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

2024-06-051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 篇1

  《张衡传》示范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

  2、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 (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研读课文,掌握内容

  1. 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           通五经、贯六艺

  因──    ──    ──     ──    ──→果

  ③谦虚、踏实    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          然而        (转折复句)

  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                        (列举事例)

  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如不应

  (侧写其才之奇)           (正写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 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

  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

  (3) 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4)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 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

  ②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

  ③逝世时间。

  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2、课堂综合拓展练习。

  解释加点词语: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记人也。

  (2)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

  (3)徙为上谷太守。

  (4)后广转为边郡太守。

  (5)遂造太学受业。

  (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

  (7)除兰台令史。

  (8)后迁玄武司马。

  (9)永元初,太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

  (10)        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

  (11)        时人为人语日:“《五经》无双许叔重。”

  (12)        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第 二 课 时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按以下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 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五、课堂知识扩展

  文化常识

  1.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②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 . 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10)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11)    行:去应荐。

  (12)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13)    就:就职,任职。

  (14)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15)    应:应职,接受官职。

  (16)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17)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18)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9)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0)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21)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22)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23)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4)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 . 其他

  (1)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3)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①张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③韩愈字退之              ④苏轼字子瞻

  ⑤苏辙字子由              ⑥诸葛亮字孔明

  ⑦刘备字玄德              ⑧关羽字云长

  ⑨张飞字翼德              ⑩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坚

  4 . 语言知识

  (1) . 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 . 多义词

  ⑴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⑵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⑥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⑹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⑺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3) .  句式

  ⑴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⑵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3.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说起。

  二、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连辟公府(bì)邓骘(zhì)璇玑(xuán)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河间相(jiān)乞骸骨(hái)

  准确句读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段)

  4.质疑、点拨

  实词:属、贯、辟、奇、就

  虚词: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我们不妨用一副对联对其品格和才能: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九、学科组长点评:

  这节课注意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落实,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渗透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教育,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堂课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在思考交流中提高能力。

  朗读方式新颖,让学生在理解中读书,在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教师的泛读。这种形式,避开了教师感染影响,实现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计划,教师的泛读只起到订正作用。

  多元解读的环节调动学生思维,丰富学生头脑,实现课堂资源共享,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长期坚持利于课堂的操作,利于思维的培养,利于成绩的提高。

  九、区县教研员点评

  十、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共安排了两课时,按一般的教学设计,*课时疏通文句,整体感知。第二节课进行内容分析。我考虑到那样设计会割裂文句与内容的结合,所以做了一下调整,本节课没有疏通全文,只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疏通并分析理解*段,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开始担心时间紧张,教学目标完不成,因为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朗读和整体阅读又较为容易,所以一节课下来,时间够用。

  本节课我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讨论探究,多元解读,完成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培养了学生学的能力和阅读习惯。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时,我时刻注意教师引导的方式,有预设的问题,也有应变的问题,这一点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不过,指导的语言有待锤炼,技巧有待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辉煌的)科学成就(卓越的)文学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五、作业

  1.结合课本,积累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

  2.自选角度,用一副对联评价张衡。

  六、板书设计

  可贵的品格辉煌的科学成就

  \/

  张衡

  /\

  卓越的文学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全面发展)

  七、学科组长点评:

  听完这节课,我的感受就是“实在”,整节课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关于这节课的设计理念,一是三个维度目标的落实,一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立。本节课既重视了文言词句的积累,又兼顾了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师生合作融洽,学生动脑思,动口说,活动充分,从中获得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课堂上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并通过作品人物的价值感化学生。这一切目标都是师生通过共同解读文本,研究讨论完成的,实实在在,没有“花招儿”。

  另外,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容易产生惧怕或厌烦心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立很有难度。本节课学生没有丝毫畏难情绪,课堂很是活跃,这与教师设置问题的梯度有关,先疏通文句再设疑思考,由筛选信息到讨论概括,由浅入深,由易至难。

  这节课对文言文如何教的问题做了一下探讨,那就是语言与内容结合的问题,如何结合紧密的问题,这也正是语文教师所关注的事,应该说这节课对文言文的教法起了提示作用,但有许多需要商讨的地方,如课文内容分两节课理解是否可行。

  八、区县教研员点评

  九、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基础,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力求将文言文阅读课上成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的课型,不搞串讲,疏通文句也是要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只起点拨作用。然而,这种课型给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还要考虑学生情绪的调动。教完这一课,感觉学生确实是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提高能力。值得我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阅读、个性阅读、拓展阅读的开展。

  十、精彩片断

  集体的智慧,才是长河流水

  ——《张衡传》的精彩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而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他的科学成就,那么张衡在科学上有那些成就?

