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的人口

2024-06-053

中国的人口(通用15篇)

中国的人口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华侨政策,通过了解华侨的爱国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述我国人口特点、人口问题、人口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教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难点是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具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投影片“人口迁移图”讲授提纲

  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总数为12.6亿(1997年)

  占世界总人口的22%

  二、人口分布不均

  l.我国的人口密度:131人/平方千米。

  2.我国人口的分布

  (l)界限:黑河—腾冲一线

  (2)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平原,西部人口密度小。

  (3)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开发时间长短等原因。

  三、我国人口的迁移

  四、华人与华侨

  1.概念

  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第二课时]

  五、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突出特点

  ①人口基数大

  ②增长速度快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①解放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

  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

  3.人口问题:

  (l)人口与经济 资源 环境的关系

  (2)问题

  ①人民生活水平低

  ②交通、住房、教育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

  六、对策

  1.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要求:晚婚、晚肯、少生、优生。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教师提问]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入新课]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板书]

  [教师讲授并指导学生计算] 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1.6亿,世界人口为53亿。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为:1l.6/53X100%≈22%,因此,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读图] 引导学生读课本的“面积与人口比较表”,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 由此可知,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美国的4.46倍,因此,我国是个人口大国。

  [读课本第2页《读一读》及补充资料] 如果全国的人手拉手连成一列队伍,两人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4米,那么,这列11.6亿人的队伍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

  二、人口分布不均 [板书]

  1.我国的人口密度:

  [计算]

  12.6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1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我国人口的分布;

  [阅读和分析图] 在课本第2页《中国人口分布图》上让学生用彩笔标出黑河—腾冲一线,待熟悉图例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西的人口密度各大约是多少?

  [学生回答] 此线以东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小于10人/平方千米。

  [教师小结] 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由此得出结论: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

  [学生回答] 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

  [教师小结] 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三、人口的迁移 [板书]

  [分析图] 根据“人口迁移路线图”请同学们说出迁移路线,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 概括成下表

  四、华人与华侨 [板书]

  1.概念 [板书]

  [教师讲授]

  ①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如印尼华侨。

  ②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称为外籍华人等。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华侨和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及他们支援祖国建设的事迹)

  2.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板书]

  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

  [教师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并从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两个方面了解了中国人口的大致状况,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问题将有很大帮助。

  [第二课时]

  巩固复习

  通过提问我国人口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及分布特点引出新课。

  学习新教材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板书]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板书]

  [读图]读课本第4页“我国人口的增长图”,通过观察,按时间进程比较,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①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5.3亿人口,1990年达到11.6亿。

  ②增长速度快: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40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11.6亿,增长速度太快。

  [教师提问] 我们计算一下,若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10‰。,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

  [学生回答] 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

  [教师小结] 由此看出,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板书]

  [教师提问] 我国人口为什么增长快呢?

  [学生讨论] 主要是因为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②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3.人口问题 [板书]

  [教师讲授]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贤源、环境相协调。

  [教师提问]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 结合课本第5页图讨论。

  [教师总结]

  ①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读第5页下图分析)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教师小结,并引出下文] 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六、对策 [板书]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对策:

  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

  2.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师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中国的人口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华侨政策,通过了解华侨的爱国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述我国人口特点、人口问题、人口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教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难点是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具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投影片“人口迁移图”讲授提纲

  第一节  中国的人口

  「第一课时]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总数为12.6亿(1997年)

  占世界总人口的22%

  二、人口分布不均

  l.我国的人口密度:131人/平方千米。

  2.我国人口的分布

  (l)界限:黑河—腾冲一线

  (2)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平原,西部人口密度小。

  (3)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开发时间长短等原因。

  三、我国人口的迁移

  四、华人与华侨

  1.概念

  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第二课时]

  五、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突出特点

  ①人口基数大

  ②增长速度快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①解放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

  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

  3.人口问题:

  (l)人口与经济 资源 环境的关系

  (2)问题

  ①人民生活水平低

  ②交通、住房、教育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

  六、对策

  1.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要求:晚婚、晚肯、少生、优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入新课]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板书]

  [教师讲授并指导学生计算]  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1.6亿,世界人口为53亿。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为:1l.6/53x100%≈22%,因此,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读图]  引导学生读课本的“面积与人口比较表”,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  由此可知,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美国的4.46倍,因此,我国是个人口大国。

  [读课本第2页《读一读》及补充资料]  如果全国的人手拉手连成一列队伍,两人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4米,那么,这列11.6亿人的队伍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

  二、人口分布不均  [板书]

  1.我国的人口密度:

  [计算]

  12.6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1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我国人口的分布;

  [阅读和分析图]  在课本第2页《中国人口分布图》上让学生用彩笔标出黑河—腾冲一线,待熟悉图例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西的人口密度各大约是多少?

