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铜山县三堡中心小学 滕衍平
设计理念:
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自读感悟。关注课堂生成信息资源,师生、生生对话交流。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是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粮食又驮器材,深得彭德怀的喜爱。
板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 杀?
师:可是,他却亲自下命令要把大黑骡子杀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板书:?)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相关的语句。(板书见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
2.老师巡视。
三、交流
(一)通过以下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2.彭德怀背过脸去。
3.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4.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训练方法:
与学生一道找出以上几句话,并能诱发其谈谈读完后的感受并相机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延伸训练: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
2.对于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
师:彭德怀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得深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体会。
(二)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三)体会彭德怀的情感,他是更爱战士。
师:彭德怀是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可最后还是把它杀掉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板书: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战士
爱! 杀? 更爱!
从而可以看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更爱他的战士。
师: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略)。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略)。
六、总结全文(略)。
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自读感悟。关注课堂生成信息资源,师生、生生对话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是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粮食又驮器材,深得彭德怀的喜爱。
板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 杀?
师:可是,他却亲自下命令要把大黑骡子杀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板书:?)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相关的语句。(板书见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
2.老师巡视。
三、交流
(一)通过以下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2.彭德怀背过脸去。
3.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4.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训练方法:
与学生一道找出以上几句话,并能诱发其谈谈读完后的感受并相机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延伸训练: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
2.对于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
师:彭德怀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得深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体会。
(二)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三)体会彭德怀的情感,他是更爱战士。
师:彭德怀是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可最后还是把它杀掉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板书: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战士
爱! 杀? 更爱!
从而可以看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更爱他的战士。
师: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略)。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略)。
六、总结全文(略)。
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燃眉之急、饥寒交迫”,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品读课文,在阅读、批注的过程中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设问,激发兴趣,引入阅读。
毛泽东曾这样地评价过一位元帅,“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猜猜他是谁?
板书:彭德怀
说说你所知道的彭大将军的情况。依据学生材料,明确简要地位。军事家,革命家。指挥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
板书:大黑骡子。中间加和。
读题说说自己的想法。质疑。如:怎样的大黑骡子?这位军功卓著的将军与一个大黑骡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样故事呢?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为什么写这件事?从故事中能了解到彭德怀哪些方面?
二、自读课文,读懂文章内容,理清结构。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说说自己很容易就解决的问题。相机指导内容概括。根据段落联系划分结构。
断粮——杀骡子——北上
三、小结文章,归纳已经解决的问题。梳理没解决的问题和新的问题。
如:那么爱怎么忍心杀,不杀不行吗,杀的时候彭德怀一定很难过。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1、引出探讨的问题。
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一):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归纳:抓住人物描写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联系上下文,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
③材料补充,指导朗读。这是一匹很通人性的大黑骡子,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很乖地卧下,等着彭德怀骑上再慢慢起来;打仗时,只要彭德怀一声令下,它就勇往直前,从不退缩。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溜一溜,给它刷毛、去土。多少个日日夜夜,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战士们总能看见彭德怀与大黑骡子相依相伴的身影。
出示(二):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三):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如果困难可问: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小节:彭德怀是如此爱自己的骡子,可是他更爱自己的战士。为了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他宁愿把骡子杀掉。正象彭德怀对老饲养员曾说的一句话——————同学们,这就是——抛却私情,忍痛割爱,顾全大局,与战士同甘共苦。5、过渡,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学习抓住神态体会人物心情。
杀骡子的过程一定充满的无奈、难过、痛苦——可是又不得不杀。师起头,让生自读剩下部分。找找还有哪些写神态的词语,读出理解。
5、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三教师范读,请学生谈谈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四、归纳延伸:
1、学了此文,说说自己的收获。你觉得彭德怀是个怎样的人,想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
2、这只是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的故事,我们便了解了他的——下来可以收集有关他的小故事,摘抄下来。
3、长征路途漫长艰难,可以阅读有关的其他故事,还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21、彭德怀
爱骡子 语言 动作 神态 忍痛割爱
和(杀) 顾全大局
他的大黑骡子 更爱战士 心理 语言 同甘共苦
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自读感悟。关注课堂生成信息资源,师生、生生对话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是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粮食又驮器材,深得彭德怀的喜爱。
板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 杀?
