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二教时
1.2 第二教时(精选14篇)
1.2 第二教时 篇1
一、 复习:(结合提问)1.集合的概念 含集合三要素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4.关于“属于”的概念二、 例题例一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符号语言的互译,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1.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 解:{x|x2=x}={0,1}2.不等式x2-x-6<0的整数解集 解:{xîz| x2-x-6<0}={xîz| -2<x<3}={-1,0,1,2}3.方程4x2+9y2-4x+12y+5=0的解集 解:{(x,y)| 4x2+9y2-4x+12y+5=0}={(x,y)| (2x-1)2+(3y+2)2=0}={(x,y)| (1/2,-2/3)}4.使函数 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 解:{x|x2+x-6¹0}={x|x¹2且x¹3,xîr}例二、下列表达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z={全体实数} 2.r={实数集}={r} 3.{(1,2)}={1,2} 4.{1,2}={2,1}例三、设集合 试判断a与集合b的关系.例四、已知 例五、已知集合 ,若a中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m的取值范围.三、 作业 《教材精析精练》 p5智能达标训练
1.2 第二教时 篇2
1.3 第二教时复习:交集、并集的定义、符号授课: 一、集合运算的几个性质:研究题 设全集 u = {1,2,3,4,5,6,7,8},a = {3,4,5} b = {4,7,8}求:(cu a)∩(cu b), (cu a)∪(cu b), cu(a∪b), cu (a∩b)若全集u, a,b是u的子集,探讨 (cu a)∩(cu b), (cu a)∪(cu b), cu(a∪b), cu (a∩b) 之间的关系.结合韦恩图 得出公式:(反演律)uab(cua)∩( cu b) = cu(a∪b)(cua)∪( cub) = cu(a∩b)另外几个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 a∪b = b∪a.(注意与实数性质类比)例8. 设 a = {x | x2-x-6 = 0} b = {x | x2+x-12 = 0},求 ;a∪b二、关于奇数集、偶数集的概念及一些性质 例9. 已知a为奇数集,b为偶数集,z为整数集,求a∩b,a∩z,b∩z,a∪b,a∪z,b∪z.练习 p13三、关于集合中元素的个数规定:有限集合a 的元素个数记作: card (a)ab 作图 观察、分析得:card (a∪b) ¹ card (a) + card (b) card (a∪b) = card (a) +card (b) -card (a∩b)五、作业:课本 p14 6、7、8
1.2 第二教时 篇3
一 复习:子集的概念及有关符号与性质。提问: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6的正约数},b={10的正约数},c={6与10的正公约数},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二 补集与全集1.补集、实例:s是全班同学的集合,集合a是班上所有参加校运会同学的集合,集合b是班上所有没有参加校运动会同学的集合。集合b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定义: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scsaa记作: csa 即 csa ={x | xîs且 xïa}2. 全集 定义: 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如:把实数r看作全集u, 则有理数集q的补集cuq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例1(1)若s={1,2,3,4,5,6},a={1,3,5},求csa (2)若a={0},求证:cna=n*。(3)求证:crq是无理数集。 例2已知全集u=r,集合a={x|1≤2x+1<9},求c a。例3 已知s={x|-1≤x+2<8},a={x|-2<1-x≤1},b={x|5<2x-1<11},讨论a与c b的关系。 三 练习:p10(略)1、已知全集u={x|-1<x<9},a={x|1<x<a},若a≠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9 (b)a≤9 (c)a≥9 (d)1<a≤92、已知全集u={2,4,1-a},a={2,a2-a+2}。如果cua={-1},那么a的值为 。 3、已知全集u,a是u的子集, 是空集,b=cua,求cub,cu ,cuu。 (cub= cu(cua,cu =u,cuu= ) 4、设u={梯形},a={等腰梯形},求cua.5、已知u=r,a={x|x2+3x+2<0}, 求cua.6、集合u={(x,y)|x∈{1,2},y∈{1,2}} , a={(x,y)|x∈n*,y∈n*,x+y=3},求cua.7、设全集u(u φ),已知集合m,n,p,且m=cun,n=cup,则m与p的关系是( )(a) m=cup,(b)m=p,(c)m p,(d)m p. 四 小结:全集、补集 五 作业 p10 4,5
1.2 第二教时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4
《郑和远航》第二教时
坂上小学 殷玉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点: 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历。
教学难点: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伟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看资料)6XX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他做了什么?请看大屏幕(6条)
2、 看了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设疑:郑和凭什么赢得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如此的尊重与敬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寻找答案!
二、学习课文:
1、 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对于郑和远航评价最高的一句话。(板书:“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2、研读课文:
规模大:人多、读;船多、大(图片比较理解)朗读;(船队图片),假如你是整个船队的首席指挥官郑和,会想些什么?(相机板书:爱国)郑和就是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齐读第三节
范围广:哪里看出?(1)相机出示路线图(体会国家之多);
(2)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就与他们友好交往,哪些人?引读
(3)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就带去信件、丝绸、瓷器,实际上带去了
(4)补充:怪不得历史学家这样评价他……(出示)——齐读
时间长:哪里体会到的?
