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的农业

2024-06-052

中国的农业(通用9篇)

中国的农业 篇1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2.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

  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糖料基地:甘蔗——中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3.林业、牧业和渔业

  (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现状:世界上少林国家。天然林采伐过度,面积缩小。

  措施:控制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开展全民性义务植树,生长量超过采伐量,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除营造用材林、薪炭林,大力发展经济林。

  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最大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中国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

  (2)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宁夏(滩羊)

  农耕区畜牧业:饲养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是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

  (3)水产业

  有利条件: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水域面积广。

  生产情况:总体海水产品产量大,捕捞海产品产量大,养殖淡水产品产量大。

  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因素:水域面积大,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4,农业的发展

  (1)成就

  粮食、棉花、肉类、花生、油菜籽、水果世界第一

  农业生产条件、装备、机械化水平提高

  (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结构现状: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占比重低,林业、渔业比重很小。

  结构调整原因:畜、林、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经济效益高,畜、牧业生产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化。

  调整方向:稳定粮食,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

  (3)科技兴农

  (4)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大部分地区的个体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过程简单,缺少市场联系渠道,不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产业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企业带动个体农户进入市场,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5)农业发展前景

  农业发展方针:“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前景: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能力训练]

  1.我国以擅长种水稻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    )

  a.赫哲族 b.哈萨克族  c.朝鲜族  d.达翰尔族

  2.下列地区中,农作物为一年一熟的是   (    )

  a.松嫩平原    b.中国台湾西部平原 c.成都平原 d.江汉平原

  3.我国北方地区出产的水果主要有   (    )

  a.苹果、梨   b.柑桔、桃 c.哈蜜瓜、荔枝 d.菠萝、葡萄

  4.关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树种丰富   b.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多

  c.分布不均                      d.东北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

  5.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

  6.中国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

  a.天然橡胶   b.椰子   c.柚木   d.樟脑

  7.我国最大的油菜籽产区是                                           (    )

  a.长江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淮河流域     d.东北平原

  8.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    )

  a.宁夏、新疆、青海、四川      b.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c.陕西、西藏、甘肃、宁夏      d.山西、西藏、甘肃、    

  9.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    )

  a.冬小麦     b.甜菜     c.棉花     d.甘蔗

  读图,分析回答10~12题:

  10.图中ab 为    (    ) 

  a.内外流域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 d.200mm等降水量线

  11.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    )

  a.高原农牧业 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 d.灌溉农业

  12.甲图中字母q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料)以及该区域和乙图中c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

  a.甜菜和春小麦  b.甜菜和冬小麦

  c.甘蔗和水稻  d.棉花和春小麦

  读下图,回答13—16题。

  13.有关河流r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春汛满足春播需要  

  b.含沙量大

  c.无结冰期            

  d.只有夏汛

  14.有关该地区森林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采伐以合理砍伐为主      b.全国最大的次生林区

  c.珍贵树种有红松、落叶松  d.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本区林业发展重点

  15.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地势平坦,雨热充足         d.交通发达

  16.导致山脉a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交通

  17.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理由是   (    )

  ①地广人稀 ②平原地形 ③科技水平高 ④投入资金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④地降水量多于⑤地的原因                  。

  (2)分析⑥、⑦两地年纬度接近 ,但气温有明显差异的原因                     。                             

  (3)分析②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           。

  (4)①、③两地都发展了纺织工业,①发展        工业,③发展         工业。

  [能力训练答案]

  1、c  2、a  3、a  4、b  5、d  6、d  7、a  8、b  9、b  10、b  11、c 

  12、a  13、a  14、b  15、b  16、a  17、a  

  18、(1)④处地处西南,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⑤深居内陆,降水较少 

  (2)⑥地位于四川盆地,夏季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冬季,盆地北部高大的山脉阻挡北方寒冷气流,所以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高。 

  (3)土壤较为贫瘠,为中低产田,春旱、多大风天气易发生洪涝灾害 

  (4)棉纺织、毛纺织

中国的农业 篇2

  教案示例

  ——“种植业”

  【教学重点】

  1.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

  计算机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引言)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板书)第七章 中国的农业

  (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

  (总结):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提问)什么是农业?我们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

  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

  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生产?(造酒,是酿造工业)

  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

  (展示)农机作业图片

  (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

  (回答)(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所以,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承转)下面我们就从种植业谈起。(转入第一节的教学)

  (提问)什么是种植业?制约种植业的因素有什么?

