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朋友》教案
《找朋友》教案(精选15篇)
《找朋友》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这段时间,我们班的工作重点是开展区域活动。这一方面使孩子们的游戏大大丰富了起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常规管理要求。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这实在是很困难——他们年龄太小,简单的语言要求很难帮助他们树立起规则意识,孩子们经常把玩具混合在一起,老师跟在后面收拾都来不及。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玩完玩具后要收拾好,不乱放玩具;
2、能够区分不同的玩具,学习玩具分类;
3、愿意帮助他人,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并愿意表达。
活动准备
积木篮1只;哭笑双面的积木表情1只;录音磁带,各种玩具若干,布置在桌子上。
活动过程
1、找朋友,引出课题
师:老师要找好朋友,谁愿意和我做朋友?
好朋友拉拉手,抱一抱。
点评
找朋友孩子们都喜欢,更不用说和老师交朋友了。拉拉手、抱一抱,孩子们非常喜欢而又简单的肢体语言把朋友的概念诠释得清晰明了,同时也为接下来活动的开展打开了话题。
2、分析积木哭泣原因,激发孩子愿意帮助积木的愿望
(1)(播放录音,哭声) “咦,谁在哭呀?这里有一个积木宝宝,它怎么啦?”
(2)师:“它为什么哭呀?”
幼儿回答A:它想妈妈了!
幼儿回答B:它肚子饿了。
幼儿回答C:找不到好朋友了!
(3)师:“到底小积木为什么哭?我们来问问它。小积木,你为什公哭呀?”
播放录音:我本来也有许多积木朋友的,可是,我现在找不到它们了。我真想我的好朋友呀。
(4)师:“积木宝宝找不到自己的积木朋友了,它伤心地哭了,怎么办?”
幼儿回答A:我们让它不要哭。
幼儿回答B:我们帮它擦眼泪。
幼儿回答C:我们它找积木朋友。
师:“你们愿意帮助小积木找朋友?”引导孩子对积木说:“别着急,我们来帮你。”
点评
当听见有哭声,幼儿都开始寻找哭声的“源头”,一下就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猜测小积木哭泣的原因,激发了孩子愿意帮助积木的愿望。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关心他人,还学会了用语言去交流。
3、帮积木找朋友
师:“后面的桌子上有许多玩具,请你找找小积木的朋友是谁?注意不要找错哦!”带领孩子来到桌子前面,帮积木宝宝找自己的朋友。找到后来到前面坐好,一起看是否找对。找对了就对积木说:“你的好朋友在这里。”,然后把积木放在表情前面的篮子里,把表情翻转过来。
点评
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对于宝宝班的孩子来说还是很抽象的,为了让孩子们理解这一较为枯燥的常规指令,我设计了“帮小积木找朋友”这一环节。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制作了有表情的小积木教具,还把环节分解为:引起悬念→分析积木哭泣的原因→激发孩子愿意帮助积木的愿望→帮助积木并一起检查是否找对。整个过程我都把积木拟人化。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了找相同,学会了关心他人,还学会了用语言去交流。
4、教师
“我们帮积木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积木宝宝哭不哭了?对,它笑了,很开心!我们开不开心?”
“帮助了别人,我们真开心!”
“下次等我们玩好积木,可别忘了把积木送回它的朋友那儿去哦。”
5、经验迁移
“宝宝看,小积木找到了它的好朋友,可是这些玩具还没有找到它们自己的朋友呢,我们一起去帮玩具找朋友,再和它们做做游戏,好吗?”和幼儿一起把玩具送回各自的区域。
点评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玩好玩具后自己收拾的好习惯,所以老师的和提醒就在这一环节得以实施。孩子会把积木分类放好了,可是其他玩具呢?于是,就设计了“帮玩具找到它自己的朋友”这一环节,将学习经验进行巩固。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活动延伸:
和玩具做游戏。
《找朋友》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放音乐《找朋友》
各种动物的简单几何图画
活动目标
辨别色彩与形状
辨别动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小朋友拥有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物体,动物,图形认知能力
难点:正确的引导小朋友形成正确的思维模板,把图案与名称相吻合记忆
活动准备
一堆五颜六色,型状各异,并且有重复的玩具。
活动过程
1让小朋友看那些准备好的动物图画
2让小朋友把多种图形玩具拼成自己喜欢的动物
3让小朋友们猜彼此拼的动物是什么
4让小朋友们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图形
5让小朋友们评哪种图形最有用
教学反思
1 应该自己先做一个样板,分析一下,让小朋友有方向感
2 应该分配好玩具,就不会出现抢玩具的场面
3 因为他们的认知不够,应该适量的指导,不是放任不管。
4 应该有时间限制,奖励制,激发孩子潜能
《找朋友》教案 篇3
小班活动:找朋友
一、设计思路:
“找朋友”是主题活动“好朋友”下的一个集体数学活动,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许多的生活用品,其中很多的生活用品在一起才有用,如牙膏要和牙刷一起才可以刷牙,它们是一对分不开的朋友,桌子和椅子也是。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来自生活的内容作为本次活动的素材,用集体教学的形式来引导幼儿发现原来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有关联的,并尝试为它们找一找朋友,配配对。
二、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两个物体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通过连线配对,感知匹配的概念,培养幼儿分析判断能力。
三、活动准备:蜡笔、纸、信封、邮筒、花朵、衣服、桌子等图片、蜡笔、牙刷、小椅子、碗、幼儿操作纸。
四、活动过程:
一、 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1、师:今天老师想画一幅画寄给我的好朋友。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画画的.时候需要哪些东西吗?
