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走遍天下书为侣
3 走遍天下书为侣(通用17篇)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篇1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xiě hū luè ɡǎn tàn pín wèi
bēi sònɡ diū qì línɡ xīnɡ jià zhōu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娱乐( yú wù ) 某人( mó móu )
环绕(ráo rào ) 似乎( sì shì )
三、填字组词。
lǚ :( )行 伴( ) 姓( )( )锅
yú : ( ) 快 ( )乐 富( )( )船
四、汉字变脸(换偏旁组字组词)。
桶( ) ( ) ( )
偏( ) ( ) ( )
五、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一( )扑克 一( )口琴 一( )图画
一( )旅行 一( )战船 一( )骏马
六、写近义词和反义词。(课文中找答案)。
近义词:熟识( ) 忽视( ) 思索( )
反义词:陌生( ) 放弃( ) 结伴( )
七、择优录取(选词填空)。
环绕 围绕 缠绕
1、我独自驾舟( )世界旅行。
2、栅栏被瓜藤层层地( )着。
3、( )世博会的问题,大家展开了讨论。
继续 连续 持续 陆续
4、会议快开始了,大家( )走进会场。
5、这个夏天( )的高温增加了城市的用电量。
6、你已经( )三次迟到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7、这个问题不要再争论了,我们( )开会。
八、句子模仿秀(照样子写句子)。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综合能力日日新
九、你知道吗(文学常识)?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女作家__________,生于1924年,曾获英国《___________》小说奖。本文是一篇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是本文的特点。作者以____________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2、课文中,作者认为反复地读一本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次阅读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以新鲜的比喻来说明了走遍天下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
十、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一)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①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②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文中省略号的用法属于:( )
a、列举内容的省略 b、语意未尽或话未说完
c、声音断续不连贯 d、话题转化或语意转折
2、文中与课文的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有①②的加点字在文中各具体指代什么。
(1)“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和下面名言警句所表达的意思相近的的语句摘抄在下面,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几段文字,你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段摘录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书要有选择
当我们在新华书店或图书馆里,看到那一排又一排图书时候,你是否会有一种如入 “书城”的感觉呢?是呀,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多少书在等着我们去读哇!可是,要读完所有的书是根本做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对读物进行认真的选择。
我们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呢?
第一,可以选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己有定评的古今中外名著。这类书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读了这些书,我们就能很形象地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感情才是美好的……在得到精神陶冶的同时,我们还会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
第二,可以选读一些名人传记。领袖人物、爱国先贤和科学家的传记,会向我们展现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历程和光辉的业绩,展现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执著的追求。这类书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巨大的贡献,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读这些名人传记,我们也仿佛是在聆听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思想,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可以选读一些科普类的书。这类书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科学知识,[ ]可以启迪智慧,帮助我们插上幻想的翅膀,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这些都是最好的“无声老师”,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就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
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能帮助你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1、文中划线的句子属于:( )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2、用“‖”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的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可以让我们得到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在_________方面得到启发和帮助。
(3)文中把_________类书籍称作是“无声老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4)有选择地读书,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 ]出应用的关联词语是:( )
a、如果……就…… b、虽然……但是……
c、不仅……还…… d、因为……所以……
5、文中引用歌德的名言来说明读书的益处,有关读书的意义的名言警句,你能再写出两句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说“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结合平时的学习实际,说说你是如何有选择地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能力拓展。
★七嘴八舌:本课的学习,对你的学习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跟老师和同学交流交流。
★课外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鲁迅关于读书写作的名言警句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 ……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鲁迅全集》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颜黎民》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答北斗杂志社问》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篇2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一块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2、齐读课题:
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请8位同学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
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记号。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⑴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⑵你是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⑶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让大家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表情地朗读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1、配上课件,朗读课文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
(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同学们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
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自己试着背背第7自然段。
5、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
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6、有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合作交流:
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自己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生字词。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篇3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
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六、神奇岛
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篇4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孤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体会其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②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2)对词语的理解。
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教学前,可安排一次“以书为侣,其乐无穷”的活动:如果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是本文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初读全文,重点交流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侣的理由和方法。然后再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还可提出不懂的问题。(2)“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3)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3.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教师要以作者的假设为线索,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在层层递进的假设中,一步步表明观点。还可以让学生在本文中学习一些读书方法,用于指导课外阅读。
4.要注重有感情的朗读。文中虽没有人物对话,在作者的假设中却有着人物间充满情感色彩的问答甚至辩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书的热爱之情,要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假设的提问,所罗列的事物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作者的两次回答要读得肯定、坚决,给人以勿庸置疑的感觉。“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作者设想的“你”的语言,要读出感叹与惊奇,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去。
5.对于读书之乐、爱书之情,作者的表达很独特,要引导学生体会。除通篇都用的假设外,作者还善于运用设问、反问、列举等修辞方法,尤其是一些灵动鲜活的比喻,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走遍天下书为侣”等,将书喻为家、故地、人、朋友、伴侣这些美好亲切的事物,显得活泼而又形象,简单而又深刻。生动地传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丰硕收获和精神享受。
在教学时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还要让学生仔细品味、欣赏,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阅读链接”中的诗歌《神奇的书》,以对比、夸张和想像,写出书的神奇:能开阔眼界,领略人生真谛,是人类文明与精神的传递。诗歌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一画书都神奇在哪里,体会作者的写法,然后结合实际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愿意背诵的还可以背诵下来。
6.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字的字形。如,“豫”的左边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画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7.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以书为伴的乐趣,明白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后,可相机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找到自己喜爱的书反复读,每一次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读,看有什么新的收获,还可以做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
四、教学案例
片段:
领悟表达方法
师:作者是如何说明自己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的?你有什么感受?
