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诗歌五首》教案

2024-06-051

《诗歌五首》教案(通用2篇)

《诗歌五首》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3. 了解每位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4.理解每首诗歌和散曲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5.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3. 了解每位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4.理解每首诗歌和散曲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2.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方法:

  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多媒体  录音机

  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指导朗读五首诗词

  1.学生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轻声朗读五首诗词。

  2.以《次北固山下》为例,简介古诗朗读停顿的两种划分方

  法。

  (1)技音节划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口——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按意义单位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口——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小结: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现在读古诗一般采用按意义单位停顿的读法。

  3.教师范读五首诗词,或放录音。学生在书上画出停顿,注意读准字音。

  4. 指名朗读五首诗词,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正确停顿方面作具体指导。

  5.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词,要求字音、停顿正确。

  (二)研读《饮酒》

  1.导人语: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避山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是晋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自然朴素而韵味隽永。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他的《饮酒》诗。

  2.解题:《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3.咀嚼诗句:

  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学生质疑,师生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4.品味玩赏:

  (1)这首诗为什么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诵读,讨论解决)

  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大体相同而略有变化,偶句押韵,因而读来有缓有急,和谐悦耳。

  门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明确: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三)归结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板书)

  把握停顿,反复诵读。

  了解作者,知晓风格。

  咀嚼诗句,体会情感。

  品味玩赏,张扬个性。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饮酒》诗。

  2.诵读余下的4首诗词。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学习本课其余四首古诗词。

  (二)研读四首古诗词。

  1.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四首古诗词,然后指名让四位学生分别诵读,并说明如此诵读的理由。(两种朗读停顿皆可)。

  2.请四位学生介绍四首诗词的作者,引导学生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注意比较四首古诗词在体裁上的区别。(《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u《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七言绝句。《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乐府旧题诗。《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l)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小组讨论和质疑,解决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学自行说出诗句的大意,用师生合作补充的形式,完成对四首诗词内容的理解。

  (3)让学生归结四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适时点拨。

  (《次北固山下》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现了作者放眼的宽阔博大的胸襟,说成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博大的胸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雁门太守行》赞颂了戍边将土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4.引领学生品味四首古诗词。这四首诗词,堪称古诗词中的精品。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喜欢其中的哪些诗或哪些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审美诗歌的能力,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因此,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说得不尽合理之处,教师要以鼓励的口吻,适时指出。)

  (三)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

  2.背诵四首古诗词。

  课后反思

《诗歌五首》教案 篇2

  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示例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训练点

  1体味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情怀,获得艺术享受。

  2积累诗词名句,体会其含义,汲取语言营养,学些词曲知识。

  3背诵这五首诗。

  能力训练点

  培养诵读能力,欣赏能力,想象能力。

  美育训练点

  体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

  学法引导

  1熟读成诵。

  2仔细品味,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结合背景及诗人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深入理解。

  3对名句进行鉴赏分析。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了解诗歌特点,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解决办法:反复诵读,教师点播,师生共同分析欣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二课时学习《无题》、《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

《诗歌五首》教案

《诗歌五首》教案(通用2篇)《诗歌五首》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