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识字1》作业交流记

2024-06-052

《识字1》作业交流记(精选13篇)

《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1

  《识字1》作业交流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同里镇中心小学 谈海珍 特级教师

  《识字1》教完了,学生感受到了春天景色的美好。如何让学生把心中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呢?我布置了四道回家作业供学生选择:画一幅春天的画;找一找歌唱春天的歌;背一背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儿歌;“以春天来了”开头写几句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可以选做一题,也可以选做两题三题,全部能完成的当然最好。

  第二天早上,我一走进教室,小朋友们就七嘴八舌地喊开了:“老师,来看看我的画。”“老师,我背古诗给你听。”……许多孩子把画高高地举起来,有的孩子扬着本子,他们都迫不及待地希望我能第一个看他的作业。我拍手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说:“今天的早自修我们就来展示自己的作业,看谁完成得好,完成得多。”

  找歌曲的同学先站起来,他们唱起了《小雨沙沙》:“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哦,原来这是他们刚学会的一首新歌。

  “画画的请站起来。”哇,差不多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画儿五颜六色的,望下去灿烂一片,有铅笔画的、有蜡笔画的、有水彩笔画的,虽然画面不是很美,但看得出都很认真,有几位还在旁边写上了《咏柳》或《春晓》。古诗配画,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孩子们真聪明。我让孩子们把画贴在黑板上,评出了这次的“小画家”。

  孩子们的古诗积累还不多,大多数同学都背诵了《咏柳》和《春晓》,少数几个同学背诵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句。

  最后是写话的同学了,这可是他们的第一篇日记,因此看得出他们个个都很认真。他们大声地朗诵着他们的“处女作”:“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柳树发芽了,小鸟在树上唱歌。许多花都开了,梨花像雪一样白,桃花和杏花粉红粉红的,真美呀!”(朱成荫)“春天来了,下起了春雨,滋润着大地,小草从土壤里钻出来,柳树发芽了,许多花都开了,蜜蜂在花丛中采蜜。春天真美呀!”(朱梦兰)“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北方飞回到南方。柳树发芽了,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放了。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布谷鸟在树上叫着:‘布谷,布谷’。春天的景色真美呀!”(姚雅晨)……看看我们这些孩子,他们的话不但语句通顺,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写,而且有的小朋友还用上了“滋润”“土壤”等还没有学过的词语,运用了“小鸟唱歌”这样的拟人手法,实在令人高兴。

  我们用歌用画用诗来表现春天,来赞美春天,我们的教室里春意浓浓。

  一节早自修课很快就过去了,我觉得这样的作业非常受孩子们的喜欢。很多孩子都选择做了两样以上的作业,好几个学生完成了四样作业。我想:我这样的作业设计,一富有新意,不再是机械的抄抄写写,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二富有趣味,画画、唱歌都是孩子们喜欢做的;三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和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了层次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了选择的余地:喜欢画画的可以画画,喜欢唱歌的可以唱歌;完成一样是完成,完成几样就更好。这样差一点的学生没有负担,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和智慧,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春天的对话《识字1》课后感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第二实验小学 陈吉维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虽然对寒假的美好时光很留恋,但他们坐在教室里听讲还算专心,我很欣慰。我安排的是《识字1》的第一课时,在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孩子们肯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不好理解,这该怎么办呢?我还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再研究教材,课文中有插图,一般情况下都是让孩子们按顺序观察图上画了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当然和课文内容有关了。我想编者在课文中插图的目的也就是想让孩子通过看图来理解课文吧!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先让孩子们熟读课文,边看图边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具体步骤是这样:

  1、先引导孩子们看图,用“春天来了”作为开头,把看到的告诉大家。我给孩子们举了一个例子:春天来了,大地上的动物和植物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2、我装做很神秘地告诉他们:“其实老师刚才说的这句话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表示,快找找看,看谁速度最快?”孩子们很快找出来了是“万物复苏”。

  3、我再引导孩子们看图说话,然后在课文中找词语。孩子们很快理解了“柳绿花红”、“冰雪融化”和“莺歌燕舞”。

  4、“泉水丁冬”孩子们不太好理解,我告诉他们“:丁冬是形容泉水流淌的声音的。”

