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细胞的增殖》教案

2024-06-054

《细胞的增殖》教案(精选8篇)

《细胞的增殖》教案 篇1

  细胞的分裂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变化的模型剪贴图。如图6—1-2。

  图6—1-1   染色体的复制      图6—1-2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两条染色体

  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的模型,以供上课用。

  [情境创设]

  教师:上节课我们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到的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为什么?

  学生:是死的,解离的时候已经把细胞杀死了。

  教师:为什么要对视野中的细胞进行计数?

  学生:因为细胞已经被杀死,我们不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只能用看到的视野中细胞的多少来说明细胞分裂的某个时期的长短。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掌声鼓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

  [师生互动]

  教师演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动画课件。

  学生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的实验结果怎样呢?

  学生:根据实验的计数,我们发现: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大约是其他各期细胞的8倍。

  教师:非常好!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112表6—1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t/h)。在细胞周期里,哪一个时期长?

  学生:细胞分裂间期。

  教师:细胞分裂间期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教师:dna分子和蛋白质实际上是什么?

  学生:染色质,也是染色体。

  学生:用橡皮泥操作染色体的复制。

  教师:用先剪好的剪贴图在黑板上贴出染色体复制图。如课前准备的图(一)。细胞分裂间期的活动是非常活跃的,它为细胞的分裂提供了物质的准备。这时候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和状态如何?

  学生:(1)染色体经复制成两条染色单体连于一个着丝点,形态为丝状,为染色质。见课本p113图6—4。

  (2)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比较数目不变,但dna数目加倍。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结合同学们上一节课的实验来分析细胞的分裂期。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把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下面以高等植物为例,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

  学生:观察课本p112图6—2,课本p113图6—3。

  教师:用flash动画演示细胞分裂的前期。这是什么时期?染色体有哪些变化?

  学生:(1)细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2)核仁、核膜解体、消失。        (3)出现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学生用橡皮泥操作染色质 染色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细胞分裂前期的特征:

  (1)核膜、核仁解体消失。

  (2)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成。(两消失,两出现)

  (3)每条染色体会分开成为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排列无序。

  教师:用flash动画演示细胞分裂的中期。这是什么时期?这个时期的明显标志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染色体形状、数目、位置归纳特点)

  学生:(1)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与纺锤丝相连。

  (2)染色体数目→与前期、间期相同。

  (3)染色体位置→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细胞分裂中期的特征:

  (1)染色体缩得最短、最粗。

  (2)染色体有规律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教师:用flash动画演示细胞分裂的后期。这个时期又有什么特点呢?用剪贴图操作。

  学生:用橡皮泥操作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中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   色体。

  教师:要求学生数一数这时细胞核中有多少染色体,并与间期、前期、中期作比较。

  学生:(1)染色体形态→每条染色体分开,无姐妹染色单体。

  (2)染色体位置→移至细胞的两极。

  (3)染色体数目→比间、中、前期加倍(因着丝点分裂加倍)。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细胞分裂后期的特征:

  (1)着丝点分裂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2)染色体移至细胞的两极。

  (3)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

  教师:用flash动画演示细胞分裂的末期。最后指导学生概括末期的特点,注意与前面各期对比。

  学生:(1)染色体形态→染色质呈丝状。

  (2)染色体数目→与间期、前期、中期细胞中相同。

  (3)染色体位置→散乱分布在细胞核中。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细胞分裂末期的特征:

  (1)染色体成为丝状染色质。

  (2)核仁、核膜出现。(两出现,两消失)

  (3)细胞板形成,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4)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都恢复原样。

  (5)大多数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

  [课堂反馈]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其实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分裂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它们的异同。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提醒学生对照观察、分析比较。

  学生:通过对比图中各时期变化特征,找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学习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由推荐生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和学生:

  (1)相同点:a.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规律,即各时期特征相同。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经染色体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结果是相同的。

  (2)不同点:主要有两点。

  银幕显示: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同点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分裂

  分裂前期(纺锤体的 形成)

  由细胞两极发出许多纺锤丝,纵行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梭形的纺锤体

  中心体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两个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在两组之间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裂末期

  在细胞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并向周围扩展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成两部分——两个子细胞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最后将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其结果形成两个子细胞

  学生:阅读教材p113最后一自然段。

  教师:要求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特征、意义,并能回答问题。

  银幕显示检测题: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_______后,________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________,因而在生物的__________之间保持了__________的稳定性。可见,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答案:经过复制   平均分配   遗传物质   亲代和子代   遗传性状

  教师:除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还有其他的分裂方式吗?

  学生: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教师:无丝分裂是最简单的分裂方式。进行无丝分裂的生物是不多的,通常是单细胞生物,特别是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例如草履虫、变形虫主要靠这种方式进行。无丝分裂在高等生物中也较普遍存在,而且是一种分裂方式。主要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例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无丝分裂的过程如何,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回答。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14第二自然段。

  教师:银幕显示:草履虫的无丝分裂图、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图。

  学生: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出现。

  [教师精讲]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每种植物细胞和每种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这样的共同特征:染色体经过自我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每个子细胞核中都含有与上代细胞数目相同、种类相同的染色体。例如高等动物体组织中,已分化组织在不断丧失的情况下,不断地进行有丝分裂,就角化的皮肤而言,不断地发生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以提供恒定的细胞供应,因此它的意义就在于保证了动物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从而对保持生物体前后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细胞有丝分裂的知识也是研究生物遗传规律的必要基础。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认识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落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如下:

  含四条染色体细胞为例

  细胞周期

  比较项目

  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含量(个)

  4→8(逐步复制)

  8

  8

  8

  8→4

  染色体数(条)

  4

  4

  4

  4→8

  8→4

  染色单体数(条)

  0→8

  8

  8

  0

  0

  纺锤体

  无

  出现

  最清

  较清

  消失

  [布置作业]

  1.p114的练习一.基础题1~5。

  2.以体细胞里含有4条染色体为例,画一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

《细胞的增殖》教案 篇2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三、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内容可安排2课时,包括讲课和2个学生实验。本节安排了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知道模拟的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教师应当采取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本节应重点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为例学习有丝分裂的知识。还要注重对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可事先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两人一组,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同时学生在课桌上的细胞模型中用染色体模型操作。最后通过电教手段把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再现出来。强调细胞分裂的各时期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实际上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通过剪贴图和染色体行为的模型建构,突出了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在讲述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同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对比,归纳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这里,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征即有丝分裂的实质: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对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处理,按教材内容讲述即可,不宜过多发挥。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考虑到装片的制作和观察的难度和效果,教材处理为验证性实验。如果具有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过程的数码显微摄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可大胆尝试,进行知识发生过程式教学。先做实验,创造和再现科学家发现细胞有丝分裂的条件和工作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后,再进行理性的思考,把拍摄到的静止图像,按照想像的细胞分裂过程图像的正常顺序排序,把学生已形成的细胞分裂静态图像转化为连续的动态画面,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究。

  关于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准备

  上课前一天,准备足够的酚酞琼脂块。酚酞琼脂块的制备方法:每升水加30 g琼脂,不断搅拌下煮沸。在它冷却固化前,加1 g酚酞,并搅拌使之充分混合。若混合物呈粉红色,加数滴质量分数为0.1%的盐酸至粉红色退去。将混合物放在平底浅盘中,使混合物高度约为3 cm。琼脂固化后,将其切成3 cm×3 cm×6 cm的小块。

  2.教学策略

  建议引导同学先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然后再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实施教材提供的方案。

  3.注意事项

  酚酞是白色粉末,无臭,如果接触某些人的皮肤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在准备实验材料时,最好戴橡皮手套。

  氢氧化钠是白色粒状或片状物质,无臭,有腐蚀性,接触眼睛或皮肤可引起剧痛或烧灼感,如果人吸入氢氧化钠的粉尘会造成对呼吸道的严重伤害,如果不慎让氢氧化钠入口会使消化道严重受伤。急救措施: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5 min;喝大量水,继之以稀醋或果汁;立即就医。废液的处理:废液滴加盐酸中和,然后可作为无害物倒掉。

  关于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准备

  洋葱根尖的培养。培养洋葱生根时,避免用新采收的洋葱,因为这种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如果必须用当年刚收的新洋葱生根,则应设法打破它的休眠。常用的方法是用低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洋葱鳞茎的底盘,这样可以促使其生根。

  对于前一年收下的洋葱,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促使它生根。选择底盘大的洋葱做生根材料;剥去外层老皮,用刀削去老根(从底盘中央向四周削),注意不要削掉四周的根芽;培养时注意每天换水1~2次。如果班级较多,为了防止后来的班级所用的洋葱根长得过长,可以放入冰箱(4 ℃左右)保存。

  2.教学策略

  实验前教师应讲解实验成功的关键。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的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不易观察。压片时用力必须适当,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分散,二者都将影响观察效果。

  制作装片过程中空隙时间的利用。解离、漂洗、染色三个步骤中,都有一段等待的时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空隙时间。建议讲解以下内容:洋葱根尖的培养方法,取材时间,解离和漂洗的目的和方法,分生区细胞与其他区细胞的区别等。

  教给学生观察要领。让学生观察时,强调先用低倍镜观察,再转高倍镜观察,切忌直接使用高倍镜。

  增加演示实验。学生自己制作的装片,由于诸多原因,观察效果常都不理想。教师可在实验课前准备5台示范镜,分别示范有丝分裂固定装片中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5个不同时期。

  3.注意事项

  解离时,也可将剪取的2~3 mm洋葱根尖浸入浓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各半的混合液中,浸20~30 min。这样根尖被固定,细胞间质被溶解,细胞容易分离。

  染色时,也可用紫药水取代龙胆紫溶液,但浓度不宜过大。可将紫药水稀释,即2~3滴清水中加入一滴紫药水。

  压片时,仅靠用手指轻按,不易将根尖细胞分散开。可将染色后的洋葱根尖用小刀压平,或用铅笔带橡皮的一端稍用力压,这样才能使细胞分散,并且便于平放盖玻片。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

  2.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还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

  (二)实验1

  1.当naoh与含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变成紫红色,这是常用的检测naoh的方法,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到多远;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

  2.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3,表面积公式s=4πr2,计算结果如下表。

  细胞直径

  (μm) 表面积

  (μm2) 体积

  (μm3) 比值(表面积/体积)

  20 1 256 4 187 0.30

  30 2 826 14 130 0.20

  3.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所以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细胞越大,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流的物质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越小,

《细胞的增殖》教案

《细胞的增殖》教案(精选8篇)《细胞的增殖》教案 篇1  细胞的分裂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