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和蕨类植物
苔藓和蕨类植物(精选12篇)
苔藓和蕨类植物 篇1
第十四章 生物的多样性
第六节 植物界
——苔藓和蕨类植物(两课时)
一、 教材分析:
科学家估计,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有50多万种,已知的约33万种,因此植物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类群。同时,植物界又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物类群,因此本教材将植物界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在教学上,教材按照植物进化的过程进行介绍,因此本节课首先介绍结构最为简单的苔藓植物和出现在其后的原始的蕨类植物。
二、 设计思想:
苔藓虽在生活中常见,但由于太矮小,人们一般不会注意观察。因此给学生一个近距离观察苔藓的机会,使其发现到大自然的奥妙之处。蕨类植物也采用实物与图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介绍,使学生不仅接收到感性的认识,同时也不乏理性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划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不同的种类
(2) 了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葫芦藓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各类植物与人类之间关系的学习,初步具备将所学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能力,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多个实验的实际操作和研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 通过对不同类群植物与人类之间存在多种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的观点
四、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 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划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不同的种类
解决方法:利用大量图片、文字、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 较为详细的了解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解决方法:利用对比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比较、了解
五、 教学媒体:
1. 森林的录像片
2. 苔藓植物的图
3. 蕨类植物的图
4. 蕨类植物孢子囊图片
六、 板书设计
第六节 植物界
一、 苔藓植物
1. 基本特征:多细胞绿色植物
假根,多数有茎叶体,细胞简单分化
吸水保水能力差,生活在阴湿环境
孢子繁殖
2. 与人类关系:防止水土流失
医药原料
环境指示植物
二、 蕨类植物
1. 基本特征:大多草本,有根、茎、叶的分化
具有机械组织和疏导组织等的细胞分化
孢子繁殖
2. 与人类关系:药用、食用
工业原料、观赏植物等
七、 教学过程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导入
(利用视频资料引起兴趣) 讲述:在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里,郁郁葱葱的植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演示:森林的录像片
设问:而对于它们,你又了解多少呢? 思考 板书:第六节植物界
讲述:众多的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苔藓植物开始,来认识一下这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苔藓植物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苔藓植物呢? 思考
讲述:苔藓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 演示葫芦藓实物
提问:1.葫芦藓植株呈什么颜色?
2.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
3.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根相同吗? 观察 回答 板书:一、苔藓植物
1.基本特征
讲述:葫芦藓植株颜色为绿色,它没有大多数植物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芦藓有茎和叶,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地方是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的特点,但是葫芦藓的茎比较柔弱、叶又小又薄,而且茎和叶中都没有输导组织,这些都是区别于绿色植物的特点。
讲述:苔藓植物对水土保持上具有很大作用,并且苔鲜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故可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 提问:以同学们目前的相关知识水平,大家认为蕨类植物的这几个部分应当如何命名? 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演示蕨类植物的图
讲述:图最下方的比较细短的结构是蕨类的根 板书:二、蕨类植物
提问:根的上方,也是埋在土壤下面的这个比较粗的结构是什么? 这个结构是蕨类植物的茎
提问:直立地长出地表的是蕨类植物的叶柄。通过初一的知识我们了解到叶柄上没有节,所以是无法在叶柄上再长出新的叶的,所以在这个填图中,能够长出新叶的结构是什么? 地下茎,虽然生长在地下,但是它是货真价实的茎
设问:我们知道,要将一些货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外一个地方,都需要什么条件? 交通工具如汽车,还有交通途径如马路
提问:1.那么在植物体内营养的运输,水分的调动,也是如此。比蕨类植物低等的藻类生活在水中,蕨类植物在陆地上生存面临的一个特别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2. 比起同样在陆地上生活的只有假根,且矮小的苔藓植物,高大许多的蕨类植物保水的问题更加严重。是什么条件使蕨类植物可以长得如此高大呢? 1.植物生长需要水
2. 蕨类植物的根是真根,能够从土壤里面吸收水分,同时吸收溶解在水分里面的无机盐
提问:蕨类植物能够从土壤里面吸收水分了,可是,这水分如何运送给地上的叶呢?
讲述:这就又回到了我们刚才说的汽车和马路的问题,蕨类植物有一种叫做维管束的结构,能够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水中溶解的物质运送到植物体的茎、叶等部分去,还能够将地上部分光合作用的产物运送到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地下部分去,这就是蕨类植物体内的“汽车”和“马路”,我们称之为输导组织。同时,蕨类植物不再像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失去了水中浮力的支持,在陆地上会一直收到重力作用,不断增高的植物体也需要支撑。机械组织为蕨类植物能够生长得高大提供了保护
讲述:比之苔藓,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并且有了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因此更适于陆地生活
讲述:再生殖季节,我们翻开蕨类植物叶的背面,可以看到许多褐色的孢子囊,蕨类植物就是靠着孢子囊中的孢子进行生殖的 蕨类植物孢子囊图片
讲述:蕨类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历史已经有好几亿年了,3亿年前的地球的植物界被蕨类植物所统治,而当气候环境剧烈变化后,这些高大的蕨类植物被埋在了地下,经过上亿年的时间,这些大学蕨类植物的残害已经成为了化石,就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煤。除了形成煤炭的古代蕨类植物,为人类提供大量能源外,现代蕨类也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阅读:p23《蕨类植物与人类关系》 阅读
开放式结束 讲述: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植物中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这两个类群,其中蕨类植物的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苔藓和蕨类植物都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因此我们称这两大类植物为孢子植物,今天孢子植物这一块内容我们就学习完了,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对种子植物的学习:这就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苔藓和蕨类植物 篇2
课题: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时:1
目 标知识与技能: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和对生物圈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交流学习、我是小老师活动,掌握预习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分 析 准 备重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关键点: 我是小老师活动的监督,反馈。易错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易混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规律方法指导: 分组预习、交流学习、提问巩固学情分析及问题预测: 学生基础差。个别学生不参与活动或无能力把预习问题讲给其他组同学。
学 教 过 程
预习交流一组:教材p78 。1、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哪几个类群?2、是按照什么不同分类的?3、为什么“春来江水绿如蓝” ?4、鱼缸的内壁的绿膜是什么?二组:藻类植物 :1、代表植物。2、形态特征。3、生活环境。4、作用。三组:苔藓植物 : 1、代表植物。2、形态特征。3、生活环境。4、作用。四组:蕨类植物 : 1、代表植物。2、形态特征。3、生活环境。4、作用。五组:阅读全节,拓展介绍、巩固提问。
学 教 过 程
合作展示点拨导学
一、温故知新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植物体的四种主要组织?
