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精选9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篇1
〖本课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能够自信地学习、自信地做事,体会因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3、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不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包含着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从而知道感激他人。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让学生填写一年级的试卷,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通过让学生对比现在和以前的作品、作业以及其他的个人资料,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
3、通过教师、家长的鼓励,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明白自己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也在不断进步。
4、在第一、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去寻找自己的进步之处,树立自信心,体验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5、开展“叠幸运星,存放愿望瓶”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未来有哪些期盼,使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并为此而不断地努力。
〖实施过程〗
(一)展开活动,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试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教师发试卷,学生拿到试卷后开始做题。)
师: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间交换一下试卷,互相订正,看看大家的成绩如何。
(订正答案,统计成绩。)
(实物投影出示:一位学生在一年级时答的同样的试卷。)
师:咱们再看看她现在做的这份卷子。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两份卷子)
师:同样一份卷子却是两种结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她现在学的知识多了。
生:因为她长大了!
生:她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
生:同一年级相比,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师生互动,深化主题
师:进步可真大!其实,每个同学的身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信,你们拿出你以前的作品来比一比吧!
(学生拿出以前和现在的学习作品进行对比,然后全班交流,通过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的对比作品。)
(三)教师、家长的鼓励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了进步,老师祝贺你们。咱们班的班主任,对咱们更加了解,你们想不想听听她怎么说?(播放录音:老师说的都是班里较差学生的进步。)
师:在两年的时光里,老师记住了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其实每位同学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让我们把心里的感谢化做掌声送给李老师(学生一起鼓掌)。不仅老师看到你们有进步了,你们的家长也看到了。你们想不想听听家长是怎么说的?
(教师出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并放家长的录音。)
师:听了这几位家长的话,我想采访这几位同学。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我的进步给妈妈带来了快乐。
生:我以后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生: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当然就不应该随意耍小孩子脾气了。今后,我会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讲道理的。
生:我要更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生:我要感谢李老师,是她帮助我进步的。
生:我要谢谢爸爸、妈妈,我以后一定听他们的话。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步,这些进步既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也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功劳。大家看,“进步快车”已经进站了。
(四)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
(课件出示一列火车慢慢地开过来,上面写着“我们天天在进步”的课题名称。录音播放:各位乘客请注意,31次“进步快车”就要出发了,请各位乘客做好上车的准备。)
师:看,“进步快车”上已经有几位乘客了。他们是谁啊?(贴出一张“进步快车的座位表”,在表上贴上已经登上快车的学生的照片。)他们为什么能登上这列快车呢?
生:因为他们都取得了进步!
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想登上这列“进步快车”?那么就来填填“进步快车”的旅客登记表吧!(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自己的进步说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学生说过以后,在“进步快车”上贴上自己的照片。适时进行师生对话,给予赞扬)
师:看来,我们的家长为了我们能多学本领,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家长的悉心帮助。同学们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就把你的进步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大家评一评你有没有资格登上“进步快车”,如果通过了,就赶快在快车上找到你的位置,贴上你的照片吧。(学生在小组汇报交流后贴上自己的照片。)
(五)期待未来,升华主题
师:我们的每一点进步,不仅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有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帮助,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下,我们才能认清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播放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
师:对于未来,我们都怀着美好的期待,期待自己取得更多的进步。同学们,你希望自己上三年级时会取得哪些进步呢?请把自己的期待写在这一张张幸运纸条上,写完后,把它叠成幸运星,放入老师的愿望瓶中保存起来。等到我们上了四年级时,让我们一起打开,看看谁的期待成为了现实。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篇2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自画像
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和交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懂得欣赏自己,逐步建立自信心。
重点:让学生发现自我,欣赏自我。
难点:学生如何正确发现自我,评价自我。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这学期的品德课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是第一次到你们班级上课,有好多同学不认识,你们能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二、 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师:你光说名字,老师印象不深,比如你们班的,他棒极了,老师印象很深。希望大家都来说说自己有什么优点或特长,好让老师记住你。
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师:是啊!每一位同学都有许多优点和特长,不管是学习、劳动还是其它,你们愿意来找一找吗?
