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穿衣》教案
《我会穿衣》教案(通用11篇)
《我会穿衣》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天气已渐渐转凉,小朋友穿的衣服明显多了起来。午睡起床后耳朵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老师,我不会穿衣服,请你帮帮我"。于是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家里包办多、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愿自己动手)等。同时,也为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爸爸、妈妈帮忙的习惯。我们小班段选择了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生活活动比赛——穿衣服比赛。让幼儿通过比赛对穿衣服增添信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2、幼儿学会穿衣服的简单生活技能,并能运用于生活中。
3、通过比赛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穿衣服,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小肌肉群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时间:
1月10日上午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期准备(12月——1月9日):
各班对每位幼儿进行两次的午睡后起床的观察,并进行记录是否能独立完成穿衣。(表格附后)
2、参赛对象:各班经过观察确定参赛幼儿,各班进行穿衣服比赛,选出6名幼儿,共24名幼儿参加年级组比赛。
3、统一穿衣服比赛的比赛服装(拉链外套衫)
4、场地准备:四楼多媒体教室,幼儿西面围坐。
5、人员安排:
计时:;计分:主持:;拍照:、场地准备;维持秩序:
活动流程:
1、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
2、请一位幼儿示范介绍穿衣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3、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比赛规则、要求:教师发令后幼儿开始穿园服,一定要在发令后再动手穿衣服比赛才有效,完成后举手表示)
4、欢迎4个班的参赛选手
5、开始比赛,其他幼儿呐喊
6、颁奖:
分别以幼儿的穿衣速度、整洁度为评分标准,分别评出各班一等奖1名(奖品:竹蜻蜓和大红花)、二等奖2名(奖品:气球和大红花)、三等奖3名(奖品:大红花)。
小班段"我会穿衣服"活动前观察记录表
小班段"我会穿衣服"参赛报名报
小班段"我会穿衣服"比赛评分表
小班段"我会穿衣服"比赛结果
"我会穿衣服"简讯
教学反思: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教师要言传身教,多开展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并多与自理能力较差幼儿的家长沟通,指导他们在家里做一些配合学校活动的做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好、更快的形成良好习惯,具有一定自理能力,也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我会穿衣》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穿戴整齐的意义。
2、学习穿衣服的正确方法。
3、学习整理衣服的方法。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穿戴整齐的重要性,学习穿衣服和叠衣服的方法,能积极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有扣子和拉链的衣服各数件,不同材质的衣服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1、故事《迪沙长大了》导入。
提问:1、 迪沙的衣服为什么找不到了?
2、 如果你是迪沙你脱下来的衣服会怎样放?
总结:我们小朋友要做一个爱整齐不乱扔东西的好孩子,我们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基础部分:1、 首先来叫孩子说一说家里都有那些样式的衣服,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 老师出示两件不同上衣,一件带扣子一件带拉链,请孩子仔细观察两件衣服的不同之处,小朋友们这些样式的衣服你们自己会穿吗?
3、 请几位小朋友来到前面按照自己的方法来穿一下这些衣服,然后试着把这些衣服叠好,这时不管孩子穿的好坏都要给予鼓励。
4、 老师分别讲解不同款式衣服的穿法和叠法,老师讲过之后在请几名孩子穿衣服,看看孩子对于穿衣服的一些要领掌握的如何。
结束部分:进一步总结穿衣服和叠衣服的注意事项,告诉孩子们我们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做一个勤劳整齐干净的好孩子。
游戏部分:《比一比,谁最快》
活动目的:锻炼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从小养成整齐干净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穿衣服和叠衣服看似很简单,但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却很难,再选本节课之前,考虑到我们中班的小朋友应该自己来做这些事情了,但我们班还有很多孩子不会,我决定来选这节课,在讲课之前我认真的研究了孩子们如何才能正确快速的把衣服穿好,首先教孩子认识衣服的反正,以及在拉拉链时的一些小细节,孩子们在学的时候都很感兴趣,都想伸手试一试,经过我的讲解和示范令我兴奋的是孩子们学的很快,穿的很好,叠的也很整齐,我本节课的目的也达到了。
《我会穿衣》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穿衣服的方法,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2、通过引导幼儿讨论、尝试各种穿衣服的方法,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小肌肉。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毛衣、外套、裤子、袜子、鞋子。
2、教学图片。
3、布置娃娃家。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娃娃表演引出课题:
〈1〉表演内容:我是红红,今天天气真好,太阳公公出来了,我也起床了,“妈妈!妈妈!;妈妈去哪里了呢?我还没穿衣服呢!呜呜呜!妈妈快来!妈妈,快来帮我穿衣服!”
〈2〉结合表演引导幼儿分析讨论:红红做得对吗?应该怎样做?
2、看图片并启发幼儿讨论讲述:我们应该怎么样穿衣服?
3、让幼儿练习正确穿衣服:
〈1〉娃娃穿衣服。
〈2〉给同伴穿衣服。
〈3〉自己穿衣服。
四、各领域中的渗透:
1、在音乐活动中学习《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2、在美术活动中学习涂色:《漂亮的衣服》。
五、生活中的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儿学习穿脱衣服。
六、境中的渗透:
在“娃娃家”中提供娃娃及娃娃衣服给幼儿练习穿脱衣服。
七、家庭中的渗透:
家长平时要鼓励幼儿学习自己穿脱衣服。
八、教育活动设计评价结果。
好80%以上中79—60%差60%以下
教学反思:
在这节《我会穿衣服》的课程中,教师为孩子提供了充足的道具,便于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每个环节中都注意向孩子讲述注意事项,如穿衣服、裤子、鞋子前要分清反正;学习整理书包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比较难的方面在于幼儿系鞋带的方法,教师给每个孩子一根鞋带来练习,并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就要表扬他,要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我会穿衣》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如何穿好衣服。
2.知道自己有一双勤劳的手,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穿衣服,裤子,鞋.
难点:1、纽扣扣得是否正确。
2、穿裤子分清反正。
3、能分清左右鞋、系好鞋带。
活动准备
儿童上衣(纽扣式)、裤子、鞋(系带式)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做手指操,稳定幼儿的情绪。
基本部分:
一、谈话
1.师:你们已经是学前班的小朋友了,你们觉得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情?
2.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可以自己穿(脱)衣服、裤子、鞋。
二、学习自己做事情
1.学习穿(脱)衣服、裤子、鞋的方法。
(1)请几个幼儿到前面穿上衣(或裤子、鞋),要求其他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他们是怎么穿的?谁的方法好?为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
(2)教师演示穿(脱)衣服、裤子、鞋的基本要领:
穿衣服,注意纽扣要扣得正确。衣襟对齐后再扣,这样就不会出现衣襟一长一短的现象。
裤子,首先穿之前要分清反正面,把正面朝上再穿,不要两条腿穿一个裤筒里。
鞋,先分清左右脚的鞋,不要穿反鞋。穿上后学系鞋带,不要系死扣。
(3)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从新穿衣服(穿纽扣式衣服的)
鼓励孩子以后要经常自己动手穿,因为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并且我们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
三、课程拓展,进一步学习生活自理的一些基本技能
教师示范整理物品的方法,讲解整理物品的正确方法和基本要领。如书包的整理方法,教师拿幼儿的书包做例子,从新整理。
让全班幼儿自己从新整理书
《我会穿衣》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