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代英雄的石像
17古代英雄的石像(精选16篇)
17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1
教案示例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这篇童话的寓意
2、学习对话描写
3、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教学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不明白的查字典解决:
雕刻 气概 崇拜 模型 钢凿 砌成 膝盖
鞠躬 荣耀 瞟 不屑 吆喊 囚犯 讥笑 哪叱
2、解释下列的生词,自查词典:
①崇拜:尊敬钦佩。
②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③鞠躬:弯身行礼。
④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
⑤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⑥伶俐:聪明、灵活。
⑦讥笑:讥讽和嘲笑。
3、熟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二)、课前演讲
一、创新情境,导入 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 新 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检查预习: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给课前的生字注音并解释(完成后师生共评)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片段,了解预习识字及朗读熟练程度(完成后由一学生点评)
三、作家作品简介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 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 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教师给课文分段学生归纳段意。(学生先动笔写后教师提问,括号内的教师板书)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叙述一个雕刻家雕成一位,为市民们所敬仰。(雕成石像)
第二部分:从“这石像抬着头”到“堆在地上。”
写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由于骄傲自大,被小石头们摔得粉碎。(石像倒塌)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早晨”到完。
写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了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铺成石路)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大家请雕刻家雕刻目的是什么?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2、“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而且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联系上 下文,说说好在哪里?
(这句话说明雕刻家雕刻石像时的认真态度,为下文英雄石像的雕刻成功“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作了铺 垫。)(此题难度稍大,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3、提问:对石像的外貌描写表现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志向远大、坚强有力、不可侵犯。)
4、“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这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排比、夸张,表现市民对石像落成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英雄的崇拜。此处教师简要讲解童话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
5、提问:“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这句话好在哪里?
(用富有哲理的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社会根源。)
6、“看我多荣耀!”这一段石像的话,写出石像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骄傲狂妄、自高自大。)
7、“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来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这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说明别人对石像狂妄自大不感兴趣,都在忙着干自己的事情。”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 世间的老规矩。”这句话也是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方式。)
8、石像和小石头对话中讲到了“从前”和“现在”,“从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
(“从前”是一整块,大家是平等的。“现在”石像高高在上,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对象。)
9、小石头对狂妄自大,看不起自己的伙伴的石像采取了什么态度?从小石头的对话中找出这些句子。
①批评:“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②谴责:“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③警告:“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④吓唬:“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⑤威胁:“他不信,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10、面对小石头的威胁,石像是什么态度?表现石像的什么性格?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急忙哀求。表现了石像的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
六、小结
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性格,并通过对话发展故事情节。石像的结果完全是他自高自大的骄傲所还带来的, 所以我们应该要谦虚不要骄傲。
七、板书
(-)雕成石像
(二)石像倒塌
(三)铺成石路
小石头: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
八、作业
17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2
教学设计示例一
课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
一、创新情境,导入 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 新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简单介绍作家作品。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
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略,参见课文分析)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提问:“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这句话好在哪里?
2.上面那石头为什么“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 说话”?
(因为他的狂妄骄傲受到小石头的批评以至威胁,仍然心有余悸,但还不肯放下骄傲的架子,只好在语声、语气上缓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头的认可。)
3.找出石像说的话,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浅薄、无知、空虚。)
4.小石头如何反驳石像的话?表现小石头什么性格特征?
