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1
[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们能学会吗?”
“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
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
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
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对于艺术字工具栏上各个图标的功能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个个瞪大眼睛,小手不停地操作着,变化着艺术字的形状、颜色,领悟着计算机神奇的功能,做出了一件件成功的,具有创意性的作品。
这次教学,学生始终处于在强烈的学习光趣中,不断探讨,不断创新,生动、形象的课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案例分析]
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信息技术是一门朝阳学科,它一兴起就在飞速地发展,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大胆改革,积极投身于教改中,具有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教师不再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互相学习,获取知识。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我投入一“石”,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千层浪”,使得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我鼓励学生“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因而引出了不同的学习结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用“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的现代教育理念组织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创新学习的精神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2
把课堂还给学生
---------------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
厦门一中 黄小娟
去年秋天,厦门地区和全国37个地区率先进入新课标新教材的实当中,面对新教材,面对课改的大气候,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教研组改变教学策略,调整工作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观念入手,做到五个转变:
变"教师为本"转而"以学生为本",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课堂上必须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变"师道尊严"转而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悟,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不将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而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将活动落实到位;变传统的"聚焦式"的教学转而为"立体型辐射型"的教学,课堂上注意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让学生生命的活力在涌动;变"知识传授"为目的转而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不将分数看作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2、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落实五个环节:我们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在导入 中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思维;在朗读中抓住一个"情"字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在课堂中抓住一个"疑"字来突破难点;在学生自读品味中抓住一个"悟"字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练习中抓住一个"精"字来强化提高。
我们采用"听音乐、猜谜语、读画片、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等方法来创设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迅速调动学生的感觉,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师生共同完成任务蓄势;我们采用"神入角色,心驻课文"的方法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冰心、当作亨特、当作盲孩子......去"亲临亲历","深入体会",大声地,动情地,陶醉地朗读,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采用"每人每课提三个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预习时提出三个问题,抄写在预习本上,在课堂上交流提问,让学生与书本零距离接触;我们采用"统一符号、圈点批注"的形式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品味语言时找出喜欢的字词句段,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我们采用 "小测、听写、抄词"的形式抓字词的落实,我们还"删繁(难)就简(活)"增加一些让学生"亲临亲历"、"感悟体验"、"引发兴趣"、"激活思维"的作业 ,让学生做有热情,做有乐趣,做有效用。如:学完《生命·生命》让学生进行幼小生命活动的观察,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小生命的活动过程 ;学习《紫藤萝瀑布》时,让学生用问家长、查书或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十年动乱"、"文革"、"极左思潮"、"宁要社会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词的含义,直接感知此文的写作背景;学习诗歌《理想》时,让学生查找有关理想与人生的故事。学生查到"瓦特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勾践灭吴"、"破釜沉舟"等故事,深入感受"人类有了理想,使世界不断想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的主旨;学习第三单元春夏秋冬和古代诗歌的课文,要求学生查找有关四季的成语、俗语、古诗,并为课文做画,课外查找剪贴描写四季景象的美文,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造句,将句子制成卡片张贴在板报上,并把这句话扩写成300字左右的描写性文章;学习《看云识天气》,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利用早读和放学时间观察云像的形态变化、色彩变化,推断天气的情况,每天预报天气;学习《绿色蝈蝈》时,布置学生饲、养一个小生物:小猫、小狗、小金鱼、小乌龟或者豆芽、水仙花......观察小动物的行为、动作、饮食情况、生活习性,观察植物的形态变化,颜色变化,每天写一段观察日记,一周后做观察报告;学习《诗两首》时,让学生写歌颂母爱,抒写真情的诗歌;学习童话、寓言,让学生编写童话、寓言故事;学习《化石吟》时,让学生写想象作文"我与хх(某一古生物生物)的故事";学习《月亮上的足迹》时,让全班同学写《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科幻故事接龙......
3、在"活动"两字做文章,开展综合性学习:
我们三个老师分工合作,每人集中精力准备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力求把活动课做精、做全、做好。我们抓住"活动"两字做文章,设置情境,创造氛围,开展竞赛,引导学法,归纳总结,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要求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动心,要五官并用,听说读写思做等六能并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走进四季》活动课,我们的操作过程是:
学生准备
结合第三单元"我与自然"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用十六开图画纸为课文内容画插图,并配上课文中的语句;课外收集查找有关描写四季景象的精彩文段,按不同季节分类抄在摘录本上;课外查找有关描写四季景象的古诗名句,理解并背诵下来;为喜欢的季节写一句赞语,(如: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云淡风轻,秋高气爽,是放风筝的好天气。)并将它制作成精美的卡片;
教师准备:
收集、归纳、整理学生收集的有关四季的精彩的诗、文和学生所画的课本插图,将其制作成课件,力求图文并茂,充满诗情画意;为学生的课本插图评奖,并制作成版报张贴展示;恰当布置教室,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设立一块"走进四季"的版面,略作修饰,让学生为喜欢的季节写一句赞语制成精美的卡片,贴在"走进四季"的版面上;将学生按所喜欢的季节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进行背诗比赛,形成竞赛的氛围,激活活动的场面;
我们将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设计成竞赛式的,活动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1)、观画背文,感悟四季。教师用课件一一展示学生为课文所画的"春笛"等10幅插图,学生用举手抢答的形式背诵课文,为同学们所画的插图配上课文中的原文语句。
(2)、读文品意,鉴别四季。教师用幻灯打出学生收集的精彩文段,并下发书面文字,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判定文段所属季节,为文段加上适当的标题。要求标题中尽量包含季节的名称,如"夏日的海滨"、"春到人间"、"秋日情怀"、"冬之神韵"等。
(3)、背诵名句,描绘四季。老师要求学生男女生对垒背诵描绘春夏秋冬的名句,古诗、现代、外国抒情诗都可以。
(4)、快速造句,赞美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请用"我最喜欢......,因为.....
把课堂还给学生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