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功了》专家点评
《我们成功了》专家点评(通用16篇)
《我们成功了》专家点评 篇1
黑龙江省密山市教师进修学校 李丽君
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焦点。由密山市逸夫小学房雅杰老师执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我们成功了》一课的教学案例,将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人文熏陶和谐地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在操作层面上,用具体的案例诠释了对这一焦点问题的理解,为我们贯彻新理念、实施新课标、走进新课程带来了诸多的思考和启示。
1、师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把握决定了课的高度。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语言是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而语言又是思想的定型。《我们成功了》一课,作者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记录下了我国申奥成功这一历史重要时刻。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浸泡着作者浓浓的爱国情。透过语言,感受思想;学习语言,理解深意;品评语言,受到震撼。教师正是抓住了语文教学这一本质特征,将学习作品语言的规范性,接受作者思维的严密性,统一在文章内涵的价值取向上。教师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了语言,走进了文本。从而感受到了时代脉搏,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自始至终唱响在课堂。应当说,这样的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样的语言训练,在爱国主义激情的熏陶下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2、师对文本的先行研究开掘了课的深度。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本节教学案例中,教师首先注重对文本资源——教材的精心开发。
(1)精选语言训练点。
本案例中的三个语言训练点,分属三个语言训练层次:即词语“几十万”;句式“人如海,歌如潮”;句群“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教师每一个层面的重敲,都是在为低年级学生打牢阅读基础而服务的。
(2)营建了层递性的语言训练序列。
语言训练最忌的是无目的、无序列的零敲碎击的散打。本案例中,教师通过精心揣摩,为学生的语言学习预设营建了一条层递性的训练序列,即:理解词汇(几十万)——品析经典句式(人如海,歌如潮)——锤炼思维(体会三个口号之间的语序)。三个语言训练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而搭建了一个梯形的科学训练链条。
其次,教师为了丰富文本的内涵,适时引入了活水资源——音像资料。申奥成功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不是做为案例中的花边点缀而加入,它做为课文人文情感内涵的延展,使边塞乡镇7、8岁孩童对申奥成功的特定场景有了深切的感受。课堂教学的容量加大了,祖国内涵丰满了,语言感受到位了,人文熏陶入境了。
教师对文本先行研究这一教学策略启示我们:教师如何开发教学资源。这体验之中包含着思维,一种渗透着个人情感的思维;也包含着思想,一种用独特的途径和方法触摸到的思想。教师,只有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有了自己对教材个性化的判断和思考,阅读教学才会充满了激情和创作。教学中才能慧眼独具,发现生机。
3、师个性化教学提升了课的效度。
弘扬以人为本的个性,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本教学案例中,教师以全新的姿态,探索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新路。勇于借助人文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整合。这里有教师对语言训练点的重点敲击;这里有教师以思维为原点的层层拉练;这里有孩童们思维神动的全员参与。这里还有教师出情、出理、出趣的激情感染。教师在融入了个人智慧的课堂教学中,在开放式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地将教学目标 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将传授的新知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语言训练落地生根,步步为营;使人文情感的熏陶多一分则太活;少一分则太死。教学做到收放自如,取舍得当。
此教学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具有严谨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艺,方能给学生一根含金量足的金手杖。教师只有在不断“破”的同时,扬起“立”的大旗。才能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教学的荒芜,接近创新教育的本质。
《我们成功了》专家点评 篇2
《我们成功了》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10个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激动、欢乐的、自豪的心情。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10个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激动、欢乐的、自豪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教学方法: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读中感悟。
课型: 新授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2008年的奥运会刚刚在北京落下帷幕,关于奥运会你知道哪些?(生充分谈并交流搜集的图片),你知道今年的奥运会是哪一年申办成功的吗?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感人的场景里,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课题:北京成功了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多读几遍。
3、学生互查生字。
4、教师检查生字
(识记生字的字形,有的可结合旧字认识新字,转、专、砖——传,军——挥,锣——萝,陆——击,用——拥,包——抱,目——泪,杨——扬)
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以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5、指导朗读重点句中进巩固生字。
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第……”一句,都包含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读流利。
6、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7、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师:生字学得好,课文读得棒,相信咱们写字也会一样棒!写好字的五秘诀是------(生:看、描、写、评、改!)教师并板书。 1、出示本课生字。
师:有三个顽皮的生字宝宝既是我们会认的,也是我们要写的。
仔细观察它们的模样,你要提醒小伙伴什么呢?
