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024-06-051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选3篇)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篇1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由于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又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带,所以海洋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板书】三、海洋灾害

  【提问】什么是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有哪些?

  【学生回答】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marine hazard)。

  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板书】1.风暴潮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20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2) 风暴潮的危害

  (3) 全球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有哪些?

  【学生看书后回答】(1)风暴潮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2)分类:由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热带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温带风暴潮。

  (3)危害:不仅可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而且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过渡】海啸是另一种形式的巨大波浪。

  【投影】印度洋海啸图片

  【板书】2.海啸

  【阅读】阅读课本20~21页材料“海啸是怎么回事”,说明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海啸的危害。

  【学生回答】(1)海啸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2)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过渡】近年来,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海洋灾害还有赤潮。

  【板书】3.赤潮

  【投影】图1-23  渤海赤潮合成卫星图像

  【讲述】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以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无毒赤潮是指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因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造成生物缺氧而死,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

  【思考活动】渤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自然原因:海区封闭,海湾内的水与外海交换微弱。夏季水温较高。

  人为原因:周围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较多,水体富营养化。

  【承转】其实赤潮也属于生物灾害。

  【投影】生物灾害图片

  【板书】四、生物灾害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22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生物灾害?

  (2) 常见的农林牧生物灾害有哪些?危害有哪些?

  (3) 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属于哪种类型的灾害?

  【学生回答】(1)生物灾害概念:一般来说,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

  (2)农林牧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危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广义的生物灾害,指的是由于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第22页活动部分的“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找出防止森林火灾的办法。

  【学生回答】

  (1) 森林火灾发生原因:

  (2) 防止火灾最主要的是控制火种和走火途径。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篇2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自然灾害的类型,解释每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运用地图能够说出世界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洪涝、地震、海啸、蝗灾等灾害图片、音像资料、动画课件的呈现,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危害有着感性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    2.通过对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和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    3.利用地图进行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的学习,培养学生“以文释图”或“以图释文”的能力;利用表格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和防御,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洪涝、地震等灾害图片和影像资料的呈现,刺激学生的感官,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强化学生灾害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目的。    2.通过对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灾害及其关联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树立全球合作,共同防灾、减灾的思想。

  [教学重点]

  1.    气象灾害的灾因、危害和分布

  2.    地质灾害的灾因、危害和分布

  [教学难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选3篇)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篇1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由于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又是人类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