(小石头指出:历史是会被颠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们塑造出来的;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表现小石头有见识。)
5.“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们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节的发展,答案不限)
6.石像忽然倒下来。石像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结局?。
(l)市民无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场,从此不再雕刻。(3)乱石块被用作铺路。
六、讨论: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说明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们做点有益的工作,谦逊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快乐。,
四、课堂讨论(先拟发言稿,再发言):
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骄傲与自信的关系)
(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七、小结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和台基石子的对话,批评了大石块虚荣自傲的表现。告诉人们: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教案点评:
本课时主要在进一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再动笔进行实践写作,从而更好体会作者的技巧。
教案示例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凿(zǎo)不屑(xiè)
2.掌握下列词语:崇拜、模型、鞠躬、不屑、吹嘘、伶俐
3.掌握作家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复述的能力。
2.了解童话用想像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3.认识本篇童话的思想教育意义。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悟出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关系,没有低贵贱之分,不应该骄傲、狂妄、失掉本真的道理。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构思的神奇色彩美以及石像和小石块之间幽默、含蓄的对话中的哲理美。
二.学法引导
l.学生预习课文,边预习边根据练习五的要勾画出其中的词语,并弄懂其中的生字和生词,制成卡片,课堂交流。
2.可以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先由教师范读或听磁带录音,学生画出主要情节,然后请几位学生简单复述主要情节,复述之后再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各自的语气语调。复述时,要结合情节的发展体会本文丰富的想像。
3.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对话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4.结合练习,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像写一段文字。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认识童话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2.难点
石头随地位发生变化,思想意识也随之改变,到最终成为铺路石,请学生总结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并从中悟出道理。
3.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理清情节脉络,通过朗读分析石头形象和心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制作生字生词的卡片,作者作品介绍制作胶片,投影仪使用。
2.录音磁带和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让学生速读文章,复述故事情节。
2.让学生讨论、分析地位发生变化后,石头思想意识的变化,从中悟出道理。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l.解决生字生词,并介绍作者。
2.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了美好、幸福的回忆,童话便是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悠扬婉转,我想同学们一定读过许多重话故事,谁来说一说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列举故事名)
童话有着悠久的历史,灰姑娘、丑小鸭、睡美人、小红帽等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形象。童话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想像夸张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形式。
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学常识知识,理顺文章结构,复述故事情节。
检查预习情况,检查字词注音和解释。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是我国最早写重话的作家,有童话集《稻草人》和
(三)在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放录音或学生朗读之后,由学生简述故事梗概,点一名学生口述,教师给予适当评议。
2.在复述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8)雕刻家精心努力将一块山石雕成了受人尊敬的。
第二部分(9-35)石像每日受到市民的礼待,滋生了骄傲、狂妄、目中无人的思想。
第三部分(36-43)石像被摔成碎石,从此大家过上了平等而充实的生活。
学生再读课文,感知童话中塑造的形象
3.讨论下列问题
(1)一块普通的山石,被雕成“’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书中找到答案
(禁不住骄傲了,“看我多荣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
(2)它(石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因为城市里的人每天对它鞠躬行礼)
(3)人民的敬仰之情是献给石像的吗?
石像未对人民做出任何贡献,如果没有任何历史背景,人们是不可能无故对一尊雕塑产生如此之崇敬之情的。人们真正崇拜的,怀念的是那位史书上记载的古代英雄。
(四)总结、扩展
本篇童话讽刺了那位以英雄自居的石像,为它设计了一个倒塌的结局,本篇童话是有其深远的社会意义的。
(五)课后作业
1.由石像摔成了铺路石,石头的思想有何变化?作家的用意何在?
2.朗读文章,想像石像的形象,写成一个片断,或做口头描述。
(六)板书设计
叶圣陶
山石→英雄的石像→铺路石
骄傲、自大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学生概述故事情节,教师归纳。当一块普通的石头被雕成石像后,它开始以英雄自居、骄傲自大,终于,高耸的石像失去了基石的支撑,摔成了碎块。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石像形象
讨论明确,石像除了用作摆设之外。一无用处;它以英雄自居,骄傲自大;当石基要不支撑它时,它表现得懦弱无能,“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用哀求的语气说……”
2.作家塑造这样一个形象,用意何在?
(讽刺了那些狂妄自大的人。)
3.从文中找出“骄傲”的特点
“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说明骄傲是普遍存在的。
“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根深蒂固。
4.石像当成摆设时,它的生活是怎样的?
高高地站在那里,无事可做。
当它从那个至高的位置摔下来之后呢?
“我们真平等!”“……一点也不空虚!”“铺成真实的路,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真正体会到了平等与充实。
文章结尾处的几句话表明了作家的主张人的一生应该采取平等、充实、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5.作家是怎样看历史上的英雄的?
