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 船
纸 船(精选14篇)
纸 船 篇1
课标要求
1、了解作者主要情况及其主要作品。
2、揣摩修饰性词语的作用。
3、熟读诗作,体会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
4、理解作品中的童心童趣。
5、体会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
学法点悟
1、通过揣摩修饰性词语,发挥想象,理解作者文笔的隽永。
2、通过比较和拓展阅读,了解泰戈尔对我国诗歌创作的影响。
3、试着仿写,进一步了解诗歌这一文学样式。
整体感知
这首诗叙述我将“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写在纸船上,放入急流,渴望异地的人知道我是谁。写希望纸船把我园中长的秀利花带到岸上,希望能有游伴把天上的小朵白云放在河里来与我的纸船比赛。还写了子夜的星光下,我梦见睡仙坐在我的纸船里,缓缓的浮泛前去。通过奇特、美妙的想象,表现了至纯至美的童心。
疑难解析
质疑:泰戈尔是怎样的一位诗人?
解惑:泰戈尔,印度的多产作家。他从8岁开始习诗,在漫长的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50多部诗集,计1000多首诗,多首歌词。19xx年,泰戈尔因《吉檀迦利》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纸船》是泰戈尔《新月集》中一篇别致的诗篇。
语言揣摩
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
“每天”即天天如此,这样坚持不懈,可见孩子内心强烈的渴望,他多么想让别人知道他呀。
2、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
“用大黑字”,用语极为质朴,充分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稚气,仿佛让我们看见孩子写字时专注的神情,体察到那盛满了希冀的小小心灵。
3、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知道我是谁。”
“知道我是谁”,道出了孩子的心理,原来这么执着地放纸船,就为了这个呀!
4、我把园中长的秀丽花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黎明开”的花“在夜里”到,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的人,就可以看到花儿开放了,就会给他带来惊喜。多么美好的愿望 !水晶一般的童心。 5、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满鼓着风”,既写出了云的形态,又写出了云的动态。最妙的是把云朵想象成“白帆”,新奇,独特。
6、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同我的船比赛”,特别符合孩子的心理。
7、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把脸“埋在手臂里”,大概就是为了作一个美妙的梦吧?孩子的睡姿如在眼前。
8、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梦的篮子。
梦中有梦,在孩子的眼里,睡仙的篮子是可以装载无数的美梦的。
研究课题
1、读泰戈尔的其他诗,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感受他奇特的想象力。
相关链接: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②,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③,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4,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2、读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感受其创作风格。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义
1、为下列加点的字读音。
枕戈待旦( ) 溪涧( ) 仰望( ) 扬帆( ) 记载( ) 载重( )
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游弋 蹊跷 压抑 载梦 船帆 干戈 溪流 瞻仰 栽赃 巩固
3、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异地: 仰望: 游伴: 浮泛: 子夜:
三、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的文学体裁。是以散文形式写成的诗。内容多是抒情的,篇幅短小,有诗的意境、韵味和节奏感,一般不分行、不押韵。泰戈尔的《纸船》就是一首散文诗。
四、问题探究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我”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人为什么写那么多想象?]
2、现代诗从内容来看,怎么分类?
[提示: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还可以从别的角度分。]
五、欣赏评价
1、这首诗中哪些诗句体现了诗人奇特非凡的想象?为什么?
2、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处用词?说出理由。
六、拓展阅读
将冰心的《纸船》与泰戈尔的《纸船》进行比较阅读。
纸 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 船 篇2
冰心《纸船》教案2
冰心《纸船》教案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寄母亲》导学设计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寄母亲》教案
.《金色花》《纸船》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金色花》《纸船》综合能力测试题
.《金色花》《纸船》评估测试
.《金色花》《纸船》检测题
.现代诗三首——《纸船》《色彩》《我是一条小河》 备课笔记
泰戈尔《纸船》教案
冰心《纸船─寄母亲》wma音频课文朗读(女声)
《纸船》ppt课件
《纸船─寄母亲》ppt课件
纸 船 篇3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减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
流入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色彩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情热,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纸 船 篇4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纸 船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
2.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
3.初步懂得这个小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条理地具体地把实验经过写下来。
教学难点 :注意实验经过要分层写,揭示小实验科学的道理。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烧纸船小实验的演示过程。
2.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说说烧纸船小实验的经过。
3.初步懂得这个小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1)启发式谈话:同学们,今天作文课我们将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烧纸船。
(2)质疑:读了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出示:有条理地具体地说一说、写一写科学小实验,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演示实验,揭示科学道理。
(1)学生默读第二部分,明确观察小实验的要求。
(2)出示第1个思考题:老师做的是一个什么小实验?实验前做了哪些准备?
