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案
《品德与生活》教案(精选16篇)
《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1
主题目标:
1、了解学校,喜欢学校,进一步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对周围环境感兴趣,学习理了解新环境的方法。
3、了解并学会利用学校的有关设备、设施等。
4、了解并遵守学校的规则和纪律,学会行为的文明礼貌。
活动准备:
学生:水彩笔、纸袋、小美术本。
老师:录像带、纸袋。
活动课时:2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
活动案例一参观我们的学校
1、引课:开学一周了,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学校有一个认识。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参观我们的校园。
(1)老师讲参观的要求。(女生、男生各一队,两两手拉手;路上不许喧哗,有秩序地跟着老师看;边看边用心用脑记。)
(2)讲游览顺序。(黑板上画图)
游览顺序:学生在自己班门口站队——门房——体育室——厕所(垃圾台)——高年级教学楼——花坛、主席台——低年级教学楼——饭堂、水管——教师办公楼——大操场。
(3)带领学生游览学校。
备注:如果学校电视台有学校全貌的录像带介绍,则放映录像带为学生介绍。
2、参观后小结。
(1)看书p8页,进一步认识教师办公室,少先队(大队部),医务室,微机室,音乐教室和舞蹈室。
(2)布置课下的任务:这些地方没看,下课以后,同学们小伙伴自我结合去看看,去问问,去感受感受。
3、训练学生怎样问地方:首先要有礼貌——请问哪哪…例如大队部在哪?
4、用笔画下校园中你最喜欢的地方。(书上p11页的内容)
5、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活动案例二教师节的礼物
1、检查上节课作业并制作校园图册。(书上p11页的内容)
(1)学生展示上节课所画的校园图。
(2)老师帮学生把画订成册。(课前,老师要带“我们的校园”封皮、钉书机、针、线。)
2、教学生制作成长记录袋。
(1)成长记录袋的意义:把一学期所做的手工、书画放进袋里保存。
(2)看书P60页,认识成长记录袋的形式。
(3)老师示范做一个。(回家作业,下周检查。)
3、教师节的礼物。
(1)介绍为什么要过教师节?(学生自由作答,老师补充发言。)
(2)提问:你认为该如何过为老师教师节?(四人小组讨论并作答。)
(3)指导学生现场做教师节的礼物。
(学生可以画画、写一首诗、唱歌、折纸、做贺卡……等等。)
4、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备注:
《教师节的来历》
说起关于"教师节"的倡议,朴实坦诚的王梓坤教授实在说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来,就仿佛一件很平常的事儿自自然然就发生了一样。但是,这位从井冈山革命老区的一户贫农家庭走出来的院士内心深深的教师情结,却让一切变得清晰了:王梓坤教授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当一名教师是他从小的心愿。当他23岁从武汉大学毕业后,义无返顾地选择到南开大学当上了梦寐以求的教师。教师也就成为他一生的事业,他曾经有当选天津副市长的机会,却辞而不就,在1984年5月来到全国师范学府--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校长。
那天是1984年12月9日,王梓坤校长一早起来,"突然"有了给教师设立节日的念头,他习惯性地在5点钟就来到办公室准备工作,想把这个想法告诉谁,但还没人上班。早上8点,他第二次来到办公室,就直接把电话打到自己认识的一位《北京晚报》的记者那里,并告诉对方这个想法,得到这位记者的赞同。第二天,《北京晚报》刊出了题为"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的一条200多字的简讯,简讯中写到:"……我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尊师重教月的活动,该月的一日即定为全国教师节。王校长认为,尊师重教月可定在每年寒暑假前的二三月或_月份。于是,这条短短的简讯就成为倡议设立教师节的最早文字记载。
大约一周后的12月15日,王梓坤校长为了进一步推动此倡议,召开了一个座谈会,邀请了北师大教授钟敬文、启功、陶大镛、朱贤智、黄济、赵擎寰等人参加讨论,这个倡议得到教授们的一致同意,并联名向社会提出。第二天,《北京日报》登出了关于这一倡议的简讯,但这条简讯编加了一个醒目的标题--"北师大校长王梓坤倡议每年九月为尊师重教月建议九月的一天为全国教师节"。这是设立教师节的倡议第二次出现在媒体上。
王梓坤教授在两次公开发出倡议后,认为已经做了一名教师、一个校长的努力,于是又埋头到繁杂的学校事务中。但是,相隔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在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目标)
1、愿意尝试有挑战性的活动,不怕困难。
2、喜欢动脑筋,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活动和游戏。
学情分析:
本活动是让学生感受到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听别人的指挥去做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有时指挥别人时感觉自己已经说清楚了,而被指挥的人却仿佛还在云里雾里。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式:活动化教学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听别人的指挥去做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教学难点:愿意尝试有挑战性的活动,不怕困难。
教学关键:喜欢动脑筋,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活动和游戏。
教学程序:(写清课前准备、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师:试过用一笔画出三个连环菱形和一个长方形吗?今天,徐老师就要带小朋友们来做一个游戏“挑战一笔画”,看看谁能最终挑战胜利。
二、游戏创设,挑战一笔画
1.师:小朋友们分成四组进行比赛,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蒙上眼睛,在其他组员的指挥下一笔画成三个连环菱形和一个长方形,看看哪组小朋友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
2.怎样才能说清楚,让前面画画的同学能快速地完成呢?
