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行
我能行(通用13篇)
我能行 篇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基础要求
提高要求
课程标准
内容目标
知识1、使学生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2、使学生了解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区别使学生了解自信、自负和自卑三者与成功的关系
能力1、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2、教学生学会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负,不自卑
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对自我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资源分析】㈠学生分析:正值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在自我认识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看待,以致形成自负或自卑的心理障碍。而自我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价值有清醒而客观的认识,增强自己的自信。㈡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本框“我能行”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区别自负、自卑和自信。框内再分为两目“自信一族”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第一目,首先通过罗丹雕像的故事帮助学生对自信这种心理品质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而接下来的问题则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得出“自信是对自己的信任,对自己的坚持,是成功者的心态”的认识。接着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在回顾以往经历中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在感受的基础上总结出自信的含义。再通过另外一个活动,让学生体会作为一个自信者的美好感受,进而产生做一个自信者的渴望。第二目则通过“比大竞赛”的寓言引导学生思考青蛙悲剧的根源,引出自负和自卑的表现。再通过看身边的自负者和自卑者的表现反思自己,学生在比较中得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缺点。最后的表演活动让学生将心理和行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走出自信的误区,以自信的态度面对生活。2、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自信的含义和表现;学会区分自负、自卑和自信的差异。3、教学难点: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培养自己具有自信的生活态度。4、相关知识的联系:自负和自卑都源于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对自己评价过高导致自负;评价过低则导致自卑。【教学策略】以活动开始,以活动结尾,检查学生的收获;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加强亲身体验;开展小组分享和讨论,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教师要先准备一系列的活动材料,例如,英语单词比赛要准备10个难度不一的英语单词。【设计思想】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切实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2、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要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缺点;帮助学生发展地看自己,看到自己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最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能力有客观、真实的认识,从而确立自信。3、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自信是一种态度,一种心理品质。理解、树立和增强自信,都离不开心理体验。只有通过感受和体验自信,才会使学生真正理解自信。【教学准备】查找相关的漫画、动画、案例,制作课件;准备比赛用的英语单词;确定模仿明星比赛的明星;准备写字比赛的材料。【课 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参与活动→分享想法→探究问题→生成知识→分析案例→明理践行【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一、“我能行”1、自信一族(1)自信的表现(2)自信的含义2、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1)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
自 卑
自 信
自 负
原 因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没有追求的目标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追求的目标是真实的, 过高地估计自己;目标所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
表 现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不会同自己也不会同别人过不去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2)走出自信的误区【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 动 设 计
教 学 目 的
导入 “今天,我们班准备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接下来将有几场比赛举行,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先作铺垫,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加。
新课1、活动体验:英语单词比赛;明星模仿比赛;写字比赛等。要求:从自愿举手的学生中挑选4人左右到教坛前参加每场比赛;其余学生可在座位上进行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加强自身感受,为下阶段讨论做准备。2、活动小结:分别统计出三场比赛中共举了3次手、2次手、1次手和完全没举手的人数;再以英语单词比赛为例,统计出举了手和没举手的学生中答对80%的人数分别是多少。统计数据是供挑选学生提问之用3、访问举了3次手的学生“你为什么这么积极参与?”挑几个特别典型的学生作为例子,让其他学生描述他们说话的神态、举手的动作,以及眼神等外在表现。让学生了解自信的表现,再总结出自信的含义。4、教师引用有关名人自信的故事(例如书本的罗丹和周恩来总理的故事),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信的理解。加深对自信的认识和理解5、提问在英语单词比赛中举了手但答对率不到80%的学生“你对这种结果有何看法?”再选取典型的学生为例,让其他学生谈谈他们对此事的看法。初步引出自负的表现6、提问举了1-2次手的学生“为什么你只举手参加某个比赛?”对原来不敢举手后来才敢举手的学生,教师应该加以鼓励,肯定他们自信心不断增加之余,逐渐引出刚开始不敢举手属于自卑的表现。对于挑选自己强项才举手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他们与麻木举手的学生加以区分,带出自负与自信的区别。初步引出自卑的概念;自负和自信的区别;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7、提问完全没有举手的学生“为什么你一次也不举手?”挑取典型的学生作为案例,让其他学生分析他们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以及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自卑的表现和原因8、案例分析:校运会即将举行,班里的同学表现各不相同。小华是班里的短跑高手,他第一个向体育委员报名参加100米比赛,并且每天放学后到操场练习。小明跑步也很厉害,他报名参加了4×100接力比赛,每次他的队友找他去练习交接棒的时候,他都说“虽然我没试过交接棒,但我相信以我的天份不用练都一定成功的,放心吧”。小方在班里是跳远第一名,但班里的同学叫他去报名参加跳远比赛时,他却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还是不要去献丑了”。分析小华、小明和小方三人的行为。把自负、自卑和自信摆在一起,让学生学会区分9、经验分享:你何时也曾经扮演过小华、小明或小方的角色?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通过分享亲身经验,唤起学生对自信的共鸣。