三、 学生制作小档案。
师: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制作自己的小档案,来找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学生根据p3页的格式制作自己的小档案。
四、 学生交流
(老师根据念小档案,学生猜是谁。)
五、 小结: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优点和特长,同时我们也不否定每人总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作为柏庐的孩子,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的优点和特长来克服不足和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六、 布置作业:填图册p1,p2第二题
课后小结:
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注意自己,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往往更喜欢去注意别人。其实让他们正确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对增强其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发现优点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利于他们通过学习和努力去改正。
第二课时: 课题:自画像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让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同时,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懂得要别人欣赏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同时也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注意克服和改正。
重点: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
难点:发现自己的缺点,主动改正。
教学过程:
一、 写同桌
师:上一节课我们每位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许多优点和特长,你愿意帮助你的同桌找找优点和特长吗?
学生根据p5的格式,写一写自己的同桌。
二、 猜一猜
教师将学生写的“我的同桌很棒”任意选几份在班级内念一念,让学生猜一猜是谁?
三、 讨论
师:(1)刚才我们都夸了自己的同桌,你觉得他们是不是值得你学习?
(2)你是不是觉得有这样的同学而感到高兴?
(3)试想如果你觉得同学的优点和特长没有什么?什么都不如自己?你觉得你的同学也会来欣赏你,赞扬你吗?
(4)那么要别人来欣赏你,首先你该怎样?
(5)同样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该怎样?
(学生根据老师的上述五个问题开展讨论,懂得要别人欣赏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四、 找缺点,求改正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也有许多缺点,比如老师吧,有时侯会对你们发火,这很不好。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一起帮助老师改正。同样我们小朋友也或多或少地有缺点和不足。这很正常,只要我们也认识到,而且能主动改正,那么我们会更棒。
师:请每个小朋友都来找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学生交流缺点:
师:你准备怎样改正?
师:大家也来帮助他,请你们给一句鼓励的话。
五、 布置作业
(1) 回家和爸爸妈妈谈心,请爸爸妈妈送一两句勉励的话。
(2) 制作“快乐收藏包”将自己的各种作品收集起来。
六、 小结。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你们会是最棒的!
课后小结:
找别人的缺点容易,找自己的缺点难,欣赏别人的少,嫉妒别人的多,这是小学生或者说是人共同有的一种心态。从小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优点,对于他们的为人和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欣赏别人的优点,帮助别人克服不足,这样的人永远受到欢迎。
第三课时: 课题:同学之间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体验同学之间的友谊。激发学生团结之心,宽容之心和助人之情。
重点:体验同学之间的友谊,正确理解同学之情。
难点;激发学生团结之心,宽容之心和助人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小朋友升入三年级了,同学们已经在班级里一起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你能不能给大家讲一两件印象深刻的同学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请你用简短的文字将你所讲的事情写下来。
二、 学生写一写
学生回忆并将与同学之间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的事例写下来。
学生交流。
师:是啊,我们班级的同学们之所以这么团结,就是因为我们大家经常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已经建立起浓厚的同学友谊。
三、 讨论(设身处地)
1、故事一(胡可借给王楠楠课本)
学生说说楠楠的心情,讨论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心情如何。
2、故事二(朱灵参加排练)
学生交流(略)师:同学之间是平等的。
3、故事三(乔典丢笔)
学生交流(略)师:不要轻易怀疑别人。
4、故事四(单亲王辉)
学生交流(略)师:要尊重每一个人。
5、故事五(小胖周青)
学生交流(略)师:不能歧视别人。
6、师:我们班级里有上面的事情发生吗?
学生交流。
四、 交流如何关心和帮助别人。
师讲述故事,学生交流如何帮助。
故事一:嫉妒
故事二:笑贫
故事三:拖后腿
五、 黄金法则:
师:同学们,几乎所有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信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应该怎样对待别人。人们把它称为“黄金法则”。
学生读一读“黄金法则”。学生根据“黄金法则”完成p13页填空。
六、 小结。
师:我们有了黄金法则,就可以更好地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见p13页——(苏)高尔基)
课后小结:
建立起正确的同学友谊,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校、班级是个小社会,只有从小就能与人和睦相处,真诚相待,我们的学生走上社会后,才能从容地面对,也能受到社会的接纳,受到社会的尊重。
第四课时: 课题: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让学生在总结自己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同时,学会借鉴其他同学好的习惯和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重点:让学生在总结自己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同时,学会借鉴其他同学好的习惯和方法。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学校的小记者对部分同学进行了采访,让我们看看都采访了些什么?
