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

2024-06-051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通用13篇)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 篇1

  前不久,笔者在全国名师语文新课程观摩研讨会上,又一次欣赏了 靳家彦 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全新的教学理念,倾倒了全场千余名与会者。征得 靳 老师本人同意,现将我们整理的课堂实录发表,以飨读者。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 文 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 向全场 老师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 文 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 文 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 “ 罐 ” 字的笔顺、笔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查字典,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 “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 ,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 “ 奚落 ” )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 “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 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 “ 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 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 “ 懦弱 ” 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 “ 懦弱 ” 音、形、义,纠正学生把 “ 懦 ” 读为 “ 儒 ” 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 “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 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 何必这样说呢? ” 陶罐说, “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

  “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 铁罐说, “ 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

  (师生互动,共读对话,时而生读,时而师读,时而分角色读,时而议读,把这一段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听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频频。)

  生:老师,我觉得第一句 “ 何必这样说呢? ” 标点用得不对。这一句既不是疑问句,也不是反问句,读起来觉得是不赞成对方的话,不必这样说的意思,不含问意,我建议修改一下,把问号改成叹号或句号都可以,而且这一段叹号用得也太多了,干脆用句号吧!

  师:大家觉得怎样?

  (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生: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这句话用问号是不对的,你越读越觉得它不对。

  师:同学们一旦把书读进去,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这是真正用心在读书,就这样读。(教师没有当裁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陶罐和铁罐》这寓言故事,多像一场两幕的小话剧。你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能做到吗?

  生:(兴高采烈)能 -- 。

  (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 “ 古代 ”“ 现代 ” 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师: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台词要熟记,课文中的对话和人物动作、神态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创造机会。

  (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表达流畅、风趣。)

  生:(争先恐后,要求再演。)     (第一课时结束)

  师:我们继续上课。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生: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

  生: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

  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说得并不错。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欢它。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师: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 “ 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 ” 铁罐回答: “ 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师:请停笔。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生:《大海和小溪》。

  生:《手机与BP机》。

  生:《墨水和钢笔》。

  生:《鲜花和绿叶》。

  生:《鹦鹉和老鼠的故事》。

  生:《兵马俑和航天飞船》。

  生:《大树和小草》。

  生:《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生:《黑猫和白猫》

  ……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他创作的寓言故事《黑猫和白猫》。

  生:(读)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猫,一只是白猫。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 “ 你敢和我比一比谁长得白吗? ” 白猫昂着头,喵喵地说。黑猫和霭地回答: “ 不敢,主人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 ” 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 “ 喵呜,住嘴!你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 ” 黑猫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天黑了,一只偷粮的小老鼠鬼鬼崇崇地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老鼠 “ 嗖 ” 的一下蹿到了墙角。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还真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呢?

  师:完了吗?

  生:完了。

  师:我给你一点提示,你继续编下去。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 ……

  生:(接下去编)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 “ 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 ” 老奶奶笑着告诉我: “ 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 ( 全场 老师大笑,热烈鼓掌。)

  师:篇末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生:老师,我读读我写的这篇可以吗?

  师:可以,题目是什么?

  生:《梅花和雪花》。

  生:(读)美丽的小花园里,种着几株梅花。梅花不畏严寒,静静地开放,飘过阵阵幽香。下雪了,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那么洁白,那么可爱。梅花看了看,傲慢地问雪花: “ 你有我香吗? ” 雪花也不服气,讥笑梅花: “ 等到你变得像我一样洁白再和我说话吧! ” 这时,走过来一只大狗熊 ……

  师:停!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出来个大狗熊呢?改成 “ 这时,一位诗人踏雪寻梅而来 ……”

  生:这时,一位诗人路过这里,听到他们的对话,停了下来,对梅花说: “ 你有雪花白吗? ” 梅花说: “ 不如她白。 ” 诗人又对雪花说: “ 你有梅花香吗? ” 雪花说: “ 没有她香。 ” 诗人说: “ 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耻笑别人。 ”

  师:结尾不太好,我建议你用这首诗结尾,你看好不好?

  师:(板书)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听课教师热烈鼓掌)

  (第二课时结束)

  赏析

  靳 老师的这堂示范课,通过 “ 读、演、改、编 ” 四个板块,充分体现了 “ 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 ” 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 靳 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理当进行的语言训练,完全没有那种虚浮空泛的花拳绣腿。百般花样,突出一个 “ 实 ” 字;课上师生心灵相通,情感互动,时时生成,处处出新,完全摆脱了那种呆读死记毫无生命气息,缺少人文关怀,把学生当成接受者的窠臼,突出一个 “ 活 ” 字;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思维的火花频频闪现,语言的吸纳、积累和运用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突出一个 “ 新 ” 字;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有机结合,使人耳目一新,突出一个 “ 创 ” 字。

  “ 互动、生成、扎实、创造 ” 是这堂示范课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也是我们走进新课程,实施新 “ 课标 ” 近三年来实践成果的生动呈现。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 篇2

  教材简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图例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朱敏江老师执教的是第一课时。

  一、 揭题

  师生互相问好

  1、师出示写有“陶罐”一词的图片,生读词语。

  师:陶罐是用土烧制而成的,你家里有像这一类的东西吗?

