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综合能力测试
《分子与细胞》综合能力测试(精选2篇)
《分子与细胞》综合能力测试 篇1
一、选择题(第1~30题每题1分,第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研究表明,xx年春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sars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b.sars病毒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c.高温、酸、碱等方法可以杀死sars病毒
d.sars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下列各项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和变形虫 b.hiv和噬菌体 c.真菌和草履虫 d.蓝藻和乳酸菌
3.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是属于哪种水平的研究?( )
a.细胞 b.器官 c.分子 d.生态系统
4.下列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c.它们都有染色体和基因
d.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相似
5.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a.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c.碳元素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d.碳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6.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好 b.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c.标本厚薄不均 d.镜头不干净
7.鉴定蛋白质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 )。
a.实验失败后再重做一次 b.下次实验时再用
c.鉴定脂肪时再用 d.与反应混合液的颜色作对比
8.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只贮存在dna分子中
b.hiv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
c.所有生物的dna都具有相同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d.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所以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是有限的
9.以下事实中可以作为生物界统一性的依据的是( )。
①组成生物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界广泛存在 ②不同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都相同 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由atp直接供能 ④遗传密码在生物界是通用的 ⑤核酸、蛋白质和糖类等大分子物质各自的基本结构单位在不同生物体内都相同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0.在观察花生子叶薄片时,由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脂肪滴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依次是( )。
a.多、大、亮 b.多、小、亮 c.少、大、暗 d.少、大、亮
11.某物质由c、h、o、n等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1 830,该物质最可能是( )。
a.蛋白质 b.核酸 c.氨基酸 d.多肽化合物
12.构成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 )。
a.五碳糖不同 b.含氮碱基的种类 c.磷酸分子的多少 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13.如果一个正在进行旺盛生命活动的细胞,假定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含水量不变,则( )。
a.温度升高,结合水比例减少,自由水比例增加 b.温度升高,结合水比例增加,自由水比例减少
c.温度降低,结合水比例减小,自由水比例增加 d.温度变化不会改变结合水和自由水原有的比例
14.下列各项中,属于内质网功能的是( )。
①增大膜面积,是酶的附着支架 ②与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合成有关 ③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
a.①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15.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曾把它作为一种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
a.蛋白质 b.核酸 c.光合作用色素 d.核糖体
16.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这说明了高尔基体具有( )。
a.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b.合成脂肪的能力
c.合成多糖的能力 d.合成核酸的能力
17.关于细胞器的界定,目前有两种意见。其中之一认为,细胞器是细胞内以膜与细胞质隔离的相对独立的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下列哪种结构不能称为细胞器?( )
a.叶绿体 b.核糖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18.在蚕豆叶的保卫细胞中,既含有dna,又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①细胞核 ②线粒体 ③核糖体 ④中心体 ⑤内质网 ⑥叶绿体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⑥ d.②⑥
19.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与此结构相适应的细胞膜功能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20.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是模拟生物膜的哪项功能?( )
a.物质运输 b.选择透过 c.保护 d.信息传递
21.根毛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k+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
a.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 b.细胞液中k+载体的数量
c.土壤溶液中k+载体的数量 d.植物中k+的数量
22.把蚕豆叶表皮浸在质量分数为7%的尿素溶液中,开始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然后又自动复原,发生自动复原的原因是( )。
a.原生质层被破坏 b.尿素分子进入细胞
c.细胞壁破坏 d.尿素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浓度
23.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
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壁、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d.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24.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检测sars病毒的酶联免疫试剂,专用于“非典”的快速诊断。此试剂具有准确、灵敏、快速、方便和经济等优点,一个测试板可同时测96个样品,1小时左右获得检测结果。它应用的是( )。
a.酶反应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原理 b.酶反应的专一性原理
c.酶的识别原理 d.酶的高效性
25.为了验证唾液的功能,一学生作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 ml),甲试管又加入了2 ml唾液;两试管同时在37 ℃的温水中保持10 min后取出,各加入0.5 ml碘液,发现只有乙试管内呈蓝色。实验程序中有一个错误是( )。
a.乙试管应置于低温或室温 b.乙试管应加胃液
c.乙试管应加与唾液等量的清水 d.应再加一个试管,内加些酸或碱
26.有机物经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分解都会释放能量。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有机物是蛋白质,则在体外燃烧会放出更多的能量
b.若有机物是葡萄糖,两种情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
c.两种情况下都能产生co2和h2o,且能量都以热的形式放出
d.等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前者在燃烧或氧化分解时耗氧多、产能多
27.经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将酶固定在特殊材料上)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如果将从大肠杆菌得到的磷酸三酯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与用微生物处理污染物相比,其降解过程不需要环境再提供适宜的( )。
a.温度 b.ph c.水分 d.营养
28.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ph至2,保存在37 ℃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容器内的剩余的物质是( )。
a.淀粉、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29.苹果内部腐烂时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产生a摩尔的二氧化碳,其植物叶片在一晴朗的下午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时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摩尔?( )
a.1 amol b.2 amol c.3 amol d.6 amol
30.在光照最强烈的夏季中午,叶肉细胞叶绿体体内的c3、c5和atp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
a.升、降、升 b.降、升、降 c.降、升、升 d.升、降、降
31.下列有关反应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表明了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b.反应(1)过程中所需的酶和色素,可分布在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中
c.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时,没有发生反应(2)
d.有氧呼吸时,反应(1)过程主要发生在[h]与氧结合成水时
32.对于植物体来说,adp+pi+能量→atp,其所需的能量来自( )。
a.光合作用 b.细胞呼吸 c.其他高能化合物(如磷酸肌酸) d.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33.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b.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c.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
34.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
a.atp在细胞内含量较多
b.atp中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atp中高能磷酸键储存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d.atp是细胞内惟一的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
35.一个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内平均有50个酵母菌,把此载玻片放在液体培养基中4 h后将其稀释10倍,再放到相同条件中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每单位面积内平均有80个酵母菌。则酵母菌分裂一次的平均时间是( )。
a.1 h b.2 h c.4 h d.不能确定
36.荣获xx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3位科学家研究发现了调节所有真核有机体细胞周期的关键因子。其中美国的利兰·哈特威尔发现了对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起调控作用的“start”基因。右图中“start”基因起作用的时期是( )。
a.ab b.df c.de d.fg
37.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位置出现的结构及其与此结构向四周扩展为细
《分子与细胞》综合能力测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