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

2024-06-054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通用16篇)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 篇1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

  读这首诗的题目,我们能很自然地想起《识字5》中学过的“苍松”一词。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诗题切入,引导学生回忆“苍松”的形象,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与新知相关的信息,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充分准备。

  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一片明丽的色彩:皑皑白雪、点点翠绿点缀其间。“大雪”

  一词让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晶莹雪白的世界,“青”是那“雪白世界”中特有的颜色,是亮丽的、赏心悦目的颜色。教学“大雪压青松”这一句诗,可由“雪”、“松”的颜色着手,然后抓住“压”字,结合书上插图,引导学生体会雪之大之厚之重。教学“青松挺且直”这句时,可抓住“挺”、“直”两个字,让学生体会青松在大雪重压下依然“挺且直”。这里,教师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鹅毛大雪不住地下着,松树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可松树却一点也没被压弯,仍然笔直笔直的,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什么?让此景触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生发出对青松不畏严寒、无比坚强的敬佩之情。这里的安排既培养了学生对诗歌中美好情感的感悟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第一、二句诗所展现的青松不畏严寒、坚强挺拔的形象就能较好地贮存于学生头脑之中了。

  诗歌是以形象说话的,形象是诗歌主旨、情感的寄托处。“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两句作者将雪化后青松的美好形象留给读者思考。教学时,我们可抓住“高洁”一词,引导学生想象雪化后阳光普照,青松洁净苍翠的美好形象,并再次启发学生思考: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什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认识青松、喜爱青松。让他们通过吟诵再一次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画面,把自己当成青松,这样就可引发学生与作者更多的共鸣。

  《青松》教材解读

  教材简析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

  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插图中有一小株顽强生长在峭壁石缝中的横生松,厚雪戏谑 ,毫不畏惧。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时代背景:《青松》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0年冬天吟成的。当时,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很快渡过了难关。陈毅元帅通过写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了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摘自《小学语文练习与测试》60页中的“小资料”)

  这段简介通俗易懂,适合二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事实上,1960年是我国人民经受严重考验的一年。在国内,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加上党的工作失误,使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在国际上,又遭受帝修反华势力的联合围攻。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妄图控制中国的阴谋破灭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掀起了反华逆流。他们背信弃义地大搞突然袭击,单方撕毁协定,撤走全部专家,使我们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这首诗的出现,是多么鼓舞士气。陈毅元帅是在鼓舞人们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学情分析:北方的学生对雪压青松这种自然现象十分熟悉,有背诵古诗和学习《登颧雀楼》的基础,通过诵读,能够完成对诗的初步感知。但是,对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挺且直、高洁”可能理解起来有难度。对诗人的志与情的领悟更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 篇2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压、挺、且、待、化”

  3、        学习青松不畏严寒、高尚纯洁的品质。

  学习重点:能理解诗歌的生字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在诗歌的朗读过程中体悟青松不畏严寒、高尚纯洁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

  学习方式:朗读、感悟。

  教学设计即目标达成过程

  教学过 程

  教学内容(教材、生活等教学资源)重组

  教学策略

  (互动或讲述等)

  预期

  效果

  导

  入

  课前交流:

  麦溪中心校二(1)班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和你们一起上课。第一次和你们一起上课 ,为了表示感谢,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份小礼物,礼物呢?保密!我保证上课结束的时候会送给大家。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上课时要做到三点:1、注意倾听2、认真思考3、积极发言。能做到吗?

  好,你们能做到,老师也绝不食言!

  (一)认识作者,导入新课

  出示陈毅的图片,引语:同学们,你们看,这是陈毅元帅。陈毅元帅我们在一年级《陈毅探母》就已经认识了他,他很孝顺自己的母亲。他是一位大元帅,仗打得漂亮。小朋友你们不知道吧,他还是一位诗人,诗写得非常出色,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陈毅元帅写的诗。

  板书课题:青松

  学生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想读一读大元帅写的这首诗吗?

  教师讲述,营造氛围。

  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新

  授

  步

  骤

  ︵

  按

  教

  学

  流

  程

  分

  段

  落

  书

  写

  ︶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通顺

  2、          个别读读课文,随机出示字卡:压、挺、且、待、化。

  3、          去掉拼音读诗。

  4、          画出节奏读。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过渡:这首诗已经能读正确、流利了,但朗读光正确流利还不行,还得读出感情来。要读出感情必须把这首诗读懂了。小朋友自己试试看能不能读懂了,不懂的地方括起来在旁边打个“?” 。

  (三)理解重点词语,分句感悟

  学生边默读边想。

  引语:这首诗,作者分成两大句来写,我们先试第一句。

  1、          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          学生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师随机板书

  3、          根据实际情况交流:压,随机分析字形。教师和学生配合做一做压的动作。在大雪的重压下青松怎样?板书:挺(随机分析字形)、直。引导学生做一做动作:挺且直。

  4、          再请学生说说看到的画面。(大雪重重压在青松的身上,青松没有被压垮,不光挺起胸膛还站得笔直。)

  5、          学生想象再个别读。

  过渡:陈毅爷爷是怎样想的,谁来读第二句话?  

