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2024-06-058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通用13篇)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篇1

  时间:1995年12月

  班级:北京八十中初一(1)班

  执教:宁鸿彬

  第一课时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打开书!(板书: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下面默读“提示”第一段,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介绍作者这部分内容,应该抓住几个要点?

  (生看书,片刻生举手)

  生(1):我认为应该抓住五点:名,安徒生;时,19世纪;地,丹麦;评,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师:很好!下面准备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省略号什么意思?

  生(齐):要填出来形容皇帝的词语。

  师:对!你怎么认为就怎么填,所以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思考。下面按座次朗读课文。

  (8名学生按座次朗读了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在书上做记号。)

  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对于自己职位不相———”什么?

  生(齐):不相chèn。

  师:正确!大家跟我读,不相chèn。

  生(齐):不相chèn。

  师:再读。

  生(齐):不相chèn。

  师:“这可hài人听闻了”中的“骇”,念h—ài—hài,标第四声。在书上注一下。跟我读,hài人听闻。

  生(齐):hài人听闻。

  师:再读。

  生(齐):hài人听闻。

  师:这两个字的读音今后要多加注意。下面再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

  (众生翻书思考)

  生(10):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生(11):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

  师:你说的“爱美”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

  生(11):当然是缺点。

  师:如果是缺点,光说“爱美”是不行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爱美,你们看,我上课还穿西服系领带呢?我这60岁的老头儿,也爱美。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作为教师,应该服装整洁,落落大方。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加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生稍停一会)

  生(11):爱美过度。

  师:很好!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词?

  生(12):臭美。

  (众生笑)

  师:就是这样说的。这显然是贬义。

  生(13):我认为是“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

  师:这叫虚伪?老换衣服就是虚伪吗?

  生(13)(未语)

  生(14):这叫虚荣。

  师:对!那么什么叫虚伪呢?

  生(15):虚伪就是不实事求是,不暴露真面目、真思想,搞伪装,说假话。总之,是装出一副假相。

  (师点头表示肯定)

  生(16):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师:他不可救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生(16):(似有所悟)噢!主要表现在课文的最后,当那个小孩儿的话已经普遍传开的时候,那皇帝不仅继续游行,而且表现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就表现了他的顽固不化,不可救药。

  师:说得好!就是这样。

  生(17):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生(18):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无能的皇帝”。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

  生(19):我添的副标题是“一个无知的皇帝”。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高明。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他真是连起码的知识也没有,他是一个无知的皇帝。

  生(20):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我说他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见布料,而是因为他不务正业,不明是非,不辨真伪。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

  师:大家从现象到本质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很好。刚才大家的发言绝大部分是对的,个别有点毛病的也纠正了。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

  (生翻书、思考)

  生(21):我认为用“蠢”字来概括。因为皇帝和那些大臣的言谈举止都特别蠢。

  生(22):我认为用“骗”字概括。就是骗子的骗,因为开始是骗子骗皇帝,后来发展到皇帝、大臣、老百姓自己骗自己。

  生(23):我认为用“伪”字,就是虚伪的伪。因为皇帝、大臣和老百姓谁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宁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不愿讲真话,所有的一切都是虚伪的。

  生(24):我认为用“假”字。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美丽的布料、美丽的花纹,而且骗子、皇帝、大臣、骑士和老百姓对这件衣服全说了假话,所以我用“假”字概括。

  生(25):我认为用“傻”字。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很容易识破,而皇帝等人却信以为真。骗子在给皇帝穿衣服时,其实什么也没穿,皇帝却说特别合身。大臣、骑士以及老百姓对皇帝所谓的衣服也大加赞扬。其实穿没穿衣服,只要用手挠一挠不就知道了吗?这个皇帝太傻了!

  生(26):我认为应该用“装”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从始至终是围绕着那一套新装展开的,如果没有了新装,就没有了这个故事。

  生(27):我认为不应该是“新装”的“装”,而应该是“新装”的“新”。因为,那个皇帝喜欢穿新装,关键是那个“新”字。那两个骗子胡说的那些特性,也是指的新织的布和用它做出的新装。大臣们称赞的,也是那新织的布和新缝制的衣服。

  生(28):我也用一个“心”字来概括,不过不是新装的“新”,而是心脏的“心”。我认为骗子骗人是居心不良,大臣、骑士们说假话是心怀鬼胎,皇帝不说真话也是心里有鬼。因此,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心”字展开的。

  师:大家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你们分别用蠢、骗、伪、假、傻、装、新、心八个字概括这篇课文。那么,这八个字哪个是正确的呢?