学生阅读p14页图和文字。
学生交流:
1、坚持锻炼 2、大胆开口 3、接近大自然 4、勤劳
二、 分组写提纲
师将学生分成两组
组一:如果小记者采访你,该怎样介绍?编写答记者提纲。
组二:如果你是小记者,你会采访班级中的哪位同学?编写采访提纲。
交流:请两位学生进行采访。
三、 交流该怎样学得好
师:刚才我们班级的小记者也进行了采访,我们班级里的同学也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下面我们继续看下去,书上的小朋友还有哪些好的习惯和方法。
学生阅读p16、17页内容
学生交流:
1、 做学习的小主人
2、 会提问题
3、 讨论如何才能提出好问题。
四、 小结
师:今天我们收获真是多,学到了许多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将一个故事。
师讲p18页故事。
课后小结:
作为一名学生到学校,除了学做人外,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而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方法。有了这两个“法宝”,他们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第五课时: 课题: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让学生在总结自己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同时,学会借鉴其他同学好的习惯和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重点:让学生在总结自己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同时,学会借鉴其他同学好的习惯和方法。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让我们学习得更好,下面我来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好的习惯和方法?
学生交流。
二、新授
师: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喜欢独自思考,不愿意向他人请教,有时就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闹出一点小话来。(举例:陶醉)
师:我想,能独立思考肯定是好的,但是大家是否觉得光独立思考似乎还缺少点什么?
学生交流:
师:要注意合作、要注意向别人请教,要不耻下问。
师:你知道有的同学不愿意求助他人的原因吗?
学生交流(完成p19页填空)
三、体验一分钟
1、 学生试一试
(1) 闭上眼睛感觉一下一分钟有多长。
(2) 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
(3) 一分钟能做几道数学题。
2、 讨论:如何抓紧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
四、学生总结
1、 小组讨论(学得好的同学的共同之处。)
2、 自主总结(自己独特的学习经验)
一、 小结
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许许多多学习方法,如果我们都能很好地照着做,相信我们的成绩肯定会提高得很快。
师:我知道小朋友能念许多的诗词,那么你能不能写出一两句关于学习的诗词呢?
二、 布置作业:
学生写出一两句自己喜欢的有关学习的格言。
第六课时: 课题:同样的学习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体验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1、认真观察;2、做中学;3、多在心中画问号。
重点:让学生体验到好的学习方法、习惯的重要性。
难点: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体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师:上几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大家都有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今天我们要继续讨论,还有哪些习惯和方法能对我们有益。
二、学生自学p22,想一想,书上讲的是什么?你做得如何?
三、讨论:
1、 说说猫遇到强光和弱光时眼睛的不同状态。
2、 说说为什么夏天天亮早,而冬天比较晚。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3、 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
四、自学p23页
五、交流
1、 学生交流内容
2、 为什么做中学乐趣多?
3、 师讲小故事《比尔 盖茨小时候的故事》
4、 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懂得了什么道理,并写出一二。
六、师提问学生回答:
1、 下雨时为什么会打雷?为什么下雨前会有闪电?
2、 为什么人害羞会脸红?女人为什么不长胡子?
3、 为什么一年会分成四个季节?
4、 为什么我们写字要按笔顺写?
师:确实,这些问题我们都不能正确地进行回答,但是我们的科学家能回答。科学家为什么能回答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好的习惯,遇到现象都要问个为什么?而且通过千万次的实验和研究才找到答案的。想不想听关于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 师讲故事:
1、 数星星的孩子——张蘅
2、 壶盖为什么会动?
八、师:其实我们要多获得知识,多解决一些问题,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以外,还有很多方式和方法。请小朋友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 学生讨论和交流学习渠道,完成书上的问题:
1、 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2、 你利用得怎样?
三、 总结交流。
四、 师:最后老师送给小朋友们两句名言,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
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陶行知
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陈鹤琴
师简单说说意思。
第七课时: 课题:我不耍赖皮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领会“规则”的重要性,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过程:
一、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也在做游戏,想一想,为什么他们的游戏做不下去?
二、学生读p28页后进行交流:
师:是啊!因为他们没有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所以产生不公平,因此玩不下去。
师解释“规则”(生读一读)
三、发现规则:
学生自主观察p29页图,读懂图意并自编规则。
学生开展课堂交流。
1、 图书室规则;2、旅游规则;3、交通规则。
师: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为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讨论,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四、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则,我们学校里有没有规则?
