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精选12篇)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篇1
八年级下思想品德讲学稿
课题 课时 时间 主备人 审核 审批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 第一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人民和公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学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齐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歌中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那么在我们国家谁在当家作主呢?(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国家主人的?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二.阅读教材4页-7页,并完成以下内容。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活动一:了解在哪些地方能看见我国的国徽,国徽各部分图案的寓意是什么?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1.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
2.人民包括哪些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 和其它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 、拥护社会主义的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3.我国人民的地位:
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活动二:阅读第5页相关材料,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 (例如: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
(例如: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活动三:
★辨一辨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
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归纳到书上)
5.我国的公民属于哪些人?
凡具有 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活动四:阅读第6页小寒的相关材料,议一议:
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没有得到 的保障
说明: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 。
6.权利的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 为核心(母法)、以 (制定各部法律)和(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活动五:填好第7页一些具体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立法保障
活动六: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见教材p7页材料)议一议:
※ 傅某把6名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 6名学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②司法保障
三、课堂小结: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四、你收获了什么
五、教学反思: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篇2
课题 课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教、学法自学探究,讨论
教学目标1 了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 了解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重点难点掌握人民的概念,公民的权利及保障人民与公民的区别教具、学具投影仪 通案个案 一 预习检测你能说出我过国徽图案的象征意义吗 ?二 导入新课我国是人民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你知道人民享有什么权利吗?三 探究新知 1 自学课文4—7页提示1人民的权利 2 公民的基本权利 2 用投影仪出示问题,分组讨论1. 我们国家的性质答: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人民在现阶段包括哪些人答: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其它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3.人民享有的权力和权利答:权力:管理国家等,权利: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答:人民:区别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阶级内容5.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哪些保障?答:家庭,学校,社会,他人法律保障6.我国宪法对人权有何规定?答: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7.国家尊重和保障什么是立法保障司法保障?答:立法保障:法律确认,国家强制力维护8.法律对我们权利的重要性答:法宝,维权利剑 四 课堂小节五 布置作业 课堂检测1 人民代表汇聚北京,共商国事,表明----------。2 在押犯人是---------,不能享有公民的-------权利。3 行政复议法:保障公民------------权利。4 义务教育法:保障----------权利。5 作为国家公民享有-------公民权利。 教学反思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篇3
高一政治教学案2——3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三框 政治生活:积极参与 重在实践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题 2. 理解:当代中国人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3. 分析:中学生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
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1. ,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社会中还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 2.作为中国公民, , ,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3.依法实行 、 、 、 、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 、 和 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5.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注 ,维护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就成为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我们总要参与 我们总会参与 1.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 的关系。 2.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我们掌握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我们放眼世界风云,紧扣时代脉搏,开阔 、 、 的眼界,有助于我们树立“ ”的国家观念,关心国家大事,自觉地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我们增强 观念,培养 意识;有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增强主人翁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 。自主探究 某市将要进行老城区房屋改造,在公布的拆迁地段中,有一座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几名中学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广泛收集了有关该古建筑的历史资料,向市政府提出“妥善保存古建筑”的建议。市政府请专家论证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这体现了我们政治生活的内容是( )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合作学习有人认为,政治与己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甚至幻想脱离政治。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三、请你画出知识树
巩固练习 1.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中国人,可以说都必须置身于政治生活,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这里所指的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依法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管理、 、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 a.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b.民主立法 民主领导 c.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d.民主执政 民主领导 3.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中国人,在政治生活中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念,即( ) a.崇尚民主与法制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4.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作为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活动可能是( ) ①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 ②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 ③参加共青团 ④参加选举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活动属于公民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的是( ) a.参加党代会 b.人大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c.政府召开听证会,让群众就有关问题进行公共质询 d.政协委员下基层调查水污染问题 6.中学生应当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寻找民主参与机会,积极参加民主活动,参与实践,提高自己的民主参与能力。下列不属于中学生民主参与实践的是( ) a.参加社区选举 b.竞选学生会主席 c.为学校管理献计献策 d.到烈士陵园扫墓,纪念革命先烈 7.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因客观因素的制约而有所不同。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客观因素主要是( )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②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程度 ③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 ④公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的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请你回答: 去过无锡东林书院的人,肯定都会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前凝神驻足,追思古人。这副对联是明朝“东林八君子”之首顾宪成所做,它倾注了天下读书人“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拳拳之心,被后人广为传诵。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关心天下事? 答案: 自主探究 b合作学习 巩固练习 a a a b c d a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篇4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
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1. 情境激发入新课
播放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片段。(附录2)
引导思考回答:听到毛主席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全国人民在欢呼雀跃,从心底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为什么?
