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 篇1
整合篇目:人教版第五册《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
整合主题:正确看待人和事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认读“骄傲、傲慢、兴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生字卡片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陶罐和铁罐》
(一)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贴图)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思考:这两个罐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指导朗读描写铁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铁罐很骄傲的句子读,抓住“傲慢、懦弱、轻蔑、恼怒”这引起词体会。
②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联的句子。
③多种形式朗读。
2、指导朗读描写陶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能看出陶罐谦虚和善的句子读。
②根据学生所说的相机指导朗读相关段落。
3、多种形式读对话并评议。
4、看两者结局
①多年以后,这个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结局怎样呢?
②默读课文后半部分。
③指名答并板书:古董 氧化
(四)我想说
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
(五)小结
二、学习《狮子和鹿》
(一)学习课文
1、贴图。
2、播放课件。
3、问:你知道小鹿发出了一句什么感慨吗?
4、相机板书:美丽(送命) 难看(逃生)
5、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找相关的句子读读)
6、多种形式读。
(二)我想说
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
三、拓展
你学完这两篇寓言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能讲讲自己身上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吗?
四、师总结
五、练笔
我们共同改写《陶罐和铁罐》 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叫《铁罐与陶罐》。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狮子和鹿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 篇2
执教 成都市实验小学 李红
一、教学准备
全班54名学生分成9个小组,老师准备小黑板用于展示思考题。 二、 教学过程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学习的课文是什么呢?
生:《陶罐和铁罐》。
师:非常好。请翻开课本第132页。(板书)陶罐和铁罐
生:(翻书,小声读)陶罐和铁罐。
师:一齐来读读课题,仔细看看,课题中有个什么标记?
生:(齐读)陶罐和铁罐。
师:课题中有什么?
生:小“★”号。
师:说明┅┅
生:这是篇自读课文。
师:很好。学习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谁能告诉老师,咱们应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23课?
生:(学生举手)结合课后思考题学习。
师:(点头示意回答正确,对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一齐大声说。
生:结合课后思考题学习。
师:真能干!(出示展示思考题的小黑板,分别请三位孩子读思考题)
下面,老师想请三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读一下这三道题。谁最勇敢,先来试试?
(学生纷纷举手)
师:请你。
生:第一题是这样的:⑴铁罐是怎样悉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师:很流畅,请坐。下一位?你来。
生:我来给大家读⑵题: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真棒,声音响亮,一会儿学习时认真思考,最后一题谁来?好,你来吧!
生:⑶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师:请坐。孩子们明确了3道思考题。下面就用5分钟时间自己快速小声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开始吧!
(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巡视,辅助学习)
师:老师发现,孩子们在学习时都很认真,现在就请孩子们对这些问题做个小汇报。
(手指黑板)
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生:我理解“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铁罐是这样奚落陶罐的:它说陶罐是懦弱的东西,问陶罐敢不敢碰它,还恼怒地叫到“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我给大家读一读(略带语气)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歉虚的陶罐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第六自然段:“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说得真好,读得也很棒!大家鼓励他。
(自由发言)
生:我要补充ⅹⅹ的意见。“奚落”也会使人难堪。另外在第8自然段铁罐也在奚落陶罐。我也给大家读一读。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生鼓掌)
师:孩子们都说得很好,现在,就请大家同桌的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铁罐奚落陶罐这部分。一会儿我们来看看谁读得最好!
(学生兴致勃勃,声情并貌)
师:好了,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生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②:“不敢,铁罐兄弟。”
生①:“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②:“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生①:“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生②:“何必这样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①:“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厉害,我们的师:哦,铁罐真陶罐呢?
生:它很歉虚。我给大家读一读:“不敢,铁罐兄弟!”