  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

  (提问)那么,这个生产部门有哪两个必需的自然条件呢?

  引导学生分析种植业的两个必需自然条件(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一是土地,二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因此,土地质量的好坏以及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就都会影响到种植业的类型和特点。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种植农作物?(高山、戈壁、沙漠等土地不能种庄稼)

  什么样的土地可以种庄稼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耕地都完全一样呢?

  (展示)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

  (提问)(转入气候条件)为什么北京不能种椰子,黑龙江不能种香蕉,新疆不能种水稻?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因为任何一种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综合上面的分析,既要有耕地,又要有适宜的气候,两者都具备,才能发展种植业(转入种植业的地区分布)。

  所以,世界上温带和热带的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往往成为人类发展种植业最早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请学生说出世界著名的文明发祥地(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西亚的两河平原,北非的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我们已经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氏族公社时期,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就已出现了原始的种植业。直到今天,种植业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我国都种植什么主要作物,在什么地方种植。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从地形、气候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的地区在什么地方?

  (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得出:我国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展示)练习的图片,根据分析找出正确的一幅图。

  (提问)整个种植业区内是不是全种植一种农作物?(不是)

  (展示)动画: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一边展示,一边请学生辨认农作物并了解各种农作物主要分布的地区。

  (总结)教师落实各种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小麦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北,水稻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平原地区;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分布在南部的台、闽、粤、琼、桂、川等省区,甜菜则分布在北方的黑、吉、内蒙古、新等省区;油料作物中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

  (提问)在我国广大的种植区内,这些地方(指图)种水稻、甘蔗、油菜等并且一年内能二熟至三熟;而这些地方(指图)能种植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但一年内只一熟或两年三熟,为什么?(转到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

  因为,就是在种植区内,各地的热量、水分等气候条件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和农作物种植的次数都不相同。尤其我国南北方之间,这种差异最显著。

  (提问)请学生回答并在图中指出我国南北方的界线(秦岭—淮河)。

  一边看动画概括,一边指导学生填下面的表。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 制

  北 方

  南 方

  (提问)这些农作物都是因为人类生存需要,才种植它们;但每一种农作物人们需要的数量并不一样多,那么,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需要量最大、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类作物?(粮食作物)

  (提问)为什么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

  (2)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要量大;(请学生计算一下,我国12亿人口,每人若按400千克的粮食标准,每年需生产多少粮食才能满足需要?)

  (3)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引导学生阅读“我国粮食总产量及其人均值的变化”图,请学生思考家里平时吃的粮食、蔬菜、食油、食糖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

  (4)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波动大。

  (小结)所以,粮食生产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政府历年都把努力增产粮食放在首要地位。

  (活动)我们下面请同学们筹划一下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请学生分析回答(提醒学生不要脱离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得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视情况补充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从我做起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也就是说,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我国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

  (提问)谁能在这方面做做文章?

  引导学生从种田的科学方法和自然条件上分析,找出商品粮基地。

  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所以首先要找那些自然条件优越(面积广大、土壤深厚肥沃的平原,热量充足、降水较多且灌溉便利),生产水平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用科学方法种田(种田的科学方法一般包括: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些地区就叫商品粮基地,目前全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

  (展示)九大商品粮基地图(课上做练习:先在投影图上请学生练习,方法是一个学生指,另一个学生答;然后,指导全体学生一起在中国空白图上填注)。

  (提问)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呢?

  粮食生产是我国的头等大事,并且,我国的人均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那我们干脆把我国的所有耕地都用来种粮食,这样行不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一是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二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就必须在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贯彻“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因地制宜,使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

  请学生欣赏教材前面插页的彩图

  (小结)

  (1)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习了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3)抓紧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意义;

  (4)九大商品粮基地及其分布。

  【板书设计】

  第七章 中国的农业

  引言 1.农业的概念

  2.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一节 种植业

  一、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1.种植业的概念

  2.影响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1)适宜耕作的土地: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

  (2)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气候条件:足够的热量、降水、光照

  3.我国种植业主要的分布地区: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4.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5.我国南、北方农业的差异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 制

