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空气教案

2024-06-054

空气教案(精选15篇)

空气教案 篇1

  《空气》教学设计

  武汉市武钢六中  郑秀芳

  指导教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玲莉

  一、 设计意图

  9年级学生对空气并不陌生,在小学的自然课上就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有关知识,但不够准确。在还没有接触到压强方面知识的情况下,学生理解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本节课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定位在探究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上。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教学设计也是为突破这一难点展开。

  二、教案

  课 题

  空 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组成,并知道其主要用途;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胶头滴管吸水实验,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知道气体体积的测定的一般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 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难 点

  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教学方法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探究。

  仪器药品

  集气瓶、烧杯、玻璃管、橡皮软管、弹簧夹、燃烧匙、橡皮塞、胶头滴管、酒精灯、

  水槽 、火柴。

  红磷、蜡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实验:将烧杯倒扣入水中

  活动:展示一个烧杯,并将其倒扣入水中。

  设置问题情景:烧杯里有什么物质?

  水为什么不能充满整个的烧杯?

  思考

  回答:烧杯是空的

  回答:因为烧杯里有空气。

  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存在,初步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同时引入新课。

  回顾:空气的成分

  组织讨论:你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

  提问:在这些气体中哪种气体与我们生命活动联系最紧密?如何证明它的存在?

  根据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交流。

  回答: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知道空气主要成分。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

  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做铺垫。

  小比赛:用胶头滴管吸水

  提供:小烧杯、胶头滴管,水。

  组织活动:看谁吸入的水多。

  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

  1、  怎样才能吸入更多的水?

  2、  每次吸入水的体积都相同吗?

  3、  吸入水的体积与挤压出的空气有什么关系?

  做一做,比一比。

  讨论,集体交流。归纳小结,形成共识,得到启示。

  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感受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产生压力,把水压进胶头滴管。为测定一定容器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的实验打下基础。

  探究活动:设计实验,用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设置问题情景: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能不能用类似胶头滴管吸水方式测定氧气的含量呢?

  2、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4、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分组讨论,选择实验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并相互交流。

  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汇报、交流实验成果。发现问题——用燃烧蜡烛、纸张、火柴的方法无法准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当很难用机械的方法把空气中的氧气排出时,可以用点燃蜡烛(或纸张、火柴)的方法把氧气消耗掉,定性的认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探究乐趣的同时,发现新的探究问题。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提出问题,选择什么物质才能比较准确的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引发进一步探究。

  2、介绍可燃物──红磷(展示红磷样品)。

  3、介绍实验装置。

  4、  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5、  利用等待集气瓶冷却的时间,组织学生预测、讨论得出结论。

  (多媒体动画演示集气瓶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的现象)

  熟悉药品、装置。

  预测、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现象,完成探究报告。在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结论。

  产生认知冲突,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提供资料,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作出合理的猜想。

  在前面两个小实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知道气体体积的测定方法。

  介绍:介绍化学史知识

  多媒体课件配合:介绍拉瓦锡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倾听

  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做激励性的评价,增强其对事物认识的好奇心、求知欲。

  组织学生交流对空气中各种气体主要用途的认识,看图归纳。

  交流、看图

  查漏补缺

  组织学生小结。

  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1、空气中的各成分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2、地球上没有空气会怎样?

  谈这节课的收获:从知识的获得、认识气体的途径和测量气体体积的方法等方面谈。

  梳理知识,归纳方法,进行自我评价。

  把探究从课堂引向课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板书设计】

  2.1   空气

  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空气的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0. 03%)

  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用胶头滴管吸水

  2、用蜡烛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

  4、介绍化学史知识

  四、空气的用途

  【课堂练习】

  1、  法国化学家________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________和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以下物质可用于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是(   )。

  a.蜡烛      b.硫磺      c.木炭     d.红磷

  3、下列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

  ①切割金属 ②动植物呼吸 ③医疗 ④潜水 ⑤火力发电

  a.①②③      b.①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入保护气的方法。对于一些易碎的食品,常常充入氮气防腐,原因是              。

  5、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用人造空气可以避免这种问题。人造空气可以用氦气代替氮气的原因是什么?