  6、          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个别读。他的想法你理解吗?学生说说自己理解,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引导:高洁?

  7、          要知道松树的“高洁”,陈毅爷爷给我们指出了办法。出示:待。组词:等待,并分析字形。等到雪化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那么雪化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北风停了,太阳出来了,大雪融化了,青松……

  8、          结合老师提供的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9、          教师总结:在大雪的重压之下,松树没有压垮,反而变得更加洁净、更加青翠,这就是 “高洁”。

  10、      想象了画面,理解诗意之后再朗读课文。

  过渡:   从小朋友的朗读中,你们越来越喜欢青松了。陈毅爷爷在他写的所有诗中也最喜欢它。为什么呢?

  (四)了解背景,升华含义

  1、          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诗是陈毅爷爷1960年冬天写成的,当时我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粮食没有收成,人们穿不暖、吃不饱,甚至有的地方都饿死了人。在这个困难时期,国内外的敌人也联合起来想趁这个机会打败我们中国,这些困难像大雪一样压在我们中国人身上。但我们并没有被压垮而是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取得胜利!

  2、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现在再来看看风雪中的青松,陈毅爷爷在风雪中看到了大雪中的青松,还仅仅是一棵树吗?他还像什么?

  3、          了解写作背景再读

  引语:读了这么多遍会背了吗?谁愿意来背一背?

  4、          个别背诵、集体背诵

  过渡:在不知不觉中,小朋友们已经收到了老师的礼物,我今天送给大家的就是《青松》,猜猜为什么送给大家?

  总结: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它们会像大雪一样压在我们身上,老师希望你们能像青松一样挺直、高洁。我想没有比这个更有意义的礼物了。

  5、          引导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过渡:看到大家这么喜欢这个礼物,老师很高兴。你们能把它默写下来

  (五)书写生字  默写全诗

  压、挺、且、待、化

  1、直接描红(在朗读的过程中已经分析了字形,只需在田字格中描红)。

  2、  默写全诗。

  以朗读的指导为主线,由正确到流利再有感情,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提问、思考。

  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做总结

  讲述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朗读能达到正确、通顺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重点词语“压”“挺”“直”“高洁”“待”

  培养想象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准确领悟、概括主题。

  培养感悟能力。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2、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青松》这首古诗,再次走进青松,去感悟这首诗的意思。

  2、同学们,你们喜欢喜洋洋吗?那么我要考考大家。如果谁答对了我的问题,谁就有机会得到一个喜洋洋。

  谁知道《青松》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谁能正确流利朗读这首诗。(正确流利、而且不拖音。)

  二、再读古诗体悟意思

  1、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地方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学习前两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⑴指名读前两句诗。

  ⑵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可能“挺且直”不好理解)

  ⑶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在聚集在松枝上,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快来把你看到的告诉我!

  生:我看到了天空阴沉沉的,下了好大好大的雪。

  生:地上、房顶上都盖了一层雪。

  师:是呀,那雪多大呀!每片雪花儿都有鹅毛般大,不一会儿,世界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我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积雪一定——

  生齐答:很厚很厚。

  师:当时的天气一定——

  生齐答:很冷很冷。

  师:是啊,厚厚的雪就这样“压”着这时的松树,给你什么感觉?

  生:雪很重。

  生:雪很沉,像块石头似的。

  生:青松的肩膀上一定有些疼了

  师:那么此时的青松依然是什么样子呢?(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师: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却挺立着一棵--------青松。

  (谁来读好这句诗?指名读。)

  师:“挺且直”是什么样子?有小朋友会演示吗?

  生:那还不容易!

  师:容易!那就请你上台来演示,可以吗?

  生上台演示。

  师:呦!站得多直呀!这么一表演,我们大家可就明白了,原来“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呀!看来不难!来,我们全班同学都来学学,把胸挺起来!把腰直起来!

  师问那名演示的学生:你平时什么时候会这样“挺且直”呀?

  生:上个星期,我考试得了满分,我可高兴了,放学时,我就是这样挺起胸膛走到妈妈面前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呢?

  生:我上次得了学校讲故事比赛第一名,我上台领奖也是这样昂首挺胸的!

