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2024-06-055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通用14篇)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3、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串讲课文,弄懂大意

  2、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1、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2、翻译“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教学步骤 :    

  一、简介作者,导入  新课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熟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嗜shi    辄zhe    吝lin    褐he     箪dan    汲ji     俦chou   觞shang

  三、串讲课文,疏通大意

  先 生不 知 何 许 人 也 ,亦 不 详 其    姓  什么地方             详细地知道

  五柳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

  字 ;宅 边 有 五 柳 树,因 以 为 号  焉 。  表字                              “以之为” 句末助词,无义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闲  静  少  言 ,不  慕  荣  利。 好 读 书,说话        羡慕  荣华利禄   喜欢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 求  甚 解;每 有 会     意 ,便  欣  然            很            体会、领会 书中的意旨  高兴的样子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 忘  食 。 性  嗜  酒 , 家  贫 ,不  能  常                    爱好                                经常就高兴的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得 , 亲  旧  知  其  如  此 , 或  置  酒  而     亲戚 旧交、旧友 代五柳先生        有时          表承接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招  之  。造  饮  辄  尽 , 期  在  必  醉。代五柳先生 到、往     就   完   希望、愿望   一定喝。他到别人家里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既   醉  而  退 ,曾  不  吝  情   去  留。已经,以后          回家     不曾    挂心,在意  离开喝醉以后就回家,并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环   堵   萧   然 ,不 蔽 风 日 ; 短  褐周围环着四堵墙 冷清的样子             阳光     粗布短上衣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穿  结,  簟     瓢    屡   空, 晏  如  也 ! 打补丁  盛饭的竹器 饮水用具 经常        安然自若的样子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常  著  文  章  自  娱 ,颇  示  己  志。    写                         稍微  表现       志趣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忘  怀  得  失 ,以  此  自  终。过完自己的一生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赞  曰: 黔  娄  之  妻 有 言:“不 戚 戚传记的评论性文字 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忧愁的样子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于贫贱,不 汲 汲  于 富 贵。”其 言 兹 若 人              心情急切的样子                 此人,五柳先生不热中于升官发财。”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之 俦 乎?衔  觞  赋  诗  ,以  乐  其  志。    朋友、伴侣     酒杯                         自己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无 怀 氏  之  民  欤  ?葛 天 氏 之 民 欤? 上古帝王          语气助词,呢  上古帝王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四、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完成p131 练习三

  2、思考p131练习一、二 作者邮箱: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篇2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 ,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 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 :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 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 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三、感知文意

  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⑴ 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⑵ 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2、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

  师多媒体显示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之”的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竟答方式互相交流。(以此形式既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在良性竞争中互动互进的意识,又督促其更好把握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 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 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 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人生志趣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⑴ 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⑵ 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 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五、课堂拓展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 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

  1、语言特色: 

  ⑴ 语言简约凝练,勾画鲜明形象

  ⑵ 多用否定句,突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节趣

  2、主旨表现: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七、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   宴如也-------安贫乐道          (人格高洁)

  赏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来源:第一范文网]

  【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来源:学*科*网]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XX年作者弃官归田之日,以乐天知命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 贫乐道为主旨,可以相互比较。

  2.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二、补充注释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 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曾写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娄。

  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持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理解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把握并体会了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掌握了一定的文言词汇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篇3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桃花源记》。

  师:对,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文章?

  生:《归园田居》。

  师:咱们一起背诵一下好吗?记不起来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屏幕。

  (师生齐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为。)

  师: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优美的田园中劳动,那种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那么,陶渊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108页,听老师把课文诵读一遍。听的同时注意看一看,从字、词、句到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师配乐背诵课文,电脑映示)

  师:通过听读文章,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发现,古人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有时发现一个问

  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生:从文章内容来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本人,那为什么还要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生:他是隐士,写上了名字就不是隐士了。

  生:怕写上自己的名字给自己带来麻烦。可能是怕文字狱。

  师: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文字狱吧。孟子曾经提出过“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就是在读一篇文章时,要深入的

  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否则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陶渊

  明所处的时代是什么样的呢?

  生: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名门望族世袭高位,而有志之士却不能做官。

  师:你的学识可真渊博!晋末反动的门阀制度已发展到了极端,可以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陶渊

  明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其目的是什么呢?谁来为刚才的那位同学解答一下?

  生:这样说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门望族行列之外,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背道而驰,以此来反抗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好像有些矛盾?喜欢读书,为什么又说读得不认真呢?