  5、孩子看图说:“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我问他们“百花齐放”是不是说春天就  一百朵花开放啊? 聪明的孩子马上说不是,我告诉他们这里的“百花“指的是很多的花。“百鸟争鸣”孩子们不看图都知道是很多的鸟儿在争着鸣叫。

  6、理解课文意思后,再有感情地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反思】

  看图理解课文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但是课堂纪律不好组织,一会儿看图,一会儿找词语,如果能把这个环节设计成一个游戏孩子们肯定会更感兴趣。

《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2

  《识字1》是一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多彩的春天”的第一课,它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勾画出一幅春光旖旎、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全文共八个词语,从不同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所以,教学时我注意到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通过观察、朗读、想象体会、感悟。要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的事物,由词语想到特写的画面。由整篇课文想到春天特有的场景,要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一组关于“春天”词语的记忆板块,所以识字和词语积累是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围绕教学目标责任制,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出课堂,感受春天

  七岁孩子感性认识是强于理性认识的。因此,教学时首先引导孩子观察春天。(因开学时春天特征尚未明显,调整教材内容,将本组教材的教学进度适当向后推移)校园里,小草已露出地面,柳树发芽,春意盎然,这不就是一个活的课堂吗?因此,我把课堂搬到校园里,让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寻找鲜明形象的画面已滋养了学生的意识,再读课文中的词语,学生便能心领神会了。

  二、跨跃学科,玩中学习

  新课程倡导综合性学习,的确,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就不会隔裂学科间联系。结合美术课,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形状3~5厘米见方,在字卡形状上适当下点功夫,可选反映春天特点的内容画成简笔画,如“桃花”、“草芽”、“青蛙”等等,共做13个,再指导学生把字分别写在13张字卡上。虽然本课识字量大,但用这种方式学习,学习兴趣盎然,并不感到累,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识字,他们始终把自己的动手当成是玩。学完本课后,可再利用一节美术课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并用合适的词句写在景物旁边,看谁写得好,写得多,这样,既巩固积累了词语,又在综合学习中提高了学生审美素养,这种无学习痕迹的学习会使学生乐此不疲。这一环节看上去费时,但它却为本组教材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我认为是事半功倍的。

  三、自主识字,适时交流

  本课要求识字13个,但有很多孩子已认识其中一部分字,如何进行有效学习,我很赞同自主学习认字,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交流。交流时可小范围先进行;如同桌互读、互查、交流识字的好方法,讨论个别难认字的识记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识记难认字,引导掌握有规律的汉字识记方法。如熟字加一加(泉、鸣、百、冰、苏)熟字减一减(万)等。经过一番研究交流后,组织比赛认读,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自信,因为这是足以使学生后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比赛时,注重基础不同的学生衡量标准也不一样,好一些的比比谁认得多,困难多的学生比比谁的进步大,最后可设计“春姑娘的礼物”为评价手段,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又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四、朗读感悟,引导积累

  词语组串识字都有押韵合辙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成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由单个词语的认读,到每行词串的连续,到词串成文的诵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读出词语间的停顿、节奏。直至熟读成诵。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是积累,教学最后可由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一些词句:如生机勃勃、抽枝长叶、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等,鼓励学生在课外留心积累描写春天的词句、古诗。之后在美术课上画出自己看到的春天,并把合适的词句写在景物旁边,这样,一幅鲜活的“春天”画面,就以模块形式建构,存储于学生脑海中。为今后表述提供了资源。

  五、精讲规律、多描少临

  本课要求写5个字,教师的讲解应抓住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写好字的方法:如“万”的钩要落在竖中线上。“百”是天覆字,上宽下窄等,重要的是示范书写。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尽量发挥学生这一优势,让他们在观察教师书写的过程中感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运笔方法,另外,我还自制了仿影范本,要求学生一边描,一边记,记笔划位置,长短斜正,真正达到模仿的最佳效果。

《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3

  教学本课,可按照“主动学习”的策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一、识字写字

  识字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安排上,要突出这个重点。

  在引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应倡导自主识字,注意在生活中识字。比如,让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在制作过程中自主识字;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自己去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并记下来,用学到的词语去描述秋天的大自然。

  识字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识字,在积累词语中识字。

  要求认识的字要在多次复现中巩固。在认读时,要注意提醒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登、翠、爽、壮”。在学生认识后应采取多种方式来反馈、巩固,如用生字卡片做游戏、听写、阅读补充的短小儿歌等。