“历史全靠得住吗?几千年前的人自个儿想的事情,写历史的人都会知道,都会写下来。你说历史能不能全信?”“尤其是英雄,也许是个很平常的人,甚至是个坏蛋,让写历史的人一吹嘘,就变成英雄了……差不了多少。”
表明作家对脱离群众的英雄主义持否定态度。
6.请一位同学来总结小说主旨
讽刺了高高在上的英雄主义,狂妄、自大思想,并指出了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总结、扩展
本文运用拟人,想像的手法记叙了一尊石像的故事,使我们也受到了教育,明白了许多道理。
(四)布置作业
1.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三、五。
2.试拟写一段话,设想石像失踪前跟小石子说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叶圣陶
石头→石像→铺路石
骄傲自大 充实、平等
讽刺 提倡
17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3
教学设计示例一
课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导入 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 新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简单介绍作家作品。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
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略,参见课文分析)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提问:“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这句话好在哪里?
2.上面那石头为什么“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 说话”?
(因为他的狂妄骄傲受到小石头的批评以至威胁,仍然心有余悸,但还不肯放下骄傲的架子,只好在语声、语气上缓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头的认可。)
3.找出石像说的话,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浅薄、无知、空虚。)
4.小石头如何反驳石像的话?表现小石头什么性格特征?
(小石头指出:历史是会被颠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们塑造出来的;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表现小石头有见识。)
5.“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们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节的发展,答案不限)
6.石像忽然倒下来。石像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结局?。
(l)市民无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场,从此不再雕刻。(3)乱石块被用作铺路。
六、讨论: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说明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们做点有益的工作,谦逊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快乐。,
四、课堂讨论(先拟发言稿,再发言):
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骄傲与自信的关系)
(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七、小结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和台基石子的对话,批评了大石块虚荣自傲的表现。告诉人们: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教案点评:
本课时主要在进一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再动笔进行实践写作,从而更好体会作者的技巧。
第 1 2 页
17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4
叶圣陶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英雄,大家请雕刻家给这位英雄雕一个石像.
雕刻家答应下来,先去翻看有关这位英雄的历史,想象他的容貌,想象他的性情和气概。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功到自然成。雕刻家一边研究,一边想象,石像的模型在他心里渐渐完成了。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面目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他的意思,只有依照想好的样子雕出来,才是这位英雄的活生生的本身,不是死的石像。
雕刻家到山里采了一块大石,就动手工作。他心里有现成的模型,雕起来就有数,看看那块大石,什么地方应该留,什么地方应该去,都清楚明白。钢凿一下一下地凿①,刀子一下一下地刻,大小石块随着纷纷往地上掉。像黄昏时星星的显现一样,起初模糊,后来明晰,这位英雄的像终于站在雕刻家面前了。真是一丝也不多,一毫也不少,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这石像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表示他的志向远大无边。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左胳膊圈向里,坚强有力,仿佛拢着他下面的千百万群众。右手握着拳,向前方伸着,筋骨突出像老树干,意思是谁敢侵犯他一丝一毫,他就不客气给他一下子。
市中心有~片空场,大家就把这新雕成的石像立在空场的中心。立石像的台子是用石块砌成的,这些石块就是雕刻家雕像的时候凿下来的。这是~种新的美术建筑法,雕刻家说比用整块的方石垫在底下好得多。台子非常高,人到市里来,第一眼望见的就是这石像,就像到巴黎去第一眼望见的是那铁塔①一样。
雕刻家从此成了名,因为他能够给古代英雄雕~个石像,使大家都满意。
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市民都聚集到市中心的空场,在石像下行礼,欢呼,唱歌,跳舞;还喝干了几千坛酒,挤破了几百身衣裳,摔伤了很多人的膝盖。从这一天起,大家心里有这位英雄,眼里有这位英雄,做什么事情都像比以前特别有力气,特别有意思。无论谁从石像下经过,都要站住,恭恭敬敬地鞠个躬,然后再走过去。
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那块被雕成英雄像的石头既不是圣人,又不是傻子,只是一块石头,看见人们这样尊敬他,当然就禁不住要骄傲了。
“看我多荣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所有的市民都在下面给我鞠躬行礼。我知道他们都是诚心诚意的。这种荣耀最难得,没有一个神圣仙佛能够比得上广 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也不是向摇摆的树林说,树林忙忙碌碌的,没有工夫听他的话。他这话是向垫在他下面的伙伴大大小小的石块说的。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但是他仍旧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对自己的伙伴连一眼也不瞟,这就见得他的骄傲是太过了分。
他看不起自己的伙伴,不屑①于靠近他们,甚至还有溜到嘴边又咽回去的一句话:“你们,垫在我下面的,算得了什么呢!”
