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凸透镜成像规律

2024-06-053

凸透镜成像规律(精选3篇)

凸透镜成像规律 篇1

  一、--思路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

  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测)

  教学资源安排

  视频激趣

  引入新课

  (3min)

  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完毕,师: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手上拿了什么?

  师: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厚度,它一样厚吗?是什么光学器件?

  师:原来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

  师:箭头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那么凸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的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

  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放大镜。

  学生: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学生:正立放大的箭头。

  学生观看后答:倒立缩小的像。

  学生:同一支凸透镜能够成各种不同的像。

  课件播放视频《金装四大才子》第一集中片段: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与对手进行蹴鞠比赛,还忙里偷闲擦拭他的放大镜。

  课件显示:

  一张放大镜成像的图片。

  观察对比

  提出问题

  (4min)

  师:凸透镜不仅能成像,还能成各种不同情况的像。有正立的,倒立的;还有放大的和缩小的像。那么关于凸透镜成像大家想知道什么呢?

  说明:师应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并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介绍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学生讨论并可能提出各种问题:

  1.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成放大的像?(或者: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情况成倒立的像?什么情况成正立的像?(或者:像的倒正与哪些因素有关?)

  3.成不同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4.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等等。

  猜想假设

  (2min)

  师组织学生对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进行猜想。

  提示:用同一只凸透镜近距离看课本上的字和远距离看屏幕上的字一样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猜想:可能与物距有关,当物距大时,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小时,成放大的像。

  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

  (9min)

  师介绍光具座的作用以及用法。

  师:在使用光具座时,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含义。如果移动光屏使它得到清晰的像,这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师:请同学们用点燃的蜡烛作为成像的物体,自行选择其它器材,制定实验计划探究凸透镜成的像的大小情况与物距的关系。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并强调:

  在设计实验时要明确目的,理清思路。目的是要探究成像的情况与物距是否有关,所以实验思路就是,让一发光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然后改变物距,观察像的情况;或是让一发光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不同的像,比较物距。

  师组织学生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估,兼顾研究其它问题,确定最佳方案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交流所选器材和实验方案。

  出示光具座

  课件显示:

  实验目的和实验思路。

  课件显示:

  实验方案的具体内容。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5min)

  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精选3篇)凸透镜成像规律 篇1  一、--思路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