  师:嗯,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多让人骄傲呀!这是自豪地“挺直”呀!青松呢?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仍然“挺且直”的呀?

  生:是大雪重重地压在身上时。

  生:是在狂风暴雪之中。

  师:这个词说得好,厚厚的大雪重重地压在青松的身上,遇到这么大的困难,青松时还挺直着自己的身体的呀!这种“挺直”不容易啊!此时,你想对青松说什么?

  生:青松你不怕大雪,你真勇敢!

  生:青松你不怕寒冷,你真坚强!我要像你一样!

  生:青松你一点也不怕困难真坚强!我要像你学习!

  生:青松,你真是好样的。

  生:青松,你真了不起。

  生:青松,你是个英雄,我真佩服你!

  生:青松,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师:说得好!风雪有什么可怕!困难在勇敢者的心中,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寒风吹不倒!大雪压不弯!昂首挺立于风雪之中,这就是青松!刚才我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你们对青松十分敬佩青松,那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两句好吗?能用你的朗读把青松的勇敢坚强表现出来吗?(学生投入地练习朗读,指名读)

  3、学习后两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师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学习后两句。

  师:齐读“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不懂就要问,那个词不懂?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大雪过后,其他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

  学生说:“大雪过后,有的树枝被大雪压得低低的,有的还被压断了,有的花草树木被雪一冻,叶子都枯了,还有的都冻死了。

  师:而青松等到雪化了以后呢?是什么样子的?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更绿了。

  生:青松一定更好看了。

  生:青松在阳光下可能还闪着光。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挺得更直了。

  生:被雪洗过的青松,可能更干净了。

  师总结:(是啊,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场大雪之后,其他的树木的叶子都枯萎凋落了,有的甚至被血压断了树枝,有的已经冻死了,但是只有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直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

  师:为什么青松还是那么直、叶子还是那么绿呢?与其他树相比,你知道青松有怎样高尚纯洁的品格吗?”

  生: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高洁品质

  师: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

  (生试说意思: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指名读

  三、结合背景,感情升华,

  师:(音乐起)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国连续三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的大部分田地都收不上来粮食。没有粮食可以吃,这让无数的中国人民,受到了生命的威胁!可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害怕,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很快地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吗?你觉得中国人民怎么样?

  生:中国人民真了不起呀!

  生:中国人民真坚强呀!

  生:中国人民不怕困难,不管多苦,都是勇往直前的!

  ……

  师:是呀!中国人民面对困难,毫不屈服,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呀!不就像这高尚、纯洁的青松嘛!

  师:于是,在1960年的那个冬天,陈毅爷爷提笔写下了《青松》这首诗——

  师生配乐齐读。(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师可以强调: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师:这首诗赞美的是勇敢的青松,更是坚强的——中国人民!

  四、指导背诵全文

  指导背诵:

  (1)闭上眼想象一下,鹅毛般的大雪不停地下,重重地压在松树的身上,但是它依然挺立在那儿,不禁让我们想到……(生接诗句)。要想知道松树怎样的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真是……

  (2)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五、板书设计:

  青松

  不怕严寒

  纯洁高尚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 篇4

  一、导入,板题

  一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陈毅探母》,你知道陈毅是个什么样的人?(军事家,市长,元帅)他去探母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孝顺)陈毅爷爷还是一个诗人,板题。

  二、初读

  1、自读,把字音读准。

  2、指名挑战。读准字音。

  3、学诗的时候,第一步把字音读准了。下一步应该干什么呢?(理解诗的意思)

  三、品读诗句

  1、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你读懂哪句的意思,自己说一说。

  把自己读懂的诗句意思说给同桌听,相互交流,互相商量。

  学生交流,说自己读懂诗句的意思。

  谁能连起来把四行诗的意思说出来?(指名答)

  2、读诗要读出画面来。

  (1)、这是一场怎样的大雪?

  鹅毛大雪,你带到诗句中去读。

  这场雪怎样?(很大,很厚)读诗句。

  压在青松身上什么感觉呀?(很重)读句子。

  “压”看看我们学过的字哪个字跟它像?“庄”,老师那字卡,用双手压在学生肩上,把‘庄’字变成‘压’,点都压到土里啦。

  一起读第一句。

  (2)、大雪那么重的压下来,其它许多植物都会怎么样?(弯了,倒了)青松怎么样?出示第二句。指名读

  青松在大雪中挺得直直的,你们猜青松会对大雪说什么?(学生答,再读)

  把两句连起来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男生读)

  (3)、出示下面两句

  指名读。

  冬天来了,其它花花草草都怎么样了?(枯死了,落了)

  你们想想冰雪融化后的青松,会是什么样子的?

