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好朋友》教学设计

2024-06-053

《好朋友》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好朋友》教学设计 篇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我们都是好朋友

  课题

  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

  音乐  第一册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教师

  关键字

  教案

  第一课时:好朋友

  教学内容:

  1、歌曲。

  2、三角铁、双响筒、铃鼓。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好朋友》。

  2、能说出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一、歌曲《好朋友》

  1:小朋友,你们在小学里是否找到新的好朋友了?

  2:交流大家好朋友姓名,并介绍一下各自的优点。

  3: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事呢?

  4:讨论交流。

  s:我们在一个大集体,一起游戏、一起上课、一起唱歌、一起劳动,一定要互相团结友爱,今天老师介绍一首新歌给小朋友——《好朋友》。

  6:跟着老师分句学唱歌词。

  7:指导学生歌唱,在拍手处重点指导,与歌词衔接好。

  8:富有表情地歌唱。

  9: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插图,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

  10:分组仔细观察,进行创编新歌词活动。分组进行汇报

  11:把好歌词写在黑板上。

  12:集体学唱新歌词,并将老歌词与新歌词连起来唱。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课间要文明游戏,不能追逐奔跑,做正当的游戏。)

  逐一出示实物: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并示范演奏。

  二:学习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演奏方法。

  1、分组表演,为歌曲伴奏。

  2、富有表情地歌唱。

  3:除了这些打击乐器外,小朋友还能想到别的吗?

  作业:自找、自制打击乐器。

  教后记:

  第二课时: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为歌曲《好朋友》的伴奏中加入碰铃、响板及各种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好朋友》(暂不用打击乐器)

  1、演唱歌曲

  2、我们有很多好朋友,(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二、学习新歌《各族好朋友在一起》

  1:有感情地朗读《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歌词——范唱歌曲两遍。

  2:轻声唱歌词。

  3:指导学生演唱,唱好      o的节奏型,唱出欢快、跳跃感。

  4:分句学唱歌词,再完整地跟琴唱词。

  5:出示打击乐器,让学生认并选择。

  6: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

  并写出两小节的节奏谱(碰铃、响板)

  7:引导学生发现第3、6小节的小过门

  8:指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9:有表情地进行表演(唱、奏、动)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后记:

  第三课时:《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乐的小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热爱集体和自己合作的精神。

  2、学会《快乐的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教学过程:

  1、跟着老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复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节奏型。

  双  响:   │    │   x │

  碰  铃: x    x  │  x    x  │ x      x │

  三角铁: x    — │  x     — │ x     — │

  铃  鼓: x    x  │  x    x  │ x〃   — │

  响  板:   │    │     │

  注意事项:①必须先学会拍对各种节奏短句。

  ②先用手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③在一起演奏时一定要控制力度。

  3、师生共同为歌曲3、4两句设计伴奏,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

  二、伴奏。

  1、学生学习完整的伴奏谱,一起为歌曲伴奏。

  2、分组学习几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教师指导)并讨论如何表演:对形、角色难得分配等)

  三、学习。

  1、四张图片导入新歌《快乐的小舞曲》教学。

  2、老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3、跟着琴学唱歌曲。

  4、听唱与跟唱相结合,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歌词与歌谱。

  四、作业:

  1、为歌曲《快乐的小舞曲》选择几种打击乐器。

  2、并分组写出伴奏谱。

  教后记:

  第四课时:快乐的 小舞曲》伴奏

  教学内容:

  1、为歌曲《快乐的 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的小舞曲》。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四分音符“x —”和 八分音符“x”的认识。

  教学过程:

  1、随音乐律动。

  2、富有表情地歌唱《快乐的小舞曲》(歌词及歌谱)

  3、逐一出示节奏卡片:

  ① x   —   x   x │ x   x   x  —│

  ② x   x   —   x │ x   x   x  —│

  ③ x  —    x   — │x   x   x  —│

  ④ x   x    x  x  │x   —   x — │

  要求:①用打击乐器按节奏谱演奏。

  ②二分音符时三角铁可用滚奏,铃鼓可用摇奏。

  ③跟着老师做,老师先演奏,学生模仿。

  4、将节奏谱进行分配,学生自己喜欢哪一条就演奏哪一条,一起为歌曲伴奏。

  5、分组合作:一组唱歌;一组伴奏。(再进行交换)

  6、集体舞学习,动作师生共同设计。

  7、有表情地边歌边舞。

  教后记:

  第五课时: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全面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

  2、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保持既有竞争又友好、和谐的气氛。

  教学过程:

  1、学生观察九幅插图,初步了解游戏的全部内容。

  2、学生选择游戏方式:集体还是小组竞赛。

  3、如何向前走,一次最多可以走几步,用什么方式决定,谁做评委?