师:可是,他却亲自下命令要把大黑骡子杀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板书:?)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相关的语句。(板书见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
2.老师巡视。
三、交流
(一)通过以下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2.彭德怀背过脸去。
3.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4.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训练方法:
与学生一道找出以上几句话,并能诱发其谈谈读完后的感受并相机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延伸训练: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
2.对于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
师:彭德怀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得深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体会。
(二)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三)体会彭德怀的情感,他是更爱战士。
师:彭德怀是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可最后还是把它杀掉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板书: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战士
爱! 杀? 更爱!
从而可以看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更爱他的战士。
师: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略)。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略)。
六、总结全文(略)。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爱战士的感情。
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读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①关于彭德怀爱大黑骡子;②彭德怀忍痛杀掉了大黑骡子。)
3、引导:这是一个关于彭德怀、大黑骡子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老师想,学了它,我们对于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一定会有更加强烈的理解和体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好吗?
二、学习2至20小节。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读2至20小节,把感受深的地方多读一读,并把自己的感受简要地写下来,和他人交流。
1、学生阅读,体会感受;
2、学生和同桌或者小组成员交流感受。
(二)、大组集中交流感受
1、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厚的爱。
①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师小结(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遛一遛,给它刷毛、掸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粮。这头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很乖地卧下,等着彭德怀骑上去再慢慢起来。打仗时,只要彭德怀一声令下,它就勇往直前,从不退缩);有感情地朗读。
②彭德怀背过脸去。
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④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生汇报、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彭德怀是绝对喝不下肉汤的,他深深地爱着大黑骡子;他怎么可能吃得下大黑骡子的肉做的汤呢?
引导:你还有什么感受吗?
2、战士们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爱。
①生谈感受;相机朗读。
②小结:战士们也是那么舍不得杀掉大黑骡子:长征以来,大黑骡子受尽了苦,一路上不是驮着粮食、就是驮着器材。战士生病时,就是它驮着伤员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过湘江时,许多不会游泳的战士就是它一次次地运过江的;过雪山时,一些奄奄一息的战士也是*它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的。
引导质疑: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战士们也是那么舍不得杀掉大黑骡子,那么为什么还要杀大黑骡子呢?
三、浏览课文的第1、2小节,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红军长征途中十分艰苦;
②又饿又冷的日子很不好受;
③许多战士因为饥饿昏倒在地上了
师引导:是啊,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谁能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补充一下过草地的艰苦?
小结:(观图)
草地一望无际如浩淼大海,沼泽遍布,荒无人烟,满目凄凉。
卅里草地廿里水,荒无人迹鸟不飞。如有行人误入内,十有九个去难归。
除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外,吃饭更是大问题。四野茫茫,找不到粮食。野菜、草根、马鞍、皮带等,成了红军充饥的食物。很多人到达草地前身体本来就已经很虚弱,有的因此倒在泥浆里再也爬不起来。有的看上去并没有死,他们的眼睛还睁着,可是他们爬不起来了。战友好不容易把他们扶起来,可他们又瘫倒在沼泽地里,默默地死去……”
4、作为红三军的军团长,彭德怀看到一个个战士们因饥饿而昏倒,而牺牲,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5、很长时间过去了,在彭德怀的再三命令下,枪声终于响了,大黑骡子庞大而瘦弱的身躯缓缓地斜倒下去。大黑骡子就这样默默地离开彭德怀,离开了红军战士们,此时此刻,彭德怀心里感慨万千,他想到了什么?你可能说些什么?