  [学生回答]  此线以东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小于10人/平方千米。

  [教师小结]  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由此得出结论: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

  [学生回答]  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

  [教师小结]  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三、人口的迁移  [板书]

  [分析图]  根据“人口迁移路线图”请同学们说出迁移路线,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  概括成下表

  四、华人与华侨  [板书]

  1.概念  [板书]

  [教师讲授]

  ①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如印尼华侨。

  ②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称为外籍华人等。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华侨和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及他们支援祖国建设的事迹)

  2.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板书]

  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

  [教师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并从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两个方面了解了中国人口的大致状况,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人口问题将有很大帮助。

  [第二课时]

  巩固复习

  通过提问我国人口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及分布特点引出新课。

  学习新教材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板书]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板书]

  [读图]读课本第4页“我国人口的增长图”,通过观察,按时间进程比较,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①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5.3亿人口,1990年达到11.6亿。

  ②增长速度快: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40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11.6亿,增长速度太快。

  [教师提问]  我们计算一下,若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10‰。,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

  [学生回答]  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

  [教师小结]  由此看出,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板书]

  [教师提问]  我国人口为什么增长快呢?

  [学生讨论]  主要是因为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②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3.人口问题  [板书]

  [教师讲授]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贤源、环境相协调。

  [教师提问]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  结合课本第5页图讨论。

  [教师总结]

  ①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读第5页下图分析)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教师小结,并引出下文]  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六、对策  [板书]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对策:

  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

  2.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师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中国的人口 篇3

  本学期总第 6 课时本单元第  6   课时授课日期9.13课题第二章  第1节   中国的人口(2)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增长,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及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增加学生的危机感。 3、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 点

  难 点

  1、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2、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及其带来的问题。

  教  具《人国人口的增长》挂图 教  法充分利用教具、幻灯片、教材插图。教    学     过     程步 骤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 间一 二复习: 1、  我国人口数量 2、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导入)我国人口不仅数量大,而且人口增长也快,为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1)       人口基数大 (2)       人口增长快 2、  放后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1)医疗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2)出生率较高xx年12、95亿占世界21% 东南多、西北少

  学生自读课本内容,总结目前我国人口的特点

  我国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5 30步 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间三 四3、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增长快带来的负担

  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1、人口数量的增长要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 2、我国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总结: 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才及时地扭转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虽然计划生育的成绩是明显的,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长的人口仍在千亏以上,所以,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丝毫不能放松。俗话说“人多力量大”,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思考: 为什么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1节 中国的人口 四、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  人口增长特点 2、  带来的问题 五、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1、  目标 2、  基本内容 3、  具体要求教后记: 本节紧接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说明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以及人口政策,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起来。

中国的人口 篇4

  一、课题:(《中国地理》ch2 §1)

  二、教学目的:

  1、  1、  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  2、  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3、  3、  知道一点关于人口与人手、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4、  4、  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5、  5、  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

  1、  1、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  2、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  3、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四、教学难点 :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图法

  六、教具:中国人口密度图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

  (一)引入

  ch2和民族 §1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二)讲解新课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世界人口约60亿),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P10图2.1,比较四国面积和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1.9,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P10“读一读”。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

  (过渡)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人口分布不均

  1、  1、  我国的人口密度

  12.95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  2、  我国人口的分布

  P11“做一做”。

  P12图2.3。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因此,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

  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

  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过渡)除了生活在本国的人口,书上还补充介绍了我国的海外移民,P12“读一读”。

  三、华人与华侨

  1、  1、  概念

  (1)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2)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ABC)

  “港澳同胞” “侨乡”

  2、  2、  华侨和华人热爱祖国,积极支援国家建设。

  3、  3、  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

  (过渡)我国的人口分布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我国的人口增长又有什么特点呢?

  四、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  1、  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P13图2.4:

  ①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5.4亿人口,2000年达到12.95亿。

  ②增长速度快:从1949年开始,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51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12.95亿,增长速度太快。

  我们计算一下,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10‰。,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

  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  2、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过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什么呢?

  3、  3、  人口问题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贤源、环境相协调。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到底是什么?

  ①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P13图2.4)。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过渡)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五、对策

  1、  1、  对策:

  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放羊娃”)

  2、  2、  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DINK)、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小结

  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四)作业 

  填图册P7~9/一、1~5,二、1~3。

中国的人口 篇5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投影片、课本插图、有关图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 第二章 和民族

  第一节

  【引入新课】 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人口(1996年底)?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996年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我国人口总数为12.2亿,我国占

  【板书】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过渡】 人口大国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绍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识。

  【学生活动】 12.2亿人/960亿平方千米=120人/平方千米。这一数字大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0倍。

  【板书】 二、人口分布不均

  观察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找到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总数,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1)找到黑河—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异。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 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线两侧的面积、人口所占比例。

  (3)确认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由学生归纳: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省,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们生产和生活。

  【教师小结】 可见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而决定的。

  【板书】 三、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

  【过渡】 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请看下表:

  【教师设问】

  (1)计算1994年(全国人口为12亿)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数量

  (2)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重为41%,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仍低于这个水平,你认为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将出现什么问题?