总结:对拉,画画的时候需要蜡笔和纸,笔和纸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画画了,所以呀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2、师:老师已经把画装进了信封里,准备寄给我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寄信的时候应该把信放进什么里面吗?
总结:寄信的时候把信放进邮筒里,那信和邮筒你们觉得它们是不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也是一对好朋友。
二、做游戏,找朋友(继续感知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1、师: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在你们的桌子上找一找,看一看,有没有它的好朋友?(若是幼儿找不到,教师适当提示。一共出示三件物品。)
2、教师继续出示第二样物品。
3、教师出示第三样物品。
总结:你们真是太厉害拉,一点都没有难倒你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1、重点提问:这些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我看到了
重点提问:找找看,你觉的好朋友是谁?
总结:对对对,朋友是(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念)。我们用一个好办法让两个好朋友手牵手,用一条线把它们连起来。
2、重点提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重点提问:好朋友是谁?
总结:朋友是(幼儿再次跟着老师一起念)。我们也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3、师:还有谁没有找到好朋友?()
重点提问:好朋友是谁?
总结:朋友是(幼儿再次跟着老师一起念)我们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4、师:现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些东西,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和老师一样,选一个你喜欢的颜色,让两个好朋友手牵手,用线把他们连起来。
5、幼儿完成操作,教师适当点评
总结:今天我们帮那么多的物品找到了好朋友,真是太开心拉,我们下次在一起找好吗?
五、活动自我反思:
活动共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入,以我说要寄信给好朋友引出笔和纸,信和邮箱是好朋友,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个环节是游戏部分,在第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到了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做游戏的时候大部分的幼儿都找对了朋友,但是还是会有一部分的幼儿找错了朋友,这个游戏中我只准备了三个好朋友,觉得幼儿没有玩的尽兴,可以在增加一到两个朋友。第三个环节是幼儿操作,也是重点部分。我首先出示了自己准备好的范例图,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他们的已有经验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然后请幼儿来为这些物品找朋友,在这个环节中,我请的幼儿有点少,应该多请几个幼儿上来说一说找一找,之后就是让幼儿操作。操作下来,幼儿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应的物品,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为物品找朋友”这一形式,感知生活中许多物品是要在一起才有用的,同时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了解对生活中其他物品的关联关系,培养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最后让幼儿来说一说你为谁找到了朋友,我只请了2个幼儿,应该也再多请1到2个,让幼儿说的多点。
不足之处:
1、在第三个环节中展示范例图的时候应该把范例图上的物品一一介绍,让幼儿们认识了以后在开始让他们找朋友,不然有的幼儿虽然知道谁是谁的朋友,但是叫不出这个物品的名字。
2、幼儿操作包可以不必剪开,让幼儿提升经验。
3、最后讲解的时候应该让幼儿全部停下来后在讲解,不然有的幼儿都没有听见。整个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说的再多一点,老师说的少一点。
六、活动点评:
看的出来整个活动是靠游戏来完成的,它摆脱了枯燥、无味,充满了童趣,因此小朋友的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在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相同的,蔡老师鼓励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参加活动,并且能正确的完成操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孩子的积极性都很高,只是在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多动脑筋,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带动气氛让幼儿开心的随着老师的引导能正确的区分谁和谁是好朋友。
《找朋友》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练习捏、揉、团、抓的技巧,增强幼儿双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练习抓、捏、团、搓的技能。
活动难点:
会正确运用皮筋套在毛毛虫身上表现一节一节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小朋友,春天来了,花儿开了,你们看谁飞来了?(出示课件蝴蝶飞),我们来和蝴蝶打个招呼!蝴蝶,你好!蝴蝶:小朋友好,我们现在急着要去生宝宝了,下次再来和你们玩。再见!(录音)
哎,刚才蝴蝶说什么了?这么的我们也去忙好吗?(音乐蝴蝶飞)
二、示范讲解制作毛毛虫
我们怎么忙呢?看好老师,拿一张报纸,用力抓一抓,使劲捏一捏,小心团一团,搓一搓,蝴蝶的宝宝生出来了!蝴蝶把它的宝宝生在了什么地方呢?(出示袜子),噢,原来蝴蝶妈妈把宝宝生在了袜子袋袋里,蝴蝶妈妈生了满满的一袋子宝宝,现在生满了吗?(没有),谁来忙?
请个别幼儿演示团、搓、捏报纸。
现在袋袋里面的宝宝装的满满的啦,蝴蝶妈妈想让它的宝宝更漂亮,想给它的每个宝宝都带上 一条项链,怎么带呢?
用手摸到一个圆圆的宝宝,然后在下面套一条项链,又摸到了一个,再戴一条,每个宝宝都带好了,身体变成什么样了?(一节一节的),慢慢地它又长出了眼睛、还有嘴巴,最后还长出了触角,变成了什么?(毛毛虫)
毛毛虫会到哪里去玩呢?(引导幼儿自由发散思维)
三、幼儿操作
你们想蝴蝶生宝宝吗?幼儿制作。
四、展示幼儿作品
你的毛毛虫会到哪里去玩呢?幼儿自由交流后出示绿油油的草地展板。
你最喜欢哪条毛毛虫?
蝴蝶妈妈看到它的宝宝,高兴极了,它说:“谢谢小二班的小朋友,你们真能干!
蝴蝶妈妈邀请我们去和它们一起玩,你们去吗?那我们三个小朋友一组做一条毛毛虫去玩吧!(音乐毛毛虫去散步)。
《找朋友》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2、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复习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2、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学习用花,草等进行简单的装饰。
3、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难点: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活动准备:
事先剪好的叁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彩笔每人一盒、幼儿用书。
《找朋友》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