①学生谈感受;(放葬礼进行曲)
②再次朗读19、20小节。
四、学习21小节
过渡:大黑骡子离开了彭德怀,离开了战士们,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了,但是,
1、引读
2、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
板书:
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 更爱战士
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今天,教研室安科长来我校视导,听了我讲的一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虽然我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但是我还是觉得有很多的缺憾。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世界,体会彭德怀为了战士们,不得已枪杀了他的坐骑大黑骡子,但是他的内心是痛苦的,矛盾的,不舍的,然后进一步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怀着这样一个美好的目的,我首先让学生回顾: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在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由于断粮,而枪杀他的坐骑大黑骡子的事)。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彭德怀几次下令枪杀他的大黑骡子?战士们的表现如何?请同学们划出有关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给学生一定的读和想的时间,我接着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彭德怀三次发火的情景,欲想揭开彭德怀发怒的面纱。
在交流第一次下令枪杀大黑骡子时,我紧紧抓住“全部”、“命令”,让学生体会彭德怀的果断和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交流第二次下令枪杀大黑骡子时,我紧紧抓住“不耐烦”,欲让学生走进彭德怀的心里,理解他的痛苦、矛盾、和不舍,在交流第三次下令枪杀大黑骡子时,我紧紧抓住“怒吼”,
欲进一步理解他的痛苦和矛盾。十几分钟的指导朗读,学生能模仿读出彭德怀的语气,但是学生还是不能走进彭德怀的内心,有几个学生竞说:彭德怀怒吼是因为他烦了。
当讲到战士们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的时候,我问:同学们,力量来自哪里?问了几个学生,都说来自于吃了大黑骡子的肉。几乎没有学生说出来自于彭德怀军团长对战士的关爱,战士为有了这样的好首长而激动,浑身充满了力量。
课讲到这儿,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从始至终,我都充满了,并且尽力用语言的描述来感染学生,可学生表现出来的还是木然和不理解。我实在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去年我也讲过这一课,当时我感觉效果还是比较好。同样的课,不同的学生,出现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问题出在哪儿呢?
到了第三节评课的时间,安科长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让我茅塞顿开:点抓得太多,就会出现处处兼顾,处处难顾的局面。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我应该着重抓住一点,然后想办法引领学生从彭德怀的动作、神态、心理方面去体会,从而走进彭德怀的心里去,我想那样效果会好得多。
语文课确实也够复杂,但能把语文课上得简单也确实不易。这须要我们静下心来,既要吃透教材,还得了解学生。
教师要想“吃透”教材,就必须多读教材,甚至做到背诵教材。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从整体入手,加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沟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教材。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导出?还要想一想: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对后续学习起到什么作用等等。
新课标中也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状况。如果教师无论针对什么基础的学生,都使用相同的教案来上课,肯定是不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能预设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运用教学技巧,迅速把学生拉上正规。
语文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今后还须多学习,多思考!
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彭德怀从江西出发就带着他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一起征战沙场,一起出生入死,在彭德怀的心里早就深埋着对大黑骡子的爱.这爱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流淌出来,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现彭德怀喜欢大黑骡子的句子.(在上堂课结束时布置了预习作业)
二、品味爱大黑骡子
交流
生: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他吃完.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因为当时干粮很紧缺,彭德怀还把干粮省给大黑骡子吃.
生:我从这句话中的念叨的话可以看出来,把大黑骡子当成伙伴一样.
师:你们抓住了这句话中的事情和语言,体会到了对大黑骡子的爱.还有补充吗?
生:从抚摸也可以看出来,还有悄悄地.
师:对悄悄的你怎么理解?
生:悄悄的,是因为干粮不多,彭德怀怕战士看到.看到了一定会担心彭德怀将军的.-----
师: 是啊,战士们也同样关心彭德怀将军.这一句从彭德怀将军的动作语言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大黑骡子深深的关心\疼爱.你能读出喜欢来吗?指导朗读
还从哪里能体会到?
生: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从深情可以看出来.
师:同学们,我读这句有点奇怪,深情怎么还能平静地说呢?
生;我觉得不奇怪,因为如果表露出来了爱大黑骡子,那么战士们更舍不得杀骡子了.
师:原来那平静的外表下涌动的是深情.
生:我还从彭德怀背过脸去.看出了,要杀大黑骡子他很不忍心.
师:如果我们能够看到,那你说在他脸上写着什么?
生;在他脸上写着舍不得,难过伤心
生;我还能从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看出来.
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摘下军帽?
生:在战友牺牲的时候,在怀念烈士的时候---
师:所以我满从这句感到,彭德怀将军是把大黑骡子看成了自己的亲密战友啊!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生读
生: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发火是因为心里特别难受,想到这里有大黑骡子的肉,难以下咽.
师,把这种感情融入其中读一读
师:这哪里是对一头骡子,这分明是一位亲密的伙伴.的确,战士们常常能在宿营地见到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的身影,他给大黑骡子掸掸土,刷刷毛,说说话-----可是今天他却下了这样三道命令:
三、从矛盾中体会爱战士
出示命令:1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
2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3\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他们开枪,我就向你开枪!
师,读读这三道命令,你读出了怎样的语气?