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导入新课。
2. 畅所欲言话主人
(1)讨论交流:你感受到或你了解到有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观察硬币上的国徽:理解国徽的内涵。由此引申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范畴这一知识。
3.人民公民我来辨
设问:你是人民的一员,但你同样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那么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在学生阅读教材及教材漫画、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每人画一幅体现公民与人民关系的图示。
4. 公民权利谁赋予
设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
学生回答——宪法和法律。引导学生用宪法中的条文来印证自己的回答。
总结出公民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两个概念。强调公民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赋予的。
5.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猜我猜谁是保护神”
课堂活动:猜一猜谁是保护神?
出示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所保障权利相关的法制漫画四幅。学生分析与漫画反映权利相关的的法律保护神是谁。
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立法保障的含义。
6.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说我说话维权”
课堂活动:列举自己或他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是如何维权的案例。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并明确维护合法权利最有力的武器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司法保障的含义。强调宪法是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
7. 总结升华“法斗士”
播放flash“法斗士”,引导学生讨论回答flash所反映的道理。
总结升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宝,是我们维权的利剑。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这把利剑,你便是一位“法斗士”。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中出现的很多知识均较抽象,初二学生还较难接受,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等。另外教材在阐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时,p5最后一段由“人民”引入到“公民”感觉比较生硬和突然。教学时如何处理比较自然是一个问题。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篇5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 点
(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难 点
(1) 我国的国家性质;
(2) 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复习导入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
(2)政治的实质和根本属性是?
(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
简单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关系,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
思考: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两个方面想一想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一、国家的介绍
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国家是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 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性质,又被称为国体,是指社会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4、国家类型: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S国家——新型的)
二、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的国家性质(即我国的国体)——P5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注意:
(1)工人阶级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主要是通过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
(2)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文化上(社会主义新文化);
(3)工农联盟为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2、民主与专政——P6
(1)民主的含义: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注意:
第一,一定阶级范围是指在统治阶级内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民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没有超越阶级的民主。
第二,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而不是全民。
第三,民主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所要保证的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2)专政的含义: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统治。
注意:
第一,专政的对象往往是被统治阶级;专政的主体往往是统治阶级;
第二,专政存在的原因是统治阶级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和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的反抗。
第三,统治阶级之所以能实行专政的原因是因为手中掌握着国家政权和具有国家机器。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与本质——P5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占人口绝大多数人民是我国的统治阶级,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 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优点:(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第一,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一方面,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P9
另一方面,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第二,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内容—P6
①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必须具备专政职能,人民民主专政也不例外。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对象是极少数敌人;
③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我国的民主与专政的关系——P7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正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7(Why?)
1、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写入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
第一、坚持人民民主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专政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时代内容—P7(How?)
『结束新课』
练习(略)
第二节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 点
(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难 点
(1) 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2)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 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复习导入 :国家的产生、国家性质和本质是什么?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国家活动虽然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和维护,但任何国家的活动都必须有本国公民的参与,国家与公民之间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从法律上讲,国家与公民应实施哪些责任?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这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思考:结合图片和文字说明,生活中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
公民依法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简单举例解释一下这六项自由的区别)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但是,自由要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许可的权利。
3、监督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