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元素》教学设计

2024-06-053

《元素》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元素》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 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

  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五、教具设计

  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课题2“元素”。

  教学新课

  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

  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

  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

  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

  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

  4.投影3。

  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

  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

  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教学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

  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

  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

  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 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小结

  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

  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

  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

  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

  七、板书设计 

  课题2.元素(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

  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教学设计 篇2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同时元素作为“双基” 知识 ,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十分重要 。

  2、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由于元素的概念较抽象,易跟原子混淆,我确定元素的概念为本节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三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⒈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精选5篇)《元素》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