“喂,在上面的朋友,你让什么东西给迷住心了?你忘了从前!”台子角上的一块小石头慢吞吞地说,像是想叫醒喝醉的人,个个字都说得清楚,着实。
“从前怎么样?”上面那石头觉得出乎意料,但是不肯放弃傲慢的气派。
“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不错,从前咱们是一整块。但是,经过雕刻家的手,咱们分开了.钢凿一下一下地凿,刀子一下一下地刻,你们都掉下去了。独有我,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雕像。我高高在上是应当的,你们在我下面垫底,就你们的身份说也是应当的。难道你们想跟我平等吗?如果你们想跟我平等,就先得叫地跟天平等!" “嘻!”另一块小石头忍不住,出声笑了。
“笑什么!没有礼貌的东西!" “你不也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现在又怎么样!"
“现在你其实也并没跟我们分开。咱们还是一整块,不过改了个样式。你看,从你的头顶到我们最下层,不是粘在一起吗?并且,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除了你们,世间就没有石块了吗!”
“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没有礼貌的东西!胡说!敢吓唬我?”上面那石头生气了,又怕失了自己的尊严,所以大声哈喊,像对囚犯或奴隶一样。
“他不信,”砌成台子的全体石块一齐说,“马卜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就用哀求的口气说:“别这样!彼此是朋友,连在一起粘在一起的朋友,何必故意为难呢!你们说的一点儿也不错,我相信,千万不要把我扔下去!”
“哈!哈!你相信了?”
“相信了,完全相信。”
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上面那石头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说:“我想,我总比你们高贵一些吧?因为我代表一位英雄,这位英雄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
一块小石头带着讥笑的口吻说:“历史全靠得住吗?
几千年前的人自个地想的事情,写历史的人都会知道,都会写下来。你说历史能不能全信?”
另一块石头接着说:“尤其是英雄,也许是个很平常的人,甚至是个坏蛋,让写历史的人那么一吹嘘,就变成英雄了;反正谁也不能倒过年代来对证。还有更荒唐的,本来没有这个人,明明是空的,经人一写,也就成了英雄了。哪咤,孙行者,不都是英雄吗?这些虽说是小说里的人物,可是也在人的心里扎了根,这就小说跟历史也差不了多少。”
“我代表的那位英雄总不会是空虚的,”上面那石头有点儿不高兴,竭力想说服底下的那些石头,“看市民这样纪念他,崇拜他,一定是历史上的实实在在的英雄。”
’‘也未必!”六七块石头同时接着说。
一块伶俐的小石头又加上一句:“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
上面那石头更加不高兴了,自言自语地说:“空虚?
我以为受人崇拜总是光荣的,难道我上了当……”
一块小石头也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岂仅上了当,简直受了罪——一辈子垫在空虚的底下……”
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
半夜里,正像忽然倒下来,像游泳的人由高处跳到水里。离地高,摔得重,碎成千块万块。石像,连下面的台子,一点儿原来的样子也没有了.变成大大小小的石块,堆在地上。
第二天早晨,市民从石像前边过,预备恭恭敬敬地鞠躬,可是空场的中心只有乱石块,石像不知哪里去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不出一句话,无精打采地走散了。
雕刻家在乱石块旁边大哭了一场,哀吊他生平最伟大的杰作。他宣告说,他从此不会雕刻了。果然,他以后没雕过一件小东西。
乱石块堆在空场的中心很讨厌,有人提议用它筑市外往北去的马路,大家都赞成。新路筑成以后,市民从那里走,都觉得很方便,又开了一个庆祝的盛会。
晴和的阳光照在新路上,块块石头都露出笑脸。他们都赞美自己说:
“我们真平等!”
“我们一点儿也不空虚!"
“我们集合在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17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5
教学设计示例一
课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导入 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 新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简单介绍作家作品。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
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略,参见课文分析)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提问:“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这句话好在哪里?
2.上面那石头为什么“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 说话”?