师:请你们来找一找学校中大规则并完成p30的填空。
学生找一找并进行交流。
五、辩论
师将学生分成两组:
1、 正方:“遵守法则不麻烦。”
2、 反方:“遵守规则麻烦。”
双方先把自己的主要观点写一写,再进行辩论。
六、师小结:确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要有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那么就会有公平,就会有安全感,才能顺顺利利。
第八课时: 课题:我不耍赖皮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领会“规则”的重要性,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过程:
一、师: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都明白了,生活中有许多规则,没有规则,那么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乱套,如果有了规则而我们不去遵守,也是一样。今天我们来为我们班级制定一些规则,有了这些规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你们说好吗?我们国家也有规则,最大最高的规则就是“宪法”,她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同时她也是来保护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今天我们制定班级规则,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班级宪法”。
二、学生制定:
1、 每个学生列出1-2条
2、 小组内讨论,整理。
3、 班级交流。
三、成文:
学生把认同的规则写在一起,形成“班级宪法”。
四、讨论:
有了“班级宪法”该怎么办?
五、师:这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制定了“ 班级宪法”,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做“班级宪法”的遵守者和维护者,我们我们要互相监督,共同遵守。让它真正地发挥作用,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保驾护航。
第九课时: 课题:平安回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重点:学习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自己遵守。
教学过程:
一、师:小朋友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是怎样在马路上走的?怎样过马路的?
学生交流。
师:如果你不这样,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生交流
师:我们通常把这些叫做“交通规则”。我们走在马路上经常会看到许多标志,这些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交流。
师:你认识多少交通标志呢?
二、学生认交通标志:
学生连一连(见p34)再进行交流。
师:交通标志有很多很多,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作业,在回家的路上看一看,还有哪些,或者你看书或上网查一查,看谁认识的标志多。
三、活动
学做小交警。
三、讨论:
怎样过马路
四、说说交通安全用语。
师示范:过马路,一站,二看,三通过。
宁等三分,不争一秒。
红灯停,绿灯行。
学生交流。
五、读读小资料。
六、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交通规则,认识了交通安全标志,明白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为了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安全,大家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小朋友们回家后,也要向爸爸妈妈宣传。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课后小结:
学生能知晓简单的交通规则,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比成年人要做得更好。课后,我让他们回家也向爸爸妈妈说说交通规则,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共同来维护交通秩序,创建平安昆山。
第十课时: 课题: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让学生注意到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建立安全意识,明确意外事故的产生往往因为我们的不注意或安全意识的淡薄,学会一般事故产生的应对和急救方法。
重点: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般事故的应对和急救。
难点: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学会简单的应对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师:小朋友们,我们经常会在电视或者报纸上听到很多不幸的消息,许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遇到许多危险,结果受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每年都有许多人不幸离开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确实,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危险,如果我们一不小心,悲剧就可能发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身边有哪些可能大危险吗?
二、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进行交流。
三、师指导学生说说p40页情境图中存在的危险,并说说避免的措施。
1、 不独自到危险的河、湖、水塘中游泳。要在大人的陪同下到游泳池。
2、 不用湿手接触带点的东西。
3、 不在电线下放风筝。
4、 不在有易燃物品的地方放鞭炮。
四、辩论“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
学生分两组充分发表意见。
师总结:不管是会还是不会,如果你不注意,没有安全措施,都会有危险的。
五、师简要介绍几种多发的以外事故种类:(1)溺水;(2)烧伤;(3)中毒;(4)摔伤;(5)窒息。
六 师:为什么会有意外事故发生,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自学p42后开展讨论。)
一、 师:当我们遇到有意外发生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学p43后开展讨论。)
二、 小故事(煤气爆炸发生时)
学生听外故事后说说各种消防设备、工具的作用。
课后小结:
身边的危险是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或多或少的经历或者看到过类似的情况。体验比较深,因此学生的讨论是热烈的,也比较有效,他们都能从自己的实际角度,说说怎样去避免危险。
第十一课时:讨论完成填图册练习
第一部分:讲解第6课《平安回家》
第二部分:学生先自主完成第7课《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练习
讨论
课后小结:
学生在练习时,如果让学生口头表述,他们能讲出些东西,但如果让他们用书面表达,许多学生就只能用一句,最多两句话来表达。
第十二课时: 课题:心中的110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身边危险的存在,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懂得不轻易相信陌生人,遇到危险要及时拨打110。
重点:使学生建立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懂得如何应对危险。
难点:能初步判断危险的存在,懂得自我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