航行奇(过渡):自由读;传奇经历有哪些(出示填空:当-----时,郑和凭着-----);3、小结:
三、学习第6小节
1、(引述第6节)从……继续了6次,自由读第6节(补充)
四、学习末节
1、所以郑和远航,作者给予很高的评价,自由读第7节
2、你能简略说说吗?3、板书总结
4、(看郑和记录片),此时此刻,你想对郑和、自己、中国人民说些什么?(出示)
五、呼应开头:难怪6XX年后的今天……
六、作业(二选一)
1、搜集资料,新编《郑和第 次远航》,注意有详有略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规模之大 爱国
郑和远航 范围之广 不畏艰险
(创举) 时间之长 顽强探索
航行之奇
1.2 第二教时 篇5
教学目标:
1, 品读,体会煤担的重,劳动的艰苦.
2, 悟读,感知穷人劳动的艰辛,生存负担的沉重.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认识煤担的沉重提升到认识作者肩上所扛起的责任重.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设计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想——
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三,重点部分品读
师:那么我是通过什么劳动来试图解除饥饿的威胁的呢
快速读课文的第17 到第29 自然段 .动笔 划一划 ,读一读,想一想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1.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重点体会:"象是打秋千".
师:追问:打秋千是怎样子的
①变换说法
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
师:同学们,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的
理解文中有个词语叫"一步三滑"
师:你能体会到这种一步三滑的艰难吗 把感受读出来
师:同学们,煤筐来回晃荡,仅仅是因为路滑吗 请大家再好好地来看看这幅 画,从这幅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引导看表情,看肩膀 )
师:沉重的担子,压在我瘦小的身躯上,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我当时是怎样 行走的吗
生:是一冲一撞的. 是跌跌撞撞的. 是晃晃荡荡的. 是踉踉跄跄的. 是歪歪扭扭的. 是小心翼翼的.
师:所以走路一步三滑的原因是;年纪小,担子重,.路滑
2.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上人家,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歇.
重点体会:"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
追问:1.)为什么不到一千米就落在后头 深层次体会到孩子年纪小力气小
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
2.)"只好"换"立刻"
师:把只好换个立刻读一读体会体会 体会到担子实在太重了,而不是刻意休息的.
那么究竟是为何小小年纪要挑如此重担呢
齐读: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教师:原来在他身上所挑起的不仅是煤的重担 更是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师:虽然那疲惫的面容,虽然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想想,他此时此刻正在对自己说些什么
师:多么坚强的孩子!
(师启发):可是不尽人意的是尽管他从半夜动身到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他最终换来的是什么 一起来读读这句;
6.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追问1.你有过烫伤或者流血的时候是吗 说说当时的感受 . 读句子
师: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却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
(师启发):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些什么 说了些什么
(学生解读.)
师: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
生:这是一种无奈的泪水.这是一种心疼的泪水.
师: 是的,在当时这样的社会里,像我母亲一样的母亲们在流泪,孩子们在流泪,工人们在流泪,整个中国都在流泪.但是,12岁的小吴运铎却没有流泪.同学们,他难道不该流泪吗
生:该.
(出示句子,24,25小节)
师:这些饱含着辛酸和血泪的文字在告诉我们,他应该流泪,他应该痛哭一场.但是,他没有,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不饿."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品读我和母亲的对话 .
1.2 第二教时 篇6
一、设计理念:
领略课文中的风景美,是这篇课文显现的一个教学目标,但与此同时千万不能疏忽领略课文中的文字美。这两者应当是融为一体的,既要让学生通过感悟优美的文字领略九寨沟仙境般的美景,也要把领略九寨沟的美景融入到对优美文字的深刻感悟之中。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生活在那里的异兽珍禽。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二教时
一、首尾呼应,形成美的概念
1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九寨沟,去感受那里的迷人风光,快看——
【课件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
一进入景区,就有什么样的感受?
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板书:童话世界
2、【课件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说世界上真有仙境,那就是九寨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真是
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板书:人间仙境
【课件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
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总揽全文,留下美的印象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3、4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那些景物?
2、交流:
引导归类:自然风光、异兽珍禽。
形成如下板书:自然风光、异兽珍禽
3、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三、感悟重点,徜徉美的世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我们先去看看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九寨沟的哪处自然风光吸引了你?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吸引你的自然风光。
(2)反复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想想它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2、【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自然风光”中的“内容”。指名交流。
雪峰插云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自然风光”中的“雪峰”
出示: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1)我最喜欢雪峰插云的景象。
(2)分析:高【课件显示红色】(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是因为山峰太高,积雪终年不化。
多【课件显示红色】(一座座)
美【课件显示红色】(银光闪闪)
(3)指导朗读:说得真好,相信你一定也能读好。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一评,齐读。
师:神奇的九寨沟处处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你还被哪些自然风光吸引了?