2、教师展示:拥、抱、扬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共同点(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重点指导“扬”的笔顺及右半部分的写法。
4、教师范写,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在四人小组里相互评价: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给写得特别漂亮的字作上星星,同时还要指出还有哪个字没有写漂亮。
7、学生再仔细修改。
四、课堂小结
今节课,我们认识14个字,会写了“拥、抱、扬”,并且读通了课文,非常了不起,表扬表扬自己吧!
板书设计: 我们成功了
拥、抱、扬
看、描、写、评、改
《我们成功了》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识生词
喜讯 传来 不约而同 聚集 挥舞 锣鼓 欢呼 击掌 拥抱 泪水 奥林匹克 飘扬
2、指名接读课文。
二、入境悟情,读中品味: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中华世纪坛为什么人如海,歌如潮?
文中关键的词 :不约而同
文中关键的句: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
预设师生双边活动:
(一)指导朗读“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想象此时的情景。
(二)学生边读边画出表示“人如海,歌如潮”的句子。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预设:
1、第一节
(1)师激情引导:小朋友们,中国北京经过激烈的竞争,终于获得了成功,你心里怎么想?是呀!多高兴、多自豪呀!
(2)指名朗读第一节,“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是什么意思?
(3)生再读,师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第二节
师:小朋友们,这么高兴的事,你想怎么庆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接着,我们来看看广场的人们是怎样欢庆的吧!
(1) 从画面上看,几十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挥舞着。瞧!高呼着,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
(让学生从画面上理解“聚集”了几十万群众,体会狂欢的场面。让学生做做挥舞的动作。)
(2)引导学生:你能把刚才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其中“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这三句高呼。可让学生用比赛形式来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更激动。)3、第三节
(1)让学生看看中华世纪坛前,谁来到了人们的中间,让学生体会国家领导人也来到人民中间参加欢庆活动。知道这是一件多么伟大、自豪的事。
(2)让学生把这些体会通过感情朗读,读出来。
指名读,评议。学生同桌互相读读,评评、议议,并加上动作读一读。做做相互击掌、相互拥抱的动作。
4、第四节
最后一节,让学生说说进一步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对奥林匹克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奥林匹克运动,将奥林匹克旗帜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5、小结:
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当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 40万北京群众不约而同地来到广场,欢庆申奥成功。经过长久的期盼,浓缩千年沧桑的中华世纪坛,再次留载了中国民族史册上光辉一页。这个美好的夜晚将在无数中国人心中定格。今夜属于北京,今夜属于中国。
6、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创新学习
说说你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欣赏
1、读一读
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
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
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2、抄一抄。
五、写字指导:
1、复习写好字的方法:看、描、写、评、改
2、出示所写生字。
提醒学生注意:
1) 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2)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3)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4)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5)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6) 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
3、教师范写,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我们成功了
不约而同
人如海,歌如潮
《我们成功了》专家点评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们成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提升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及民族自豪感。《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自豪的心情和欢乐的场面,表达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学为主体的新理念,(1)、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心情。(3)重视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引入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语言,学得语言。
3、重、难点:
a、巩固识字
b、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心情。
c、增强学生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教学准备:因为教学需要我借用了多媒体课件、生字卡来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本班学情,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它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的纽带。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尽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如:在阅读教学中,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读课文。通过充分的有层次的朗读,使学生渐渐入情入境,读出感情。在小组合作读的过程中,由于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点燃了他们富有灵性的思维火花。在读中逐渐领会文中蕴涵的浓浓的爱国热情。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巩固字词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由于认字量大,学生认过的字必须及时的复习巩固,并不断的巩固。因为低年级学生好表现,好胜心比较强,所以我采用了抢读、赛读、开火车读、选词说话等巩固字词的方式。 让学生不仅会读、会写还要学会运用。
(二)朗读感悟,引发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确实,学生年龄小,很难把握人物的心理动态,老师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那么,如何使学生投入角色,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呢?