  碧绿碧绿的,指名读诗句。

  浓绿浓绿的,读诗句。

  雪化了青松还会站得怎么样?笔直笔直的。指名读。

  面对严寒不屈服,面对大雪的重压还是站得笔直笔直的。陈毅爷爷在诗句中用了哪个词语来赞美它的精神?(高洁)多么高尚纯洁呀,板书词语。

  指名读诗句,边读边想松树高洁的样子。

  3、连起来配乐朗诵。

  4、试着背一背,师生合作吟诵

  三、拓展

  1、这首诗出自陈毅爷爷的《冬夜杂咏》(组诗)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这组诗还有《红梅》、《秋菊》,你想读哪一首,就读哪一首。自读,指名读。

  2、陈毅爷爷为什么要写青松呢?老师将历史背景。为的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屈服。齐读古诗。

  四、学习生字

  看生字表,先自学书空笔顺。

  打开《习字册》把你认为最难写的字先描一描。

  学“挺”,听口诀:小手拉大手,才能写紧凑,虽然身材个个瘦,一捺也要伸出头。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在本子上写字。展示点评。

  接着描写剩下的字。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4

  教学《青松》前后

  臧琴 发表

  古诗的教学一直以来没什么把握,有时候觉得自己教得毫无兴致,学生当然也学得了无兴致。于是在上这节课前,我听了张玲教师的课之后才学着上。

  听完张玲教师的课之后,首先给我是一种震撼。这种震撼常常在听完一节优质课后有很深的感悟,这很可能激发我一个时段的教学激情和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反思,所以,有时候,觉得听课非常有必要。如果自己就这么埋着头教下去,也许就真的能这么荒废了。因为常此以往,眼光只会变得越来越短浅,不知道天高地厚,对教学的激情就会永远失去。感谢梅小的老教师们,也许从来没有履行过徒弟的义务,却不请自去地去听课,在此,我真想说:“谢谢你们!”

  言归正传。

  一、 结构严谨,教学层次分明。

  首先,给我教学一个也是最大的感觉就是结构严谨,教学层次非常清楚。张老师从揭题入手,让学生初读课文,再从生字入手,词入手,单行、诗句入手,让学生来读,等学生读熟了才开始讲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得非常熟练,学起来也就轻松多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吧。

  二、 充分利用插图,来挖掘诗句中的意思。

  课文中的“压、挺且直”等字词的意思,张老师并没有直接去讲,而是先让学生去讲课文中看到的松树在大雪中的形象,很多学生在讲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用到了课文中的词,这是在理解了之后才会去运用的。

  三、 对于学生自主的放手,不遗余力地训练学生说话。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语言不多,教学手势恰到好处,非常有力,给学生以非常好的引导。有的时候,听课的我忙着记笔记了,却见学生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的形式一个不落,却不见老师的过多烦杂地语言。感觉自己也曾这样努力地要求过自己,但两年了,自己这方面的训练还非常不成系统,常常不需要老师去说,这样,语言就碎了,看来坚持真的很重要。在训练学生说插图的意思时,我听到张老师这样说:“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哪怕只是更改了一个词或增加了一个词,这就是进步啊!”果然,学生说得越来越好。我相信这是张老师平时的日积月累的训练的结果。现在,有很多老师说到自己的班上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不多,包括我在内,可能平时在课堂上的训练太少,这方面训练的引导太少,学生的不会说或多或少跟我们也是有一些关系的,教学中,真的应该常常反思。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 篇6

  一、导入

  1、导出:小朋友,你们还记得“岁寒三友”吗?

  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就是“岁寒三友”之一————青松

  2、板书课题。

  朗读课题。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的,谁来读好它?

  3、作者简介:谁知道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

  陈毅是谁呢?(师介绍)

  二、初读

  1、范读。下面我们就来听听陈毅爷爷写得这首《青松》

  要求:打开课本,听两遍。第一遍听并跟着录音机默读。第二遍老师读,请你拿起笔,做好停顿记号。

  说说在哪里做了停顿记号。(出示停顿记号)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句朗读。(行,句,诗)

  三、学习生字。

  1、光盘出示生字。化、压、挺、且、化。

  先学第几个?(认为是最难的)

  2、读音。

  3、字形指导。书空。范写。描红。扩词。

  4、习字册。

  5、反馈。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青松的品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青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诗导入。

  1、同学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有些古诗的题目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个字——板书“咏”。(生齐读)。

  2、知道这个“咏”是什么意思吗?

  3、是呀,诗人多感,看到眼前的景或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通用16篇)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 篇1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