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精选2篇)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篇1
课题
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一节
教材
分析
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
学
目
标
知识和技能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 通过将分子间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分子热运动。
难点
1、 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 2、 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设
计
思
想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
准备
玻璃瓶2只、二氧化氮气体、铅柱、勾码、花露水、
空气清新剂、弹簧和乓乒球、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引
入
新
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复习提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等相关的问题。1、学生讨论回答
指出分子是不能用眼睛看出的(区别灰尘、花香)
2、创造情境:教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花露水在学生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花露水,让学生猜是什么?2、学生感受,激发兴趣。a、学生猜出是花露水后马上表扬。然后问为什么能闻到香味?(先不要求回答)。b、前排学生先闻到,稍后后排学生才能闻到。
花露水的味道比较熟悉,学生容易判断出来。
(激起学生的情绪)
3、引导:我们能闻到香味,但不是同时闻到的。那么关于这个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3、提出香味进入鼻子、香味从容器中向外传、香味为什么会传开等问题。
4、引入课题:“分子热运动”。4、明确学习内容是“分子热运动”。
二、
扩
散
现
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讲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1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1、体会物质中分子数量之大。
2、教师演示: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现象。 2、细心观察玻璃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 :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它是怎么进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