生:坚定,果断的
师,那么爱大黑骡子,却发出这样坚决的命令,你觉得矛盾吗?读读课文,划一划,这三道命令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生:第一道命令是将军看到草地断粮了,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昏倒在的的情况下发出的.
师:杀骡子为的是解决这燃眉之急.什么样的情况堪称燃眉之急啊?
生:火烧眉毛的急,这里指断粮了.
师,面对这燃眉之急,于是彭德怀果断地命令道_____引读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
师:“第二道命令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生:是在大家请求不要杀的时候,彭德怀将军不耐烦了于是这样命令
师:同学们,难道这骡子就非杀不可吗
生:我觉得不用杀,因为还有五头骡子呢,也已经够吃了
生:我也觉得不要杀,大黑骡子立过功
生:这个大黑骡子一路过来,驮过伤病员,驮过器材,不该杀
生:因为那是彭德怀的坐骑!杀了,他怎么走出草地
师:同学们,那是彭德怀的坐骑啊,为什么我们都忽略了这一点呢?怎么会都忘记了那是坐骑?
生:那是因为这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的,所以我们会忘记了那是坐骑!
师:现在还有没有同学和彭德怀持一样想法的,觉得必须杀的
生:我就觉得必须杀
师问他:大黑骡子立过功,生:那就让他立最后一次功吧
师:杀了五头就够了!生:不够,杯水车薪
师:草地茫茫,你身体虚弱,你怎么走出草地?生坚决: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都走过来了,草地又算得了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彭德怀将军什么品质啊?
生:与战士同甘共苦,师引导说(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师,谁都舍不得啊,面临这种情况,彭德怀不耐烦了,大声命令——引读“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第三道命令呢
生:当他们都不杀的时候,彭德怀将军怒吼道:----
师:是啊,十分钟过去了,没有人动手,二十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人动手------那是怎么样的二十分钟啊
生:寂静的
生:漫长的二十分钟,度日如年的
师:这二十分钟静的让人窒息,但是大家的心情不是平静的,他们心潮起伏,战士们会想些什么呢?彭德怀将军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战士们会想,那时我受伤,大黑骡子还驮过我呢
生:彭德怀会想起和大黑骡子一起战斗的日子
师:让我们把这种感情融入其中,读好这二十分钟
四|、录象深化理解:
每个人都舍不得杀大黑骡子,那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形势,相信你对这个燃眉之急有更深的理解(录象红军长征过草地)
师:问,现在你说燃眉之急是指什么?(生略)
一个年轻的生命消失了,许多战士就这样挣扎在死亡线上,此情此景,怎么不令彭将军揪心,于是他果断地命令——引读第一个命令
分分秒秒,都有战士面临死亡的威胁,于是他大声命令——引读第二个命令
十分钟,二十分钟,拖一分钟,就多一条生命离去,因此他怒吼道——引读第三个命令
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更爱战士,他的心在痛苦中抉择,只有舍弃骡子才能换的更多的生命!让人不由赞叹:齐读:风雨苍苍,一路泥潭一路霜。路途茫茫,一把草根一把糠。绝处危情,战士生死谁牵挂,痛杀爱骑,一腔热血洒碧疆!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漫漫征途——引读最后一节:
铁流在这里指什么?
生:队伍
师:人多指人流,那为什么称他们为铁流呢?
生:那是因为他们有钢铁般的意志,战无不胜
师:是什么给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这里的“它”指什么?
生:指大黑骡子
师:仅仅指大黑骡子吗?
生:不是,还知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对战士的爱,还指他们的精神
师:这些精神都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齐读
师:我想问问那身无御寒衣的红军战士:是谁给了你温暖?那晕倒了爬起来的战士:是谁给了力量?(学生回答略)这竹板声一声声地响在我们心上:配乐(长征)齐读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 学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爱战士的感情以及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 怎样学
一、 读文感悟
能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品读课文,在阅读、批注的过程中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原因。
二、日积月累
一笔一画地书写生字和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能借助工具书理解与运用它们。
三 、课外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长征及彭德怀元帅的资料。
★ 测一测
一 语音世界(看拼音写词语)
shuài lǐng zuò qì luó zi rán méi zhī jí jī hán jiāo pò
( ) ( ) ( ) ( ) ( )
róng huà xù yǔ fáng yù jǐng wèi yuán gǔn gǔ
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