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设计(精选3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一、』”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农村变化很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之情。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和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今天我们一起到农村瞧一瞧(出示图画),把那里的风景夸一夸。
2、学生看图后自由发言。(夸一夸看到的景象)师相机提问:请数一数有几座房,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
3、出示课题。指导读准生字“哪、座、房”和轻声词“漂亮”。
二、读通课文
1、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要学的生字用横线画出来记住字音。
2、开火车检查自读情况,学生评价,相机指导读准音节。
三拼音节:
轻声音节:
a、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b、去掉拼音,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
c、开展“小组擂台赛”,读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句话。
2、图文结合,学习朗读第一句。
a、自读第一句,想想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些房子,为什么。
b、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演示电脑课件。(让词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窗”与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c、换词读诗句,通过比较,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问:如果把“大大的窗、宽宽的门、青青的瓦、白白的墙”换成“大的窗、宽的门、青的瓦、白的墙”,你读了有什么感觉呢?(学生读后谈体会)
过渡:诗人用这么美的词组写出了这些房子很美很宽敞,可见她是多么喜欢这些房子呀!那我们该怎么读这一句呢?
d、朗读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大大的窗”。
1、图文结合,学习朗读第二句。
a、看图,说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
b、教师朗读第一、二句,学生闭跟想像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脑海中层现“绿树成阴,花果飘香”的画面。
c、学生练习朗读。
4、结合图,学习朗读三、四句。
a、再看图,问:在小朋友的眼中,哪座房子最漂亮?(请学生用诗句回答)
b、指导朗读三、四句。(通过指名分别读第三、四句,引导学生比较、评价,领悟问句和答句的读法;体会小朋友“回答”时的自豪心情)
c、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读好全文。(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了、子、门、月”。说说在哪些课文中学过这些字,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字
2、分析字形:用“比较法”区别“了、子”;用“说笔顺法”记忆“门、月”。
3、指导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评。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宇
二、背诵全文
1、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背诵。(看图背诵课文:教师引背)
3、举办背诵课文擂台赛。
4、唱一唱课文。(鼓励学生把课文编成歌曲,先在小组内唱,再到全班唱)
三、识记字形
1、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2、四人小组讨论如何记这些生字。(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去偏旁等方法识记生字)
a、交流:用比较法记偏旁:穴(宀)、户(尸)。
b、开火车给“香、门、们、窗、要、亮、房”组词。
c、创设语境,巩固生字。问:老师将一些生字藏在一段话中,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自读下面一段话——同桌检查——指名读)
我们的校园里有两座高大的教学楼。教学楼前有个美丽的大花圃。花圃里面种着各种各样漂亮的花。这儿一年四季散发着花香,吸引了许多女同学来观赏。教学楼的后面是一大片青青的草坪,男同学们都爱在青草坪上踢球玩耍。
3、词语积累。
a、练习说叠词。(先读课后的叠词,再发散)
b、练习词语搭配,做“找朋友”的游戏。
如:宽宽的胖胖的亮亮的大大的闪闪的红红的
马路星星眼睛苹果小手太阳
四、扩展活动
谈话:上节课我们夸农村小朋友的美丽校园,今天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的校园吧!
a、四人小组练习。
b、举办“夸校园”擂台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学生推荐四位同学做评委。
五、布置作业
把儿歌读给家长听。
教学小结:
本课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并采用各种方式,如:老师引背、看图背、先背喜爱的段落再背全文等等,让学生采用自己适合的方式背。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词、句(小竹排、顺水流、密、绿油油、鱼米乡、画中游)
2、学会看图,由远及近,由左至右;
3、体会江南风景之美,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河之美,爱护环境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词、句;
2、感受江南之美。
三、教学难点
1、感受江南之美(通过文中的诗歌,而非亲临其境)
四、教学过程:
1、回顾生字词(开火车)
2、创设一个旅游的情景,让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学们,我们即将坐火车出发去江南了,你们准备好了吗?那么,现在让我们带上生字宝宝一起出发吧。”)
3、老师(导游)介绍江南的情况。
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的气候温暖,,河流、湖泊多,鱼多,虾也多;江南的气候适合稻子生长,每年成熟季节收获多,江南被称为鱼米之乡。(板书:江南 鱼米乡)江南属于水乡,它周围的湖泊多,所以他们多以竹排、小船作为水上的交通工具。
“听了这么多关于江南的介绍,同学们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江南呢?好,现在请打开书本p64,让我们一起去侃侃江南是什么样子的。”
4、配乐渲染气氛
“哇,同学们看,小小的竹排顺水飘流,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油油的禾苗,鸟儿在尽情欢唱,鱼儿欢喜地跳出了水面,江南的景色多美啊!”
5、引导学生观图说感想
(1)远处有什么?近一点呢?再近一点……(板书)
(2)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在这样美的风景中,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6、生读文,师纠正读音(绿油油)
7、回顾句号掌握情况,让生数文中有几句话。
8、解释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句,重点解释“顺水流”(行使方向跟水流方向一致),让学生通过贴图,形象地感受顺水流。
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第一句读给你的组员听,注意读的语气要能表达鸟儿、鱼儿的欢乐。
(2)指名读,引导学生观图(从左到右),重点解释“密”、“绿油油”
① 两岸有什么?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② 树木的数量?禾苗的颜色?(板书)
③ 什么是禾苗?(稻子、麦子、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刚长出来的幼苗都叫禾苗)
(3)齐读第三句
① 为什么江南叫鱼米乡?
② 为什么说竹排在画中游(这是打比方的说法,告诉我们江南风景美如画,不男孩坐在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两岸如画的美景,真好像在画中游览一样。)
9、引导学生爱护环境
10、齐读课文
11、课后作业:
(1)把江南的美丽景色介绍给你的父母或朋友;
(2)对江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有关江南的资料。
五、板书
小小竹排画中游
江南 鱼米乡
远: 房屋、树木
近: 树木、鱼儿、鸟儿、小男孩、燕子、禾苗、竹排
树木: 数量多 ——〉密
禾苗: 颜色绿 ——〉绿油油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排”等12个生字,认识“艹、纟、氵”等3个偏旁,会写“中”等5个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初步感受
1、导入:我们祖国有着秀美的风光,北国的冰雪,高耸的白杨,南国的椰林,婀娜的杨柳。刚毅秀美,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小鱼跳出了水面。天空中有两只燕子飞来了。河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树、禾苗、草地,都是绿色的。远处还有几幢房子,很漂亮……
2、师:江南的风光那么美,树木都是绿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你们看,谁来了?(课件演示:小朋友撑着竹排慢慢过来。)他是怎样来的呢?
3、板书:竹排
⑴解竹排的形状与用途。
师:看图说说竹排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用处?
(通过交流知道竹排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在此联系竹排的形状来记排这个字。)
⑵师:在那么美的风景里,撑着小竹排,欣赏着两岸秀丽的风光,真令人陶醉。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吧!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
师:书上又是怎样来描写江南美丽的景色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词、句。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师:请小朋友看看上面的这些生字朋友,你都认识它们吗?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3、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师: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你们想想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看哪组记得最多。
4、游戏:
“捉气球”。
(课件演示:每个气球上标有生字,读对了就用鼠标点击生字,把气球定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交流汇报。
5、全班齐读课文。
6、演唱由课文改编的歌曲。
四、书写指导,掌握结构
1、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已经会写了好多字,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写几个新的字,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中”,学生认读并组词:
⑴仔细观察,掌握结构:
师:观察“中”这个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怎样写才好看?
⑵师范写,生书空。
⑶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⑷展示学生作业,生评议。
⑸继续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3、同样方法学写其它的汉字。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