3.现在就正式开始我们的“挑战一笔画”比赛。
学生再次交流合作,一笔画出三个连环菱形和一个长方形,为胜利小组发标志。
(1)心有灵犀——一笔画
每组派一名小朋友上来转动大转盘,指针停在哪个数字上,这组小朋友就要来完成相应题号的游戏。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就可以得到一枚胜利的标志。
(2)迷宫乐园
帮助小山羊回家吧。各个小组比一比,看谁用的时间短。
学生按规则进行比赛:一个人蒙上眼睛,另一个指挥,用铅笔走迷宫。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走迷宫为什么会有的快、有的慢呢?小组之间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3)迷宫大比拼
A.请你们亲手制作迷宫图,
B.师:老师把每组同学手中的迷宫图进行循环交换,同桌配合,一个蒙住眼睛,一个指挥,用铅笔走迷宫。哪组同学最先全部做完,哪组就取得胜利。
2.升华,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3
我棒你也棒
教学内容
祝贺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发现、欣赏自己和同学的优点和长处。
2. 能以恰当的方式赞美自己和同学。
二、过程与方法
1. 结合平时的观察,赞扬自己和别人的优点或进步。
2. 能坚持学习同学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别人欣赏、赞扬自己时的快乐与自豪。
2. 体会夸奖别人时的舒畅心情。
3. 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观。
教学重点
1、学会发现自己、别人的优点;
2. 学会赞美他人的方法;
3. 在生活中养成欣赏、赞美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星形纸卡、蓝色纸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什么地方呀?
2.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你们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优点王国”。这里的人啊,不仅自己有许多的优点,而且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这个王国还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外面的人一来到这个王国,就会变得和那里的人一样拥有很多的优点。
3、你们想去“优点王国”吗?可是去“优点王国”有重重考验,你们怕不怕?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优点王国”之旅吧!
二、能力闯关
(一)“记忆力”大比拼
1.进入“优点王国”的第一关考验是“记忆力”大比拼,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你周围的人平时都是怎么夸自己的?爸爸妈妈怎么说?老师同学怎么说?邻居们又是怎么说?先说出自己优点的同学可以获得一颗小星星,这小星星可是去“优点王国”的通行证,有了这颗星,你就可以优先闯过第一关。
2.学生说自己的优点,师颁发星星奖章,并与学生握手,祝贺你顺利闯关。
3.现在你们把自己的优点写在小星星上面,写完后自己大声地读出来,边读边做手势夸夸自己。老师知道了我们班同学有这么多的优点,真为你们骄傲,不过,这些优点可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哟!
(二)“观察力”大比拼
1.小小的考验看来难不住你们,接下来我们来闯第二关“观察力”大比拼,我们一起来做个我说你猜的小游戏,我先说,你们来猜猜我说的是我们班的哪位同学?“他(她)上课专心听讲,发言积极。噢,他(她)是今天我们班第一个顺利闯过第一关的人。”猜猜他(她)是谁?
2.你能像老师一样也出一个题,让大家猜猜他(她)是哪位同学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和你身边的小
伙伴一起商量,给大家一点思考的时间。
3.采访一位被夸的同学,哇,他的优点可真多,谁还能再夸夸他?听到大家都夸你,你有什么感觉?想对大家说点什么?(引出:被人夸奖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会让我们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4.采访夸别人的同学,你们夸他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夸奖别人的同时,我们也会有一个愉快的心情,看来生活中应该多夸奖别人,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嘛!
5.请你看看你身边的小伙伴,你发现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和长处了吗?你发现他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了吗?赶快写在星星卡上,送给他吧!
6.大家都得到星星了吗?有没得到的吗?没关系,老师就发现了你的一个优点,我觉得你是个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所以我要将这颗星送给你,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会让更多的人发现你的优点的!
7.通过努力,大家都顺利闯过了两关,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优点王国”吧!