于是在这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在初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简介申奥背景,让学生明白,申奥的成功不仅证明了我国正日益强大,申奥成功也会为我国以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知道“北京申奥成功”对我国有着深远的意义。
(播放录像)单凭课文中的描述是抽像的,但北京申奥成功的实况录像却将孩子们带入了2001年7月13日那个不眠之夜。让他们亲眼目睹全国人民的欢呼,切身感受所有华人的激动和自豪。由此激发出孩子们心底深深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指导学生逐段的抓住提示性的语言去朗读,如第一自然段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约而同”的意思,从中体会: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所有的中国人都满怀激动、满怀喜悦,纷纷涌向街头,想要庆祝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抓住描写人多的语句,如:“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几十万人” “人如海,歌如潮”这些句子 ,理解并体会全国人民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激动。抓住人们表达喜悦的方式,如“人们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遍一遍高呼‘我们成功 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这几句,体会每个人都为北京申奥成功而欢呼,为祖国越发强大而自豪的感情。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读课文。如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加动作读,表演读等等。每次读完后,老师都会及时的点评反馈。通过充分的有层次的朗读,学生渐渐入情入境,他们逐渐的读出人们为申奥成功而激动,为祖国强大而骄傲,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学生逐渐的读熟,读出感情,甚至能够熟读成诵。特别是在小组合作读的过程中,由于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所以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学会感悟课文内容,学会在读中体会领会文中蕴涵的爱国热情。
(三)再创情境,升华情感
对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再次回到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感受全国人民用不同的方式尽情地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从而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带着骄傲,带着自豪向全世界人民宣告“我们成功了”,师生一起以饱满的激情朗读课文。
(四)学习采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发展、飞越、撞击。在这时我设计了一个模拟采访活动。师先采访学生:再过两年,北京将迎来奥运会,请问同学,作为新时期的少先队员,我们能为奥运做些什么?然后 再由学生担任小记者进行采访。采访活动不仅重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重视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四)总结:
最后在大家深情的祝愿中结束本课学习:“让我们祝福北京,更加美丽富饶;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强大”。
《我们成功了》专家点评 篇4
一、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1课《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所引发的关于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专题探究性学习。网络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体育、地理、环保、社会等方面的学科知识。
二、学习内容概述
在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小组协作利用专题网站进行关于奥运历史、北京申奥、北京环境、奥运场馆和奥运对北京的影响等方面文章的阅读,解决想要了解的问题,完成学习报告。
三、学习成果
·通过上网阅读,解答了北京为什么要申奥,申奥为什么能成功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完成学习报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信息搜集、处理和加工能力;
·通过在bbs上发帖表达对北京2008的祝愿,进行具有创意的工作;
·通过在学习平台上进行小组协作的形成性评价,培养了自我评价能力。
四、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 激发情感
1.北京申奥成功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喜悦、骄傲、激动、兴奋)
2.交流自主学习笔记,包括自己在课文摘录的好词佳句。
3.学生自主提问:谈谈自己还想了解哪些关于北京和奥运的知识。
4.组内讨论问题,解决不了的发布在bbs讨论区,并说说这节课打算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小组讨论、上网阅读、询问老师等等。)
(二) 小组协作 专题探究式学习
准备阶段
1.了解主题网站的大致内容
教师把“北京-奥运”专题网站的主要栏目介绍给学生,以便学生确定阅读研究的内容。
2.指导学习报告的填写方法。
3.学习评价标准,来指导完成学习报告。
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了具体的指导,学生学习时做过程评价会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协作学习
1.学生利用主题网站中丰富资源进行主题探究式学习,摘录关键词、句、段或图片,打出自己的观点或学习感受来完成网站中的研究报告。
2. 教师深入学习小组个别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
3.完成学习报告的小组互相观摩学习并修改完善小组的学习报告。
交流汇报
1.同学推荐小组汇报学习报告。(汇报学习者、研究的问题、研究方式、研究成果和自我评价表,说说加星或减星的理由。)
2.全班评议 教师总结
3.未汇报的组把研究成果回复到bbs讨论区的问题下。
总结升华欣赏网站上的申奥短片,在bbs上留下自己的希望和对北京的祝愿。
课后延伸
把自己通过“奥运网络主题研究”所了解到的知识做成演示文稿发布在网上。
五、所需材料及资源
因为网上现有的关于申奥的主题网站内容少而杂,不适合小学生学习,所以我制作了一个专题学习网站。网站不但有2001年申奥的回顾,还有相关的奥运历史知识、北京地理环境以及2008年奥运的筹备情况的介绍,板块明确,内容丰富,有利于小学生搜集信息。其中资料文章语言浅显,图文并茂,方便学生整理信息;网站设有研究报告专栏,其中的评价标准指导性强,能帮助学生加工信息。
六、评价方法或工具
学习报告
学习者名单
我们的问题
探究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
新问题
评价
1.我们小组的每位同学都积极的参加学习。 ( )
2.我们能用多种方法研究问题。 ( )
3.我们愿意把学习结果汇报给大家。 ( )
4.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并打算继续探究。 ( )
5.我们想把学习成果做成演示文稿发布在网上。 ( )
本评价旨在指导学生小组协作进行问题研究,注重学生学习时的过程和情感态度。
七 活动实施过程
1.自主朗读 感悟文意(略)
2.自主提问 协作答疑
同学一:我的问题是:奥运会有哪些项目?
