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精选2篇)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②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③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和难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
教师:白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羽衣甘蓝。
学生: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设计
回忆与引入:你知道哪些酸和碱,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那么,我们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呢?
活动与探究: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的颜色变化
白醋
石灰水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与交流: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活动与探究:根据你的假设,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观察与思考:取羽衣甘蓝,在上面滴加盐酸,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羽衣甘蓝变红)。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
活动与探究:根据你的假设,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你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
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
实验方案
实验
现象
你的
结论
活动与探究:用自制指示剂试验在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等五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指示剂
(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白醋
稀盐酸
食盐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与交流:比较实验结果,哪些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变色效果较好?你认为这些指示剂有什么用途?
联想与应用: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请你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反思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回忆与引入:1.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种溶液,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鉴别它们。
2.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蔗糖水、清洁剂液、自来水等物质,用自制的指示剂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探究单
回忆与引入
你知道哪些酸和碱,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
问题与讨论
我们怎样确定上述物质是酸还是碱?
活动与探究
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的颜色变化
白醋 石灰水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观察与思考
取羽衣甘蓝,在上面滴加盐酸,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羽衣甘蓝变红)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根据你的假设,请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完成该实验。
活动与探究
你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你的结论
活动与探究
用自制指示剂试验在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指示剂
(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白醋
稀盐酸
食盐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比较实
验结果,哪些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变色效果较好?你认为这些指示剂有什么用途?
联想与应用
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请你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练习与实践
①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种溶液,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鉴别它们。
②在家里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清洁剂液、自来水等物质,用自制的指示剂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背景资料
一、自制指示剂
实验原理
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实验用品
玻璃杯、研钵(或榨汁机)、纱布。
花瓣(如牵牛花)、植物叶子(如紫甘蓝)、萝卜(如胡萝卜、北京心里美萝卜)、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
实验步骤
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适量酒精溶液,搅拌浸泡。半小时后,再分别用四层纱布将浸泡出的汁过滤或挤出,就得到指示剂。将自制的指示剂分别装入小瓶中,并贴上标签备用。
二、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英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上,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浸泡在水中。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罗兰变成红色。 他请助手把紫罗兰花瓣分成小片投到其他的酸溶液中,结果花瓣都变成了红色。波义耳敏锐地觉察到,把紫罗兰花瓣投进一种溶液中,就能确定这种溶液是否显酸性。波义耳从各种花和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并用它制成了试纸。波义耳用试纸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进行多次试验,终于发现了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酸碱指示剂。
点评 本节课抓住了科学探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精心设计和选材,从身边的物质和已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为后面的系列探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的“探究单”和背景资料,为学生的探究过程起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在轻松、有趣的探究学习气氛中研究有关酸碱的化学知识,体验发现的乐趣,发展获取信息、交流表达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较好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巧妙处理“有用”与“有趣”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初步了解什么是酸、碱、盐;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②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③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学会用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认识什么是酸、碱、盐。
实验准备
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
教学设计
教学
过程
点评
提问: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追问:为什么会变色?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请学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
探究活动一:分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交流:与碳酸的现象相似,试液变红。
小结:碳酸、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还有其他的共性吗?
探究活动一: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实验现象交流:锌粒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都能产生气体;氧化铜粉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消失,溶液的颜色都发生变化。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一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探究活动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演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活动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交流:灯泡亮了。
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学生讨论交流:参照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推测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他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惟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认识到什么是酸。
自主探究:什么是碱?
按学案步骤完成探究过程。
评价与小结:根据学生完成探究的实际情况,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
课外学习:什么是盐?
这种有挑战性的引入,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这种紧逼式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按照知识的轨迹活动,且具有启发性。
让学生亲身感受酸有相似化学性质,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成了酸的印象。
溶液的导电性对学生是一个抽象的认知,选择学生已经认识的离子化合物入手,便于学生接受且易过渡到酸的导电性。
以上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什么是酸”的探究步骤,学生学到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按照刚学到的探究过程来探究什么是碱,不管学生得出的结论如何,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对认知过程形成了很深的印象。
通过课内学习,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起,有继续探究的兴趣,因此,布置这种课外学习内容正是学生的需要。
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知识整和;二是设计了一条清晰的探究思路,学生学到了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具体体现是:打破了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把“什么是酸、碱、盐”提炼出来,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酸、碱、盐”。老师示范探究了“什么是酸”,总结了探究的思路,让学生有所感悟后,再让学生按照“学案”的提示自主探究。这是一个半开放的过程,老师指路,学生顺着老师的指引去探寻新的知识,而课外的盐的探究是一个全开放的学习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学案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示范探究
探究活动一:
稀盐酸
稀硫酸
紫色石蕊试液 锌粒 氧化铜粉末
结论:
探究活动二:
导电性实验发现:稀盐酸 (能、不能)导电;稀硫酸 (能、不能)导电。
原因: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