  师:“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过分。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

  师:那他注重是什么呢?

  生:“每有会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师:这可算得上是上乘读书法哩,我们为它注册个商标吧,就叫——

  生:就叫“不求甚解读书法”吧。

  师:那你能不能为同学介绍一下这种读书方法呢?

  生:拿过一篇文章,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暂时绕过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决。

  师: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课下可别忘了注册哟。(生笑)

  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愿为他解释一下?

  生:“嗜”就是爱好。

  师:是爱好吗?有一个词是叫——

  生:嗜好。

  生:过分爱好才叫“嗜”。

  师:据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官。他在当彭泽县令的时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属地全

  部种上糯米,知道为什么吗?对,糯米是用来酿酒。他说: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却

  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最后,陶渊明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把五十亩地种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种上了

  糯米。可见,在他老人家那儿,喝酒可比吃饭重要的多呢。(众生笑)

  生:“造饮辄尽”是什么意思?

  (师介绍猜读法:结合上下文,联系已有经验,请学生组词并解释。造:造访,到。辄:浅尝辄止,就)

  生:“曾不吝情去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适时讲授翻译方法,“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引导学生直译一遍,再意译一遍。生直译为:不曾挂心离开或是离下。生意译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无牵挂。)

  (运用所学的翻译方法,生通译一篇课文。一生读,一生译,同桌、前后桌合作)

  师: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内容说一说呢?(一生复述)

  师:有人说,陶渊明的文章都达到了“入画”的效果,如果说我们刚才背过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中分别描绘了一幅风景画,那么,你觉得《五柳先生传》中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生:风格画、人物画、肖像画、自画像……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见地,我们还是叫它“人物画像”或“自画像”吧。你们看,不经意的几笔点染,就把 “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给勾画出来了。这篇文章是按照史传体例写的。这种文体最早见于《史记》,它一般分为“传文”和“赞”两部分。前者用来叙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来评价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你看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的?又是怎样写的?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写了自已的生活。“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晏如也。”

  生:写了自己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写了自己的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自终。”

  生: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别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 和生活,如果你能把这几个方面的句子连起来,第一部分的内容你就能背诵下来了。这就个线索就好比是一条藤,再加上几个可以帮助你记忆的词语,就是瓜了,就叫做顺藤摸瓜背诵法吧。同学们能不能找几个可以

  帮助你记忆的词语?

  生:课文中有很多个“不”。

  生:一共有九个“不”。

  师:大家看着黑板上的提示,试着背一下。

  (师生共同背诵。)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背诵下来。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其实,陶渊明也并非天生的隐士,他从小便有“大济苍生”之志,满怀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读,遍访名士,三十岁几经周折才谋得一个彭泽令的小芝麻官,不仅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而且还要降志辱身,和官场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间因为他不向权贵屈膝献媚,“不为五斗折腰”,因此弃官归隐田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陶渊明在做彭泽县县令的时候,郡官派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辞官归不干了。

  师:一纸痛快淋漓的《归去来兮辞》,使官场里少了一个畏琐的小人物,而诗坛上却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笔,一扫

  六朝浮华的陋习,开一代田园诗风。陶渊明一生著作颇丰,仅《饮酒诗》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这样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下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电脑映示)那种恬谈的、与世无争的态度和安然自乐的心境囊括其中。不仅如此,陶渊明对待生死也非常看得开,他甚至在死前两个月还为自己写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侥。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电脑映示)诗中描绘了自己死亡的时间、出殡的季节、坟地的环境有以及入葬后亲人的反映和自己灵魂的归所。面对死亡,他能如此超脱。那么,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课文呢?

  生:恬谈的、与世无争的、心无杂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师:对。你可以在心中想像着陶渊明是如何安然自乐,心无杂念,读的时候,心情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笔下的国文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学生自评。)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风格,那么他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说自己是黔娄一类的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师:你能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生讲解意思。)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看注释知道的。(生笑)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释,如果注释上没有,就要查资料或者是查工具书,这就是人

  们所说的“立体读书法。”希望同学们都要学会运用这种好的读书方法。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陶渊明的不少作品,对于陶渊明我们也有所了解,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陶渊明生活简朴,不慕荣利。

  生:他态度随和,性情平静,与世无争,就像是出家人一样。

  生:我觉得陶渊明不敢面对现实,不敢与现实作斗争,而是选择了逃避,他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

  师: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有见地,“我觉得”这种回答很好,说出了不同de声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通用14篇)《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