  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要求写的字的规律,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在学生记住了要求写的十个字后,再指导学生写字。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教师范写的作用。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二、朗读感悟

  朗读在本课教学中既有助于学生记住生字,又有助于积累词语和感悟秋天的美好。朗读的方式要多样,每一遍的要求要明确,要有层次性。

  可先让学生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如,先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再边读边想象,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最后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秋天美好的情境中,寓识字于朗读,以朗读促识字。

  可让学生自主读“我会读”中的词语,以体现自主学习。可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色,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三、实践活动

  “庆丰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四、资料袋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收 立秋 中秋节

《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4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一年         设计人:陈慧丽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识字1》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苏教版第二册《识字1》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隔行押韵,便于诵读记忆。布谷鸟,学生日常不多见,可以借助教材出示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

  学习者分析

  通过学习第一册语文书,学生已经认识了255个生字,会写129个。在学习中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如听读认字,看拼音认字,请教老师或同学认字等,但是存在反生的现象。对于这种“词串” 识字的课文已经比较熟悉,初步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但是还不能进行充分的有感情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8个,绿线内的个3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过程与方法:

  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重点:识字、写字

  2、解决措施:通过文字想象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难点:理解韵文的意境。能够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2、解决措施:观察体会,合作朗读,指导书写。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

  三人坐在太阳上

  学生猜谜,说原因,师板书:春

  学生欣赏《春天在哪里》的歌曲,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

  5

  随文识字,减轻学生识字的负担,同时使学生了解识字的多种途径

  二、新课教授

  1、课件演示: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来了。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课件,寻找春天的景物。

  2、识字,朗读

  (1)课件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在哪里找到了春天?(指名答)

  课件演示:学生回答,图片相应位置出示词语。

  (2)去掉图片,出示韵文。

  ①指名读第一行,小组齐读。

  出示课件,师说诗意。

  教师提问:同学们,春风吹来是什么感觉呢?春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②出示第二行,指名读,出示课件,师说诗意,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景色,教师指导朗读。

  ③出示第三、四行,指名让学生读,齐读。

  生字变红,指名让学生读,开火车。

  (3)去掉拼音,读韵文。

  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说说春天来临,大自然中有哪些变化。

  指名学生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全部词语出示后:教师打乱词语顺序挑着指名让学生读,男女生分行读。

  练读,指名读,师相机范读,如果学生读得好,可以齐读。

  去掉拼音,指名读,同位互相读一读,打乱词语顺序小组读。

  组织游戏,认读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5

  语境中识字,降低识字的难度,突破识字这一难点。

  这一环节是按照对照图片识字,对照拼音识字,最后直接识字的顺序进行的,有层次、由直观图到抽象的字突破识字这一难点。

  三、教写生字

  1、分组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树、春、草、芽。

  2、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3、教师引导学生记忆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例如:树 木+又+寸 

  4、教师教授:“树”分成了三部分,怎样写好看呢?(指名说一说)“树”的横笔要写得短,竖笔要写的长,这样才能把字写的四四方方的。木字旁和“村”要写的长,“又”最短。

  (1)学生说笔画,师范写。

  (2)学生书空说笔画,描红,练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同法教授其他生字。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组词。

  观察生字,交流记忆方法。

  学生学生字书空交流后描红。

  15

  在平等交流的气氛下,师生共同合作总结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2、找朋友 给图片贴上相应的词语

  3、出示韵文,男女生读。

  认读词语,齐读韵文。

  8

  复习后引入新知的学习。

  二、再读感悟

  1、 出示课件,指名读前两行。

  2、 课件演示:布谷鸟飞过(声音:布谷,布谷)桃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梨花开了,杏花开了,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动物?

  指名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语。

  ① 出示词语:布谷。

  指名读,教师指图片,小朋友们,这只鸟叫做——布谷鸟。布谷鸟的叫声是“布谷”“布谷”的,好像在催促农民快快播种,快快播种,所以人们亲切的叫它布谷鸟。(齐读。)

  ②出示词语:燕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燕子:小燕子穿什么样的衣服呀?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③出示词语:

《识字1》作业交流记

《识字1》作业交流记(精选13篇)《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1  《识字1》作业交流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同里镇中心小学 谈海珍 特级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