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新教材
有感于新教材(通用3篇)
有感于新教材 篇1
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使新教材体现出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新教材体系、结构的构建,注意融合学科课题与社会课题的相关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首先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并编入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空气和水等内容,使学生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新教材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而是更多地以学生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为基础,采用化学理论与化学事实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将知识的学习与过程、方法、价值观等培养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大胆结合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有感于新教材 篇2
传统的观念中,“先进教师”的形象就是那灯光下,埋头批改学生作业的白发鬓鬓的老师。
就是那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仍然带着病痛,在那讲台上,拼命地讲,“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人民教师。终于有那么一天,“先进教师”声音哑了,身体不行了,学生也不行了。因为没有了老师,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学习了。经过十多年的初中教学,在献“声”教育事业后,我领悟到,一个学会“偷懒”的老师可以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下面谈谈我如何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运用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既“偷懒”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很多老师埋怨,“我们辛辛苦苦地批改作业,作业一发下去,学生连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
其实,我也经常“偷懒”地批改作业。经常是学生自己批改完,我再改,省了很多时间,又提高效率。比如:每周的综合练习,我先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再根据正确答案自己用红笔更正,不理解的适当做点记号。
在讲评课上,我采取小组记分制,即能提出问题的得5分,会解答问题的得10分。看着全班争先恐后地提问题、解决问题。没有一个学生会因为自己的不懂而害羞,更不会不懂装懂。看着一张张自信的小脸,我更坚信我的方法的正确性。当然,为了防止个别学生不按要求完成作业,我必须收上来,再批改,(其实是检查而已)这样一来,我节省了不少时间,学生也达到了做作业、批改作业的目的。
再如作文课,我经常是上半节写作文,下半节点评作文。敢于在全班面前主动举手朗读自己的作文的可以得20分,会说出作文优、缺点的,说出一点得5分。学生们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懂得了如何写好作文。回家再修改,隔天交上来的作文批改起来就不那么吃力。我们“偷懒”了,但同时我们的学生却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上,有很多老师经常讲得筋疲力尽,学生也听得稀里糊涂。真是“吃力不讨好”。
因为自己声音不行,所以我每次备课的重点是如何开展各种活动,突破每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尽量在用中学,学能用。比如在教学Go for it 六年级下册Unit 10 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Pizza 的图片和一些有关的配料,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便趁热打铁地问:“Would you like a pizza?”“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 ?”示范性地问了三位学生以后,我就要求各组同学做Group work :
SA: “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 ?”
SB: “I’d like a large pizza.”“I’d like mushrooms, tomatoes, and cheese .”
SC: “What size pizza would he/she like? What would he/she like on it ?”
SD: “He/She’d like a large pizza.”“He/She’d like mushrooms, tomatoes, and cheese .”
“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 ?”…
这样不到十五分钟,全班学生都能朗朗上口了,这种方法很适用于学新句型和生词,又能和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全班同学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帮助,在用中学习掌握。学生兴趣都很高。接着让学生听一段订购Pizza 的实况电话录音,记下订购的物品、订购人的电话号码和住址。记下工作人员常问的话语。最后让学生阅读 the newspaper ad for Pizza Express ,根据广告的内容,模仿电话录音,每一小组做一个打电话订购的对话。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What toppings are on the pizza?” “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What kind of pizza would you like ?”“What other things would you like ?”“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Anything else?”“Do you like any drinks?”“Is that all?”“How much are they?” “What’s your phone number?”“What’s your address?”“We’ll deliver your things in about half an hour.”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最后每一小组选派2-3人表演对话。学是为了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小组合作的结果,一个个精彩的对话让我惊喜。这样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克服满堂讲、满堂灌。为学生自主、主动、协作发展提供时间保证。
事实证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不要老想着他们还小,而是要不断地给他们创造条件,给足时间和空间,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学生的将来,让我们大家都来做一回“偷懒”的英语老师吧。
有感于新教材 篇3
传统的观念中,“先进教师”的形象就是那灯光下,埋头批改学生作业的白发鬓鬓的老师。
就是那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仍然带着病痛,在那讲台上,拼命地讲,“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人民教师。终于有那么一天,“先进教师”声音哑了,身体不行了,学生也不行了。因为没有了老师,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学习了。经过十多年的初中教学,在献“声”教育事业后,我领悟到,一个学会“偷懒”的老师可以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下面谈谈我如何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运用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既“偷懒”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很多老师埋怨,“我们辛辛苦苦地批改作业,作业一发下去,学生连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
其实,我也经常“偷懒”地批改作业。经常是学生自己批改完,我再改,省了很多时间,又提高效率。比如:每周的综合练习,我先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再根据正确答案自己用红笔更正,不理解的适当做点记号。
在讲评课上,我采取小组记分制,即能提出问题的得5分,会解答问题的得10分。看着全班争先恐后地提问题、解决问题。没有一个学生会因为自己的不懂而害羞,更不会不懂装懂。看着一张张自信的小脸,我更坚信我的方法的正确性。当然,为了防止个别学生不按要求完成作业,我必须收上来,再批改,(其实是检查而已)这样一来,我节省了不少时间,学生也达到了做作业、批改作业的目的。
再如作文课,我经常是上半节写作文,下半节点评作文。敢于在全班面前主动举手朗读自己的作文的可以得20分,会说出作文优、缺点的,说出一点得5分。学生们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懂得了如何写好作文。回家再修改,隔天交上来的作文批改起来就不那么吃力。我们“偷懒”了,但同时我们的学生却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上,有很多老师经常讲得筋疲力尽,学生也听得稀里糊涂。真是“吃力不讨好”。
因为自己声音不行,所以我每次备课的重点是如何开展各种活动,突破每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尽量在用中学,学能用。比如在教学Go for it 六年级下册Unit 10 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Pizza 的图片和一些有关的配料,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便趁热打铁地问:“Would you like a pizza?”“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 ?”示范性地问了三位学生以后,我就要求各组同学做Group work :
SA: “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 ?”
SB: “I’d like a large pizza.”“I’d like mushrooms, tomatoes, and cheese .”
SC: “What size pizza would he/she like? What would he/she like on it ?”
SD: “He/She’d like a large pizza.”“He/She’d like mushrooms, tomatoes, and cheese .”
“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 ?”…
这样不到十五分钟,全班学生都能朗朗上口了,这种方法很适用于学新句型和生词,又能和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全班同学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帮助,在用中学习掌握。学生兴趣都很高。接着让学生听一段订购Pizza 的实况电话录音,记下订购的物品、订购人的电话号码和住址。记下工作人员常问的话语。最后让学生阅读 the newspaper ad for Pizza Express ,根据广告的内容,模仿电话录音,每一小组做一个打电话订购的对话。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What toppings are on the pizza?” “What size pizza would you like?”“What would you like on it?”“What kind of pizza would you like ?”“What other things would you like ?”“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Anything else?”“Do you like any drinks?”“Is that all?”“How much are they?” “What’s your phone number?”“What’s your address?”“We’ll deliver your things in about half an hour.”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最后每一小组选派2-3人表演对话。学是为了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小组合作的结果,一个个精彩的对话让我惊喜。这样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克服满堂讲、满堂灌。为学生自主、主动、协作发展提供时间保证。
事实证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不要老想着他们还小,而是要不断地给他们创造条件,给足时间和空间,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学生的将来,让我们大家都来做一回“偷懒”的英语老师吧。
有感于新教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