  北 方

  南 方

  二、稳定粮食生产的能力

  1.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2.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

  (1)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科学种田

  3.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

  教案点评

  --时充分注意了地图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看图、读图、分析图,从图中了解掌握我国种植业的现状,在讲授过程中,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合理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已学过的我国气候特征,分析气候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投影、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理解我国南北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为学生充分思考、消化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培养对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析、评判能力打下了基础。

中国的农业 篇3

  1.知识方面: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2)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能力方面:

  (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1.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阅读、观察、实验

  一、知识回顾

  蓝藻细胞与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通过问题探讨的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2、元素种类: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 20多 种。

  3、元素含量:

  根据在细胞中的含量,将元素分为 大量元素 和 微量元素 两大类。

  ⑴大量元素: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 C、H、O、N、P、S、K、Ca、Mg、 。

  ⑵微量元素: Fe、Cu、Zn、Mn、P、Mo 等。

  ⑶主要元素: C、H、O、N、P、S

  ⑷基本元素: C、H、O、N

  ⑸最基本元素: C

  4、组成人体的细胞,细胞鲜重中,基本元素含量最多的是 O 含量从多到少(前四种)是怎样的? O、C、H、N 细胞干重中,基本元素含量最多的是 C

  从多到少(前四种)又是怎样的? C、O、N、H 。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5、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___化合物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6、细胞内的化合物

  ⑴无机化合物有 水和无机盐 。[来源:高考%资源网 KS%5U]

  ⑵有机化合物有 糖类 、 脂质 、 蛋白质 、 核酸 。

  ⑶占细胞鲜重的化合物是 水 。

  ⑷占细胞干重的化合物是 蛋白质 。

  ⑸占细胞鲜重的有机化合物是 蛋白质 。

  7、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看它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有____C___元素,如糖类是有机化合物,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水是无机化合物,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8、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__蛋白质_______,它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细胞中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__水_______,它是生命之源,离开它,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9、并不是所有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都一样。如:禾谷类的果实,种子中含淀粉较多;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的种子中含脂肪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多。

  (三)、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探讨:从书上所给出的材料中选择每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谈谈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

  10、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淀粉

  (1)、实验原理:

  (2)、目的要求:

  材料用具(从书上提供的其中选择)

  ○实验材料:

  ○用具:

  ○试剂:

  (3)、方法步骤:

  (4)、预期实验结果:

  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评价反馈】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是因为( C )

  A.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B.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C.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2、C、H、O三种元素在人体内质量分数约为73%左右,而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

  还不到1%,这一事实说明了( D )。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相似性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是不同的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3、下列都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B )

  A.Fe、Mn、K、B B.Fe、Mn、Cu、MoC.Mn、Ca、Mg、CuD.Cu、Ca、K、Zn

  4、几十年前,新西兰有一个牧场的大片牧草长势很弱,有的甚至发黄枯萎,即使施用了大量的氮.磷.钾肥也无济于事.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牧场内的一小块牧草长得很茂盛.经观察和研究后才知道这附近有一座钼矿,矿工上下班总是抄近路走,他们的鞋子上粘有钼矿粉,正是矿工鞋子踩过的地方牧草长得绿油油的.经过科学家们的化验和分析,一公顷牧草只需150克钼就足够了.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A.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B.钼是一种高效肥料,植物有了钼就能正常生长

  C.钼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 D.钼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可以替代的

  5.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成熟苹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_______________沉淀,因此,可用该试剂检验糖尿病病人尿液中是否存在____________。

  (2)鉴定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____________,用其染色时,要用酒精来冲洗浮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的量只有4滴,而不能过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注意事项:

  ①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甲液和乙液需____________,使用时再临时混合均匀用于实验。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______________,造成碱性环境,再加试剂_____________。

  ③在还原糖的鉴定中,对试管中溶液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_____________,试管口不要朝向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④蛋白质的鉴定样品液浓度不能______________,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壁,洗不净。

  5.(1)斐林试剂 砖红色 葡萄糖 (2)苏丹Ⅲ染液 苏丹Ⅲ能溶解在酒精中 (3)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发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4)①分别配制、储存②0.1g/mlNaOH 0.01g/mlCuSO4 ③烧杯

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通用9篇)中国的农业 篇1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  南方的水稻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