三百两银子,一对情人笑逐颜开,这时刚是第九日,他俩稳笃笃地等着第十天到来。
次日,杜十娘一早起来,对李甲说道:“此银一交,就要随郎君去了,这里有我昨日在姐妹那里借得的纹银二十两,郎君可拿去备办舟车之类。”李甲此时正为路费发愁,又不好开口,得了银子,自是欢喜。
话还没说完,杜妈妈过来敲门了,高声叫道:“十娘,今日是第十天了,李公子准备好了么?”她是来下逐客令的。李甲闻声,起身开门相迎,朗声说:“承妈妈厚意,正烦相请。”便将那三百两银子堆在了桌上,直说:“请妈妈查收。”那杜妈妈没料到李甲还真筹出了银两,顿时收住了笑容,想要反悔。杜十娘见状,连忙上前道:“儿在妈妈家多年,也为家中挣下了不少银两。今日从良美事,是妈妈亲口所许,三百两银子不差分毫,又不曾过期;倘若妈妈失信不许,郎君持银去时,儿即刻自尽,恐怕那时妈妈人财两失,后悔不及了!”态度十分坚决。
杜妈妈无言以对,肚子里筹划了半天,只好取天平兑准了银子,说道:“事已如此,也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刻就可去,我家里的衣服首饰,可一件也不能带走!”杜十娘毫不犹豫地应了,脱下锦绣衣裙,摘下簪子耳环,穿了一身旧布衣,朝杜妈妈行了礼,便随李甲出门而去。
院中其他姐妹平日里跟社十娘关系都很好,见她要离去,都跑到院子中相送,平素特别与十娘要好的谢月郎、徐素素两人,拉着十娘的手,含泪说:“十娘向为风流领袖,今日从郎出门,怎可衣衫褴楼,不是羞了我们姐妹了吗?”于是把杜十娘拉进自己房中,拿出自己的衣服首饰,给她妆扮起来,一会儿,杜十娘便又流光溢彩地走出来。告别时,众姐妹又拿出一个描彩涂金的漆箱,对十娘和李公子说:“姐夫携姐姐千里远行,不知何时才能与我们再见,我们姐妹合力给姐姐置了个箱箧,聊表心意!”两人感激不尽地与姐妹们挥泪告别,坐上一辆雇来小车,缓缓离开了挹翠院。
因去向尚未确定,两人这天只好住进了城中的小客栈。更深夜寒,杜十娘探问李甲: “我们这一走,何处安身?郎君曾有计议吗?”李甲喃喃道:“我们也只能回到家乡我父母门下了,只是老父盛怒之下,若见我娶妓而归,必然更增不悦,恐怕得罪娘子。想来想去,实在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十娘道:“父子天性,岂能终绝,既然尊父盛怒难犯,不如我们先到苏杭胜地游览一番,然后郎君回家,求亲友在尊父面前劝解和顺;“我先暂留苏杭,待尊父消气后,郎君再来接我回去,不知可否?”李甲高兴地说:“此法甚好!”但转念又一想,这么一番周游,杜十娘又要居留苏杭,这用度的银两哪里来呢?现在他手头只有社十娘给的那二十两银子。杜十娘察觉了他的犹疑,取钥匙打开了那个姐妹们送的描金漆箱,这箱子打开侧盖后,里面是很多小抽屉。杜十娘抽出第一层,摸出一个红绢袋,递给李甲,并让他打开。李甲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些白花花的银子,足有五十两。十娘开口道:“承蒙姐妹们厚意,给我筹了些银两,估计作这一路的用度已够了!”
只在小客栈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两人就雇了马车赶到潞河,从这里搭了顺路的差船,顺着运河,一路南下。计划都已定好,这一路上走得很是轻松,一路卿卿我我,同赏沿岸风光,又对天发誓,决不相负。
不久,行到了瓜州,差船停泊岸口,李甲另雇了一条小船,把行李安好,只等第二天渡江。这夜正值初冬月圆之时,银辉染江,清寒袭人,江上景色特别宁静悠远。李甲
百宝箱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