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济南的冬天

2024-06-053

济南的冬天(精选14篇)

济南的冬天 篇1

  教 案 首 页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段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三

  单元

  课题名

  济南的

  冬天

  课时

  第二课时

  执教教师单位

  萍乡四中

  教师姓名

  姚丽

  教学

  目标1.识记课文字词的音、形、义。2.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 3.学习老舍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具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时间安排一课时

  课后

  小结本文重在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路,而后再掌握描写济南的天气和山水的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写景的技巧以指导学生写好家乡冬景,实现由阅读到写作能力的转化。

  备注教学环节的用时随学生的课堂反应作灵 活处理。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品读课文,学习写景的方法以及练习写作。一、复习导入(多媒体显示题目)《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 __。冬天的济南真是一个__,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济南的__和__(景物)济南的山__、__、__(特征)济南的水__、__、__。(特征)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 绘了几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二、齐读课文(给学生配乐朗读)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你对这位语言大师的语言表达技巧的感知表达出来吧!三、自由探究学生自由讨论探究,提示学生思考 :作者如何描绘山水?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 些语句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四、品读课文(多媒体显示景物图片及课文分析要点)思考讨论: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如何娇美秀气 ?雪后山景“妙”在何处?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城外的小山如何像一幅小 水墨画?按什 么顺序写的?作者是怎样写济南冬天的水的?本文写景抒情有何特点?(学生找出课文语句品评分析,多媒体显示图片帮助学 生理解,教师归纳要点。)五、总结写法为 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语言如此优美。在写法上有何值得借鉴?明确:抓住特征  安排顺序   运用修辞   情景交融六、布 置作业拓展延伸:仔细观察自己家 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要求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投入真情实感。)板书设计:              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运用修辞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 篇2

  发 现 美 与 表 现 美

  ------赏析-----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刘红梅

  [教学目标 ]: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

  1、欣赏狗尾巴草的图片,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引用:“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出示“发现美  表现”)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思考: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 参考:温晴。

  2、听课文录音,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感受一下温晴的济南的美丽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笔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  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过渡: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同学来朗读这一段。

  (2)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3)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4)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1、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    B、展开联想    C、巧用修辞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几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由此延伸。

  观看美丽的画面,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吧。播放《钱塘潮大潮》的视频图像,在钱塘潮壮阔的景象和雄壮的声音中发现美,并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表现美。

  六、结语: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你热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观察生活,愿你发现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样灿烂。

济南的冬天 篇3

  [教学目标 ]

  学习这篇课文,除了抓住景物特征这个主要内容,还应该从词语的运用、修辞的运用等方面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景物的。

  [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分析: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和对小山、小雪、绿水的描写几个角度来写。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黄草,夕阳斜照薄雪,山坡卧着村庄,房顶卧点白雪,如同一幅极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第三幅画描绘了澄清温暖的河水。河水不结冰,还冒着热气;水中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一幅幅美景,描绘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2.作者是怎样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的?

  分析: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教学过程 设计]

  (一)速读测试。

  计时速读全文,答题,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阅读效率。

  1.本文题目是: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本文写于:__________年以前。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3.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真算是个宝地”?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5.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板

  6.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下面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C.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10.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济( )南 ②伦敦( ) ③髻( )

  ④镶( ) ⑤贮( )蓄 ③水藻( )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本文一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2.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导引。

  第1题要求在统摄全文内容的情况下,划分段落,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做此题要注意在整体性阅读基础上进行分段。

  第2、3题都是对写作特点的理解。应当结合自己的有关知识,深入分析体会,并注意随时吸收,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四)疑难讨论。

  1.C√。因为从全文来看,写了三个方面内容:(1)济南的天气;(2)济南的山景;(3)济南冬天的水色。而第1自然段是写“天气”的,第5自然段是写“水色”的,中间三个自然段是写“山景”的。

  2.本文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作者赞美的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三个地区和济南的天气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以情动人。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3)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抒发作者的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十分传神。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冬天阳光下的济南出现“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小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低语;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这些,不但非常传神,而且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这篇写景散文写得成功、动人是与作者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分不开的。

  在修辞方面,比喻、拟人、对比都用得十分出色。例如,把济南比作婴儿,把城外山景比作出于“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那么清新明丽。这两个比喻都很精彩。作者还融生命与感情于景物之中,使景物活了起来,生动而逼真,这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至于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方面,放在一起相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本文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等,色彩鲜明悦目。

  在词语的选用方面,也是十分讲究的。如,老城是“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句不仅用了拟人的方法,而且“晒”、“睡”、“醒”三个动词准确地勾画出济南温晴的气候特征。

