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2024-06-05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精选2篇)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篇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 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3、教学情境设计

  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图片、录像等基本的历史素材,创设历史思维情境,形成探究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4、学生评价设计

  (1)通过巩固练习、测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辩论和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来考查学生收集处理历史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

  (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自主搜集资料,与本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准备课堂上交流。

  2、教师准备:

  (1)布置学习任务。

  (2)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3)检查学生准备的发言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确定目标]

  师: 通过 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

  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xx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

  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多维互动 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生:回答略。

  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师: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

  ------《共同纲领》

  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

  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原则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新中国在开展外交时,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独立、自由、领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和平的原则。这种原则,我们称之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

  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精选2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篇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