生:作者说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看过多少遍。我一本书读两遍的时候都很少,也应该像作者一样从不同角度反复读书,有新的收获。
生:我感到作者特别喜爱书,而且会阅读。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生:(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通过一个假设的情境,而且用了非常确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师:那么哪些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作者把书比喻为家。提到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写出了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像回到自己温暖的家。
生: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喜爱之情,还说明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师:看来同学们体会到了这个比喻的生动与贴切。正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还有哪些比喻让你印象深刻呢?
生:作者还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孤单寂寞时的陪伴,在你难过时总能给你安慰,还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这个比喻太好了!
生: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种比喻还是我第一次读到。随时想去就去,也就是打开自己喜爱的书就开始阅读,那么简单地就开始了故地重游。这个比喻真形象。
师:体会得不错。希望大家别冷落了自己喜爱的书,经常故地重游。
生:还有,作者将书看作伴侣。《走遍天下书为侣》,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师:的确,一本好书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有慰藉;不仅能让你深思,还能给你启示。好书,是智者,是良师,是诤友,也是伴侣。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生:鲁迅说“书是营养面包”。
生: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生:读一本书,有时是一次秘密的旅行。
生:读书,就是自由的梦。
生:读书,是精神上的补钙。
……
师:老师也送大家一句,“爱书吧,它是你飞翔的翅膀”。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并抄写下来。
五、相关链接
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三、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圈圈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五、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六、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分类存放。还可以按类别编上号码,写上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课件出示生字,一些重点句子及训练的句式。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文本的开篇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营造一种宽松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有了自己的选择后,再去领悟文中的选择时,或许更能感悟作者爱书的人文情怀。]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设计意图:就题质疑的方式似乎陈旧,但并不落后、过时,语文教学应讲追求扎实、有效。只要能服务教学,有益于学生语文学习,就是好方法。本文围绕课题质疑,很容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旨:作者只选一本书旅行的原因。]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着重指导“豫”、“趟”的写法,学生可能认为其它字难写,可以顺势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导书写。)
④读通课文。
师: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中,继续关注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避免常规教学中受公开课的影响,尤其是进入高年级后忽视学生生字学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特别强调第二课时学习,以致第二课时,任务重,头绪多,走马观花,无法落实。]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并结合课文,交流感悟,教师注意评价多样性的引导。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说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板书:常读常新)
3、感悟方法,拓展小练笔。
①感悟方法。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体会: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
(板书:思考、品味、小结……)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这一过程,简单理解,重点读中感悟。)
②关注练笔。
师: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请大家拿出习作本,写一写,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练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交流。
④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抓住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落。同时,让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对话,交流自己读书经历与方法,让学生展示自我阅读的成功,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的表达欲望。读中学写,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扎实的语文实践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感知情感。
1、了解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了作者带一本书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读书方法。
(板书:以书为侣:原因方法)
2、了解了作者的选择,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
3、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书,爱读书,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由内容的把握到情感的感知、体会,是阅读教学中质的飞跃与提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定好阅读教学的“调”(情感),更难得的是这种情感得自于学生自主的畅所欲言与感悟。]
二、体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读书的深厚情感,画上记号,想一想作者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师: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根据学情安排教学,下面为预设顺序,注意体会以比喻的表达方式为主。)
(1)假设。(第一、四、七自然段)
①学生谈体会。(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爱书的情感的?怎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的?)
②指导朗读。(如: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选择的事物应读出疑问的语气,以突出作者对书的钟爱。)
(2)比喻。(重点研读。)
a.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c.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①引导学生体会把书当作朋友时的珍爱与亲密;把书比作家时的温馨和留恋;把书比作故地时的方便与依恋。
②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比喻对表达爱书之情的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