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火车》教案

2024-06-051

《小火车》教案(精选11篇)

《小火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感受体验舞曲的热烈、欢快情绪,加强学生对生活与艺术之间联系的关注,培养艺术表现的自信心。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X,X-,三种音符时值的感受认识,并学会在音乐活动中加以运用。

  3、采用听、唱、跳、创、演、评等多种音乐艺术表现手法,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个人潜能,培养合作创新精神,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歌曲《火车波尔卡》的情绪(欢快、活泼),让学生在欢愉的音乐氛围中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2、“X-、X、”三种音符时值的感受认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打击乐器:响板、串铃、沙锤

  教学过程:

  一、 律动:《捏拢放开》

  二、 新课教学:

  (一)1、谜语导入:身子长长似条龙,从头到尾节节通,一日千

  里轰隆隆,运输线上日夜忙。――打一交通工具

  2、欣赏火车图片

  3、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引出课题:快乐的小火车

  (二)创设情境――快乐的小火车(托马斯)来到我们的快乐课堂

  1、出示节奏火车票

  2、学习节奏型:X X | X X ‖

  X ― X D‖ | ‖

  3、出示打击乐器:响板、串铃、沙锤

  4、按节奏型敲击打击乐器

  (三)打击乐表演

  1、分组练习

  2、轮奏表演

  3、模仿火车行进的声音

  (四)开火车

  每组学生手搭肩膀,随歌曲《火车轰隆隆》模拟开火车。

  (五)总结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把火车开的很好,都是个优秀的'火车司机,这次愉快的旅程就这样结束了,真希望下次还能搭乘同学们开的小火车去更多的地方。让我们把快乐的火车开回到教室去吧,记得要做个文明的司机哦!

《小火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随着主题活动“我喜欢”的主题开始,在我们班中许多的幼儿都知道、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表情与表现各种表情。但对于人们在各种工作中的快乐与烦恼的心理与情绪还不是太了解,今天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在故事中了解、体验阿嘟在工作中的快乐的心情。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阿嘟热爱工作的快乐情绪。

  2、喜欢小火车头阿嘟的角色,从中体会工作的快乐。

  重点:感受故事中阿嘟热爱工作的快乐情绪、从中体会工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小火车头阿嘟》、一个玩具火车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带来了会发出声音的'玩具,你们想看一看是什么东西呢?

  2、我们来听一听是怎么样发出声的呢?老师用模仿的口吻向幼儿打招呼:嘟突,嘟突……我是快乐的小火车头阿嘟!你们好!

  3、虽然我只是一个最最小的火车头,但我觉得非常快活,因为我喜欢我的工作,我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唱我的《快乐工作歌》。

  4、老师用角色的形象,模仿阿嘟快乐的样子摇头晃脑的唱《快乐工作歌》:嘟突,嘟突,阿嘟我来了;嘟突,嘟突,阿嘟我去了;嘟突,嘟突,阿嘟多快乐!

  二、欣赏讨论

  1、老师完整的讲述《小火车头阿嘟》的故事。

  2、阿嘟在修理厂里做的什么?他喜欢他的工作吗?

  3、漂亮火车头没有请阿嘟帮忙,结果发生了什么事?

  4、最后阿嘟帮助漂亮火车头了吗?当漂亮火车头道歉时,阿嘟是怎么说的?

  5、再讲述故事一遍。

  三、分享体验

  1、你喜欢小火车头阿嘟吗?为什么呢?

  2、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即便是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就像阿嘟那样,他永远快乐。

  3、老师再次出示阿嘟形象,请幼儿跟着小火车头阿嘟一起唱《快乐工作歌》。

《小火车》教案 篇3

  游戏设计意图:

  对于小班的幼儿,一些扣纽扣、拉拉链等自理能力需要培养,另外一些颜色和数概念也需要幼儿掌握,为了让幼儿较愉快的进行学习,我们将一些学习内容融入到了游戏活动中。在“马路上的车”主题中我们创设了“小火车”这一游戏内容,通过“接火车”让幼儿学会扣按钮和刺毛扣,然后让幼儿根据物品的颜色寻找相同颜色的火车车厢给火车装东西,另外还可以根据车厢上的数字装相应数量的物品,让幼儿认识颜色、学习认读数字和点数。

  材料准备:

  1、火车轨道场景。

  2、有刺毛扣和按钮的`不同颜色牛奶盒子;数字卡;点子卡;有刺毛扣和按钮的长条纸;颜色不同的蔬菜、水果图片等。

  观察要点:

