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2024-06-051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15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1

  课题:《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2.能根据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3.能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

  2、培养学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氧化与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讨论、引导、归纳、练习、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二)讲授新课

  (投影)本节课教学任务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生)完成课本P48交流研讨

  (师)引导学生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并引出化学反应的又一种分类方法并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生)完成投影练习,思考总结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师)讲评习题并引导学生再判断以上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的哪一种,并得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

  (生)完成练习册P22例1、P23(变式)

  (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生)完成课本P49观察思考及实验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

  (生)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师)小结: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或离子

  失e- → 该元素化合价升高 → 发生氧化反应

  得e- → 该元素化合价降低 → 发生 还原反应

  (投影)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的图片

  (生)完成投影练习

  (师)评析练习

  (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定义

  2、特征:有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3、实质:电子转移

  4、失e- → 化合价升高 → 发生氧化反应

  得e- → 化合价降低 → 发生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2

  【教学内容、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初步认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能初步运用“对立统一”观点了解有关概念的辩证关系)。

  3、初步学会用箭头符号正确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知识讲解】

  本节重点是用化学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本节难点是用箭头符号表示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1、仅从物质类型分为无机化学反应和有机化学反应。

  2、既从物质类别又从物质反应前后种数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4、按反应中微粒形态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反应)。

  5、按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如热量的变化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初中化学仅以得氧、失氧的观点初步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有许多反应尽管没有氧参与,如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NaCl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表面上似乎只有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那么什么物质失去了氧呢?谁被还原了呢?“失氧”的观点不能自圆其说;再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的反应:++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2价没有变化,实质上起氧化作用的是+2价铜元素,并不是-2价的氧元素。因此得氧,失氧观点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确切的一种说法。

  其实在化学反应前后,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升必有降,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和特征。由于元素化合价数值与正负跟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或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及其偏移状况有关,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及其辩证关系

  以下跟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既相互对立又紧密相联缺一不可,都统一于同一反应之中才具有意义。

  (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或称“被氧化”);物质得到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或称“被还原”)。如:

  ;

  在一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则必然有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二者尽管表现不同,但必走同时存在于某一具体反应中。

  (2)氧化剂~还原剂

  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是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必须强调的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均是指反应物,二者必定同时存在,两者既在不同种反应物中,也可以在同一物质中,甚至可以存在于某一单质中。两者既是对立的(争夺电子)又是统一的(共依共存)。

  (3)氧化性~还原性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夺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或称氧化能力);还原剂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或还原能力)。所谓氧化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氧化性强弱;所谓还原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还原性的强弱。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这一对概念只针对生成物而言。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后的生成物称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生成物称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氧化剂具有较弱的氧化性;还原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还原剂具有较弱的还原性。

  上述四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归纳如下: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氧化性强)(还原性强) (还原性较弱)(氧化性较弱)

  得电子,化合升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也可概括为六个字“失→高→氧,得→低→还。”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有: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

  (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酸化KMnO4。

  常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1、Fe等。

  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等。

  一般情形下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共存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弱氧化剂与弱还原剂则较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1)用双线箭头符号表示(方程式两边同一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

  失2×2e

  得e 得3e

  (2)用单线箭头符号表示(仅在方程式左侧反应物上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

  2KMnO4K2MnO4+MnO2+O2↑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3

  一、本节教材背景

  本节教材是化学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三节,在这一章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我们已学习了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在第一节的“思考与交流”教学活动,学生曾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了简单的分类。

  二、教学对象现状分析

  (一)学生在初三已学习过化学反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类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学生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二)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合价,初步认识了化合价的变化跟电子的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三)经过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树状分类法,知道了分类依据不同,分类结果不同。

  (四)学生素质较好,有学好化学的愿望,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但知识迁移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采用“三维教学目标”,既重视知识与技能,又重视能力与方法,同时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具体如下:

  (一)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4、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二)技能目标:

  通过“活动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理解氧化跟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归纳总结(教师评价)

  六、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以及教材特点,对教学策略作了以下设计:

  (一)设计学生活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组织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活动,学生主动探究,不断建构氧化还原反应新概念,最后教师评价,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节内容较多,“跨度”比较大,微观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有一定难度,用动画模拟,直观明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突破重难点。

  七、教学目标设计及实施方法

  初中阶段学生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形成氧化和还原的初步概念,若将其发展到从电子转移来分析,是一个深化和扩大知识的过程,这两部分知识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因此,学生学习会感到难以理解。鉴于学生对元素化合价比较熟悉,把化合价的升降作为两者之间的过渡,设置“桥梁”,是突破重难点所必须的。因此本节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侧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来设计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的3个活动:

  设计“活动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引导学生提出新的分类标准:从化合价变化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接着高温通过对2CuO+C

  2Cu+CO2的反应作进一步研究,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认识得氧或失氧时必然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得出“凡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而完成从得氧、失氧到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渡。设计“活动2”,通过分析NaCl和HCl形成过程,把化合价的数值和正负跟原子的电子得失或偏移联系起来,然后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过渡到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去认识,使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深化提高。从而完成由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到电子转移的过渡。第二个过渡中,由于涉及到微观结构,学生在知识的建构上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微观模拟演示NaCl和HCl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从而更易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理解氧化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得到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设计“活动3”,让自己学生总结“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课堂小结时,用一个“趣味动画”小结 “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的兴趣。

  八、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学生活动1]请大家讨论下面这组反应,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哪些类型?

  高温(1)2CuO+C

  2Cu+CO2

  (2)CaCO3+2HCl CaCl2+H2O+CO2

  高温(3)Fe2O3+3CO

  2Fe+3CO2(4)CaO+H2O Ca(OH)2

  高温(5)CaCO3 CaO+CO2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是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教学过程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A+B=AB AB=A+B

  A+BC=AC+B

  AB+CD=AD+CB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Fe2O3 + 3CO = 2Fe + 3CO2的反应属于

  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氢气还原氧化铜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初中时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结果

  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去分析,结果也不相同。四种基本反映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反应。

  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对于这一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氧与失去氧的数目关系怎样。

  哪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化合价降低?升高的化合价降低的化合价关系怎样?

  二、氧化还原反应

  1、什么叫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

  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也是判断依据)

  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练习]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去判断下面的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

  关键:1)正确判断各反应物、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2)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呢?

  [小结]从Na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

  得失,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得失。

  4、实质:电子发生转移(得失或偏移)

  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反应,失e、价升;还原反应,得e、价降

  用双线桥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判断各反应物、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

  两个线桥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线桥的方向是从反应物一方指向生成物一方,首尾都必须对应与发生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同种元素。

  电子符号用“e—”来表示

  得失电子总数表示:原子个数×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

  注意:反应中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得到电子的总数

  5、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

  [练习]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情况。

  ① Fe2O3 + 3CO 2Fe + 3CO2

  ②Zn + 2HCl == ZnCl2 + H2 ↑

  ③SO2 + 2H2S == 2H2O + 3S

  ④2KClO3 2KCl+3O2↑

  ⑤3Cl2 + 8NH3 == 6NH4Cl + N2

  ⑥MnO2+4HCl浓MnCl2+Cl2↑+2H2O

  [练习]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情况。

  ①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③ SO2 + 2H2S == 2H2O + 3S

  ④ 3Cl2 + 8NH3 == 6NH4Cl + N2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及一般规律

  1、化合反应:有单质参加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3、置换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4、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四、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被还原。

  1、定义

  说明:

  (1)氧化剂和还原剂均是指反应物质,是一种化学试剂,不是某一种元素。

  (2)氧化剂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还原剂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被氧化。

  小结:

  (1)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不同的物质

  (2)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同一种物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同一种物质,而且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都是相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4)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总量中仅有一部分为氧化剂,另一部分为反应介质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O2、Cl2、浓硫酸、HNO3、KMnO4、 FeCl3等

  还原剂:Al、Zn、Fe、C、H2、CO等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1)原子或离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物质氧化性越强

  一般规律:

  (2)原子或离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还原性越强

  课后习题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能不能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呢?

  【学生回答】氧化反应:碳与氧气、铁与氧气……

  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提出问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碳与氢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

  【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所列举的几个化学方程式,除了得失氧之外,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得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失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教师引导】由此可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是,铁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出现了变化。可知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电子转移)有关。

  【教师引导】那么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揭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Na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NaCl是怎样形成的?

  【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HCl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思考,教师讲解】从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取电子难易程度相差不大。在发生反应时,它们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而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对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氯气发生了还原反应。(教师讲解并板书)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的分析,能不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重新定义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师总结并板书)

  【提出问题】能不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学生回答】铁元素失去2个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铁元素得到2个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教师板书:利用双线桥法)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正确。因为在这几类反应中,反应前后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课下思考,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关系。

  四、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6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3.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与活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的衣、食、住、行,生物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15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1  课题:《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