  4、学生讨论——师总结

  ⑴这个游戏可以集体做,也可分组竞赛。

  ⑵用抽签的方式决定:“1”或“2”。

  ⑶集体做老师当评委;分组竞赛时可由一组同学当评委。

  5、先集体做,班长抽签。

  6、分组竞赛。

  教后记:

《好朋友》教学设计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与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同步发展的。随着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中班的孩子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大量的生活物品,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运用基础,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具备了辨别少数物与物之音具有一定的关系的思维能力。在情感发展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出现了初步的关心、同情认知反应,友好、助人、合作行为趋向明显。

  《好朋友》这个活动是建立在中班年龄段幼儿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作的一篇内容简单却很有意义的童话。它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赋予生活物品吧生命和友情,同时揭示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教师正是通过这个活动,来激发幼儿间建立起"我们是好朋友"的良好愿望,从而增进彼此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教育。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学习童话中对话式的语言。

  2、理解童话中一一对应的配对关系,能根据童话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初步的仿编。

  3、初步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仿编童话中对话式的语言。

  2、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难点:

  1、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2、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童话内容形象图片一套。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风景图一张。

  2、衣服、裤子;铅笔、橡皮;碗、筷等可以配成对的形象图片若干,其中相对应的一半贴在大打操作卡表格内。

  3、配乐录音童话《好朋友》及歌曲《找朋友》CD。

  4、经验准备:幼儿能掌握一些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今天许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向老师们打个招呼吧,说声"老师好!"

  2、今天还有许多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了,这些调皮的小客人要和我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要请小朋友闭好眼睛,老师数一、二、三,这些小客人就出来了。大家快把眼睛蒙起来。

  (教师出示童话配套形象图片。)

  二、基本部分

  (一)图片配对

  1、"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说说哪些客人来了?"(幼儿集体回答)

  2、"这些小客人告诉老师说它们想找一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么?"(集体回答)

  3、"老师有一个要求,在找朋友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快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找到了举手告诉我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二)欣赏童话,理解内容

  1、"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就为它们找到好朋友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幼儿欣赏配乐录音童话一遍。)

  2、"我们给小客人找对朋友了么?"

  3、哪些小客人找对朋友了?

  为什么茶壶和水杯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桌子和椅子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钥匙和锁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雨伞和雨鞋是一对好朋友?

  4、谁和谁不是一对朋友?

  小鸟为什么不喜欢和鸟笼做朋友?

  听鸟笼与小鸟的对话录音片段后请小朋友讨论:小鸟为什么说我们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还有爱鸟的孩子?

  (出示画有蓝天白云森林草地的风景图片一幅)

  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原来小鸟喜欢自由、喜欢大自然。它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要爱护它……

  请小朋友想想怎么样去爱护小鸟?

  (三)学习童话中的语言,尝试分组讲述。

  1、再一次欣赏童话故事录音,请小朋友轻轻跟读。

  2、集体讲述童话一遍,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讲述。

  (1)"好朋友之间说话时心情是怎么样的?讲话的声音会怎么样?"

  (2)"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述一遍这个童话故事,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把它们说的话讲出来。"引导幼儿运用表情有感情地讲出对话部分。

  2分角色讲述。

  "现在我把小朋友分成两组,左边的小朋友来扮演茶壶、桌子、钥匙、雨伞、鸟笼,右边的小朋友扮演水杯、椅子、锁、雨鞋、小鸟,一起来讲一遍这个童话故事。"(幼儿分组讲述故事一遍。)

  (四)出示另一组图片,幼儿操作配对,仿编童话。

  1、"我们给小客人找对了好朋友,它们真开心,还请来了更多的小客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好吗?"

  (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2、这些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把它们找出来,配成一对,插入这个长方形里。然后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对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谁说"对。"完成后把大卡片送回来。

《好朋友》教学设计 篇3

  一、设计意图:

  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积累,交往范围的扩大,孩子们渐渐地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自己小范围的交往的圈子,他们经常围在一起说说悄悄话,分享自己心中的的小秘密,或是把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相互交换,互相约定周末到肯得基进行生日小聚会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孩子的社会性及社会交往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发展,我们教师便很好的抓住了这一契机开展了好朋友的主题活动。

  二、教育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初步理解什么是好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和美好。

  2、初步引导幼儿在身边中寻找好朋友,并激励幼儿勇敢讲述。

  三、活动准备

  1、大书一本,自制图片若干,《找朋友》音乐带,阅读光盘。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好朋友?你有哪些好朋友呢?你和朋友在一起时会做什么?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同伴来拓展(限本班,外貌、特征或其他均可),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说了那些好朋友,他们间发生了那些事情?

  2、出示图片,逐页分享交流。

  (1)、第1页;图片上有谁?请幼儿讲讲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玩的怎样?这样像他们那样经常开心在一起玩可以成为好朋友。好朋友还可以是谁?

  (2、)、第2—5页直接猜图,请幼儿看图说说好朋友还可以是谁?说说他们在一起时

《好朋友》教学设计

《好朋友》教学设计(通用12篇)《好朋友》教学设计 篇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我们都是好朋友  课题  我们都是好朋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