空气教案 篇2

  课题名称: §2-1 空气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污染和防治

  2、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能力目标:培养学习能力

  教育目标:进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 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 实验导思法

  教学媒体: 有关实验仪器

  教学 学生

  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活动

  复习 空气中有哪些成分? 提问 回忆

  导课 简介化学家拉瓦锡发现空气的过程 演示p燃烧 观察

  新授 一、空气的组成:(v%)

  n2 : 78% 归纳 思考

  o2 : 21% 整理

  稀有气体: 0.94% 结论

  co2 :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二、空气是一种资源

  1、 氧气: 指导学生阅读 通读

  2、 氮气: p24~26内容 讨论

  3、 稀有气体: (主要是用途) 交流

  三、保护空气:

  1、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 给出讨论提纲 讨论

  气体: co no2 so2

  (来源于矿物燃烧和工业废气) 归纳

  粉尘: 沙尘 烟尘

  (来源于水土流失和工业排放 )

  2、污染的防治:

  可采取的措施: 提示 回答

  (1)禁止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

  (2)处理汽车尾气

  (3)严禁燃烧散煤

  (4)使用无铅汽油

  (5)不焚烧垃圾

  (6)使用清洁燃料

  (7)种树、造林、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8)不燃放烟花爆竹

  开放性问题讨论: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特点:

空气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汞、红磷)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3、实验成功的关键:

  (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

  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引入:空气不仅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提出问题1】氧气具有哪些用途?

  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归纳出氧气的用途

  学会从图片中挖掘信息,培养自学能力

  【阶段小结提出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教科书的一组讨论题,分别总结出氮气的相关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

  分组讨论,温故知新,学会对同一现象,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阶段小结提出问题3】

  氮气有哪些用途呢?

  阅读教材,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性质。暗示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讨论稀有气体的用途

  两人一组对决,记忆、互查三种物质用途的掌握情况。

  及时记忆落实

  投影展示图,请同学们说说由这幅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由此想到了什么?

  畅说欲言。

  提高识图能力

  组织讨论:

  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分组讨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

  归纳空气污染源、污染物、防治办法。

空气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围绕故事情节,开展讨论,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城市空气净化的初浅知识,并初步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照片:小狐狸、老奶奶、葫芦。

  2、被污染的、空气清新而又美丽的城市背景图各一幅。

  3、字卡:小狐狸、葫芦、买、卖、新鲜、空气。

  4、PPT一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通过分次听故事,开展讨论,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T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他是谁呢?出示小狐狸的图片,

  幼:小狐狸。

  师:小朋友,小狐狸都生活在哪里的呀?

  幼:山里,动物园等。

  师:今天呀,这只小狐狸要开店了,你们猜猜看他会开什么店呢??

  幼:花店,超市,衣服店等等。

  师:小朋友们给小狐狸出的主意都很棒,那接下来认真的听郑老师给你们讲这个故事。来听下这只小狐狸到底开什么店?

  2、讲述故事内容

  《小狐狸卖空气》

  小狐狸从深山来到了城市,他看到了很多高楼和汽车,感到很稀奇。在城里住了几天,小狐狸嗓子干干的,鼻子痒痒的,浑身不舒服。小狐狸去医院看病,医生对他说:"你得了空气污染过敏症,要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就能治好你的病。"小狐狸回到了深山老家,天天呼吸新鲜空气,病很快就好了,他想:"我为什么不把山里的新鲜空气运到城里去卖呢??"小狐狸把新鲜空气装进大葫芦带到城里,卖给了一位老奶奶。过了几天,老奶奶高兴的对小狐狸说:"吸了你的新鲜空气,我的气喘病好多了,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买新鲜空气的人越来越多,小狐狸就用大罐子把新鲜空气运到城里,开了一家新鲜空气专卖店。几年过去了,城市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处是绿树、草坪和鲜花,就像美丽的大花园。人们再也不来买小狐狸的新鲜空气。

  T2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小朋友,小狐狸在哪里,开了一家什么店?

  幼:小狐狸在城市里开了一家新鲜空气专卖店。

  师:这些新鲜空气都是从哪里运来的呀?

  幼:深山,老家,山里

  师:那他深山老家里都有些什么呢?环境会怎么样呢?

  幼:树,花,草,环境很好。很清

空气教案

空气教案(精选15篇)空气教案 篇1  《空气》教学设计  武汉市武钢六中 郑秀芳  指导教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玲莉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