3、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提问几名同学,然后由这几名同学到各组去考其他同学,不会的告诉一遍,再不会记下名字,交给老师。
二、预习时到各组中去指导点拨。
三、1提问各组预习情况,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
2由每组成员去其他组指导,并进行提问。
3其他组成员,认真听讲并核对黑板内容,如果他讲的不对要举报他
四、涉及到拓展内容时,由拓展组成员做拓展介绍。
五、最后由提问组成员到各组中去提问教学中的各个问题,并把掌握差的同学名单交给老师。
六、布置下节内容
达标测评1、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哪几个类群?2、是按照什么不同分类的?3、为什么“春来江水绿如蓝” ?4、鱼缸的内壁的绿膜是什么?5、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和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举例说出常见植物。
适度拓展1、藻类植物释放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多少。2、原始森林中迷路的故事。3、我们现在使用的煤是怎么来的。
板书设计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代表植物形态特征生活环境作用藻类海带、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部分在水中释放氧气食用苔藓墙藓、苔藓有茎、叶和假根阴湿、背阴的地方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方向蕨类肾蕨、满江红有根、茎、叶潮湿的陆地食用药用
反思共进
苔藓和蕨类植物 篇3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1、观察课件上的植物,注意一下它们的形态生活环境。2、列举周围见到的植物3、拓展反思:观看碟片:恐龙生活的年代。恐龙时代的森林中的树木与现在森林中的树木基本一样吗?它们现在还存在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掌握藻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1、 自学教材p78-79,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79的讨论题2、 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题。3、 结合课件及彩图,归纳藻类植物主要特征。4、 拓展反思:“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指的是哪类植物?学习任务二:掌握苔藓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1、 自学教材p80-81,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81讨论题。2、 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题3、 结合课件及彩图归纳苔藓植物主要特征。4、 拓展反思:为何根据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和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学习任务三:掌握蕨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1、 自学教材p81-82,归纳蕨类植物基本特征2、 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复述蕨类植物基本特征3、 拓展反思:肾蕨为何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长势越来越差?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1、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事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原因是( )a、全身都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有茎、叶分化,能密集生长c、根、茎、叶具有疏输导组织 d、叶片下面能产生大量孢子2、紫菜是一种含有碘的藻类植物,生活环境是( )a、陆地 b、森林 c、江河 d、海洋3、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硫通种植以下四种植物的密集环境中,那种植物最先死亡(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4、在树林中迷失了方向,看到树干的一面长满了苔藓,而对面没有。据此可判断生长苔藓的一面是( )a、南 b、北 c、东 d、西5、在潮湿的树林里发现一株植物,有根、有茎、有叶,叶背面有小隆起,这一植物属于( )a、蕨类植物 b、藻类植物 c、种子植物 d、苔藓植物6、燃烧用煤主要由古代哪一类植物遗体埋在地下形成( )a、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藻类植物 d、松柏类植物7、“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属于 植物,是一种优良的 8、肾蕨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结果肾蕨长势越来越差,分析这种情况的原因? 9、某地区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长时间后,生长在该地的鳞叶藓和尖叶提灯藓将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五)课后反思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想怎样解决熟练掌握基本掌握没掌握一 二 三
苔藓和蕨类植物 篇4
授课时数:1 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生存状况。
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实物和标本;
准备卡片(本课为竞赛形式);
结合教学目标 出一些竞赛题;
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形式:
本节课为竞赛形式,全班根据学生的座位分为四个大组。学生回答问题为抽签形式。抽到的那位同学回答问题(这样较公平也活跃气氛)。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出四组试题(每组四道难易度相当的题),试题中包含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与竞赛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 :
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生物学天地“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来看看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本节课我们来举办一个小小的竞赛,来学习绿色植物中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我们一共分为四个小组,老师这有9张卡片。例如:5A就是本组第五排左边的同学回答问题。
第一组:
1、我们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30多万种,根据他们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的差别可以分为几大类群?分别是什么?
答: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你能具体举一个例子吗?
答: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表。比如:(学校本部教学楼前的小)池塘
3、苔藓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答:大多生活阴湿的地面上和背阴的墙壁、树干上。
4、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答: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第二组:
1、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征?举出一两个藻类植物的名称。
答: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些属于单细胞生物。紫菜、海带、石花菜。
2、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征?
答: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疏导组织,具假根,植株一般矮小。(葫芦藓)
3、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征?举出一两个蕨类植物的名称。
答: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植株较大。(肾蕨、江南星蕨)
4、连线题:(书第82页)
藻类植物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
苔藓植物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蕨类植物 植株矮小,茎、叶内没有疏导组织
第三组:
1、蕨类植物通过什么结构来繁殖新的植物体?
答:孢子(蕨类植物小叶的背面边缘常可见到一些褐色的隆起,甚至连接在一起,称为孢子囊群,孢子囊中有
苔藓和蕨类植物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