同学二:我的问题是:北京人为奥运会作了哪些准备?
同学三: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用绿色北京迎接奥运会?
同学四:我的问题是:北京是怎样迎接奥运的?
同学五:我的问题是:北京为什么要办奥运?
同学六:我的问题是:北京人是怎样看待奥运的?
……
老师:可是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一节课解决不了,怎么办?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讨论学习,来
听听你们小组的同学是怎么想的、看的,组里解决不了的组长把问题发到南小论坛上。行吗?现在开始讨论学习吧。
小组讨论学习。
老师: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小组都发布了哪些问题。哦,这么多
问题一:古代奥运会是什么样的?
问题二:北京人是怎样看待奥运会的?
问题三:北京为什么要申办奥运会?老师:你们的问题有研究价值。
问题四:奥委会的主席是谁?
问题五:北京现在的环境是怎样?
……
老师: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平常用什么办法解决?
同学一:小组讨论、
同学二:上网查询
同学三:问老师、
同学四:看课文、
同学五:问同学。
老师:在这老师给大家设计了专题学习网站和一个学习报告。网站里有很多文章、图片和视频资料能帮
助同学研究问题;学习报告跟我们平时所填写的内容差不多:首先,填写学习者的学习名单、你们小组的人员姓名,我们的问题就是你们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方法,那么多的研究方法是否适合我们这节课的方法来填写,最后,通过你的研究方法,用你的研究方法研究到了什么,把你的研究结果写在这里。在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问题。
评价表可以帮助同学们来完成这张报告。
3.组间推荐 展示成果(略)
4.创设情境 写话抒情(略)
《我们成功了》专家点评 篇5
今天教学《我们成功了》这一课,意外不断,感慨颇多。
片断一:在揭题部分,我从题眼“成功”一词着手切入
师:生活中你做成功过什么事情?
生1:《难忘的一天》这篇课文很长,我背了好多次都背不掉,后来妈妈教我一个好方法,就是一段一段背,后来真的就背掉了,我觉得自己成功了。
生2:上次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我觉得自己成功了。
生3:上星期我们班得了流动红旗,我觉得我们成功了。
师:说得好,前面两位小朋友讲的是个人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功,而你说的却是我们二(4)班小朋友共同努力才取得的成功,真了不起!在广播上宣读我们班为文明班的那一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3:我们很激动。
生4:我们高兴地叫起来:“耶!”
师:有一件事情是我们中国几亿人共同努力而取得的成功,那会是什么事呢?
生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师:是的,奥运会举办很成功,可你知道吗,1993年的时候中国仅以一票之差失去了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2001年7月13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那是个怎样的不眠之夜啊!让我们再用心感受一下。
随即播放喜讯传来时人们狂欢的录像。
片段二:理解“人如海,歌如潮”
师:“人如海”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1:感受到人很多。
生2:课文第二段中讲“几十万群众涌上街头”,说明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
师: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生3:大家听到这个喜讯都不约而同地冲出家门,来到广场上庆祝。
师:是啊,这对中国人来说的确是个喜讯。那么这么多人在广场上会怎样庆贺呢?
生4:大家会一起欢呼:我们成功啦!我们胜利啦!
生5:大家会高喊:我们成功了!中国万岁!
师:如果你也在人群中,你会做什么?
生6:我会挥动国旗跑起来。
生7:我会唱起歌跳起舞。
师:在这么激动的时刻你会唱什么歌呢?
生齐声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师:歌声真响亮,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是形容这个场面的,那一句呢?
生
《我们成功了》专家点评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