  (3)城乡人口怎样合理分布,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学生主要归纳出以下几点:(1)全国仍有8.5亿人口在乡村,乡村容纳不下这样多的劳力,应该就近建设新型城镇,以缩小城乡差别;(2)为保护大城市的环境,应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建设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板书】 四、华侨与华人

  【过渡】 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为华侨与华人两种,前者指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后者指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又称为外籍华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华侨和华人对国家热爱以及他们积极支援国家建设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说明】 我国赞成与鼓励华侨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自己的国籍。我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和华人的正当权益。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知道了我国人口的分布、乡村与城镇人口的差异,了解了华侨和华人的情况,这对我们学习问题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复习巩固】 了解自己的家乡(乡村或城镇)人口密度与人口的迁移情况,分析其原因和解决的措施。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复习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引出新课。

  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764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待点?

  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1)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1996年时就达到12.2亿。

  (2)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47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1.3倍,达到12.2亿。

  【板书】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教师设问】 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1.0%,10亿人口与1000万人口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

  【学生回答】 前者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万人口。

  【教师小结】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板书】 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教师设问】

  (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懂得了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教师提问】 人口的增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

  【板书】 3.我国的人口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遇到哪些困难和阻力?

  (3)我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经过不同观点的辩论,使学生的思想达到一致。然后由小组代表归纳出来,再在全班进行评议。最后由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

  (1)人口的急剧增长,给我国带来的是环境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碍,我国大多数资源和工农业产品,按人口的平均数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几千年的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还存在着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还根深蒂固,不易改变。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提高。

  【教师总结】 上述环境、资源、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板书】 六、人口问题的对策

  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

  【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学习。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板书设计 

  第二章 和民族

  第一节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

  四、华侨与华人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3.我国的人口问题

  六、人口问题的对策

中国的人口 篇6

  教学要求:1、记住我国的人口总数;

  2、知道我国的人口分布、城乡人口比例以及华侨和侨乡;

  3、提高阅读人口密度图及柱状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数量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人口密度图分析我国的人口分布情况

  教    具:幻灯片若干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我们前几节课学习了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学生群答:34个。)那么我们石家庄市属于哪一个省区?(学生群答:河北省。)假如我们出了河北省,我们应该说我们是哪里人?(学生群答:河北省人。)那我们要是出了国之后,别人问你是哪里人,你怎样回答?(学生群答:中国人。)如果再问你是哪个民族,你怎么回答?(学生群答:汉族。)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识,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对我们国家的人口和民族的情况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二章  和民族(板书)。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

  第一节  (板书)。

  [授新课]

  有的同学可能知道,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进行全国的人口普查,谁知道这是第几次全国人口普查呢?(学生答或老师说出:第五次。)这次人口普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统计一下我国现在的人口总数。如果我问你现在我国的人口数是多少,你能回答上来吗?(学生答或老师说出:不能。)我们只能看一下最近的一次人口统计情况。据199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全国人口资料,1997年我国的人口为12.36亿,而当时的世界人口有59亿,因此我们可以算出,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板书:97年  12.36亿  占世总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板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12.36亿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多到什么程度。

  (放幻灯片: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

  我们看到的这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的人口比较图,想一想,这四个国家是怎样的四个国家?(学生答: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四个国家。)好,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在四个表示人口数量的柱状图中,属中国的柱最高,要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国家,说明我国的人口要远远多于其他三个国家。那我们分别是和我们面积差不多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多少倍呢?我们来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得出结论:中国人口分别是美国和加拿大的4.6和42.6倍。>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也就是说,在世界上,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此外,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学生活动:读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图。先找到9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河南、山东、四川、江苏、广东、河北、湖南、安徽、湖北;然后先其中的河南、江苏、山东,读出其人口数:9300万、7200万、8800万。>

  其中河南省人口超过了9000万,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和9000万的国家分别有多少。

  (让学生看表1)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人口众多,可以称为人口的“超级大国”。

  下面我们想一想,我国各省区的人口数相差非常悬殊,那是不是名省区的人口密度也相差很多呢?(学生答或老师说出:不一定,因为各省区的面积大小不一样。)我们来算几个省的人口密度,看一看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不是各省区都是一样的。

  <学生分组计算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密度。>

  (老师提示:注意图中和表格中的单位是不一样的。)

  <学生回答计算结果>

  好,我们看到,在这四个省区中,江苏和山东的人口密度很大,达到每平方千米500人到700人以上,而新疆和西藏的人口密度非常小,其中西藏每平方千米不足2人。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学生群答或老师引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平均。)

  二、人口分布不平均(板书)

  我们知道了我国各省人口密度相差很大,其实我们中国的平均人口密度和其他国家人口密度也相差悬殊。1997年,中国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130人,当时世界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43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下面我们重点学习密度。

  (放幻灯片:中国人口密度图。)

  (先看图例,然后让学生找人口密度最大的几个区域:河南、山东、江苏;四川;东南沿海及中

中国的人口

中国的人口(通用15篇)中国的人口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