结尾以小组为单位,现场表演小组唱。全班学生以掌声来打分,评分标准——谁最自信!以活动结束作为对本课的一项检测指标。【学习评价】 1、素质测评:以教学最后环节“小组唱”作为素质测评,取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的平均分为学生的得分。2、课堂测评:(1)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仍然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指出乐谱的错误,最后获得大赛冠军。原来,评委们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小泽征尔的故事主要说明了( )a.小泽征尔有高度的自尊b.小泽征尔盲目骄傲、自大c.小泽征尔天生比别人强d.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答案:d(2)疯狂英语的始创人李阳从小因为成绩不理想,所以很内向,不愿和其他人打交道。高三期间,他几度因失去学习的信心而萌生退学的念头。直到大学,决心以英语为突破口的他天天跑到校园空旷处去大声喊英语。四个多月后,他发现自己可以复述10多本英文原版书,背熟了大量四级考题,听说能力脱胎换骨!正是因为通过学习英语取得了成功,使他树立起了人生的自信。李阳的故事告诉我们( )a.大声喊英语一定能成功b.生活中自卑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自身的潜能c.自卑的人一定能成功d.练习疯狂英语才能树立自信答案:b(3)过几天就要期末考试了,一直排倒数几名的小磊仍旧每天晚上打电子游戏机。妈妈要他去复习功课,他却跟妈妈说“行了,我不用复习成绩都很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小磊只顾着玩荒废学业b.小磊的原因只是贪玩的借口,并不是依据事实c.小磊胸有成竹d.小磊过于自负和自以为是,没有脚踏实地答案:c(4)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冠军以后,接受采访时说“谁说黄种人不可以拿奥运会的前八名?我今天一定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奥运会冠军。我觉得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的。我相信在我以后的运动生涯里,还会有更多更多的奇迹等待我去创造、等待我去辉煌!”以上材料说明了( )a.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b.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c.自信有助于我们走向成功d.刘翔是自负的表现答案:abc(5)校运会即将举行,班里的同学表现各不相同。小华是班里的短跑高手,他第一个向体育委员报名参加100米比赛,并且每天放学后到操场练习。小明跑步也很厉害,他报名参加了4×100接力比赛,每次他的队友找他去练习交接棒的时候,他都说“虽然我没试过交接棒,但我相信以我的天份不用练都一定成功的,放心吧”。小方在班里是跳远第一名,但班里的同学叫他去报名参加跳远比赛时,他却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还是不要去献丑了”。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①他们三人的行为分别是什么的表现?②如果你比较擅长长跑,你会怎样做?为什么?答案:①小华是自信;小明是自负;小方是自卑; ②我会积极报名参加,并努力训练,争取取得好成绩为班争光。因为我要做一个自信的人。自信能为我们搭起一个人生的平台,使我们主动、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们保持心情宁静,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最后走向成功。3、作业布置:收集有关自信的古今中外名言警句,把它制成书签,平时用来激励自己学习。【践行活动】1、向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学习,制订培养自信心的计划——从大声读书和读单词开始。2、搜集名人自信、自负和自卑的故事各一个,与同学交流分享,并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感想。【相关资料】 1、自信、自负与自卑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自我消极暗示,它的形成可以是偶然存在,也可以是一段时间存在,因为自卑而给自己乃至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则应该自我反省,有意识地通过锻炼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自负是自卑的对立面,但却有着共同的思想根源,即不能正确、客观地估量和评价自己。自信的建立远远难于自卑的形成,它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来完成。所以,在增强自信的阶段中要有一定的恒心,不可半途而废、急功近利。也不要认为自己是无药可救,因为世上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只要自己努力,任何事都不会难倒自己的。
2、自信的名言●“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拿破仑 ●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罗夫·华多·爱默生 ●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奥格斯特·冯·史勒格●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已经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麦修·阿诺德 ●价值产生信心,信心产生热忱,而热忱则征服世界。——华特·h·柯亭姆 ●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威尔逊●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 爱因斯坦●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罗曼·罗兰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 —— 徐特立
我能行 篇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应充满信心,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 2.体验自己解决困难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童话故事(附后)的电脑课件。 2.立体环境:一棵大树、树洞、树桩(小树杆内有水)、草地、小河、平衡木。 3.材料:小石子、水箱(池塘)、铁钩、救生圈、磁铁、透明胶、树叶、塑料瓶子、竹棒、绳子、船、浮板、地板胶。 4.头饰:小熊、小猴、小鹿、小羊、啄木鸟各三个。
三、活动过程
1.借助童话故事,把幼儿引入一个充满问题的世界。
(1)在茂密的树木里,生活着许多动物。你猜,都有些什么动物呢?(激发幼儿的兴趣)
(2)有一天,小动物在树木里玩,你看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3)结合电脑课件,教师有表情地讲述童话故事,然后提问:树木里有什么动物?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2.鼓励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
(l)激发幼儿解决困难的信心。 如果你们遇到了像小动物那样的困难,你们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它吗?请你们帮助小动物,你愿意帮助谁?