  (众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师:很好!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不过,如果请你们现在就发表意见,恐怕还是各抒己见,一时很难统一。那么,怎样才能比较迅速的把正确答案筛选出来呢?下面我就教给你们几种办法。

  (众生活跃)

  师:首先,大家使用“排除法”,把不切题的答案排除掉。我们先回忆一下,刚才我是怎么提出问题的。刚才我说的是: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四字语气加重)

  生(29):既然题目的要求是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那么“蠢、伪、假、傻”这四个字是不对的,因为这四个字说的是皇帝这个人物,是不切题的。

  (众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完全正确。咱们就把这四个字排除掉。现在还剩下“骗、装、新、心”四个字,咱们使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什么是“检验法”呢?就是把这四个字,一个一个的试用,进行检验,能够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留下,不能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去掉。

  生(30):“新、装”这两个字都不能单独的用在课文中所有人物身上。因为一单独用就说不清是什么意思啦。所以,这两个字是经不住检验的,应该去掉。

  生(31):“骗”和“心”这两个字都可以。我试了一下,这两个字用在哪个人物身上都说得通。

  师:现在还剩下两个字了,咱们使用“比较法”来解决,作最后的筛眩怎样比较呢?就是用这两个字分别用于每个人物,比比看,看哪个字更准确,哪个字更能表现出这个故事的特点。

  生(31):我认为“心”字不如“骗”字好。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和“骗”字有关系,有骗人的,有被骗的,还有不被骗的。总之,一个“骗”字说出了这篇课文的特色。

  生(32):我也认为“心”字不如“骗”字。“心”指的是心理活动,就是思想。这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思想。这样一想,用“心”字概括很好。可是再一想,哪一篇课文中的人物都是有思想的。这样一来,这个“心”字,用它概括这课可以,用它概括别的课也可以。所以,用“心”字概括这一课,不能说出这一课的特色。

  师:还有不同意见没有?(众生摇头)

  师:大家的看法是对的,本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师板书:骗)。请大家回忆一下,开始你们提出了八个字,我们为什么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统一了认识呢?这是因为我们采用了恰当的筛选方法,这就是排除法、检验法和比较法。希望大家记住这三种方法,并在今后注意学习运用。

  师: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

  生(33):骗子骗人。

  生(34):皇帝受骗。

  生(35):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

  师:对大臣官员们来说,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受骗是主要的呢,还是骗人是主要的呢?

  众生:骗人。师:对。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帮助骗子骗了皇帝。

  生(36):老百姓也是既受骗又骗人。对他们来说,受骗是主要的。

  师:你学了马上就用,很好。老百姓受骗,是那两个骗子直接骗的老百姓吗?

  生(37):不是。是听别人说的,逐步就谈论开了。我明白了,是老百姓传播了骗子的谎话。

  师:很好!你那个“传”字用得好。

  生(38):那个小孩不受骗。

  生(39):那个小孩把两个骗子的谎话说穿了。

  师:那么,那个小孩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40):小孩揭露了骗子。

  师:很好!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总的看一下。(边说边板书)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下课铃响)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课。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篇2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师去钓一条很大很大的鱼。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是谁在钓鱼?他想钓哪条鱼?他用的鱼饵又是什么?最后又是谁把丝线剪断了?请大家扛着这跟钓鱼杆,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生默读课文。

  2、分组讨论。

  3、合作探究:

  师: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谁在钓鱼?

  生:骗子。

  师:骗子想钓哪条鱼?

  生(七嘴八舌):皇帝 ;皇帝的钱财。

  师:骗子用的诱饵是什么?

  生:新衣。

  师:骗子为什么用新衣作诱饵?

  生:因为皇帝喜欢新衣。

  师: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皇帝喜欢新衣?

  生:课文第一段。

  师:请一名同学把第一段的相关内容大声朗读一遍。

  (生纷纷举手)

  师:这新衣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仍何不称职 或愚蠢的人都看不见。

  师:皇帝穿上这样的衣服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分辨他的臣民是否称职是否愚蠢。

  师:这样的衣服这两位服装设计师设计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未来的设计师们,你们能制造出这样的衣服吗?

  生(七嘴八舌):不能;能。

  师:老师记得这样一句话“没有做不能的,只有想不到的。”

  生(大声说):能制造出这样的衣服。

  师:希望未来的设计师们制造出功能更多的衣服。最后是谁又将这根丝线剪断了?

  生:是一个小孩把骗局揭穿了。

  师:对!难道只有小孩知道事情的真相?

  生1:他们都知道皇帝没有穿衣服。

  生2:因为大臣们怕皇帝说他们不称职 。

  生3:老百姓怕别人说他们愚蠢。

  生4:他们都上了骗子的当。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你们知道“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吗?

  生:没有。

  师:如果老师说街上来了老虎,你们相信吗?

  生:不相信。师:如果一个家长跑到学校对你们说街上来了老虎,你们信吗?

  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

  师:如果另一个老师也对你们说街上来了老虎,你们相信吗?

  生:相信。

  师:这就叫“三人成虎”。本来不存在的衣服,为什么都说看见了呢?除了皇帝的昏庸以外,也与两个大臣说谎有关。

  三、分析人物,感情主旨。

  1、扮演角色:

  师:请三名同学 上台来分别扮演皇帝、骗子、小孩,准备接受大家庭评判。

  (学生争先恐后)

  师:皇帝驾到——

  生:(见皇帝上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2、评析人物。

  师:这声荒唐的闹剧,成了世人的笑柄,也使国人蒙受了莫大的羞辱,大家说罪魁祸首是谁?

