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

2024-06-051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

  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依次出示第2,3,4幅图。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由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

  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还可能问: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最后剩几条了?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 3-2=1 3-3=0

  ②3-1=2 2-1=1 1-1=0

  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学具。小猫那么喜欢吃小鱼,你喜不喜欢小鱼啊?把你的小鱼学具拿出来。

  3.听老师的口令摆一摆。

  摆1条小鱼,拿走1条,还有几条小鱼,应怎样列算式?(1-1=0)

  摆2条小鱼,拿走2条,还有几条小鱼,应怎样列算式?(2-2=0)

  摆4条小鱼,拿走4条,还有几条小鱼,应怎样列算式?(4-4=0)

  摆5条小鱼,拿走5条,还有几条小鱼,应怎样列算式?(5-5=0)

  5-5=0 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条小鱼)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条)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一条也没有,用0表示)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通过直观的操作,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实际意义。

  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几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

  投中1个,有4个没投中,这种情况下,可以怎么列算式呢?可能1+4=5,也可能5-1=4, 有5个球,投中1个,有4个没投中。或5-4=1,有5个球,4个没投中,投中1个球。

  还可能投中2个、3个、4个、5个等,或者一个也没投中呢。说一说算式。

  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为试一试中“套圈”做铺垫。

  5.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  4-( )=( ) 学生可能出现4-1=3 或 4-3=1

  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渗透加减法互逆的关系。)

  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 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

  三、练习应用:

  为了避免比较抽象的训练,在练习应用这个环节,也应该创设富有情趣的、开放的情境,习题的设计还应该有一定的梯度。我的习题是这样设计的:

  1.摘苹果:看图说图的意思,再列算式。

  2.小猴吃桃:看图说图的意思,再列算式。

  3.29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可能出现:5=4+1 5=1+4 5=3+2 5=2+3 5=0+5 5=5+0

  5-4=1 5-1=4 5-2=3 5-3=2 5-5=0 5-0=5

  4.29页第4题,说一说:能说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就可以了,至于列算式,我个人认为暂时不做全面要求。

  5.□-□=0,今天我们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像这样的算式,你能说几个?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练习应用阶段,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点认识,恳请各位专家、同仁给予指导。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材分析〗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我是这样设想的,从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其次,通过圆形图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图形,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次,通过数学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套圈)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联系。〖教具准备〗课件、算式卡片、投影仪。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1.师:小猫可喜欢吃鱼了,老师为小猫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示“小猫吃鱼”片段1)。数一数,老师为小猫准备了几条鱼?  生:老师为小猫准备了3条鱼(显示:盘里有3条鱼)。  师:小猫原来有3条鱼,请你们认真看,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瞧:小猫来了!  生看课件(“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们喜欢“小猫吃鱼”这个故事吗?请你们同桌互相讲讲。(课件重放)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合作交流,感受减法意义。  (1)师:从“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  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在小组中说说。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着重说明减号前后各写几,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 3-2=1 3-3=0  ②3-1=2 2-1=1 1-1=0  全班交流,并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2.探索思考,进一步感悟减法意义。  (1)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

  1+3=4  4-( )=( )  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生尝试练习后小组交流,并说明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全班交流,生可能出现  4-1=3 4-3=1  (2)课件出示,说一说(吹泡泡)。

  师: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看来,大家都喜欢“吹泡泡”,小猪淘淘又在吹泡泡了。  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并完成填空。  生填空后,小组交流,并说说这样写的原因。  全班交流,师对生不同答案予以评析。   (三)应用拓展  1.出示算式卡片,口答。  2+3= 3+1= 3+2= 

  5-3= 2+2= 5-2=  4+1= 1+3= 1+4=

  5-4= 5-1= 4-2=

  2.算一算,做第29页(课件出示)第2题。  让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以学生表述为主。)  3.讲数学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简明地讲数学故事,并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先在小组内进行,再在全班交流。)  第29页差几个杯子。  4.投影仪出示课本第29页小鸡吃米图,引导学生根据5只小鸡分组吃米的不同情况,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8页《小猫吃鱼》。

  教学目标:

  本文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教学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真正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学习方式多样化。

  教具准备:每个学生5个圆片.教师5个圆片.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课件演示)

  师:有一天,一只小谗猫在外面散步,走着、走着,它感觉到有点儿饿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谗猫的故事吧!

  从这幅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a.一盘美味可口的鱼,b.一只小花猫(直流口水的小花猫)

  二、新课展开

  师提问:小花猫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用算式说明,预测的故事结果)。

  1.学生广开思路:

  让学生充分的说明可能发生的情况,凡是说的有道理的教师都要适量给予鼓励和肯定的评价。

  (教师在引导随时注意思维的有序性和算式的穷尽性,可以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师过渡:那么,这只可爱的小花猫是怎样做的呢?大家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

  2、集体讨论交流。

  (1)课件演示片段一:

  (课件演示)师:请小朋友说说第一副图。

  生可能会说:有一只小花猫看到盘子里有3条鱼,它可想吃了。(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说说图意,让孩子都用自己富于童话的语言表达图意)

  盘子里有3条鱼,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课件演示片段二:

  小猫看到了自己最爱吃的鱼,它怎样做呢?

  引导学生表达完整:原来有几条鱼?被小花猫吃了几条,还剩下几条鱼?

  谁能结合图中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请一位学生表达。

  生:原来盘子里有3条鱼,被小花猫吃了1条,还剩下几条鱼?或小猫第一次吃鱼后剩下多少条?