(2)幼儿分组讨论解决困难的方法。 把幼儿带到预先设计的“树林”环境中。 第一组:羽毛球被挂在了树上,小羊能用什么方法把它取下来呢? 第二组:小球滚进了树洞,小猴能用什么方法把它取出来呢? 第三组:小熊的裤子给刮破了,如果你是小熊,怎么办呢? 第四组:啄木鸟喝不了这半杯水,你们有什么方法喝到水呢? 第五组:小鹿的钉子全撒在这了,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把钉子很快地捡起?
(3)幼儿实践活动,尝试解决困难。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使用各种方法。 师:我听到小动物们说出了许多方法,现在请你们按照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尝试一下,想一想哪种方法更好?
(4)个别发言,鼓励幼儿讲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验成功乐趣。 你刚才解决了什么困难?使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哪一种方法好?困难解决后,心情是怎样的?
3.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有许多困难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出解决方法。 你在家里、幼儿园、路上或其他地方遇到过什么困难并提出几个思考问题让幼儿讨论: 你是怎样解决的?你试过在妈妈病时,家里只剩下你一个人吗?如果发生了,你怎么办? 你曾试过与妈妈走散吗?如果发生了,你怎办?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你不认识的叔叔走来说带你去找妈妈,你会怎么做?
4.游戏:“寻宝”。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过河寻找老师送给的礼物,体验成功的喜悦。
附:故事、游戏 ◇故事——树木里的动物 在一个茂密的树木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有小熊、小鹿、小羊、小猴和啄木鸟等等,它们生活得很愉快。可是,它们也会经常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有一天,小羊在树下愉快玩羽毛球。哎呀!一不小心,羽毛球被挂在了树上,怎么办呢?小熊呢?哦!原来它躲在树的后面捉迷藏,只听见“嘶”的一声,小熊的裤子被刮破了一个洞,怎么办呢?而小猴却在树下高高兴兴地滚球。突然,球被滚进了树洞里面去了。 啄木鸟在天空飞翔了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口渴了。它发现一个树桩的枯枝杆里有一些水,啄木鸟连忙飞过去,想把嘴伸过去喝水,可是枯枝杆里的水太少了,啄木鸟的嘴伸不进去。 “呜呜”,是谁在哭呢?原来是小鹿,它在回家的途中不小心把钉子撒在了草地上。
◇游戏——寻宝 用蓝色的布或纸设置一条宽大的“河流”,在河的对面设置一座大山,山里藏着各种各样的宝物——玩具。引导幼儿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过河”,获取自己喜爱的宝物。
我能行 篇3
《“!”》教学设计
一、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是七年级3个班,班级油38名学生平均年龄在13-15岁学生刚进校时间不长对这个学校的环境还是比较陌生,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比较胆怯,再加上孩子的生理发育到了青春期性格上,都有所变化开始羞涩,所以老师叫回答问题都害怕自己回答错了不愿意回答,这节课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自信的含义;能区分自信、自负、自卑,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找到自信的感受,调整心态,形成新的自我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我能行”,肯定自我,悦纳自我;在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
2.教学难点: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活动法、角色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六、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XX年,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它因为哪些事而变得不平凡?(学生说出XX年的重大事件)
2.在汶川地震中最感动你的人物是谁?请你介绍他的事迹。
3.教师出示林浩的图片急事迹,并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推动林浩救出两名同学?(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信。
过渡:林浩一个10岁的孩子便拥有这么强的自信,比他小的孩子有没有自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下面的探究。
(二)活动探究,学习知识
1.活动一:我有“我能行”
(1)多媒体出示小孩爬楼梯的材料并思考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正努力在爬楼梯,他的肚子紧紧贴楼梯上,翘着小屁股,两只小手使劲地忙乎着,两条小腿儿使劲向上蹬,怎么也爬不上去,两次、三次……他失败了,他
我能行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