  生:(七嘴八辞舌)是皇帝;是骗子。

  师:自由自在的鱼儿成了垂钓者的盘中餐,这是怪贪嘴的鱼还是怪钓鱼者?

  生:奇迹是两个人创造的!

  师:非常精辟!今天我们有幸把当年的主要角色都请到了我们的现场,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们说。

  生1:(扣首行礼):尊敬的皇帝陛下,你太让我们失望了,希望您能改过自新,为天下百姓造福。 生2:你这个皇帝,只知道穿着打扮,一点也不关心你的国民,你才是个不称职的皇帝。

  生3:你这个狗皇帝,你荒唐无能,还有何面目面对你的子民?快滚远点。(手推皇帝)

  师:我们给这个不称职的皇帝一张红牌,把他罚下场。大家想对骗子说点什么?

  生1:你这个骗子,你太可耻了,你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你可知罪?

  生2:(手推骗子)你还不快给天下百姓道谦?这荒唐的闹剧全是你一手策划 的。

  生3:高明的服装设计师,你很聪明,可惜呀,你没有走正道,你走的是歪门邪道。希望你能把你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为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

  师:我们给这个骗子一张黄牌给以警告。大家还有什么要对这个小孩说的?

  生1:(握着小孩的手)好样的,我们应该向你学习。

  生2(拥抱小孩):你真勇敢,我们要和你一样,在生活中敢说实话。

  生3:是你揭穿了骗局,让皇帝老儿出尽了洋相。应该给频发一枚诚实勋章。

  师:大家说的真好,我们要学习小孩诚实勇敢,不说慌话。

  四、续写练习。

  1、小组讨论。

  师:游行大典结束了,可这个故事结束了没有?

  生:没有。

  师:皇帝回宫以后,他会怎样?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一会儿。

  2、结果展示。

  生1:皇帝回宫以后,勃然大怒,下令捉拿说他没穿衣服的人,捉来以后,把他们都杀了。并且还奖赏了那个骗子,给了他们更多的生丝和金子。从此皇帝 就再也不穿衣服了。

  师:你是昏庸皇帝忠实的追随者。

  生2:皇帝回宫以后,下令捉拿那两个骗子,那两个骗子早已无影无踪了。皇帝又把那两个大臣叫到后宫,单独审问:“你们真的看见了那漂亮的衣服了?”“没——没有。”“没看见为什么要说看见了,你们可知罪?”“我们怕您给我们定不称职的罪名,所以就——”“哎,也只怪朕一时胡涂,听信了骗子的花言巧语——你们都起来,把我的更衣室给拆了,从此以后我要以天下苍生为重。”从此以后,皇帝一心治理国家,没出几年就国泰民安了。

  师:你是一个敢于改过自新的倍受人民拥戴的明君。

  生3:皇帝回宫以后,下令把那个小孩捉来打入天牢,激起了天下百姓的愤怒,那两个骗子领导大家发动起义,不出数月就把那个裸体皇帝赶下了台,从天牢里救出那个小孩,并推举他做皇帝。

  师:相信你定会以小孩为榜样,干出一番事业。

  生4:------

  师:大家的想象真丰富,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以示奖励。(师讲“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故事。)

  五、课堂小结。(由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生1:我们要拭亮我们的眼睛,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防上坏人的当。

  生2:我们不要学习那个敢说真话的小孩,在生活中不说假话。

  生3:我们要把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生4:我记住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生5:我也记住了“钓钩上悬挂的一定鱼儿爱吃的饵”。

  生6:------

  师:这节课大家能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的聪慧感到高兴。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文学的殿堂。 作者邮箱: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篇3

  大家好!今天我组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言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皇帝的新装》一课。以下从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教材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学生情况及教材内容、地位、作用分析

  1、学生刚刚涉及“童话”要精要地向同学介绍这种文学体裁知识,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在这一领域的成就。

  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应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一定要言之有据。

  2、本课体裁为童话,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体裁的文章,它是在了解记叙文的基础上采用拟人的方法、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等人格化。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所以这一课既是对记叙文巩固,又进一步学习拟人、夸张等修辞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对培养学生今后阅读童话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及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

  二、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的讽刺意义。

  2、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复述、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思维训练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表达力。

  3、了解童话想象夸张是特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4、在“师生合作下,生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会主旨的深刻内涵,复述课文

  难点:想象与夸张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计划及方法

  本课计划二课时。

  我们围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贯穿教学过程,第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

  1、讨论法:课文中的某些问题我给大家设置了讨论的机会,让同学们合作体会共同学习解决问题的快乐,也能活跃了课堂氛围。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课标理念

  2、演示法:这节课我还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电影动画片段,以使大家复述课文时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又是很好的复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使大家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讨论法和演示法将在第一课时实行。

  3、讲故事法:在复述课文时其它已经贯穿了老师的讲和大家的讲,使大家能在故事中学习知识。

  4、模仿体验法:课上我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一是让大家感受课文情节以及人物的说话语气,备表演之需,二是边听边想问题,一举两得。

  讲故事法和模仿体验法将在第二课时实行。

  五、说教学过程

  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通用13篇)《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篇1  时间:1995年12月   班级:北京八十中初一(1)班   执教:宁鸿...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