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通用2篇)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篇1
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预设:
一、茎的结构
1、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图片),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匍匐茎、缠绕茎、直立茎、攀援茎(卷须)
2、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幻灯)
放大镜观察,分为三层:树皮、木质部、髓
用针扎一下,感受一下:
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质地较软的是树皮和髓在木质部和树皮之间有一层韧皮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茎的结构
㈠树皮
①树皮的外侧主要起保护作用;
②内侧部分叫做韧皮部,其中有筛管,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属于输导组织。
③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在茎的树皮中自上而下的运输。
㈡形成层
由几层细胞构成,中间的一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所以茎才能逐年加粗。小麦等一些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
㈢木质部
①导管: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属于输导组织;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运输。
②木纤维: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㈣髓
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2、实验与读图观察:你能从植物的年轮中知道些什么?
教师导言:数一数年轮,判断该植物的茎生长了多少年?其中,哪一年生长较快些?当时的气候怎样?哪年的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宜植物生长?有没有连续几年的气候特别干旱或湿润的情况?年轮上的“斑点”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附件(文字材料)年轮--一部植物的“历史书”
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
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
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第2课时
二、水份、无机盐的输送
实验: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展示)
剪取一段木本植物的枝条,把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过一段时间,当看到叶脉微红以后,把这段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看一看枝条的______(填“木质部”或“韧皮部”)被染红了。
解析: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因此,木质部会变红。
实验结论:水份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向枝端运输。
三、有机物的运输
思考:1、如果用细铁丝缠紧小树,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伤害吗?为什么?生活中你见过这种现象吗?
实验:树皮环割
对照实验,一根茎作环割处理,另一根不作处理。
现象:在处理过的茎上方会分泌汁液,而在未作处理的根部产生较多的不定根。
实验结论:有机物在茎的筛管中是自上而下地运输。
事例解释:
①割橡胶(实际上就是切割了筛管,让“有机物”流出来的过程。)
②右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果将枝条两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
⑴伤口的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⑵这两个果实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
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
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那里
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
是形成了瘤状物。所以,a处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能继续长大,b处的果实得不到营养物质,将逐渐萎缩、变小。
学生活动:讨论①俗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课堂讨论:②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哪里来的?
本节实验说明:
1、在“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实验中,要将枝端削成平整的斜面,是希望导管切口截面积大一些,从而有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放在阳光下照射”的目的是为叶的蒸腾作用创造条件,蒸腾作用可产生“蒸腾拉力”,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在“有机物”的运输实验中,选取柳枝,在培养“环割”后的植株培养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不能超过环割处下端,否则会使“环割”处愈伤组织产生不定根,干扰实验效果。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篇2
第4节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教学目标 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
教 学 预 设
【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那么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茎的结构吧。
一、茎的结构
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
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如黄瓜、南瓜、丝瓜等。
缠绕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2、茎的结构: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烧瓶较易剥下来。
木质部: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只有2-3层,能不断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说明:水稻、小麦竹等植物都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加粗生长。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中,具有形成层。所以茎能加粗。
韧皮部:筛管:输导有机物。
树皮:具有保护作用。
【思考】1、如果铁丝缠绕小树,至少会影响茎中有机物的运输。树干会加粗,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生长。
2、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茎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韧性。
【学生实验】观察木质部的结构
【读图】年轮
1、数一数年轮,判断该植物的茎生长了多少年?其中,哪年生长比较快些?当时的气候怎样?哪年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宜植物生长?有没有连续几年的气候特别干旱或特别湿润?年轮上的“斑点”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
【引入】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运输的,茎是如何把它们运输到其它部位的呢?
【实验】观察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实验说明:要把枝条削成平整的斜面,是希望导管切口横截面积大一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放在阳光下照射,是为叶的蒸腾作用创造条件,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实验现象:木质部的中央变成了红色。纵切枝条,看到红色越往上颜色越浅。
实验结论:说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在茎中央的导管,且一般是自下而上进行的。
三、有机物的运输
【引入】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了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有机物在茎中是作用运输的呢?
【实验】观察有机物的运输
实验说明:⑴选取柳枝,是因为它容易在水中长出不定根,且它的外树皮特别容易进行“环割”处理。
⑵实使用土壤浸出液,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供植物生长需要。
⑶在培养过程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不能超过环割处的下端,否则也会使环割处愈伤组织产生不定根,干扰实验效果。
⑷“放在阳光下培养”使希望柳枝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实验现象:⑴未经环割处理的柳枝,不定根生长状况良好。而经过环割处理的不定根生长状况较差。
⑵在切口的上方,可以看到一些愈合组织,有机物积累在那里。
实验结论: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解释】割橡胶:橡胶乳胶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是在筛管中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橡胶,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有机物流出来而已。
【小结】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