老师分别摆上实验器材,请学生一一描述。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量词)
(3)出示第2个思考题:实验分几步?每一步实验是怎么做的?
教师按照实验步骤一一做具体演示。
①架好三角架,三角架上放上纸船,在纸船内倒满清水。
②酒精灯放置于纸船下面,然后点燃酒精灯。
③让学生观察纸船的变化,纸船有没有被烧掉。
第三步时,教师创设情境:当纸船烧至3-4分钟时,请学生上台用手试温,然后等水快沸时,再请学生上台试温。引导学生观察上台试温同学的神情、动作、语言。
(4)出示第3个思考题:想想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什么科学道理?
突破难点:先让学生说,当学生表达不能到位时,教师作必要的讲解。
3.口述实验经过。
(1)回忆实验演示的经过。(教师可以重现实验演示动作)
(2)说说每一步实验是怎么做的?(四人小组讨论)
(注意抓住实验时的一系列动作词)
(3)学生自由练说实验经过。
(4)指名说,评议。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烧纸船小实验的经过。
2.文章初步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二)教学过程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指名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
2.指导当堂书面作文。
(1)再读观察小实验的3个思考题,教师点拨:一个思考题的内容可以写一段,开头先交待实验前的准备;然后写实验的经过,注意要把实验分几步写具体,并能抓住实验时的一系列动作来写;最后揭示小实验告诉人们的一个科学道理。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对困难生加以个别指导。
3.交流、讲评。
(1)定稿后,指名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读后评议。
(2)各自修改作文。◆[2003年11月8日]
纸 船 篇6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友谊的纽带。
故事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教育学生学会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评价欲望。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 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环境。
3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字词,会写“祝、福、幸、句”四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谁来读课题?
2.我听见了,(教师指“筝”字)这个字他读得特别准确,他读的是几声?(学生齐答:轻声。)
3.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
4.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位听,读不准的,请同位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把你们读的情况汇报给大家,谁愿意读?(请一对同位起立读词,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习生字。
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板画。
大家表现真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老师边板画边描述:那里有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茂密的树林,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这儿美吗?(学生齐答:美! )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大家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教具,小熊和松鼠的家)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他们的家应该各建在哪里呢?
(2)贴房子。
谁愿意上来把他们的家贴在合适的位置?
方案一:(学生贴对了)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贴吗?
方案二:(学生贴得有错误)其他同学都同意把房子贴在这里吗?(有不同意的请他上来贴)为什么这样贴呢?
(学生以课本为依据,在相互交流中贴对房子的位置。)
[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指导学生从书中找到贴图的依据,使学生不但了解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而且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用书本来解决问题。]
(3)戴头饰,扮演角色。
这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这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 王老师就是一只美丽的小鸟。(教师戴上头饰,走到学生中间,热情地跟小熊、小松鼠打招呼。)
[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后面的学习创设活泼和谐的气氛,老师扮作小鸟和学生交流,一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二则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并为理解体会人物的情感做好铺垫。]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了解课文大意。
我就住山林里,(教师手指板画)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方案一:(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方案二:(学生说故事的细节)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吗?(指板画)是什么和什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学生回答,借机贴纸船和风筝)教师指板画总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在板画的帮助下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 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方案一:(如果学生找到了“乐坏了”,教师指导朗读这一句)“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方案二:(如果学生找到其他句子)有一个词直接写了我们高兴的心情,找到了吗?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方案一:(学生没有回答)看! 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
方案二:(学生找到了写草莓和松果的句子)是啊,不但有纸船和风筝,我们还收到了草莓和松果呢,(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能不高兴吗?看! 还有什么呢?(教师指祝福的话。)
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 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抓住三个让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原因:收到纸船和风筝;收到松果和草莓;收到祝福的话,让学生体会他们高兴的心情。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乐坏了”的意思,用教具和渲染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烘托高兴的气氛。一句一句指导后,又训练学生朗读整个自然段,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熊你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会读,能读好。)
(3)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把三、五自然段作为重点单独学习后,师生分工朗读二至六自然段,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有总体连贯的感知,进一步巩固朗读训练的结果。]
(4)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细心的小鸟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呢! 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方案一:(学生发现了无价值的东西)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仍旧没有发现)我的发现在这儿。(点击课件,“漂”“飘”变红)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方案二:(学生直接发现了两个飘的区别)指导学生谈。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漂、飘”字的区别很好地反映了汉字形声字的特点,借机进行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展示了汉字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3.学习第七自然段。
我这只活泼的小鸟,天天在山林里飞来飞去。每天清晨,我看见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我看见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忧伤的音乐响起,出示第七自然段,教师深情朗诵)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
[音乐由欢乐变为忧伤,教师深情朗诵渲染气氛,感染学生情绪,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2)让我们
纸 船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