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精选3篇)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篇1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学习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大众传媒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学习难点:认识科举制的历史地位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在课文中圈划出来,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京师大学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高学府,也是_________________的唯一成果,19xx年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xx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3、《申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先驱。
4、商务印书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课堂探究】
1、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2、疑点与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图二是今天中国著名学府,它是由图一发展而来的。以下关于它们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图一 图二
a.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设立了京师大学堂
b.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
c. 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多项成果之一
d.19xx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2、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巩固了清朝统治 b.顺应了时代潮流
c.推动了社会进步 d.培养了实用人才
3、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报刊是 ( )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b.《时务报》
c.《字林西报》 d.《申报》
4、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科举制度开始于唐朝
b.在近代科举制度废除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c.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d.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
5、假如你生活在一个世纪前的北京,你不可能经历 ( )
a.给朋友发电报 b.参加科举考试
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这一年最后一次殿试在北京举行,状元由慈禧太后钦定,名字吉利的刘春霖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名状元。
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除某一制度的评价
请回答:1、根据材料请指出“某一制度”指的是什么?
2、这一制度是何时创立的?到了什么时候废除?为什么严复把此事形容为“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b、选做题
单项选择题
1、根据右图,选出以下叙述不准确的一项
( )
a.1897年在上海创办 b.它最初专营印刷
c.主要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
d.是中国近代唯一的文化出版机构
2、你平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它的出版社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此出版社是 ( )
a.中华书局 b.新华出版社 c.商务印书馆 d.三联书社
3、XX年是北京大学的1XX年诞辰,京师大学堂是它的前身,它创办于 ( )
a.洋务运动中 b.鸦片战争期间
c.维新运动中 d.义和团运动中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篇2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数:1课时
教材:朱汉国主编,八年级上册《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版
课程标准:
以科举制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其特色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联系现实,让学生了解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的基本情况;通过小品表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废除科举制的必要性;联系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了解《申报》等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建立大众传媒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媒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和学习先驱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课件展示“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我国的最高学府中你最向往的大学是哪所,请说出理由。
生(畅谈):略
师:只要大家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相信5年后大家一定会如愿。刚才不少同学都提到北大。那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下北大的风光。(播放课件视频“北大风光”)
生:(欣赏视频)
学习新课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师(展示课件“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北京大学是全国著名的大学之一,它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生:1898年
师: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帝登上天安门向全国颁布“明定国是”诏。在这份诏书中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有关创建京师大学堂的决定,宣誓了光绪帝正式下令确立京师大学堂。从而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戊戌变法失败,京师大学堂却留了下来。19xx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 19xx年,京师大学堂恢复。19xx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课件展示图片:校牌、京师大学堂旧址、北京大学西门、学堂章、讲义)
师:京师大学堂的办学原则是什么呢?
生: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师:(展示课件:办学原则:以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西方学科,中西结合)
师:(结合北大的校标,解释办学原则、办学办学宗旨即“以人为本”)
师:京师大学堂为什么要引进西方学科?
生讨论,师总结:西方国家有很好的技术、资源需要我们来学习、引进……
师:为什么我们知道西方的科学比较先进?
生:因为近代我们几次遭到列强的入侵……
师:既然我们被外国打败了,那我们干脆都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以传统学科为主呢?
师:(课件展示“2、地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从京师大学堂的地位解释原因。
师:虽说这样,但京师大学堂的建立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生: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课件展示“3、影响——它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展示课件“友情链接:你知道一塔湖图是怎么回事吗?)北京大学的“一塔湖图”,即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展示图片: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暗含北大人的精神品格,使人一进人北大校园,就感受到一种活跃的思想,开阔的胸怀,创新的精神,激起热爱知识,热爱科学,追求知识,勇于创新的向往。
二、废科举,开学堂
师:在京师大学堂创办前,中国封建社会又以什么方式选拔人才的呢?
生:科举制
师:(课件展示:“温故知新——
科举制创立于:
a 唐代 b 隋代 c 清代
科举制在唐代主要的考试科目是:
a 明经 b 进士 c 数学
科举制发展到明朝时命题范围是:
a 古代数学 b 四书五经 c 近代科学”。学生抢答,师展示答案。)
师:讲述王寿彭中状元的故事,说明科举制的黑暗,已走到尽头。近代的中国需要的是一些军事人才、科技人才、外交人才等,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