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4全球性大气环流

2024-06-054

2.4全球性大气环流(精选2篇)

2.4全球性大气环流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季节性移动规律,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与特点。

  能力目标: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图上理解并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在季风形成图上理解季风的成因与特点。

  德育目标: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与水量平衡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各地的天气与气候,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制约的辩证关系。理解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性移动规律。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范围。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季风的形成以及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情景,利用假设条件的逐步否定,引导学生渐进式的分析问题,最终得到符合实际条件的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探究式教学〔在对基本理论的处理上,做到“重新发现”与“重新组合”,强调自主学习。〕

  教辅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大气时刻在运动,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它所发生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区域,比如城市风等,也可以是一个大区域。就全球性而言,是否存在这样的环流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是本节课咱们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2.4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板书〕

  〔讲授〕概念:具有全球性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与意义: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高低纬、海陆间水热交换

  〔讲授〕1.单圈环流:

  〔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球为例〕为简化起见,考虑三条假设条件,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为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赤道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而终年炎热,大气因受热膨胀上升,两极因纬度高,太阳斜射而终年严寒,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进而在赤道与两极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

  〔讲授〕2.三圈环流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但考虑地球自转,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为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球为例〕

  〔分析〕①关于低纬环流

  赤道大气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赤道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转西南风再到西风。结果在30°n附近上空堆积因重力下沉,在30°n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流向赤道低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东北信风带。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就形成低纬环流圈。

  ②关于中高纬环流

  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还有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向),与此同时,在近地面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极地东风带(东北风向)。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分别流向副高与极高上空,补充其下沉气流。这样在30°n与北极之间分别形成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

  〔分析〕①关于低纬环流

  〔结果〕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三低四高六风带。

  〔指导学生观察回答〕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位置与分布规律。

  ①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并且气压带以赤道为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

  ②风带风向在北半球中低纬呈“s”型。

  〔学生活动〕补充南半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分布。

  〔分析〕气压带的成因

  ①

2.4全球性大气环流

2.4全球性大气环流(精选2篇)2.4全球性大气环流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季节...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