  生:(齐)作浑天仪,铸造地动仪。

  师:大家说得很准确,请再列举一些例证。

  生1:善机巧,善术学。

  生2:我认为他说得是特长,不是成就。

  师:很好,刚才那位同学谈的的确是张衡的特长,特长与成就不是同一概念,那么你能说一下他还有什么成就吗?

  生:著《灵宪》《算罔论》。

  师:好,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准确,张衡除了制作浑天仪,铸造地动仪这两种仪器外,其科学成就还有《灵宪》《算罔论》这两部科学理论著作。制作指南车,飞行数里的木鸟,测定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观测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2500颗,共著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32篇。下面我们共同来疏通文意,看看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式有何不同?

  (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教师巡视。)

  师:时间到了,大家也都读完了。现在是我们共同质疑解疑的时间,哪位同学在词语、句式方面有疑问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师生互动,质疑解疑,归纳重点词句)

  生(6人):实词: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生(1人):虚词: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生(4人):句式: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师:(点拨)我们学习文言文要注意多多积累文言词语、句式,下面请同学回答在读课文的时候是否发现两段写作方式的不同?

  生:详略不同。

  师: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生:作者介绍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罔论》,用的笔墨较少,写得较为简略,而介绍候风地动仪较为详细。

  师:好,这位同学从剪裁的角度分析了两段文字的不同之处,我认为写作方式的差别不仅这一点,谁还能发现其他方面的不同?

  生1:表达方式。

  生2:第二段记叙,第四段说明。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精炼得当,不过我觉得还不够完美,你认为呢?

  (生思考,不能回答。)

  师:第四段仅用了说明这一种表达方式吗?

  生:还辅以记叙。

  师:好,介绍张衡铸造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较为详尽说明的?

  生: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

  师:请大家结合文句概括。

  (生读相应语句)

  师:作者为什么做这样详略的安排?

  生1:因为候风地动仪是张衡在科学上*辉煌的成就。

  生2: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师:张衡凭借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而他的刻苦专研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张衡一生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谦虚谨慎、勤学不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几十年如同一日,在所从事的事业中表现出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畏强权、勇于进取的研究风格。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学习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导学程序与内容:      一、解题       “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                  《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诗集传》       (传记)                  (传记)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二、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 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2) 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3) 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4)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 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2. 分析结构。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 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 )      (3) 写张衡的政治才干 ( ⑤ )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三、基本知识、1、本文选自        ,作者       是南朝宋历史学家、文学家。张衡是        (朝代)科学家、文学家。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衡少善属文(属:    )⑵而无骄尚之情(骄尚:   )⑶公车特征拜郎中(拜:   )⑷衡不慕当世(当世:     )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    )⑹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宪: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4、译句。⑴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⑵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⑶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5、课文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的情况?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也无意出世为官。b、张衡精于机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气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精心于钻研这方面的学问。c、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成了候风地动仪,根据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定地震的发生及方位。d、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相前,预先打听到河间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将他们一举收擒,河间从此安宁了。四、读选文,回答问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7、区别下列字的不同含义。⑴之: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乃知震之所在( )⑵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自此以后( )⑶而: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 )8、选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地动仪,请分别加以概括。⑴⑵⑶9、用自己的话说说地动仪的工作原理。10、通过对地动仪的解说,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五、知识拓展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侪:同辈。⑨弸:充满。⑩徼:求。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躬操杵臼(躬:弯腰)b、人望见,咸异之(异:感到……怪异)c、所制墨,有定直(直:价钱)d、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效:仿效)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以:而以今墨售于内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b、而: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c、虽:视之虽如玄圭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d、于:则是以古墨号于外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望见,咸异之 ②客有诮之曰 ③试之则若土炭 ④客闻之曰a、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②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15、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1、《后汉书》;范晔;东汉 2、⑴连缀,连续⑵骄傲自大⑶授给官职⑷为世所用⑸没有应验⑹典章制度 3、d 4、⑴(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⑵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5、记叙了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精神,以及他在文学、科学方面的成就,在政治上的作为。 6、d 7、⑴代词,代铜丸;助词,无实义⑵用;与“后”连用,表示时间的限制⑶表顺接;表转接 8、⑴地动仪的形状及构成。⑵地动仪的工作原理。⑶地动仪的运用。 9、地动仪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 10、衡善机巧 11、a 12、ab 13、c 14、①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②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15、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 篇4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说重点难点

  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习实词、虚词(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传记写法,还有承载的人文精神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针对本文特点,本人设计一方面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利用学案导学实现对文言知识梳理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

  五、说学法

  我设计了自学整理法,完成对文言知识掌握;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容、结构,总结传主精神,探究本文写法。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现代郭沫若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在世界上亦罕见。

  这是当今世界对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学巨匠表达出的一种*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张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人?《张衡传》中给了我们*好的解释。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从而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2.传记简介

  1)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传记叙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精选13篇)高中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 篇1  《张衡传》示范教案  教学目的:   1、...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