古木参天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自然风光”中的“古木”。
出示: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1)我喜欢九寨沟那茂密的丛林,“遍布”一词说明原始森林很大很大,那里面说不定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呢。
【课件点击显示红色】(遍布、从河谷至山坡)
(2)指导朗读:是啊,你带我们走进原始森林看看吧。请你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还有谁想来试一试?女生读读。
平湖飞瀑
师:你们知道吗?水是九寨沟的灵魂,那它的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自然风光”中的“湖泊”。
(1)湖泊:多【课件显示红色】(大大小小、颗颗)
清【课件显示红色】(清澈见底)
美【课件显示红色】(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五花海”、“五彩池” )
(2)我喜欢“五花海”、“五彩池”,在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再加上那色彩斑斓的鹅卵石,一定是五颜六色,怪不得人们称它为“五花海”、 “五彩池”呢!
(3)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课件出示】点击“录象”,播放五彩池的美景。
介绍:大大小小的群海碧蓝澄澈,水中倒映红叶、绿树、雪峰、蓝天,一步一色,变幻无穷;水在树间流,树在水中长,花树开在水中央。
(3)指导朗读:
你能用你的朗读再带我们一起去美丽的“五花海”、“五彩池”边走一走,看一看吗?
指名读,评读,再读。
(5)和他一样喜爱“五花海”、“五彩池”的站起来一起读。
飞瀑: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自然风光”中的“瀑布”。
【课件出示】点击(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1) 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滔滔水流被朝阳照射,彩虹幻出,分外迷人。水流凌空而下,银花四溅,水声隆隆。水从静海穿林过滩慢悠悠的流来,又从陡岩上猛然跌下深渊,发出轰雷般的响声,声势极为壮观。
(2)我们来欣赏这幅壮观的景象吧。
【课件出示】点击太阳图标,瀑布图片欣赏
(3)指导朗读:
山美,水美,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美。试着发挥你的最佳水平,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课文。指名读。
这么美的景色你愿意和谁一起分享?邀请一位同学一起读。
4、是你们美妙的朗读带给老师一路惊奇,一路美景,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自然风光”中的“总结。
出示: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引读)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风景如画的九寨沟,拿起课本齐读第三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欣赏完了迷人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我们或许能遇到那些珍稀的动物。
2、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 “异兽珍禽” 中的“内容”。
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3、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1)说一说,做一做动作,在动态的展示中做一只金丝猴。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 “异兽珍禽” 中的“金丝猴”
文中写道“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双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①读一读,说说金丝猴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指名交流:
结实,从“体态粗壮”这个词语感觉出来的。
【课件出示】点击“体态粗壮”
动作很敏捷,它能一只手攀吊在大树上,另一到手说不上正搭在前额上呢!
【课件出示】点击“攀吊”
很顽皮,很机灵,它的眼睛在滴溜溜地转呢!
【课件出示】点击“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
胆子很小,它要偷偷地看游客。
【课件出示】点击“窥视”
③师:是啊,你们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啊!抓住了金丝猴的体态、动作、面部的表情,就引起了我们这么多的想象。让我们一边做做动作,一边来读一读这句话,做一只可爱的金丝猴吧。
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
(2)文中是这样写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儿咀嚼鲜嫩的竹叶。”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 “异兽珍禽” 中的“大熊猫”
在这句话中,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
【课件出示】点击“憨态可掬”
师:能用“憨”来组词吗?
(憨态、憨厚、憨憨的)
师:憨态的大熊猫给你什么印象呢?
(胖乎乎的、全身毛绒绒的、无论干什么,都不紧不慢、慢腾腾的样子
师:你们刚才所说的,就是大熊猫的憨态。那“可掬”又该怎么理解呢?
师:从字的部首来想啊。
(这个字的意思跟手有关)
师:(做“捧起”的动作)
(捧起来)
师:那“憨态可掬”是什么意思,现在明白了吧。
(就是说大熊猫很憨厚,那个样子似乎可以捧起来。)
师:“捧”字说明什么呢?
(说明作者非常喜爱大熊猫。)
【课件出示】点击“咀嚼”。 “咀嚼”是什么意思
师:跟“口”有关啊。
(就是吃吧。)
师:是怎样地吃?(出示练习 地吃)
(津津有味地吃、又香又甜地吃、美美地吃)
师:是狼吞虎咽吗?
(不是、是细嚼慢咽)
师:对了,这才叫“咀嚼”呢!那谁知道“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点击“若无其事”
师:那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若”是“好像”的意思, “无”就是“没有”。
师:“其事”是指什么事情呢?
(指大熊猫发现了有人在偷偷地看它吃竹叶。)
师:它为什么不把游人当作一回事呢?
(它吃得太专心了,竹子的味道太美了,它吃得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我觉得这样写是说明人们非常喜爱大熊猫。)
师:说得真好,那就把心底的这些感觉美美地读出来吧。
(3)文中是这样写 “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 “异兽珍禽” 中的“小熊猫”
1.2 第二教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