生:很友善。我也来读读:“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讲道理,自尊心很强。因为它在说盛东西方面并不比铁罐差。
生:铁罐傲慢,看不起别人,我不喜欢它。陶罐友好、温柔,我喜欢它。
师:孩子们说得都很好。那么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仔细动脑筋,先用一根线将语言穿起来,再举手告诉大家。
生:因为它只看到自己长处。
生:我补充,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长处。
生:它认为陶罐容易碎。
生:它觉得自己很厉害,可以碰坏陶罐。
师:哦!带着这样一种偏面心态,铁罐如此傲慢,但事隔多年以后,两只罐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师:(板书)陶罐 铁罐 埋在地下多年以后
生: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铁罐氧化不见了。
师:谁知道什么叫“氧化”?
生:是铁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师:真能干!
生:多年以后,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美丽,而铁罐却因为化学反应消失了。
生:老师,我觉得这部分也可看出陶罐可爱,友善,心胸开阔!
师:说说看。
生:当人们把陶罐掘出来欣赏它,夸奖它时,它却想到了身边的铁罐兄弟,让人们赶快把它也掘出来。我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胱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师:读得真好,分析得也很棒!以前铁罐看不起陶罐,还经常奚落陶罐,但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
师:(板书)完好如初 氧化不存在
生:小声说:“完好如初,氧化。”
师:很多年以前,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发生了这种有趣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孩子们在仔细学习,分角色朗读之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生: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象铁罐那样骄傲,只看到自己的优点。
生:我们要学习陶罐宽大的心胸,团结友爱。
生:要关心别人,讲道理。
生:要看到别人长处,正视自己短处。
师:短短的一则寓言,孩子们体会到了这么多,真能干!正如孩子们所说:我们应该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板书):要看到别人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师:刚才老师听了孩子们有感情的句、段精彩片断朗读,现在咱们来对全文分角色朗读。
愿意扮演铁罐的同学请举手。(孩子举手)
愿意扮演陶罐的同学请起立。(孩子起立)
那么,剩下的同学就和老师一起读叙述部分。
〖开始朗读。〗
师:孩子们读得真棒!自己鼓励!下课。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图片:展示陶罐和铁罐,引出课题
②板书课题,读题。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
②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③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b.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19陶罐和铁罐
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童话故事?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出示陶罐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陶罐。(出示铁罐)这又是什么呢?板书铁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富有情趣的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看课题质疑
师: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陶罐,美观漂亮,不生锈,保存时间长,但不结实,易碎;铁罐结实而有用,但易生锈毁坏。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国王御厨里,看看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设计意图:看课题质疑,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同学们打开书第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并在好词好句的下面划横线,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字词。
谁来读一读你在书中画出的词语?看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出示词语卡片)谁愿意读一读呢?指名读词语,其余学生跟读。
师:同学都用心去读课文,你们读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了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对话。】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师: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课文,下面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课文,看看陶罐和铁罐进行了几次对话,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是什么态度。
陶罐和铁罐进行了几次对话?(3次。)铁罐是什么态度?(板书:傲慢轻蔑恼怒愤怒)陶罐是什么态度?(板书:谦虚友善宽容大度)
通过对话把陶罐和铁罐的个性鲜明的显露出来。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一读,读陶罐的话时用什么样的语气?(生:用温和的语气。)表现出陶罐的什么特点?(谦虚、友善)
读铁罐的话时用什么样的语气?(生:用尖酸刻薄的语气)表现出铁罐的什么特点?(傲慢)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课件出示对话。
3、铁罐为什么瞧不起陶罐?(生:铁罐认为自己坚固。)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它们时,陶罐是什么样子?(生:陶罐变得很有价值)(板书:光洁朴素美观成为文物)铁罐呢?(生:铁罐却无踪无影。)(板书:无影无踪化为绣土)
3、故事学完了。你们觉得有趣吗?
师: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对吗?
4、说说你对陶罐和铁罐的看法。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思想和心灵的交流。】
四、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各有所长正确对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3、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照自己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相处的相处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感受生命的价值,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铁罐:傲慢轻蔑恼怒愤怒无影无踪化为锈土
陶罐:谦虚友善宽容大度光洁朴素成为文物
各有所长正确对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因此,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课文,从文章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这样教学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题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带着表情用不同的语气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会更有感染力,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 篇5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习”的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