(因为他的狂妄骄傲受到小石头的批评以至威胁,仍然心有余悸,但还不肯放下骄傲的架子,只好在语声、语气上缓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头的认可。)
3.找出石像说的话,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浅薄、无知、空虚。)
4.小石头如何反驳石像的话?表现小石头什么性格特征?
(小石头指出:历史是会被颠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们塑造出来的;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表现小石头有见识。)
5.“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们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节的发展,答案不限)
6.石像忽然倒下来。石像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结局?。
(l)市民无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场,从此不再雕刻。(3)乱石块被用作铺路。
六、讨论: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说明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们做点有益的工作,谦逊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快乐。,
四、课堂讨论(先拟发言稿,再发言):
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骄傲与自信的关系)
(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七、小结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和台基石子的对话,批评了大石块虚荣自傲的表现。告诉人们: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教案点评:
本课时主要在进一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再动笔进行实践写作,从而更好体会作者的技巧。
教案示例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凿(zǎo)不屑(xiè)
2.掌握下列词语:崇拜、模型、鞠躬、不屑、吹嘘、伶俐
3.掌握作家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复述的能力。
2.了解童话用想像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3.认识本篇童话的思想教育意义。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悟出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关系,没有低贵贱之分,不应该骄傲、狂妄、失掉本真的道理。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构思的神奇色彩美以及石像和小石块之间幽默、含蓄的对话中的哲理美。
二.学法引导
l.学生预习课文,边预习边根据练习五的要勾画出其中的词语,并弄懂其中的生字和生词,制成卡片,课堂交流。
2.可以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先由教师范读或听磁带录音,学生画出主要情节,然后请几位学生简单复述主要情节,复述之后再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各自的语气语调。复述时,要结合情节的发展体会本文丰富的想像。
3.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对话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4.结合练习,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像写一段文字。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认识童话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2.难点
石头随地位发生变化,思想意识也随之改变,到最终成为铺路石,请学生总结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并从中悟出道理。
3.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理清情节脉络,通过朗读分析石头形象和心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制作生字生词的卡片,作者作品介绍制作胶片,投影仪使用。
2.录音磁带和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让学生速读文章,复述故事情节。
2.让学生讨论、分析地位发生变化后,石头思想意识的变化,从中悟出道理。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l.解决生字生词,并介绍作者。
2.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了美好、幸福的回忆,童话便是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悠扬婉转,我想同学们一定读过许多重话故事,谁来说一说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列举故事名)
童话有着悠久的历史,灰姑娘、丑小鸭、睡美人、小红帽等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形象。童话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想像夸张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形式。
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学常识知识,理顺文章结构,复述故事情节。
检查预习情况,检查字词注音和解释。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是我国最早写重话的作家,有童话集《稻草人》和
(三)在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放录音或学生朗读之后,由学生简述故事梗概,点一名学生口述,教师给予适当评议。
2.在复述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8)雕刻家精心努力将一块山石雕成了受人尊敬的。
第二部分(9-35)石像每日受到市民的礼待,滋生了骄傲、狂妄、目中无人的思想。
第三部分(36-43)石像被摔成碎石,从此大家过上了平等而充实的生活。
学生再读课文,感知童话中塑造的形象
3.讨论下列问题
(1)一块普通的山石,被雕成“’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书中找到答案
(禁不住骄傲了,“看我多荣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
(2)它(石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因为城市里的人每天对它鞠躬行礼)
(3)人民的敬仰之情是献给石像的吗?
石像未对人民做出任何贡献,如果没有任何历史背景,人们是不可能无故对一尊雕塑产生如此之崇敬之情的。人们真正崇拜的,怀念的是那位史书上记载的古代英雄。
(四)总结、扩展
本篇童话讽刺了那位以英雄自居的石像,为它设计了一个倒塌的结局,本篇童话是有其深远的社会意义的。
(五)课后作业
1.由石像摔成了铺路石,石头的思想有何变化?作家的用意何在?
2.朗读文章,想像石像的形象,写成一个片断,或做口头描述。
(六)板书设计
叶圣陶
山石→英雄的石像→铺路石
骄傲、自大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学生概述故事情节,教师归纳。当一块普通的石头被雕成石像后,它开始以英雄自居、骄傲自大,终于,高耸的石像失去了基石的支撑,摔成了碎块。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分角色朗读
17古代英雄的石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