  1、是否能找到匹配的刺毛扣和按钮,并进行连接。

  2、观察幼儿是否根据颜色、数字等进行装物品。

  观察分析:

  由于以往我们练习扣按钮和刺毛扣是利用衣服进行,所以今天利用“接火车”的方式让孩子来进行匹配和练习,孩子兴趣非常高,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一样的是扣不上的,要找不一样的正反才能扣,使幼儿在操作中学会发现。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我在“装物品”时隐藏了几个要求,低层次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的在车厢里装物品,进行点数。中层次的幼儿可以根据车厢上的数字装相应数量的物品,高层次的幼儿可以根据车厢的数字和颜色装相应颜色和数量的物品。在幼儿操作时有的幼儿还出现了同一颜色不同种类物品的拼装,这里还蕴藏着一个分类的概念在其中。最后装好幼儿进行开火车运送物品等活动。

  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一些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掌握这一知识内容。同时在材料设计上考虑一个一物多玩,将一些知识蕴含其中。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学会了学习,同时也能更好做到促进不同层次幼儿的共同发展。

《小火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了解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学习用两个两个对应的方法识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3、能用简单的符号标记(○、○○)来记录单数和双数。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套1—10的数字卡片及圆点卡片若干;

  胸饰数字挂件人手一份,单数、双数标记头饰备一个;

  黄豆、围棋、雪花积木、小木珠若干,记录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火车钻山洞”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火车钻山洞的游戏。

  幼儿两个两个面对面站好,双手相对搭起“山洞”。游戏开始,站在队尾的二名幼儿先当小火车钻过“山洞”,然后又站到队伍最前面搭起“山洞”。依次类推,游戏反复进行。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数字卡片1—10,帮数字宝宝搭山洞

  师:刚才,我们玩了火车钻山洞的游戏,现在,这些数字宝宝也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搭“山洞”做游戏,你们愿不愿意帮忙?

  ①教师示范帮数字4搭山洞

  拿4张小圆点卡片两个两个对着搭山洞。

  ②教师示范帮数字5搭山洞

  拿5张小圆点卡片两个两个对着搭山洞。

  ③讨论得出数字4能搭成山洞,数字5不能搭出山洞,有一个圆点卡片孤零零的,没有朋友和它一起搭山洞。

  ④请幼儿用圆点卡片帮数字宝宝1—10搭山洞,看看哪些数字能搭成,哪些不能搭成,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2、引出单数、双数概念

  师:刚才,小朋友在帮数字宝宝搭山洞的时候发现有的`能搭成山洞,有的不能。那么,像数字4这样能两个两个一对搭成山洞的数字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双数;像数字5那样两个两个对应后总有一个成单的数字,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单数。

  ①请幼儿把单数找出来放在一块,得出单数是1、3、5、7、9;

  ②请幼儿把双数找出来放在一块,得出双数是2、4、6、8、10;

  3、认识单数、双数标记

  ①认识单数标记符号:○

  ②认识双数标记符号:○○

  ③游戏:单数、双数宝宝找朋友

  每位幼儿身上挂好不同数字胸饰当数字宝宝,如果老师头戴单数标记头饰,单数宝宝就是老师的好朋友,一起跟着老师开小火车,如果老师头戴双数标记头饰,双数宝宝就和老师一起开小火车。

  三、结束部分,我是小小记录员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单数和双数,还知道了它们的标记。现在我们来当小小记录员。

  幼儿分成四组活动,每组的桌上分别有第①组:黄豆、第②组:围棋、第③组:雪花积木、第④组:小木珠

  幼儿分若干次把所抓的实物数一数、摆一摆,再用笔把数字及标记符号记在记录纸上,结束。

  课后反思:

  今天的这堂数学活动,我认为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目标。活动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让孩子初步了解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原则,也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活动按事先预定的以游戏“搭火车山洞”为导线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进行着,孩子们兴致浓厚,大部分孩子能感受两个两个对应的关系,然后,通过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搭火车山洞来,请他们帮数字宝宝搭山洞,层层递进,使幼儿知道能两个两个成对的是双数,反之则是单数。

  然后再让幼儿通过“数字宝宝找朋友”活动来进一步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孩子的积极性更高了。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活动时间稍长,个别幼儿开始坐不住。

  最后环节“我是小小记录员”,让幼儿将所抓的实物数一数、摆一摆,再用笔把数字及标记符号记在记录纸上,再次巩固了

《小火车》教案

《小火车》教案(精选11篇)《小火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感受体验舞曲的热烈、欢快情绪,加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