  生1:碗。

  生2:烟灰缸。

  师:这类东西——

  生:容易破。

  2、师出示写有“铁罐”一词的图片,生读词语

  师:说说铁罐。

  生:铁罐是用铁制成的,不容易破。

  师:在古时候铁是很贵重的。

  3、提出问题,引入课文:师板书“和”后:陶罐和铁罐之间有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读课文时要注意:读准拼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

  2、检查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幻灯出示词语:奚落、傲慢、轻蔑、恼怒、谦虚、争辩、懦弱、羞耻

  指名读——齐读

  3、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1:课文讲了铁罐看不起陶罐。

  生2:课文讲了铁罐很骄傲。师:这是你的感受。

  生3:课文讲了陶罐很谦虚。师:这是你的感受。

  师点拨:指生1,你只讲了一部分,谁能把它讲完整。

  生:铁罐看不起陶罐,结果是铁罐不在了,陶罐仍在。

  三、学习课文1-9节,感悟铁罐的骄傲、陶罐的谦虚。

  1、师:再读课文1-9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陶罐和铁罐?

  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

  生1:这是一个谦虚的陶罐。师板书:谦虚

  生2:这是一个骄傲的铁罐。师板书:骄傲

  3、品读感悟

  师:从那些地方感到铁罐的骄傲?

  幻灯出示句1: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指名一生读后,师问:你为什么读得那么用力?

  生:铁罐很傲慢。

  师再指名生3人——齐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铁罐很凶。

  师:你们看,陶罐称铁罐为——

  生:铁罐兄弟。

  师:而铁罐称陶罐为——

  生:陶罐子。

  师:是啊,陶罐称铁罐为“兄弟”,把他当作朋友,而铁罐却称陶罐为“陶罐子”,铁罐看不起陶罐。再读句子,感受铁罐的傲慢。

  生读句子。

  师:还有从那里看出铁罐的傲慢?

  幻灯出示句2: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回应句1,师:明知陶罐不敢,却偏要抓住它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

  生:嘲笑陶罐。

  师:抓住对方的弱点,来嘲笑对方,课文是哪一个词?

  生:奚落。

  师:如果你的陶罐,你会怎么争辩?

  幻灯出示句3: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学习多音字“盛”

  幻灯出示句4: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

  生齐读

  师:你怎么把小脸都读红了?

  (师问的学生没有回答)另一生:因为他很恼怒,所以把脸都读红了。

  师:恼怒的读一读。

  师指名一生读

  师:你没有恼怒。

  指名读

  师:你恼怒了,可语气却是心平气和的。

  指名读(学生笑了)

  师:同学们的笑声告诉你真的恼怒了。

  生齐读

  师:面对恼怒的铁罐,陶罐怎么面对?

  幻灯出示句5: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朗读,理解“和睦相处”,体会陶罐的友善

  幻灯出示句6: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4、分角色表演

  (1)师:如果小朋友们加上动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在中央一套播放,收视率一定(师竖起大拇指)很高,想不想去?

  生:想!

  师:先跟同桌练一练

  生练

  (2)指名两人上台展示(鼓励学生忘记了可以用上自己的词)

  四、写话

  1、幻灯出示:

  夸一夸:  

  劝一劝: 

  师:二选一,选自己感兴趣的一句写一写

  生埋头练写,师巡回指导

  2、交流

  3、引趣

  师:他们的故事完了吗?刚才你们演了电视剧的第一集,下面还有第二集,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

  五、布置作业:收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铃声已响,学生带着作业离开教室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 篇3

  《陶罐与铁罐》这个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宽容、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渐渐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陶罐与铁罐的心理变化。

  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奚落”这个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我设计成三个小板块,理解铁罐和陶罐的三次对话,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入手,让他们逐步了解陶罐与铁罐的语气,心理变化,并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品质,然后直奔文章的结局,了解他们的结局。让学生找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说说从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中我们又看到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陶罐和铁罐?”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陶罐与铁罐的`对话时容易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铁罐的朗读指导上,结果使得学生对陶罐的品质认识不够丰满。我教学设计,以认识铁罐和陶罐的品质入手,直截了当,不偏不倚,使学生对陶罐谦虚、宽容、善良、心中有他人等品质有了较深的认识,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取长补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机。至少,这样的教学我们就不能称之为“高效”了。我觉得教学过程中,预设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地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我以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探讨的问题。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 篇4

  整合篇目:人教版第五册《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

  整合主题:正确看待人和事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认读“骄傲、傲慢、兴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生字卡片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陶罐和铁罐》

  (一)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贴图)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思考:这两个罐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指导朗读描写铁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铁罐很骄傲的句子读,抓住“傲慢、懦弱、轻蔑、恼怒”这引起词体会。

  ②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联的句子。

  ③多种形式朗读。

  2、指导朗读描写陶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能看出陶罐谦虚和善的句子读。

  ②根据学生所说的相机指导朗读相关段落。

  3、多种形式读对话并评议。

  4、看两者结局

  ①多年以后,这个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结局怎样呢?

  ②默读课文后半部分。

  ③指名答并板书:古董   氧化

  (四)我想说

  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

  (五)小结

  二、学习《狮子和鹿》

  (一)学习课文

  1、贴图。

  2、播放课件。

  3、问:你知道小鹿发出了一句什么感慨吗?

  4、相机板书:美丽(送命)   难看(逃生)

  5、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找相关的句子读读)

  6、多种形式读。

  (二)我想说

  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

  三、拓展

  你学完这两篇寓言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能讲讲自己身上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吗?

  四、师总结

  五、练笔

  我们共同改写《陶罐和铁罐》 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叫《铁罐与陶罐》。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狮子和鹿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 篇5

  小学语文第七册其中一篇课外阅读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开门见山:讲台正中是公正人(老师),左边是陶罐的扮演者,右边是铁罐的扮演者,他们头上分别带着涂上彩色花纹的陶罐和铁罐的头饰

  (陶罐的神情是谦虚的,而铁罐表现出来的是一副骄傲的样子)。两旁坐着热情的观众。

  第一幕:铁罐奚落陶罐

  老师开场白: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你敢碰我吗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通用13篇)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 篇1  前不久,笔者在全国名师语文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