  老舍写作用纯正的北京话,简洁的短句,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朴实明快。

  速读测试参考答案:

  1.;老舍;1934。

  2.无风、晌晴、温晴。

  3.写风同北京比;写日光同伦敦比;写日光的强度与热带地方比。

  4.采用的是景物的排写顺序。第1段写天。以表现的暖;第2段写地,以表现济南冬天的舒适;第3、4段写山色,以表现济南冬天的秀气;第5段写水光,以表现济南冬天里孕育着的春色,并顺势用一句话勾勒了济南冬天的总体形象。

  5.先是用一个设问句和一个反问句指出济南的“出奇”不单是因为经常有温暖的阳光,还同为它有迷人的山水;继而写济南的地理特征:是“山围城”;然后写济南人情态的特征:因为山就是依靠,山就是温暖,所以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6.先写山的色彩。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写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精心描绘。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它是银白,“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再写山的情态,“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那些小山太秀气!”这样,就写出了小雪点染的山的“妙”处。不仅使读者感受到小雪点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写出了其内在美。

  7.写水,作者抓住一个“绿”字,着重写了自己对济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鲜明形象。作者描绘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这其实都是写水的绿,写济南冬天里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写“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这实际上是把水艺术化了,感情化了。最后写“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济南冬景图。写出了这座有泉城之称的济南的特色。

  8.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9.人拟人; B.比喻; C.拟人

  10.(1)jǐ (2)dūn (3)jì (4)xiāng (5)zhù (6)zǎo

济南的冬天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伦敦 宽敞 水藻 济南 贮蓄 镶 响晴 温晴 安适 秀气

  绿萍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响晴 唤醒 空灵 境界 慈善 贮蓄 狭窄 澄清 设若 宽敞 着落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2.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目标

  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山山水水的一片深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思路结构

  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先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扬济南是个“宝地”。然后用了三段文字写济南的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想象小山充满温情,再写到雪后的山景等。最后写济南的水,紧扣“暖”字来写,写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满赞美之情。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概括以上所写,与开头“宝地”相呼应并扣题。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写济南的天气。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第二段为过渡段。

  三、情景交融的写法

  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作者对济南山山水水的深厚感情,一方面描写景物时做到了情景交融,另一方面,有时又直接抒发感情。阅读时应当细心揣摩,体会意境,并注意那些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如: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结尾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我爱,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无限情意。

  还有一些虚实结合的句子,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阅读时也要注意体会。

  四、清新朴实的语言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风格。

  文中词语的运用十分讲究,如写没有大风,“是没有风声的”;说济南的山坡上有小村庄用的是“卧”一词,恰当地渲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写“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个“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语言是那么清新朴实,好似拉家常一般,丝毫没有故作高深之态,但又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而文中使用了大量口语,如“准保暖和”、“着落”、“干啥”等,富有生活气息,并且带有老北京的语言色彩。

  五、比喻与拟人手法的运用

  文章较多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又比作“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写薄雪“害羞”的情态,写露出“粉色”容颜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们娇美的情态和小山秀丽的景色。

  六、预习指导教学方法建议

  可以采用“画面再现法”。很多文质兼美的选文如画一般,预习时可让学生用画笔再现课文的内容。若能画出来,学生对课文也就理解了。预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出“小山雪景”。

  七、诵读训练教学方法建议

  在诵读训练中,要指导学生把握好语势。语势是声情表达时的自然态度的流露,有时还伴以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具有渲染气氛、强化语感色彩功用。在课堂上要多进行情境描绘,把学生带入“温晴”的境界中,启发他们体会感情,再指导表情朗读,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设计

  重点: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

  难点: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字障碍。

  (三)阅读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写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

  (四)阅读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列问题。

  (1)为什么是温晴的?

  (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2. 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五)布置预习作业 :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老师适当给予诵读指导)

  2.提问: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共同完成下列表格,要侧重意境的领会,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3.学生反复诵读第3、4自然段。

  (二)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示范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绿到什么程度?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作者从各角度写出了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传递给了我们。

  3.阅读《济南的秋天》,进行比较阅读。将这两篇文章作个比较,看看从选材、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设计思想

  一、讲读结合。

  老舍是语言运用大师,在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上十分讲究,需要细细研读和揣摩。在讲解课文精要之处的同时,发挥默读、朗读、诵读的功用十分重要。

  二、讨论并作圈点批注。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讨论、发表见解,然后由教师通过辨析,帮助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到启发,掌握知识。

  三、比较阅读。一是可以将本文和刚刚学过的朱自清的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精选14篇)济南的冬天 篇1  教 案 首 页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段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章节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