  师:还剩几条呀?(课件演示剩2条)一共有3条,吃了1条,还剩下2条,会用算式表示吗?(课件演示)(板书:3-1=2)

  师: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1呢?2呢?把这3句话连起来说说。这就是这个算式的意思。

  接着先全班说算式意思,再指名说算式的意思。(原来盘子里有3条鱼,被小花猫吃了1条,还剩下2条鱼)

  (3)课件演示片段三:

  小花猫吃了一条鱼,感觉怎么样?它接着又会怎么做呢?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

  谁又能象刚才一样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可能出现:

  1、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被小花猫吃了2条,还剩下几条?

  2、小猫第二次吃鱼后还剩几条鱼?

  3、盘子里还剩2条鱼,又被小花猫吃了一条,还剩几条?

  师:会用算式表示吗?(板书:3-2=1)

  师: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被小花猫吃了2条,还剩下1条)(小猫第二次吃鱼后还剩1条鱼)

  还可以怎么列?(板书:2-1=1或3-1-1=1)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盘子里还剩2条鱼,又被小花猫吃了一条,还剩1条。)

  (4)课件演示片段四:

  师:现在盘子里只剩下1条鱼了,小猫是不是会留下来给它的同伴吃呢?

  生:小猫觉得鱼太好吃了,结果它把最后一条鱼也给吃了。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表示原来盘子里有3条鱼,被小猫吃了3条,还剩几条?或小猫第3次吃鱼后还剩多少条鱼?盘子里只剩下1条鱼,又被小猫吃了1条,最后还剩几条?)

  师:再吃一条,还剩几条?(演示课件0)

  生:还剩0条。

  师:一条鱼也没有剩了,就可以用0来表示。请一位小朋友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3-3=0

  师: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表示原来盘子里有3条鱼,被小猫吃了3条,1条鱼也没剩。)

  师:也可以怎样列?(1-1=0)

  师:表示什么意思?(盘子里只剩下1条鱼,又被小猫吃了1条,最后一条也没剩。)

  3、再次集体重点讨论图一与图四及图二与图四的关系。

  (1)出示图一与图四组合图。

  师:仔细观察这两副图,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可以用社呢们算式表示?(3-3=0)再次说说算式意思。

  (2)出示图二与图四组合图。

  师:仔细观察这两副图,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2-2=0)再次说说算式意思。

  (3)出示图三与图四组合图。

  方法同上,导出算式1-1=0。

  4、算式意义的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事情呢?你能不能也举个例子用几减几等于零来表示的呢?想好了在小组中说一说。

  学生反馈:

  生:爸爸买回来5个苹果,我吃一个,爸爸吃一个,妈妈吃一个,爷爷吃一个,奶奶吃一个,最后把苹果吃完了。

  师:你怎么用算式表示出来?(指名板演)5-5=0……

  这样的算式在生活中可以表示这么多种不同的意思,可见生活与我们的数学真是一对好朋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28页的试一试的第(2)小题。

  小花猫吃饱了,于是它继续往前走,想到游乐园玩一玩,,瞧小花猫兴高采烈地向游乐园跑去。小花猫到了游乐园,看到小淘气正在吹泡泡呢,真好玩啊!我们来看看小淘气是怎么吹泡泡的? (播放课件)

  2、完成书29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师过渡:小花猫看完了小淘气吹泡泡,想游乐园中肯定还有许多好玩的,于是它继续往前走,突然它发现了自已最喜欢玩的套圈游戏,可管理员小狗让小花猫要算对几道题才能顺利过桥,小花猫又发愁了,我们来帮帮它好吗?(课件演示:小花猫过桥)学生口算出结果。

  3、完成书28页的试一试的第(1)小题。

  师:小花猫顺利过桥,看到笑笑正在玩套圈游戏。瞧!笑笑她套中了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中?1+3=4是什么意思?4-□=□呢?

  4、完成书29页的第3题。

  小花猫玩的可开心了,这时她想把好朋友小鸡们也叫出来,于是她来到草地上,看见小鸡们正在找吃的呢。(课件演示)小朋友们,这里有几只小鸡在找食物呢?(5只鸡)还有两碟米。

  师:聪明的孩子们,小鸡看见两碟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你们用圆片代替小鸡摆一摆。

  学生们动手用学具独立摆小鸡吃食各种情况,边摆边说。

  师:这时猫妈妈给小花猫出了两道题,我们帮帮小花猫好吗?

  课件演示:5=口+口 5-口=口 学生汇报填写。

  四、数学故事。

  师过渡:小花猫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轻松地过关了,小花猫告别了小鸡们,来到了机灵狗家,瞧!机灵狗可真热闹呀!他们在干什么呀?

  1、先让学生观察图,根据图意自己年编个故事。

  2、集体交流,多让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编的故事。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师:玩了一天的小花猫也累了,该回家休息了,同学们我们和小花猫说一声再见好吗?

  学生:好的,小花猫再见!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减法意义,会初步计算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含义,难点是熟练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包含0),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小猫吃鱼”这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也通过这一组情境,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等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5以内加减法的熟练程度。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上学前已有一些简单加减法的生活经验基础,甚至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有一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加减法的含义是比较抽象的,对初入学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得数是0的减法意义学生不是太理解. 所以教师在讲本节课时,不要只停留在学生会计算的层面上,要重视对算式意义的理解,通过“小猫吃鱼”这一组连续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描述每一幅图画的意思,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写出相应的算式,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吹泡泡、开火车口算等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观察小猫吃鱼故事情境,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3)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4)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渗透函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性趣

  (2)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精选15篇)《小猫吃鱼》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