三、添加星星
1.“优点王国”里有一条美丽的星星河,它是由大家的优点组成的,让我们一起为“星星河”里再添一些星星,让它变得更美吧!
2.来,把写有自己优点的星星卡贴到星星河里吧!在《闪烁的小星》音乐声中,学生逐个粘贴小星。
3.看,现在我们也和“优点王国”的人一样,拥有这么多的优点,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唱《闪烁的小星》吧!
四、课堂总结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了自己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可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哟!我们也发现了别人有许多优点,只要你用心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变成自己的,俗话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你就会拥有更多的优点,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地夸夸自己,也真诚地去赞美别人吧!生边做手势,边齐声说:“我棒你也棒”!
《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4
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喜欢学校,进一步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对周围环境感兴趣,了解新环境。
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会利用赏析学校的有关设施、设备等。
教学难点:了解并遵守学校的规则和纪律、行为文明礼貌。
教具:图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参观:校园探秘队了解室校园各场位置
二、交流:探秘报告会。交流发言:学校各设施或“景点”的各称、特点和功能。
三、展览:我心中的校园。用绘画的方式画出心中的校园互相观赏交流。
四、制作图 。《我们的学校》。
作图 :画出自己喜欢的一景或学校里的人与物,并写上自己的姓名及想表达的内容。
五、语言表达:校园广告。
1、老师示范。
2、让儿童充分想象,创造好的广告语。
六、小结本节课内容,提出要求。
《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5
活动导入:
大家说:“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活动过程:
1、小调查:学校里有哪些活动常规?
2、建立“我的档案袋”: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测量、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画出自己的手印、脚印等。
3、在儿童的手印、脚印上可写下名字和日期。活动中引导儿童相互合作,还可以请家长参加。
4、根据实际情况收集、保存儿童的其他作品。
活动延伸:
与家人、朋友、小伙伴分享上学的快乐。
看看时间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儿童记住一天中最重要的几个时间,初步形成一定的时间概念;
2、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小闹钟一个。
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小闹钟)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2、小闹钟能告诉我们什么?
3、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要有时间观念,我们一起来了解一天中最重要的几个时间吧!
二、合作探究,体验快乐
1、我们班里有哪些小朋友认识钟表呀?真不错,聪明的小朋友,除了认识钟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判断时间呢?
2、小组交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我的时间表
早上,我6:30起床,、离开家。
中午,我、到家吃中餐,、到学校上课。
下午,我、回到家。
晚上,我、上床休息。
3、小组合作表演“我的一天”。
议一议:他们的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小结:小朋友,快快行动吧!让我们都来争当守时的好孩子!
三、自我评价,延伸导行
你能每天按时上学,不迟到吗?做到了自己奖励一颗红五星,每周评一评谁的红星多。(老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评价。)
好好走路
活动准备
1、剪刀、胶水。
2、纸、铅笔或彩笔。
3、红绿灯标牌,汽水、自行车头饰等。
4、课前老师可让学生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去了解各种交通标志的样子及作用,不认识的也可以拿张纸把它画下来。
5、教室里课桌可摆在两旁,几张桌子摆在一块,中间留出空地。
活动实施
1、学生讨论各种标志该贴在哪里。
2、剪一个示意图,再和组内其他同学交流,看谁贴得对。
3、学生讨论每个标志为什么会出现在此处,它的作用是什么。
4、开展你还认识哪些交通标志的竞赛活动,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5、展开充分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遵守这些标志?
6、画出人行道,自由组合,表演过马路的游戏。可在学生小组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表演活动,同时还可以推选出“小交通民警”,教师可以只做一个“观众”。
7、“小交通民警”颁发“安全小奖章”给过马路走得的同学。
活动小结
1、说说你是怎样过马路的,比比谁是遵守交通安全的孩子。
2、留心观察路边的标志,并遵守它。
活动延伸
1、表演一下你会怎样劝告不遵守交通安全的人。
2、分小组动手做安全帽,也可与美工结合。
《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当意见不一致时……》。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与学生之间常常发生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然而如何更好的解决却不知道。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现在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规则意识淡薄,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即不会放弃,正因如此会为一点小事与同龄人发生矛盾。其实,孩子们是很想正当解决这些矛盾的,这其中也有性格因素和智慧因素。
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心理特点,以不同的情境为中心展开,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从而打开思路,畅谈还有哪些好方法。在全课的活动设计中始终围绕“形成规则意识”这一中心,方法可以选择,但大家认同的规则都必须服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能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能力目标: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在集体中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在集体中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应充分地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自己确定争议情境。
学生准备:学生根据老师确定的争
《品德与生活》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